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重难点】重点:南亚文化东亚文化美洲文化难点:对比区域文化异同理解文化多样性【预习新知】古代印度文化1.产生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2.主要成就宗教①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②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③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④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学①《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②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文化交流(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1)成就。科学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文学艺术①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②音乐、歌舞源远流长,特色鲜明(2)中朝文化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②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③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④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⑤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2.日本文化:(1)主要成就。思想①日本神道逐渐发展起来②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建筑法隆寺艺术大和绘和浮士绘(2)中日交往。①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美洲印第安文化1.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主要成就宗教玛雅文化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印加文化建造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阿兹特克文化使用图画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2.毁灭:(1)时间:16世纪后。(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体系构建【巩固训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2.《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3.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4.《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古代两河流域史诗中最短的一部。该史诗中没有神灵,只有人类活动,记载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前期。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据此可知古代两河流域()A.没有受到神学影响 B.深受印欧人迁徙影响C.专制王权尚未形成 D.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5.有学者指出,考古学家曾在奥尔梅克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挖掘出了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拜的习俗。16尊雕像中的15尊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尊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B.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生活C.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出现萌芽D.玛雅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6.他们既没有金属工具,也没有运输工具,却在这里留下了高耸的金字塔、庄严的宫殿……精确的数学体系和天文历法系统。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她的历史充满了神秘色彩。这段描述最有可能出自()A.《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B.《罗马帝国衰亡史》C.《失落的文明:玛雅》D.《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7.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因此“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了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A.使翻译人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为柏拉图等在巴格达宣讲其理论提供了条件C.体现了阿拉伯统治者对商业利益的追逐D.使人类古典文明成果在中世纪得以传承8.《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这反映了()A.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 B.阿拉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C.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9.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印度石刻印章)A.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 B.印证了印度独立的合法性C.提高了东方诸文明的世界地位 D.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10.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这部史诗是()A.《源氏物语》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材料“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可以看出,印度宗教对印度社会影响深刻,故B项正确;A项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完整理解,排除;C项仅仅从宗教本身来说,并非材料的主旨;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教派众多”,D项排除。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日本古代文学作品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能力,故选A项。大化改新发生于646年,B项错误。材料强调日本古代文学作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与日本民族认同意识无关,C项错误。幕府建立于12世纪末,D项错误。3.答案:B解析:A、材料中没有涉及虚心好学这一知识点,故排除;B、《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之所以会如此多的引用中国古代典籍,是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先进性,因此才会大量引用中国典籍,故正确;C、材料中从侧面反映了中日交往密切,但是中国文化如果不先进的话,是不会出现题干描述的结果,故错误;D、交通便利不是本题的叙述的重点,故排除;故选B。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特点。选择C:根据材料“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得出国王尚未高度集权,即专制王权尚未形成。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千纪前期的两河流域受神学影响,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中没有印欧人迁徙的信息,不能得出B项所述。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最早确立民主政治的是古希腊雅典城邦。5.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的渊源。选择D:玛雅文明出土的部分文物与中国殷商时代文明存在共同点,这表明该学者认为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美洲玛雅文明。选择C: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金字塔、精确数学体系、天文历法系统、诞生于热带丛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描述的是玛雅文明。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文化。选择D:9世纪初处于欧洲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翻译希腊古典哲学著作的活动,使得希腊古典文化在中世纪得以传承。排除A:题干只提及了阿拉伯帝国翻译古希腊著作,并未体现出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排除B:柏拉图等人是生活在公元前的人物,与题干中翻译活动时间不符。排除C:题干中的翻译活动是为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与追逐商业利益无关。8.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阿拉伯文学成就。选择D: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能够得出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再根据所学知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的发展是社会的反映,因此阿拉伯文学受商业发展影响。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到地理环境,不能得出其与商业发展相关。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开放包容”针对的是外来文化,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外来文化。9.答案:D解析:20世纪初,古印度石刻印章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催生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古印度石刻印章的发现不能推动20世纪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排除A项;20世纪初的印度独立仍为英国殖民地,古印度石刻印章作为历史文物,不能印证印度独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