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4-人教课标版_第1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4-人教课标版_第2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4-人教课标版_第3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4-人教课标版_第4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4-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之二曲阜一中李士健邮箱:""教学目标: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内涵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培养结合语境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一、导入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但是,我们要想深刻领悟其精神内涵,全面践行他的思想学说,可以说,比上天登月还难。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从语文阅读的角度,而不是从思想体系的角度去感悟《论语》,走近孔子。本课的内容共包括条语录,和其它课不同的是,本课的内容十分集中,条语录都涉及“仁”这一核心。《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因此,学习本课,我们不能不多下功夫。领悟透这几条,我们就将找到学习论语的突破口,也会找到领悟孔子思想的一个突破口。下面我们首先从一段视频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仁”本质内涵是什么?换句话说,文中哪条哪个词句准确揭示了“仁”的基本、根本内容?二、孔子“仁”思想的把握(一)导入那么,“爱人”的具体体现方式,或者说,具体“行仁”的原则是怎样的?“兴仁”到底难还是不难?我们首先从“兴仁”到底难还是不难这个问题入手?下面请大家先看两则视频。看完之后,说一说你的第一直觉感受和评价态度。产生或愤怒或感动的感情,实际上我们就怀有了“仁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二)启发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由于《论语》是语录体著作,绝对不是系统的理论专著。在涉及伦理道德及教育策略时,孔子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来谈自己的政治见解或道德主张或教育原则。因此,在谈及“仁”这一问题时,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那么,我们就很难从中得出一套完整的处世原则。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把涉及某方面的语录贯穿起来,并尽可能地结合孔子谈话的具体场合、对象、针对的主体,才能够比较全面、正确地领悟孔子的思想和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次之多,语录共有条,直接点明谈话对的仅条,我们的课文就节选里其中的条,涉及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六人,其中子夏、曾子还不是和孔子直接对话,只记录里他们对老师学说的理解和阐释。(三)分析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里的几则对话,正确把握一下“仁”的内涵。、颜回颜回:(前~前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约十四年的时间是随孔子周游列国。颜回重归鲁国,已年近不惑,其故居陋巷虽然依旧,但父母均已年迈,家庭重担理应落在他的肩上。这就使颜回必须有一份较固定的收入维持家计。所以颜回在未入仕为官的情况下,设坛讲学,并且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品格高尚,《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冉雍仲弓是鲁国人,冉氏,名雍。《论语注疏》卷引马融曰:“雍,弟子,仲弓名,姓冉。”《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根据《史记索隠·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語》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嵗。”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测中弓是孔子较为早期的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为宰时也许还比较年轻。无论如何当仲弓得到季桓子的任命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并征求老师的意见。从《中弓》简文看好像仲弓比较乐意接受这个使命,并有了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打算,所以孔子说:“汝思老其家”。在《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三个冉姓同宗弟子,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有(子有)。《孔子家语》中提到比孔子小二十九岁的冉姓学生是冉有。冉有、冉雍都从政,并且都曾为季子宰。冉雍,也就是仲弓,其德行为孔子称赞,孔子甚至说他从政可以做君王,《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冉有以善于从政著称。但仲弓、冉有却不是为同一个季氏之宰。冉有是季康子之宰,仲弓是季桓子之宰。【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樊迟樊迟(前?),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学生,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慝、辨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他兴趣广泛,除学道德、文章,还曾向孔子问“学稼”和“学为圃”,受到孔子的斥责。【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端木赐,字子贡,(前前)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曾子曾子(前~前),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归类颜回——民——克己复礼——约束行为——理、礼——做人仲弓——仕——勿施无怨——推己及人——恭、谨——为政樊迟——宦——举直使枉——关爱他人——直、公——举才子贡——富——博施济众——推己及人——恕、宽——修身曾子——士——弘毅己任——秉持不移——勇、毅——养性、迁移讨论以下几句语录可能是针对什么主体谈及“仁”的什么侧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第十五章)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里仁第四章)(士)——杀身成仁——品格(庶)——处约处乐——生活(三、提升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二、“仁”的价值内涵。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四、拓展谈一谈对以下几句的感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章)、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论语第十四章》、(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第六章)注: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樊迟又问关于与人相互亲爱的问题,孔子说:“与人相互亲爱的人先是付出艰难的劳动,然后才有获取,就可以说是有与人相互亲爱的精神了。”有了智慧,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仁”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先难而后获”,先艰难,先付出艰难,而后有所收获,这才是正常的人之道,没有付出而只想有收获的人是永远得不到结果的。五、作业、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后来,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儒家宣扬的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六、联系“仁者见仁”,说出我们身边的“仁”。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我们身边那些人和事还没有做到“仁”?乱扔垃圾,半夜唱卡拉,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倾销垃圾产品,倾倒核废料,恐怖活动,颠覆他人政府,入侵,占领……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