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课件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课件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课件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课件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课件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目录01.教材知识过关02.模拟考题01教材知识过关问题串

串珠成线,夯基础必考点梳理

一遍过透要点拓展考点1

透镜1.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①____,边缘②____的透镜.厚薄(2)凹透镜:中间③____,边缘④____的透镜.薄厚2.透镜模型(如图)

光心

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1】与主光轴不平行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不会会聚在焦点处,因此在测量焦距时,要使凸透镜正对平行光.

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考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重点1.透镜对光的作用【3】【3】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本质是光在进、出透镜时发生了两次折射.(1)凸透镜对光有⑨______作用.会聚(2)凹透镜对光有⑩______作用.发散2.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ⅰ.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如图甲(请作图,后同).⑪甲[答案]

ⅱ.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4】.⑫乙[答案]

【4】图甲和图乙中的光路是互逆的.(光路的可逆性)ⅲ.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丙【5】.

⑬丙[答案]

【5】光线与主光轴相交形成对顶角,证明题常借此构建相似三角形.(2)凹透镜ⅰ.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如图甲.⑭甲[答案]

ⅱ.正对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射入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⑮乙[答案]

ⅲ.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丙.⑯丙[答案]

考点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重点

折射【6】经凸透镜射出的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叫实像,实像能成在光屏上;经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叫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2.成像规律【7】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应用举例⑱___________像、物异侧⑲______⑳_____㉑______㉒________㉓________像、物异侧㉔______测焦距㉕________像、物异侧㉖______㉗________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

等大

放大投影仪不成像平行光像、物同侧㉘______㉙_____㉚______㉛________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续表

3.动态规律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凸透镜成实像增大㉜______㉝______减小㉞______㉟______凸透镜成虚像增大㊱______㊲______减小㊳______㊴______减小变小增大变大增大变大减小变小考点4

眼睛和眼镜1.人眼的构造和成像原理(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视物原理:被观看的物体位于角膜及晶状体这一“凸透镜”的两倍焦距点以外,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如下图),得到一个㊵__________________,视神经将视觉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正常的眼睛调节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8】: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可以用㊶________矫正.近视眼及其矫正凹透镜【8】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2)远视眼【9】: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到视网膜后方.远视眼可以用㊷________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9】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考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工作原理:二次成像、两次放大.(2)成像特点: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1)工作原理:二次成像、增大视角.(2)成像特点: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易错点速练

一点就透判断以下命题的正误.1.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是会聚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一定是发散的.

㊸(

)

×2.从主光轴上两倍焦距点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主光轴上另一侧的两倍焦距点.

㊹(

)

√3.凸透镜成虚像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㊺(

)

×4.看到实像或虚像时,都有实际光线射入了眼睛.

㊻(

)

√5.使用半块凸透镜成实像时,光屏上只能出现一半的像,但像的亮度不变.㊼(

)

×

×

×8.望远镜成的是远处物体的放大的像.

㊿(

)

×考向串

吃透考向,快提分命题角度1

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成像光路图

甲乙丙

[答案]

如图所示.

甲[答案]

如图甲所示.甲

乙[答案]

如图乙所示.乙凸透镜成像光路的作法

物点是入射光线相交的点,像点是折射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的点,所以作成像光路图的思路一般是补画光路并找交点.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中几种情况的原理图.

以凸透镜成实像为例,从一个物点出发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均会聚在其像点.因此在找像点时,只要准确作出从同一物点发出的任意两条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出射光线的交点就是像点,这就是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成像光路图的原理.

透镜作图的注意事项:1.光线及实像用实线表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及虚像用虚线表示,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2.光线必须用箭头表示出传播方向;3.同一条光线中间不能断开.命题角度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A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例4

[2023日照中考]

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实验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串

逐点练透,得高分一题练透

分层击破实验考点例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甲(1)实验前,利用平行光聚焦的方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___(选填“强”或“弱”).强(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同一高度乙(3)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像,该成像特点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倒立放大实投影仪(4)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像比原来要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靠近小(5)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填序号)BA.光屏下调

B.蜡烛上调

C.透镜上调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7)实验中获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任意写出一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5.0无法测出正立、放大、虚像15.030.0倒立、放大、实像20.020.0倒立、等大、实像35.014.0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合理即可)

丙[答案]

如图所示.交流、评估、反思

55缩小

近视丁

①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分析所成像的大小(合理即可)

CA.纸面外侧上方

B.纸面外侧下方

C.纸面内侧下方(12)某同学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寻找凸透镜的焦点.他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他认为此亮点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你认为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光没有正对凸透镜入射,该亮点的位置不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合理即可)命题归纳

全局洞悉命题规律实验原理1.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本质是光发生了两次折射.

实验器材与装置3.光屏的选择:宜选用表面粗糙的白屏,使各种色光均能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

实验操作5.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当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凸透镜光心到光斑的距离就是焦距.

7.光路的可逆性:成清晰实像时,对调物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成清晰实像.8.换用半块透镜或用纸遮挡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9.蜡烛变短时的现象及处理: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此时应将烛焰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数据分析10.数据表格设计:焦距、物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像距等.☆实验结论: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③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情景拓展

12.凸透镜成实像时,去掉光屏,从光屏一侧稍远处通过凸透镜观察,也能看到烛焰的像,原因是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了人眼.13.成实像时,在凸透镜前加一片透镜后在光屏上的重新成像:若加凸透镜,需将物体或光屏靠近凸透镜;若加凹透镜,需将物体或光屏远离凸透镜.可联系视力的矫正进行理解.14.成实像时,保持物距不变,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像距变小、像变小;换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弱,像距变大,像变大.

考法串

精研考法,明考情考法1

透镜成像光路图的作图或判断

[答案]

如图所示.

甲乙丙[答案]

如图所示.真题改编3.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CA.放大镜成像[2018.12A]B.凸透镜成实像C.近视眼成像D.近视眼的矫正[2018.12D]考法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A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5.[2020安徽,14]

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中的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bC

真题改编

CA.&2&

B.&3&

C.&4&

D.&5&

考法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图1图2

8.[2016安徽,18]

结合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该实验器材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光屏

[答案]

如图所示.

B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考法4

利用成像光路图进行推导

a[答案]

如图所示.b

02模拟考题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2023重庆中考]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第1题图[答案]

如图所示.2.[2023烟台中考]

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第2题图[答案]

如图所示.3.[2023陕西中考]

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像.当凸实变大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于凸

[答案]

如图所示.二、选择题6.[2023广西中考改编]

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B

9.[2023烟台中考]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BA.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三、实验题10.[2023河南中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物距(或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选填“需要”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