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目录第一节全血的采集与保存第二节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第三节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第四节血浆的制备和保存第五节冷沉淀的制备和保存血液及血液成分蛋白制剂血浆制剂红细胞制剂凝血因子冷沉淀血小板制剂第一节全血的采集和保存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重点提示全血的定义全血的采集前准备全血的采集操作全血的质量要求全血的保存
国际输血协会曾经指出:“20世纪70年代是输血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10年,其中最大成就是成分输血代替全血输血。”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概述一、成分输血的概念(bloodcomponenttherapy)
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1.一血多用,节省血源,一人献血,多人受益2.制品的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3.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4.便于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
三、血液成分制备方法
利用离心、过滤等物理的方法来分离血液成分,最常用的是利用各种血液成分相对密度、体积等因素的不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分层而得到浓度、纯度较高的单一成分。
手工制备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
全血(Wholeblood)的定义全血:采用特定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体内一定量外周静脉血采集至塑料血袋内,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而成的血液制剂。全血可按容量(ml)或单位进行计量,国外常将450ml全血计量为1单位;我国将200ml全血计量为1单位。全血采集2012版全血采集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场所工作人员采血器材献血员静脉选择消毒穿刺采集采集结束注意事项致谢
留标本标识热合血液保存标本处理及保存献血现场整理全血的采集前准备献血场所配置要求
应符合《WS/T401献血场所配置要求》采血人员准备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执行采血器材准备血袋、标本管、采血秤、热合机快速检测试剂等献血者准备应符合《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一献血场所配置献血场所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器具、关键物料的配备按有关规定执行。解读
1、
献血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基本包括临床医师、检验技师、采血护士、和后勤人员几类。人数应按照预采集量配备。2、设施、设备和器具应涵盖场地准备过程、全血采集过程所需的物品。3、关键物料应是指采集过程中会对献血员健康产生影响的物品。其要求应该严格执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并定期检查有效期。二、采血人员准备1、心理调适采血人员调整好心理与情绪,进入献血者服务工作状态,情绪稳定,工作热情,说话和气,态度和蔼,耐心细致。二、采血人员准备2、技术准备熟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应注意关键控制点和近期变更的操作步骤。采血环境、设备应严格定期清洁、消毒,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Ⅲ类环境标准执行,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配备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在有效期内。基本急救药品包括:强心、升压、呼吸兴奋、抗过敏、镇静、扩容等药品。基本急救器材包括:开口器、氧气瓶、输氧套管(面罩)、一次性无菌静脉输液器及输液针头、无菌注射器及针头。操作前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每接待一位献血者后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或更换乳胶手套,并更换止血带和一次性垫巾(纸)。二、采血人员准备3、着装与配饰采血人员着工作制服,不佩带戒指、手镯(链)等饰物。二、采血人员准备4、手卫生采血人员保持手卫生,具体操作按照《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执行。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三、采血器材准备1、采血器材清单建立采血器材卡片,列出采血位所需的全部器材。采血人员按卡片准备和核查采血器材的种类和数量。采血器材的数量与预计采血量相适宜。一次性使用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采血器材准备工作应有专人复核。三、采血器材准备2血袋
1)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抗凝剂和保养液无变色;2)处于有效期内;3)宜采用具有留样袋的血袋。三、采血器材准备3标本管
1)带有分离胶用于检测病毒核酸的标本管;2)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以下简称ELISA)、ALT和血型检测的标本管。三、采血器材准备4消毒剂
1)一般选用含碘消毒剂,对碘过敏者可选用其他消毒剂;2)所用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3)处于有效期内;4)标明启用日期。三、采血器材准备5采血仪(秤)开启并检查采血仪(秤),证实正常运行。6热合机开启并检查热合机,证实处于正常状态。四、献血者身份核对在静脉穿刺前,应核对献血者身份
五、献血者沟通与评估1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尤其是进行每一项主要操作之前,应当与献血者沟通并取得配合。2询问献血者的既往献血经历、近日休息等情况,评估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和不适合献血的情况。3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处于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如发现这些不利情况,则不急于采血,做好宽慰工作,待献血者解除思想顾虑,充分放松后开始准备采血。六、静脉及其穿刺路径评估与选择1、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疤痕的皮肤区域为穿刺部位。六、静脉及其穿刺路径评估与选择2穿刺静脉的选择1)选择上肢肘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不易滑动的静脉;2)常选择的静脉主要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3)用食指指腹上下左右触摸,确定其位置、粗细和弹性,评估并确定穿刺位点和路径;4)使用止血带可使静脉充盈,便于触及和穿刺。七、穿刺部位消毒1用无菌棉拭蘸取适量使用浓度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拭,消毒面积不小于6cm×8cm。作用1~3min。宜消毒2~3遍。2不应触摸已消毒的皮肤,不应靠近已消毒的皮肤讲话。八、静脉穿刺1待消毒剂干后方可进行静脉穿刺。2采取相应措施(如用止流夹夹住血袋导管)防止空气进入血袋。手持针柄,取下护针帽,按照预先选定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3穿刺路径为自皮肤穿刺点进入,皮下组织前行约0.5~1.0cm,进入静脉腔,前行约0.5~1.0cm。4如需第二次穿刺,应当在征得献血者同意后,在另一手臂选择穿刺部位和静脉,使用新采血袋的采血针进行穿刺。九、血液采集和混匀1静脉穿刺成功后,如果使用的带留样袋的采血袋,松开留样袋夹子,使最先流出的血液流入留样袋,约15~20ml,用做血液检测标本。夹闭留样袋夹子,松开阻塞件下端止流夹,使血液流入采血袋。如果使用不带留样袋的采血袋,松开夹子,使血液直接流入采血袋。2固定针头位置,用敷料保护穿刺点。3维持静脉穿刺点与血袋的落差,保持血流通畅。嘱献血者做握拳和松手动作,以促进静脉回流。血流不畅时,及时调整针头位置。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及血袋重量是否递增。十、采血结束和献血者休息与观察1采血量达到要求时,嘱献血者松拳,松开止血带,合闭止流夹,用创可贴/消毒棉球/纱布轻按静脉穿刺点,拨出针头后即加重按压,用弹力绷带包扎,松紧度适中。2嘱献血者在献血者休息处用茶点,休息10~15min。3如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按相应程序处理。2.7献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1设置环境卫生整洁、能为献血者提供隐私保护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场所,专人处置献血不良反应并全程监护,防止献血者发生意外伤害。2穿刺不佳造成局部血肿的处理措施为:停止采血,拔出针头,用敷料紧压穿刺点,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1>静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应持续按压至少15分钟,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4小时。2>动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应持续按压至少15分钟,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6小时。3>嘱献血者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24小时后改为局部热敷。3发生轻度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平卧,保暖并在空气流通处充分休息,适时提供饮料和点心。4发生中度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侧卧,保暖,防止呕吐窒息,监控血压或脉搏。症状减轻后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处置。5发生重度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侧卧,松开衣领和腰带,脱去紧身衣物,保暖,保持呼吸畅通,监控血压、脉搏。用拇指掐人中或合谷穴,低流量给氧,症状减轻后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处置。若上述处置无缓解,必要时给予急救药物或立即转送医院。6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应及时进行回访。7
发生成分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确保献血者安全。8应对所有献血不良反应完整、准确的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处置、转归。9定期对所有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十一、献血后注意事项的告知1应当印制献血后注意事项,并将其发给每位献血者。2献血后注意事项主要有:1)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2)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3)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4)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高危行为,或者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请其及时联系工作人员。十二、致谢发给献血者无偿献血证和纪念品,表示感谢,鼓励定期献血。十三、留取标本1检测结果用于判定血液能否放行的标本只能在献血时同步留取,不得在献血者健康检查时提前留取。2如果使用带留样袋的采血袋,将留样针插入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样。3如果使用不带留样袋的采血袋,将静脉穿刺针插入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样。应单手操作,避免手被针头刺伤。4将标本管内促凝剂或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十四、血袋及血液标本标识1一次只能对来源于同一献血者的一份血袋、标本管和献血记录进行标识。经核对后,将惟一性条形码标识牢固粘贴在采血袋、标本管、转移袋、血袋导管、献血记录单上。2宜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开始标识,对采血袋和标本管的标识应当首先连续完成,不应中断。3宜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核查采血袋、血液标本、献血登记表,所标识的献血条形码应一致。宜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核查。十五、热合1分段热合血袋导管,以供交叉配血、血型复查和血液标本保存使用。血袋应保留注满全血的导管至少20cm。2在热合过程中不应用力牵拉或扭转导管,待焊极松开1~2秒后方可取出已封口的导管。3应检查热合部位,如有渗漏,则重新热合,并评估对血液无菌性的影响。4热合分离针头,将其放置在利器盒内。全血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不包括保养液)200ml规格的全血容量为200ml±20ml300ml规格的全血容量为300ml±30ml400ml规格的全血容量为400ml±40ml血红蛋白含量200ml规格的全血含量≥20g300ml规格的全血含量≥30g400ml规格的全血含量≥40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十六、血液保存全血采集后应尽快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十七、血液标本处理和保存1核酸检测标本应及时离心。2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处理,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十八、献血现场整理1献血相关信息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2盘点采集血液、标本、献血登记表数量,应当一一对应,保证准确无误。3做好血液装箱、运输和交接工作。4盘点物料消耗。5做好医疗废物装箱、运输和交接工作。6整理清洁现场,用消毒剂擦拭操作台及采血器材,清洁地面。全血的保存
保养液、添加液:都是为保存红细胞而设计的,保存温度2-6℃也是根据红细胞而定,而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因子的最佳保存条件都与红细胞不同。全血的保存血液保存液配方及保存时间ACD-A21天CPDA-135天“全血”并不全红细胞:变成球形或桑葚型,脆性增加。
白细胞:寿命只有5天,粒细胞死亡最快,淋巴细胞最后。血小板:24小时内50%丧失功能,72小时后完全失去止血功能不稳定凝血因子:24小时50%丧失功能
血浆:pH值逐渐降低,K+逐渐升高
血液成分的保存期四、血液成分保存的原则
使各种血液成分在体外储存过程中看,保持其最佳生理状态。在保存期内,输入受者体内后,可在循环中存活并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各种晶体盐红细胞保存液:全血的作用及适应证作用:补充血容量;运输O2;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适应证:失血、手术、换血治疗及体外循环等。第二节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重点提示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浓缩红细胞(redbloodcells)定义:又称为压积红细胞或少浆全血,是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采集到多联塑料血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剩余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用二联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于主袋内;将二联袋在2~6℃低温离心机离心8分钟(离心力3400*g),离心8分钟,沉淀红细胞;在低温操作台上用分浆夹将大部分血浆分入转移袋内;用高频热合机切断二联袋间的连接管,制成浓缩红细胞制剂。保存:温度为4℃±2℃,保存期与全血相同适应证:手术失血;各种慢性贫血;CO中毒;高K+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小儿、老年人输血浓缩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来源于200ml全血:120ml±12ml来源于300ml全血:180ml±18ml来源于400ml全血:240ml±24ml血细胞比容0.65~0.80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0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0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0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定义: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采集到多联塑料血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向剩余物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全血采集及血浆分离方法同浓缩红细胞;将红细胞保存液袋管道上的塑料卡子折断,把红细胞保存液加入主袋内,使红细胞与保存液充分混匀用高频热合机切断连接管,制成悬浮红细胞保存:温度为4℃±2℃,保存期为35天适应证:同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redbloodcellsinadditivesolution)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方法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标示量(ml)±10%血细胞比容0.50~0.65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0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0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0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定义:使用白细胞滤器清除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白细胞,并使残留在红细胞中白细胞数量低于一定数值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血站型:全血采集后由血站进行过滤处理血库型:红细胞制剂发出前由血库过滤处理床旁型:红细胞制剂输注时在床旁进行过滤去白细胞红细胞(redbloodcellsleukocyte-reduced)保存:温度为4℃±2℃,保存期为35天适应证:病人由于输用保存血而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反应;为预防在器官移植中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redbloodcellsleukocytesreduced)去白细胞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标示量(ml)±10%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18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27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36g血细胞比容0.50~0.65白细胞残留量来源于2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2.5×106个来源于3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3.8×106个来源于4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5.0×106个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血液制剂中白细胞数量与输血副作用的相关性白细胞数量*作用细胞副作用≥109粒细胞、单核细胞NHFTR≥107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HLA免疫反应≥108CD4+HTLV-Ⅰ感染≥107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CMV感染≥107CD4+
、CD8+TA-GVHD过滤1过滤2过滤3过滤4献血分成分储存输血科输注过滤方式
白细胞滤器白细胞去除的原理粒细胞机械筛过直接吸附间接吸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Titleinhere定义: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悬浮红细胞用大量等渗溶液洗涤,去除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和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氯化钠注射液或红细胞添加液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血浆分离方法同悬浮红细胞;将多联袋内盐水注入红细胞袋内,混匀后将管路夹住;4℃低温离心机离心8分钟,弃上清和白膜层;重复操作三次,加入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洗涤红细胞。保存:温度为4~6℃,最好6小时内输注,一般不超过24小时适应证: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病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K+血症、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洗涤红细胞(washedredbloodcells)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洗涤红细胞或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20cm容量2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125ml±12.5ml3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188ml±18.8ml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250ml±25ml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18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27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36g上清蛋白质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0.5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0.75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1.0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定义:采用特定的方法将自采集日期6d内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甘油与其混合后,使用速冻设备进行速冻或直接置于-65℃以下的条件下保存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高浓度甘油慢冻法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保存:温度为-80℃,保存期3年以上,解冻洗涤后4℃±2℃保存,24小时内输注适应证:保存稀有血型的红细胞;保存病人自己的红细胞以备将来作自身输血;其余同浓缩红细胞冰冻红细胞(frozenredbloodcells)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或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20cm容量来源于200ml全血:200ml±20ml来源于300ml全血:300ml±30ml来源于400ml全血:400ml±40ml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16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24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32g游离血红蛋白含量≤1g/L白细胞残留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107个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107个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107个甘油残留量≤10g/L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定义:是一种具有较多的网织红细胞、酶活性相对较高、平均细胞年龄较小的红细胞制剂制备方法:离心、特制挤压板法离心分离钳法血细胞分离机法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法保存:同悬浮红细胞,但半衰期可达45天适应证:长期依赖输血的贫血患者;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减少输血频率和患者体内铁的蓄积年轻红细胞(youngredbloodcells)定义:用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的红细胞制剂制备方法:按不同厂家提供辐照仪说明书要求进行目前认为辐照最佳剂量为25~30Gy保存:同悬浮红细胞,但不宜长时间保存适应证:已知或怀疑可能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各种疾患,如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骨髓移植受体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子宫内输血、新生儿换血、早产儿和新生儿等辐照红细胞(irradiatedredbloodcells)第三节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重点提示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辐照血小板定义: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和运输的全血于采集后6h内或采集后置于20~24℃保存和运输的全血于24小时内,在室温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成分血制备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RP)法白膜法(buffercoat)法机分法保存:温度为22℃±2℃,振荡频率60次/分钟,保存期为1~5天适应证: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等;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急性血小板减少:如大量输血、体外循环等浓缩血小板(concentratedplatelets)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应呈黄色云雾状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血小板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5cm容量来源于200ml全血:容量为25ml~38ml来源于300ml全血:容量为38ml~57ml来源于400ml全血:容量为50ml~76ml储存期末pH6.4~7.4血小板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0×1010个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0×1010个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0×1010个红细胞混入量来源于200ml全血:混入量≤1.0×109个来源于300ml全血:混入量≤1.5×109个来源于400ml全血:混入量≤2.0×109个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定义: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制备要求:献血者选择应符合《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前1周不得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每次可献1~2个治疗单位,全年采集总量不超过10L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保存:温度为4°C,专用保存袋可保存5~7天适应证:主要用于骨髓移植或因HL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单采血小板(apheresisplatelets)单采血小板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应呈黄色云雾状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血小板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5cm容量储存期为24h的单采血小板容量:125ml~200ml储存期为5d的单采血小板容量:250ml~300ml储存期末pH6.4~7.4血小板含量≥2.5×1011个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单采血小板与浓缩采血小板比较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单袋血小板数量≥2.5×1011个≥2.0×1010个混入红细胞数较少较多混入白细胞数较少较多保存时间1d~5d多为1d交叉配血不需要需要血小板配型可能不可能所需供者数单个多个无效输注出现迟出现早止血效果好差定义:用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的血小板制剂制备方法:按不同厂家提供辐照仪说明书要求进行目前认为辐照最佳剂量为25~30Gy保存:血小板制剂辐照后应尽快使用适应证:可能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各种疾患、器官或干细胞移植患者、伴有免疫机能缺陷的患者辐照血小板(irradiatedplatelets)第四节血浆的制备和保存重点提示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单采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定义: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最好在6小时(ACD保养液)或8小时(CPD保养液)内,但不超过18小时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含全部凝血因子(包括V和VIII因子)制备方法:全血分离方法同浓缩红细胞;将分出的血浆迅速冻结即成保存:温度为-20℃以下,保存期为1年适应证:补充全部凝血(如严重肝病,DIC);目前尚不能提取浓缩制剂的一些凝血因子缺乏;出血、创伤、手术、烧伤等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新鲜冰冻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容量标示量(ml)±10%血浆蛋白含量≥50g/LⅧ因子含量≥0.7IU/mL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定义:采用特定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制备途径: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超过1年后可改为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后的血浆冰冻后为普通冰冻血浆全血6h以上但有效期内血浆分离冰冻为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温度为-20℃以下适应证: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普通冰冻血浆(frozenplasma)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新鲜冰冻血浆经热合的导管至少10cm容量标示量(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产业借款协议
- 2025年度书画家签约经纪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住宅小区公共设施保洁服务合同
- 游泳馆装饰设计合同
- 2025年全球能源安全情景报告(英文版)-壳牌
- 2025年度抖音平台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提升合同
- 2025年度企业社保代缴与人才引进激励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退定金协议:高端酒店预订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多功能手摩托车购销合同范本
- 仓储用地租赁合同
-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300题及答案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202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教案
- 《开学第一课:一年级新生入学班会》课件
- 右侧腹股沟疝教学查房
- 《趣味经济学》课件
-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医院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常识学习培训
- 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
- 法学涉外法治方向课程设计
- 广州市2023年中考:《道德法治》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