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_第1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_第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_第3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_第4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共性:1、血、尿中可直接检测出浓度,并确定接触剂量;2、可结合体内的巯基而发挥生物学效应;3、络合剂治疗有特效。二、金属与类金属中毒2(一)铅【理化特性】较软、蓝灰色,比重11.3,熔点327℃,400~500℃,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凝集为铅烟,多种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易溶于酸。【接触机会】

⑴铅矿开采及冶炼

⑵熔铅作业

⑶铅化合物使用3【毒理】1、吸收:呼吸道:主要途径,并且吸收速度快,量大;消化道:消化道摄入的铅化合物5%~10%被吸收(缺铁、缺钙及高脂吸收增多);皮肤:大部分铅化合物不能吸收,但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和粘膜吸收。42、运输及分布:(1)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少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或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随血流分布;(2)分布:早期:肝、肾、脑、皮肤和骨骼肌;后期:90-95%储存骨内,以难溶的磷酸铅沉积,比较稳定;

缺钙、感染、饮酒、外伤、酸性药物、骨疾病

(骨)磷酸铅

⇄磷酸氢铅(血液)53、排出:半减期:估计5~10年途径:肾脏、粪便、唾液、汗液、脱落的皮屑、胎盘、乳汁,也可沉积在毛发与指甲中。64、毒作用机理:铅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1)对骨髓中幼稚红细胞较强毒性作用→点彩细胞增加,细胞成熟障碍;(2)与细胞内蛋白质巯基结合,干扰多种细胞酶类活性,如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下降,细胞膜脆性增加,溶血;(3)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紊乱,皮层-内脏调节障碍,末梢神经传导速度降低;(4)平滑肌、血管痉挛、肾脏受损:(5)卟啉代谢紊乱、血红素合成障碍:铅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7点彩红细胞,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89【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主要是经口摄入,工业生产中已罕见)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中毒性脑病:10慢性中毒:

(早期表现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⑴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运动型、感觉型或混合型),中毒性脑病;⑵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便秘,严重时腹绞痛(脐周,止痛药不易缓解,可持续数分钟以上,腹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⑶血液及造血系统:轻度贫血(低色素正常细胞型),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⑷其它:铅线,肾脏损害,精子减少、月经失调、流产等。11垂腕征铅脑病铅线1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⑴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尿铅≥0.34μmol/L(0.07mg/L、70μg/L)或0.48μmol/24h(0.1mg/24h、100μg/24h);b)血铅≥1.9μmol/L(0.4mg/L、400μg/L,);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μmol/L(0.3mg/L、300μg/L)而<3.86μmol/L(0.8mg/L)者。13⑵轻度中毒:1)血铅≥2.9μmol/L(0.6mg/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0.12mg/L、120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μmol/L(8mg/L、8000μ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3.56μmol/L(2mg/L、2000μ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μmol/L(13.0μ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μmol/L(0.8mg/L、800μg/L)或4.82μmol/24h(1mg/24h、1000μ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14⑶中度中毒(典型表现):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①腹绞痛;②贫血;③中毒性周围神经病。⑷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①铅麻痹;②铅脑病。15【处理原则】⑴观察对象: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⑵轻、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⑶重度中毒:调离,治疗和休息、劳动能力鉴定。16治疗方法包括:(1)驱铅疗法:3~4日一疗程,间隔3~4日依地酸二钠钙1.0g/D

二巯基丁二酸钠1.0g/D

二巯基丁二酸口服

注意:过络合综合征(2)对症疗法:镇静剂,腹绞痛(葡萄糖酸钙或阿托品)。

17【预防】⑴降低铅浓度:

(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

①加强工艺改革: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②加强通风:吸尘排气罩

③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④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⑵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工作服,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洗手,淋浴,体检,妊娠及哺乳期暂时调离铅作业。⑶职业禁忌证:

贫血、卟啉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8(二)汞【理化特性】

水银,比重13.6,熔点-38.9℃,沸356.6℃,蒸发,蒸气比重6.9。表面张力大,吸附。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稀硝酸和类脂质。汞合金(汞齐)。【接触机会】

汞矿开采与冶炼、仪器仪表的制造与维修、电解食盐、工业催化剂、含汞药物及试剂的生产、军工生产(作起爆剂)、汞齐法提取金银等贵金属、补牙等。19【毒理】⑴吸收:主要以蒸气形式从呼吸道吸收,脂溶性促进吸收率,可达

70%以上。金属汞很难经消化道吸收,但汞盐及有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⑵分布:入血后先集中于肝脏,后肾脏(近曲小管),并诱发金属硫蛋白产生;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⑶排出:似铅,汞在人体内半减期约60天。⑷毒作用机制: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干扰巯基酶活性。20【临床表现】

⑴急性中毒

①呼吸系统(经肺):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严重者化学性肺炎伴紫绀、气促、肺水肿;②消化系统(口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③神经系统:恢复期可出现类神经症、震颤等;④肾脏损害:早期多尿,严重可能少尿、蛋白尿、肾衰;⑤实验室检查:

急性血氧下降胸部X线:弥漫性浸润肾:最早低分子蛋白排出增加21⑵慢性中毒①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早期:类神经征、易兴奋症、震颤(微细震颤-意向性粗大震颤),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步态失调、动作迟缓;

晚期:幻觉和痴呆;②口腔-牙龈炎:③肾脏损害:少数。④其它:22【诊断】

参照《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2007)23【处理原则】①脱离接触:②对症治疗:

(口服汞盐者不应洗胃,可服蛋清、牛奶、豆浆保护被腐蚀的胃壁,也可服活性炭吸服汞、50%硫酸镁导泻)③驱汞:

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磺酸、二巯基丁二酸钠、青霉胺)24【预防】⑴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汞代替物、通风、防止汞污染和沉积;⑵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工作服、防毒口罩、2.5%~10%碘活性炭口罩,洗手、漱口、禁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⑶职业禁忌症:口腔疾病,胃肠道和肝、肾器质性疾患,精神神经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脱离汞接触。

25(三)砷【理化特性】

比重5.73,熔点817℃,613℃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易氧化;常见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砒霜)、五氧化二砷、砷酸铅、亚砷酸铅等。【接触机会】26【毒理】⑴吸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职业中毒主要是呼吸道;⑵分布:肝、肾、肌肉、骨、皮肤、指甲、毛发;⑶排出途径:主要经生物转化后从肾脏排出,少量经粪便、皮肤、毛发、指甲、汗腺、乳腺、肺排出,可通过胎盘屏障;⑷毒性机制: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引起含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和功能改变。27【临床表现】⑴急性中毒:①职业吸入:少见;②口服砷化物:发病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血样腹泻,可出现休克,继之出现肾脏损害及循环衰竭,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可死于呼吸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