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潢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A.“独立发展”的特征 B.“多元一体”的特征C.“连绵不断”的特征 D.“农业文明”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可知,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两河间形成不同的区域文明,材料“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说明中国各个区域的文明便于互相交流,形成文化整体,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地理环境否定“文化西来说",与表现“独立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反映的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特征也无关,排除C项;这些地理特征共同反映的并非“农业文明”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大盂鼎是中国古代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刻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康王向孟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来研究()A.内外服制的实行情况 B.“共和行政”的原因C.分封制解体的影响 D.西周的社会状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大盂鼎……内容包括康王向孟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大盂鼎可以用来研究西周的社会状况,D项正确;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共和行政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分封制解体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小说中对域外风情、物品及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奇特方式、奇能异巧的刻画和描述随处可见。如《杜阳杂编》对外国贡品“常燃灯”的描述,《朝野佥载》中对真腊国风俗人情的描绘。上述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C.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D.工商业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杜阳杂编》对外国贡品常燃灯的描述”“《朝野佥载》中对真腊国风俗人情的描绘”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A项正确;明朝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排除B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域外文化不可能成为主流,排除C项;工商业市民阶层的壮大,发生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4.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早期的典当是多数穷苦百姓资金周转、救急告贷的选择之一。唐代质典开始走向世俗社会,北宋时期,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业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这说明典当A.慈善救助功能不断加强 B.市场需求影响经营方式C.自由生长不受政府控制 D.成为社会转型的助推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业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可知,随着北宋时期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增加,推动典当业发展为独立的专门行业,说明市场需求影响经营方式,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典当业的发展,而不是慈善救助机构的发展,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北宋时期典当业发展为独立的专门行业,但不代表不受政府控制,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典当业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有关,不能直接推动社会转型,D项错误。5.下表为清代洋船在广州的贸易数据图表,结合所学分析图表,正确的是()年份洋船数税银175427艘52万两179083艘110万两1839200艘180万两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 B.广州税银变化与闭关政策有关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近百年间,到广州的洋船数成倍增加,但是清政府的税银涨幅有限,这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紧密相关,B项正确;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材料中并未体现政府和外来使节的互动行为,排除A项;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清朝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动,排除C项;贸易顺差和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对进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比较,如果出口总金额大于进口总金额,那么,这个“差”被称为“贸易顺差”;反之,如果进口总金额大于出口总金额,那么,这个“差”被称为“贸易逆差”,材料没有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6.《申报》对1873年冬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案件延续的三年中,发表新闻和评论60多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促成了冤案的平反。这表明《申报》A.及时传播大量时事信息 B.深受统治阶层的重视C.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D.推动清末司法近代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等信息来看,《申报》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平反过程中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慈禧太后重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而不是重视《申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申报》在清末司法近代化中的作用,排除D项。7.“……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重大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可知,这次变革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一次转变,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向西方学习制度的表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中国人在制度上的学习更进一步,开始学习民主共和制度,故D项错误。8.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设置了领导农民运动的专门机构并规定其职能和任务。从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还在的协助下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为广东提供了一批开展农民运动所急需的指导和宣传人才。国民党的上述做法旨在A.践行“扶助农工”政策 B.提高农民的革命意识C.加强与的合作 D.推动国民大革命开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农民的培养及宣传的行为,有利于为大革命培养群众基础,因此D正确;ABC属于行为,并不属于目的,排除。故选D。9.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B.突破了“意识形态”界限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答案〗B〖解析〗据材料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可知,区别不同国家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而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这说明周总理的外交思想突破了“意识形态”界限,B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一边倒”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A、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周总理的外交思想,而不是其思想的作用,D与材料无关。10.下图是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条广告,四川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但报纸上又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认为该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助推民企壮大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C.“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面对四川机床厂“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报纸“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认为该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这反映了“左”倾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仍然存在影响,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四川宁江机床厂做了广告,没有涉及广告是否推动了工厂发展,且四川宁江机床厂并非民营企业,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11.埃及新王国时期,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借贷契约,租佃、雇佣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物物交换已经很普遍。一份文献记载了一个王家牧人涅布麦希“因为什么都没有了”而出租奴隶和出卖土地的事情。据此可以推测,当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A.得益于王室贵族的需求 B.加剧了农村的阶级分化C.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 D.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根据材料“租佃、雇佣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因为什么都没有了’而出租奴隶和出卖土地”可知,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后,会改变农村的生产资料占有情况,从而加剧农村阶级的分化,B项正确;古埃及的商业发展中,王室贵族的需求带动的是海外贸易,加剧农民的负担,与材料中记载的农村民间商品交换并没有太大关系,排除AD项;根据材料“物物交换已经很普遍”可知,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并不成熟,排除C项。故选B项。12.下图所示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强调()A.美洲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 B.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与冲突C.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 D.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对新旧世界两边着墨,以“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结尾,说明学者立足于生态环境视角看待新航路开辟,D项正确;A项只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解读过于片面,排除A项;题干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新航路开辟,B项只强调冲突,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C项只重危害一端,第三、五两章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13.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种行为A.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B.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C.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D.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是说这种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宗教对人们的影响,而不是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到用大众传媒来传播各种思想,尽管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但没有涉及到与文艺复兴思想内容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确实对教会的思想专制起到一定的打击作用,并没有摧毁,宗教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故C项错误。用比较流行的方言来宣传思想,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方言的发展,在方言的基础之上就逐渐形成了地区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所以,用行为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14.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答案〗B〖解析〗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促进了苏俄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AD两项说法错误。15.下图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材料能够直接反映出()A.区域集团组织影响世界贸易 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D.国际贸易便利了人们生活〖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世界)。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发展中国家间贸易额虽有上升,但不到世界总量的1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额发展尚低于发达国家间贸易额,C项正确;材料没有区域集团的相关信息,并不能得出区域集团组织影响世界贸易,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强调不同的政治经济实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这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要有具体的史实支持,材料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明朝中期,手工业、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孕育出一股经济结构转型的巨大冲动,开展对外贸易逐步成为当务之急,海禁与这个发展趋势相背离。并且,当时就有有识之士指出,海盗、倭乱之所以无法禁绝。同旺盛的海上走私活动有着直接联系一“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过一番争论,明穆宗的隆庆朝终于决定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朝廷在漳州设立督饷馆,负责对私人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并征税。由此,私人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史称“隆庆开海”或“隆庆开放”(1567年)。海禁解除之后,明朝的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内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朝廷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史书记载“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摘编自陈忠海《明朝的“改革开放"为何成了“烂尾工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放”的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隆庆开放”的意义。〖答案〗(1)明朝中期手工业和商业快速发展,急需经济结构的转型;原有“海禁”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海盗、倭乱严重,难以禁绝;海上走私贸易现象严重,威胁统治;政府需要增加收入。(2)适应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收入;满足了沿海居民的经济需求,有利于抑制海盗势力;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明朝中期,手工业、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可归纳出明朝中期手工业和商业快速发展,急需经济结构的转型;根据材料“开展对外贸易逐步成为当务之急,海禁与这个发展趋势相背离”可归纳出原有“海禁”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海盗、倭乱之所以无法禁绝”可归纳出海盗、倭乱严重,难以禁绝;根据材料“同旺盛的海上走私活动有着直接联系”可归纳出海上走私贸易现象严重,威胁统治;根据材料“朝廷在漳州设立督饷馆,负责对私人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并征税”可归纳出政府需要增加收入。(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进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满足沿海居民的经济收入、抑制海盗势力、推动海外贸易及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7.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答案〗(1)特点:家国同构;乡村自治;强化父权,皇权专制;重视伦理教化;原因:小农经济;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治国方案的努力。〖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可以得出家国同构;乡村自治的特点;从“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得出强化父权、皇权专制的特点;从“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可以得出重视伦理教化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及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宗法观念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2)从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甲午战后“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可以得出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从材料中的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主张,可以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的增加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据【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整理材料二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召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为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家庭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和中国家庭的特征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答案〗(1)变化:空间扩大,日益功能化;装饰和用品越来越考究;注重知识追求。特征:早期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对现世享乐的追求。(2)不同:欧洲的家庭注重个体(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中国的家庭社会性大大加强(或回答国家、民族的角度)。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经济发展的推动;西学东渐和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解析〗(1)变化:根据“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专门的家具和饰品”等材料信息,可得出欧洲家庭发生的变化;特征:根据材料说明上述变化反映的社会特征。(2)不同:根据材料“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等信息,以及材料二中“‘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已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等信息,对比可得出二者的不同;原因: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中国西欧作者著作成书时间作者著作成书时间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薄伽丘《十日谈》1353年李贽《焚书》1590年伊拉斯漠《愚人颂》15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