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邹平市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邹平市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邹平市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邹平市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邹平市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2.关于下面两本著作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D.《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3.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史蒂芬孙一电灯B.瓦特一火车C.爱因斯坦一汽车D.菜特兄弟-飞机4.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下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A.国内市场问题 B.关税问题C.奴隶制存废问题 D.生产原料问题5.民国九年,《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甲午中日战争后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6.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B.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7.“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l861年改革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等名称的山现,主要是源于A.分封制 B.县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D.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10.“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蔡伦 B.华佗 C.张骞 D.毕昇12.“□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在中外历史上,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写出图一的人物在近代领导中国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的名称及影响。图二的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你认为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改革的?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有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14.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15.仔细观察下列各图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亲眼见证了中国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请将与南京有的三幅图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从上面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请选出其中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梦是指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是正确的,A不是中国梦的内容,C是做法,D不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2、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美国菜特兄弟发明飞机,选项D搭配正确;而选项A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选项B瓦特改良蒸汽机;选项C卡尔本茨发明汽车;选项ABC搭配不正确;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1861—1865年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奴隶制废存问题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焦点问题,使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引发战争。故选C。5、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民国九年”是1920年,此时,直皖奉等北洋军阀军阀混战不断,故D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义和团运动是1898——1900年,辛亥革命是1911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内独裁,对外扩张,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7、D【解析】

俄国l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劳动力。农奴获得了自由,但必须出钱赎买份地,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故答案选D。8、A【解析】

题干给出的“齐人”,“鲁人”,“楚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齐人”、“鲁人”,“楚人”这些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9、D【解析】

根据“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表明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抗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近代印刷术的基础。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D项符合题意;A项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项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由此可在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2)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工业复兴法。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图一的梁启超结合所学可知是戊戌变法;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影响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2)依据图二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复兴法;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4)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问题提出的。14、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解析】

通过材料考查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及经验教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如姚崇等,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15、(1)c、b、a(2)c图: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b图:1937年12月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平民和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共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a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3)选c图: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漩涡。(或答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a图: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解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反映的是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图b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图c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是c、b、a。(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幅图中可以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