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案第2课诗两首人教版_第1页
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案第2课诗两首人教版_第2页
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案第2课诗两首人教版_第3页
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案第2课诗两首人教版_第4页
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案第2课诗两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案):第2课诗两首(人教版)

第2课诗两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

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1924年考入上海大

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

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作品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评价被称为“雨巷诗人”。

生平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毋,笔名南湖、云

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

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

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

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

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

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

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作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

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

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

评价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二)人物轶事

为读者签名送书

1929年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有位读者在上海水沫书店买书,选购的书中有一

本是戴望舒的《我底记忆》,当他翻开《我底记忆》仔细看目录的时候,戴望舒走

向前来,态度很安详地问:“你是哪一间大学念书的?念文学么?”聊了一会儿

天,戴望舒便向这位读者请教姓名,这位读者告诉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告诉这位

读者,只是从那一叠放在书架上的《我底记忆》的书堆里,抽取了一册,签上了那

个响亮的名字,赠给这位读者,叫他不要花钱买了。这时这位读者才知道他原来

就是戴望舒。

徐志摩之死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

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

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

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一一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一)背景链接

《雨巷》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加入

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

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被通缉。《雨巷》正是诗人

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

写。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写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

叶圣陶先生称这首诗为新诗的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再别康桥》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1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因。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剑桥大

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政

治理想。《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而后再别康桥的情

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大学剑

桥大学所在地。7月底的一个傍晚,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

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

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

他的眼前展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于是在归国的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

空,他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二)常识整理

1.现代派与现代派诗歌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的戴望舒1927年所写的《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

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直到1929年创作《我底记忆》,这首诗就成为现代诗

派的起点。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

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歌”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

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

2.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

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

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后期

新月派以上海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

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前期新月派诗人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

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

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主张奠

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

称为“新格律诗派”。

3.“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

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

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

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

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

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三)博览悦读

《雨巷》中的双重思想情绪

戴望舒的《雨巷》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

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

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

诗就是他的这种心境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

景。在绵绵细雨中,他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自己就是在这雨巷中独行的彷徨的抒情主人

公。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

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

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在这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雨巷》

中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

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

灵深处典型的声音,从这低沉的倾诉和失望的自白里,我们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

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再别康桥》------幅唯美的图画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选用,即

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

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

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

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

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使诗画相通。

《再别康桥》七节诗,每一节诗都可以构成一个明媚的画面。诗人用色彩绚丽

的画笔在画布上淋漓挥洒,设色浓艳。“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茬”、“榆阴下”的青潭、斑斓的“星辉”一一映入眼底。色调搭

配明快,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尤其是二至四节的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一个是将''河畔的金柳”大胆

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为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

二个是将清澈的水潭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后,竟变成“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

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五、六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

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样的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一如

康河的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宕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

一切归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而为他保持沉默。

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此时

的沉默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呀!

(一)读准字音

I.单音字

(1)彷徨(hudng)(2)彳亍(chichu)

⑶颓圮(tuipI)⑷河畔(pdn)

(5)荡漾(ydng)(6)青存(xing)

(7)榆阴(yU)(8)浮藻(zdo)

⑼沉淀(didn)(10)撑着(ch。ng)

(gao)(12)漫溯(sii)

(13)斑斓(bdnIdn)(14)笙箫(shGngxiao)

II.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巷巷道(hdng(雨巷(xiGng)(2)曲曲折(qti(哀曲(qU)

(3)泥泥古(ni(软泥(ni)(4)似相似(si(似的(shi)

(5)载记载(z6i(满载(zM)⑹悄悄然(qido(悄悄(qid。)

2.语境辨析法

(7)尽(jin)管道路不好走,我们还是走到了尽(jin)头。

(8)向更(gbng)远处行进,还有三十多里,这时已是半夜三更(9Gng)了。

(二)写准字形

(l)ti(倜傥(chiu(惆怅)(2)w(n(宛转(wiin(惋惜)

(3)qi(杞人忧天(颓pi(圮)⑷兴高cdi(采烈(云cdi(彩)

(5)杂r6u(糅(r6u(揉碎)⑹艾h6o(蒿(长g6o(篙)

(7)shu6(朔风(漫sti(溯)

(8)波16n(澜(16n(词言)

(三)易混辨析

1.寂寥vs寂寞

课本原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辨析“寂寥"和''寂寞”的适用对象不同。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多

指周围环境。寂寞: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多指人心里感觉。

即境活用老人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而寂寥的空房子里,内心无比寂寞。

2.彷徨vs徜徉

课本

原句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辨析“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即境

活用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

塔,它让我徜徉在知识大道上。

3.沉淀vs积淀

课本

原句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辨析“沉淀”和“积淀”都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二者意义和适用

范围不同。沉淀: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②从溶液中析出的

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比喻凝聚,积累。“沉淀”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

体事物。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

经验、素质等抽象事物。

即境

活用就像在杯子里只有沉淀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有味一样,你只有积淀经

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雨巷》这首诗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明确:梅雨季节,阴冷潮湿的江南小巷,两边是高耸的屋檐、寂寞的人家,

失落惆怅的“我”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里徘徊不前,渴望遇到一个像我一样彳亍着

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2.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诗

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明确:抒情诗。依依惜别之情。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理解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赏析意象及其作用。

(一)阅读《雨巷》的第2〜6小节,回答问题。

1.第2节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答:

明确:排比用排比手法把丁香一样的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

忧愁,充分表达出诗人想追求美好理想,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也增强

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能否换成

“走”?

答: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而且这个“飘”

与后面的“梦”相吻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3.第3节中“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和第4节中“像梦一般的”“像梦

一般的凄婉迷茫”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明确:是反复手法,将诗歌的内容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

使阅读时有“起势一强调一飞跃”的递进效果。

4.“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的?

答:

明确:(1)美丽、高洁、愁怨。(2)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运用正面和侧面

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动作、外貌、神态和心情;侧面: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

的篱墙和绵绵的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

(二)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5.诗人为什么一开始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答:

明确: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突出了宁静,奠定了全诗的感

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给人一种宁静

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6.”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二字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答: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7.分别找出诗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并分析各自好处。

答:

明确:(1)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存、彩虹、青

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

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

对诗人说等。

(2)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8.本诗首节和末节在节奏上相同,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

答:

明确: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结构

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体现了徐志摩诗美主张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运用镜头写画面

【写法领悟】

《再别康桥》展示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诗人用了电影镜头手法,

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电

影镜头,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电影剧本是为拍摄影片提供的蓝本,语言的表达与组合必须适应拍片的需要,

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描写外貌,都强调视觉形象,突出画面美。电影剧本这种

画面式写法被称之为镜头描写。镜头描写手法能使人在阅读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在结构层次上也显得脉络清晰。具体从以下方面运用:

1.用镜头描写景物画面。比如写初春的新芽、嫩绿、春水,暮春的河水、绿

柳、鸭子、渔船这些景物,一般的写法是边叙述,边形容,而用镜头描写的方式

可以这样写:

初春。田野。

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暮春。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动。两岸绿柳成阴,倒映水中。水面一群鸭子,逆流

而上。远处一只渔船,停泊在岸边。

新芽、嫩绿、春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画面层次感强,饶有诗意,

而河水、绿柳、鸭子、渔船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给我们一种视觉的美

2.用镜头描写肖像画面。比如要写一位在麦田里挖野菜的小姑娘的外貌,一

般的写法不外乎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脸蛋,鲜艳的衣着;而用镜头描写,可将

"镜头”逐步拉近,由整体到局部分层次地展示其外貌特征。

麦田。

绿油油,一望无际。一位红衣裳小姑娘,提着竹篮,正高高兴兴去挖养菜。

小姑娘出现在面前:红红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巧的嘴巴,一笑,露

出两排洁白的小牙齿,腮上蹙起两个浅浅的酒窝。

远“镜头”描绘背景,勾画小姑娘的整体轮廓,构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

的意境;近“镜头”具体描绘小姑娘的外貌特征,远近“镜头”配合,一个活泼

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镜头描写叙事画面。例如在老师讲述王庆根勇夺奥林匹克金牌的事例的

基础上,有学生以“金牌路上的三次流泪”为题,用镜头描写的方式,直接用几

幅画面来表现王庆根的奋斗历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过渡。

家里。

两张破床,一张旧桌子。床上躺着生病的妈妈,桌上放着几千元借款单;王

庆根为妈妈煎药;跟父亲下地干活。

学校餐厅。

同学们吃着喷香的饭菜,王庆根啃着从家里带来的生山芋边吃边流泪。

南京选拔赛赛场。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王庆根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冻得浑身打颤,一双脚

冻得红萝卜似的露在外面。教授们感动了,纷纷送衣送钱。王庆根面对钱物,眼

泪簌簌而下。

巴黎维莱特科学城会堂。

第2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闭幕式正在进行。大会主席宣告:“第五名

金牌获得者一一中国王庆根。”会场掌声雷动,王庆根走上领奖台,眼泪夺眶而

出。

这样叙事,更能生动地表现王庆根在贫困中刻苦学习,获得世界化学竞赛金

牌的奋斗历程,引起读者共鸣。

4.运用镜头描写对话画面。为了使对话也形成画面,电影剧本常常先写交待

语,再写对话,交代语只供阅,不需读。根据这个特点,学生进行了摹写创造。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哗哗声,遮着姐姐和弟弟

的笑语)

姐姐: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弟弟:姐姐,你要还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嘻嘻

----咯咯

这是根据课文《金黄的大斗笠》中的相关内容改编的一段对话,构成了一幅生

动、活泼、可爱的画面,体现了电影剧本的对话特点。

1.运用联想、想象,将下面提供的情景扩展为形象的画面,不少于30字。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

参考示例:(示例一)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即

撕开大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示例二)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

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2.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伞”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

30字。

情景一:暮春时节小雨霏霏我伞

情景二: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路上行人伞

参考答案:情景一:暮春时节,小雨霏霏,我撑着那把油纸伞,它为我遮着

风雨,如同我的朋友,伴我走过风雨人生路。

情景二: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路上行人撑着一顶顶小花伞,远看像一束束

色彩绚丽的鲜花,像一朵朵惹人喜爱的蘑菇,它给人美好的感觉,带来爽心的凉

意,带来一份好心情。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一一

1.从教材中积累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重返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

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

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2.从现实中积累

研制原子弹之初,邓稼先主持的是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在这期间每天还能

回家,但是理论物理方面的突破在当时只有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条件下,科学

家们只有以夜以继日地工作来和时间赛跑,据邓稼先的学生胡思得院士回忆,那

时候因为完成一天的工作往往要到凌晨,而邓稼先回到北医的小两口的宿舍的时

候往往大门都关了,邓稼先只好先翻过铁丝网,再由胡思得等几个年轻学生把自

行车从铁丝网上举过去,当邓稼先蹑手蹑脚地回到宿舍,开门迎来的往往是许鹿

希担心的目光。

到了进入试验物理研究阶段,邓稼先彻底音讯全无地''人间蒸发”了。直到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出差”了数年的邓稼先才和妻子许鹿希重新相

聚,而在这长久的想念之中,总有许鹿希分别时候的“我支持你”的牺牲与奉献。

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在宿舍区的家里,依然保持着邓稼先在家时的样子,每

天清晨的篦帚清理之间,许鹿希总是按照邓稼先在家时的样子把屋子收拾得干干

净净。离别中寄托的不仅是思念,更有一往情深的心心相通。

3.从名言中积累

(1)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一一唐李冶

(2)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一一南宋周紫芝

(3)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一一南宋辛弃疾

(4)美丽短暂,渺渺茫茫,离别时候,藏着多少凄凉。一一琼瑶

(5)一朝离别,爱人的魔力更加强了。我们的心只记着爱人身上最可宝贵的部

分。远方在朋友传来的每一句话,都有些庄严的回声在静默中颤动。一一法国罗

曼罗兰

4.从佳作中积累

(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初三很快拉下帷幕,高一便急匆匆开始上演。一切匆匆忙忙、不留回忆时间:

来不及将同学录填完,才发现,离别早已上演;来不及跟朋友说声“再见”,却

发现,人影早已不见;来不及向老师道句感谢,才知道,大家早已毕业;来不及

再次看看校园,一回头,竟在梦间。

(2)青春的途中,似乎总是充满了别离,当沙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被一

日日地减少,骄阳下流淌着的泪水,肆意地张扬在离别的枝头,最终还是无法挽

留地落下。

(3)还记得,当年大家约定的永远,在这平平仄仄的许多岁月里,常常会莫名

地想起。有谁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这个答案是否存在。世间之事总如大梦一

场,几多心事,此番种种,是缘是份又有几人知,再次相聚是几时。

走进六月,纵使别离是曾经的约定,可我还是忍不住地想把这一切化为生命

中最美的执着,献给我一去不返的花样年华。

六月,终究还是离别。

(二)这样运用素材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撑一把油纸的小伞,轻轻地走在这细雨蒙蒙的烟雨中,用心聆听雨落春江的

弦音。独享一份恬淡,独品一份安然,连同一份脱去沉重后的自由与轻松。心溶

于天地,一切在轻风中释放。情趣随着一圈圈荡开的涟漪,款款地汇入细雨,缓

缓地,慢慢地顺流而下,毫不炫耀地默默奔向那海天的蔚蓝中。

霏霏的细雨,多情地依恋着细柔的江南,浸透着满满的深情。那横织密编的

丝络,如烟似雾地围包着江南,唯恐被风撕开窥看。这小心翼翼的依偎,被一阵

飞雪打乱,雨急切地泼洒着晶莹,扣击着枫桥上的石板,那轻吟中没有柔情唯有

争占,雨雪轮番展示着各自的激情,雪,铺满丫枝;雨,击打瓦檐。而这成就了

江南的妩媚,雨洗绿了两岸枝桂,雪增添了江南的新奇。

一组组镜头闪烁,饱览着独特的景象。可这景色并不长久,随着透过云层的

阳光,雪,梦般消失;雨,化为了薄雾渐渐远去,逐渐清晰的是那似虹的枫桥,

与那排排乌瓦白壁的屋宇。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粼粼的波光中,石桥的倒影完整地展现,那影随着波的起伏荡漾飘摇,恍惚

间,一把红伞,青花旗袍的倩影在桥上出现,对面那白衣的翩翩青年,在目光交

融的一瞬,成就了笔下《雨巷》的优雅诗篇。“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永久珍藏在他

的诗行。这湿湿的江南,那深深的《雨巷》在今天依然鲜亮。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看那乌篷船穿梭于桥与桥之间,静听寒山寺的钟声,一阵阵充荡在姑苏城的

上空。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情景已无处找寻,夜半再没客船出现。曾经的一

切,都记载于书册,遗留下的古寺,也成为景点,矗立于姑苏城的中心。

这雪雨中的江南,唯有它静观了一切沧桑,遗留的一切名胜古迹,文豪雅士

的佳篇力作,增加了它的灵动与魅力。而我静赏了它无尽的秀丽,领略了它柔美

中的娇娇,潮湿是它柔弱的眼泪,那需要足够的阳光照耀。它不能永久在潮湿中

浸泡,那样会霉变和腐掉。我希望阳光给予它慷慨,让它的秀丽更加完美。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再见了,乌篷船。再见了,红伞,石桥。

悄悄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的故乡在刚烈的北方,那里有我贫瘠中生命顽强的胡杨。

【领悟】仿照《再别康桥》构思,反复运用“轻轻的,我走了,江南”,综

合《再别康桥》《雨巷》的相关素材,串起了江南特有的几幅画面,韵味无穷。

①这河身的两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葱翠的草坪。从校友居楼上望去,对岸草场

上,不论早晚,永远有十数匹黄牛与白马,胫蹄没在恣蔓的草丛中,从容地在咬

嚼,星星的黄花在风中动荡,应和着它们尾鬃的扫拂。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

柳阴护着,水是彻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这岸边的草

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

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②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

草里的花鲜,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

的鸟语。怯伶伶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铃兰与香草是欢喜的初声。窈窕的莲

馨,玲珑的石水仙,爱热闹的克罗克斯,耐辛苦的蒲公英与雏菊一一这时候春光

已是烂漫在人间,更不须殷勤问讯。

③瑰丽的春放。这是你野游的时期。可爱的路政,这里不比中国,哪一处不

是坦荡荡的大道?徒步是一个愉快,但骑自行车是一个更大的愉快,在康桥骑车

是普遍的技术;妇人、稚子、老翁,一致享受这双轮舞的快乐。(在康桥听说自行

车是不怕人偷的,就为人人都自己有车,没人要偷。)任你选一个方向,任你上一

条通道,顺着这带草味的和风,放轮远去,保管你这半天的逍遥是你性灵的补剂。

这道上有的是清荫与美草,随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

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嘴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间到处是可亲的

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到处可以“挂单”借宿,有

酪浆与嫩薯供你饱餐,有夺目的果鲜恣你尝新。你如爱酒,这乡间每“望”都为

你储有上好的新酿,黑啤如太浓,苹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润肺的。……带一

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

寻梦去一一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④陆放翁有一联诗句:“传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趁晚凉。”这是做地方

官的风流。我在康桥时虽没马骑,没轿子坐,却也有我的风流:我常常在夕阳西

晒时骑了车迎着天边扁大的日头直追。日头是追不到的,我没有夸父的荒诞,但

晚景的温存却被我这样偷尝了不少。有三两幅画图似的经验至今还是栩栩的留着。

只说看夕阳,我们平常只知道登山或是临海,但实际只须辽阔的天际,平地上的

晚霞有时也是一样的神奇。有一次我赶到一个地方,手把着一家村庄的篱笆,隔

着一大田的麦浪,看西天的变幻。有一次是正冲着一条宽广的大道,过来一大群

羊,放草归来的,偌大的太阳在它们后背放射着万缕的金辉,天上却是乌青青的,

只剩这不可逼视的威光中的一条大路,一群生物,我心头顿时感着神异性的压迫,

我真的跪下了,对着这冉冉渐翳的金光。再有一次是更不可忘的奇景,那是临着

一大片望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艳红的罂粟,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阳

光从褐色云斜着过来,幻成一种异样紫色,透明似的不可逼视,刹那间在我迷眩

了的视觉中,这草田变成了……不说也罢,说来你们也是不信的!

⑤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

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佳作赏析

徐志摩的这篇散文确实是独具大家风范,他自己的真性情以及一贯的热情洋

溢于文章中,且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细腻的描述更可传达出康桥于其生命中的

不可或缺。全文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层递,还有语意新奇的形容,华丽的辞藻,深

深留下了康桥幽静中时而热闹的气氛,以及四季皆具特色的风光。阅读本文可见

徐志摩一贯绵密秣丽的笔法和写作技法的成功。

写作借鉴

1.学描写

第①段写景生动细腻。首先动静结合,动写牛马咬嚼、黄花动荡和人坐卧搂

抱草坪,静写垂柳水草和草坪;其次视觉触觉结合,视觉写景为主,兼写触觉大

地的温软;再次用词精当,写胫蹄用“没”,写草丛用“恣蔓”,写垂柳用“斜

倚”,写水用“清澄”等。

2.学排比

第②段运用排比写康河风光变化。作者连续使用六个“关心”,用意深刻。

既写出了春来康河景物的一系列的变化,又写出了作者对康河风光的不间断的关

注,表现作者对康河的喜爱。

3.学对比

第③、④段运用对比写康桥诱人的独特风光。第③段写不同于中国大道的野

游之乐,第④段写不同于中国为官骑马坐轿的骑车之乐和不同于平常登山临海观

景的田园之乐。

4.学抒情

结尾段打开情感闸门,直抒胸臆。如果说前文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作者

在此处难以抑制情感激流,直抒胸臆,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强烈地表达出对康桥的

无比眷恋。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注释: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

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

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

了。”

【明理知义】这一则,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

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

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

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

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望梅止渴

成语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

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

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参考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

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

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

有水源的地方。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1880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

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

革新家,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人物,是中国近现

代佛教史上成就最杰出的一位高僧,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于一

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

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1942年10月,在泉州温陵养老院的

晚晴室中,沉河缠身的弘一大师在弥留之际挥毫作书,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之

后,安详圆寂,走完了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学高身正,怎一个“认真”了得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并非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一片光明,清政府被推翻了,

却代之以军阀统治。社会的黑暗腐败、理想抱负的难以实现,使李叔同深感苦闷

和孤独。在这种心情之下,李叔同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之聘,担任音乐、美术教

师,实践他早年确立的''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理想。浙江第一师

范学校是当时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学校,师生中英才辈出。在同事、学生心目中,

李叔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言以蔽之:认真。

他上课前总是端坐在讲台上等学生,第一次上他的课,铃声响过,以为先生

没有来,嘴里胡乱唱着、喊着的同学都会吃一惊。所以,凡是上李叔同的课,铃

响前学生就已到齐。铃声一响,李叔同站起身,深深一鞠躬,便开始上课。上课

前,他都要做认真细致的准备,比如,课前他会把要讲的内容逐条写在黑板上。

他上课时常常看表,精密地依照教案推进课程,一分一秒也不浪费,足见他备课

之精心。碰到学生犯错,他也总是和颜悦色地指出来,说完还要微微鞠躬。这和

颜悦色和鞠躬,很多学生是吃不消的,他的一位学生曾说,先生这样做时,自己

羞愧得总想哭。

【人生教益】李叔同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青年时,他是一个翩翩公

子,英俊博学;后来留学日本,他又全面研攻西洋艺术;成为教师后,他布衣布

鞋,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修养影响着学生。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奔走,所缺少

的不正是这种认真吗?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鲁豫的阳光招牌笑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待人一向

态度谦和,不论遇谁,都付之一笑。

B.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

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

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

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解析:选BA项,“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句中指友善,不

合语境。B项,“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C项,“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不能形容“流派”,且与“呈现”

重复。D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合语

境。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

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

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五四放歌》《天路》《致橡树》……近日,2016年“三节”群众文化活

动一一“迎新春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

幕。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

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语序

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修饰限定承办

演出的时间段;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

挑战O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和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⑤③

解析:选B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4.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软泥上的青存,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解析:选A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任选两句进行扩展,每句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1)黄昏,我在海边

(2)戴望舒在雨巷

(3)徐志摩告别康桥

答:

参考答案:(1)黄昏,夕阳如血,我站在海边,惊涛骇浪拍击着脚底的岩石,

像孩子的呜咽,像夜里的狼嚎,像台风夜里的呼啸,可是,这些声音都不能掩盖

我心底如海浪般的悲伤。(运用了比喻及排比)

(2)戴望舒,穿着一袭深色长袍,如一棵挺拔的树,直直望着小巷深处,眼神

似乎直直望向了天边,望向了小巷另一边如丁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