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大学之道》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河南大学探寻这些大学校训来源大学之道《礼记》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大学》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2、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重点)3、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难点)《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何为“大学”?"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何为“大学之道”?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学生诵读:自主阅读:1、按照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的原则,疏通课文大意。2、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请把意思标注在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宗旨,根本原则。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使……整齐有序使……端正使……真诚。意:心意。本源、根本普通百姓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自学检测一:1、第一段阐述了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是什么?2、“三纲”之间有什么关系?理解“三纲”三纲内涵关系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发扬自己美好的品德,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和百姓,以百姓的好恶为好恶,爱护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由己及人由“小我”到“大我”层层递进侧重于“内圣”侧重于“外王”是最终追求

三纲领的逻辑关系止于至善亲民明明德

君子将内修之“明德”外化而“亲民”,将“明德”推而广之,教化民众。而外在的教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化的目的是使民众将“明德”内化于心,从而振作自新。只有每个个体、整个社会都振作自新,各成其德,各得其所,才能最终实现“止于至善”的目标。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第二句连用五个“而后”,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

第三句承接上文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自学检测二:1.《大学》“八目”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修身”在“八目”中是否处于核心地位,为什么?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追本溯源明明德于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天下平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格物、致知”之认知工夫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章句》对于外部世界做到了明辨事物、通晓事理。这是修德立世的基础。“正心、诚意”之修身工夫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大学》诚意:“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心正:防止情感偏向,用理智驾驭情感,修养中正平和的心态,做到情理和谐,符合礼仪法度。“修、齐、治、平”之外王之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败坏,破坏)事,一人定国。故治国在齐其家。——《大学》齐家治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之道:成己而达人,内圣而外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基础、方法——内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目的——外治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自学检测三:1、“三纲”和“八目”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八目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内修外治内圣外王穷则独善其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达则兼善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

“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

“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当堂训练:《大学之道》的内容到今天是否还有学习的意义?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