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教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教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教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教案_第4页
六年级数学电子备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周次第1周星期4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

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2)试一试。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

-15℃~-3℃

北京:

-5℃~5℃

深圳:

12℃~23℃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3℃吗?(3)提升认识。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总结归纳。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6.出示课题。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7.负数的历史。(1)介绍。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2)交流。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三、练习应用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件逐一出示: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四、总结延伸1.学生交流收获。2.总结。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保护法》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2周次第1周星期5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11分钟)

1、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2、导入课题:上面的这些正数和负数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问题预设:(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有什么用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4、出示自探提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例3中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2)什么叫做数轴?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你发现什么规律?(3)在例4中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4)结合例3和例4想一想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5)在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二、解疑合探(16分钟)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1)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然后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2)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即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组成的叫做数轴。)

(3)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总结技巧:比较大小有绝招,借助数轴把位标;负在0左正在右,左小右大别忘记。

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4、反馈练习:课本第7页“做一做”。三、质疑再探(3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课本第8页第1、2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第四十四条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4、判断: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他们享有的权利,了解“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大力宣传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大家一起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出贡献。第一单元负数测试卷累计课时数:(3—4)2012.3.5-6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16

0

+105

2.填空。

(1)某地1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11℃,可用(

)数表示,记作(

)。

(2)零下23摄氏度用符号表示为(

)。

(3)如果向前迈5步,记作+5,那么后退2步,记作(

)。

(4)一辆汽车向东走21公里,记作+21公里,汽车向西行18公里,记作(

)公里。

(5)在数轴上,所有的(

)数都在0的左边,(

)数都比0小。

3.根据下面的数轴填空。

(1)A点表示(

),B点表示(

)。

C点表示(

),D点表示(

)。

(2)A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表示(

),

C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表示(

)。

(3)B点距离A点(

)个单位。

4.在数轴上表示下面各数。

5.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6.判断。

(1)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记作+154米。(

(2)在数学测验中,老师用“-2”记录的是不及格的人数。(

(3)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4)在数轴上,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

(5)盈利1000元可以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300元也可记作-300元。(

(6)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北走-10米。(

(7)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

7.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鱼儿向上游游30米记作+30米,鱼儿向下游游50米记作(

)。

A.-20米

B.20米

C.-50米

D.50米

(3)小明先从0点向北走3米,再向南走5米,此时小明所在(

)的位置。

A.-5

B.-2

C.-3

D.5

8.根据提示分别写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和宿舍所在的位置。(每格表示1米)

(l)晶晶从0点出发东走3米来到教学楼听课。

(2)下课后从教学楼出发西走7米回到了宿舍。

(3)换好运动鞋后,从宿舍出发走4米到体育馆上体育课。图书馆在教学楼的东侧2米处。

(4)如果想从图书馆去宿舍该如何走?

(5)图书馆距离宿舍有多远?

9.下面是某超市9月份的现金账。请你用正负数记录这家超市的收支情况。

5日:纳税支出570元。_______________

l日~10日:营业收入3800元_______________

13日:水电费支出450元_______________

11日~20日:营业收入4300元_______________

23日:进货支出6700元_______________

21日~30日:营业收入3900元_______________

请你计算一下,这家超市9月份还有现金余额吗?

10.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面是辽宁省某市水文站发布的8月7~13日期间,每日下午3时的汛情公告。

日期水位(米)高出警戒水位(米)8月7日37.508月8日36.45

8月9日

1.208月10日38.20

8月11日

8月12日37.85

8月13日

(1)根据上表中的已知条件找出警戒水位,并把上表填完整。

(2)上表中的米表示比警戒水位(

)0.50米。

11.水流速度为5千米/时,顺水航行需要+5千米/时,逆水航行需要千米/时,一艘客轮的静水速度是25千米/时,往来于180千米的A、B两城之间,从A到B是顺水航行,求轮船往返两城之间各需航行多长时间?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7周次第2周星期3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第1-7题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划分正、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3、能把数与数轴相结合,并能进一步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会正确读、写正、负数。利用数轴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情境导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第一单元----负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你所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激发学生设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⑴、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⑵怎样用正、负数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⑶、正、负数和数轴有怎样的联系?(4)、利用数轴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三)、师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1、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0呢?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画一条数轴,并认真观察,说一说划分正负数以谁为界限?它的左边是什么数?右边呢?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根据大屏幕上的自探提示,独立探究。比一比,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解决这些问题!(时间6分钟)现在开始!二、解疑合探(10分钟)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师生交流。较难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问题1:让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让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多找几个后进生举例回答。问题3:找学生上台板演,讲解。回答后,师重点强调并板书。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大。问题4:先找后进生回答,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从数轴上比。(2)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3)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三、质疑再探(3分钟)今天复习的内容在课本第8--9页,请大家把这些内容再认真地看一看,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解决。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以北京时间为准,怎样表示悉尼时间和伦敦时间?2不利用数轴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答难。先让其他同学解答,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合探之后还积极不了的老师再讲解。四、拓展延伸(12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看来大家暂时没有什么疑问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做老师,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大家!题型不限。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老师!)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练习题。1、在数轴上表示下面各数。

-4

2.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3、判断(1)在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

(2)盈利1000元可以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300元也可记作-300元。(

(3)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20米表示向北走-20米。(

(4)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

(三)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谈谈。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8周次第2周星期4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10——11页及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从实际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厨师帽,圆柱形的水桶,圆柱形的烟囱模型一些圆柱形实物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12分钟)(一)引入新课。我们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二)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三)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自探提示:自学教材10—11页内容,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剪一剪,思考下面问题:1、观察教科书第10页的实物图和对应的立体图形。想想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圆柱体?2、什么叫做圆柱的底面?圆柱有多少个底面?比一比,两个底面你发现了什么?3、什么叫圆柱的侧面?摸一摸,它是什么形状?4、什么叫圆柱的高?画一画,圆柱有多少条高?5、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打开,得到一个什么形状?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探究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二、解疑合探(12分)1、检查自探情况。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2、强调以下内容:(教师并板书出来)结合一些圆柱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并板书:①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②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③同一个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每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④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三、质疑再探(4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问题预设: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是什么形状?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拓展延伸(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课本11页“做一做”2、填空:(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2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是()分米。3、实践练习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将设计好的平面图形剪下,制作一个圆柱。(三)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公开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9周次第2周星期5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圆柱体表面积,课本第12—13的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其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应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制作的圆柱体、剪刀。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一)(一)基本训练:填空:1、长方形的面积=()圆的周长C=()圆的面积S=()2、圆柱有()个面,包括()个底面和()个侧面,它的两个底面是()的圆。3、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学生回答之后,让全班同学把第2、3题齐读一遍。(二)导入新课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做一个圆柱形的纸盒需要多大纸板,就需要求圆柱的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三)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问题的预设:(1)圆柱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先知道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所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四)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自学教材第12—13页的内容,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剪一剪,想一想,思考下面的问题。①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②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能这样计算?③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应注意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课本第12—13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比一比看谁能最先解决这些问题!二、解疑合探1、检查自学效果。按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主要内容。2、重点强调以下内容: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2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并板书。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应注意的问题。(如:要审清题意,看清已知条件什么,计量单位是否一致,想好要求的问题需要用什么公式再列式等等)3、小练习例2: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3.14×0.5×1.8=2.826≈2.83(平方米)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例3: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2×3.14×5×15+3.14×52×2==471+78.5×2=471+157=628(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三、质疑再探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本12—13页的内容,把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笔画下来,用心记一记。同时想一想,关于圆柱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学了本节课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1、学生质疑。问题的预设:(1)没有盖的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2)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用途?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一)我当小老师。请大家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同伴们!学生编题,教师巡视。选择有价值的习题全班交流。(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我会填(1)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2)用一张长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3)做一节底面直径是10厘米、长95厘米的圆柱体通风管,至少用一张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铁皮。2、精挑细选巧选择:(1)一个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则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的算式是()。A6×6B6×6+3、14×(6÷3.14÷2)2×2C3.14×6×6+314×62×2(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则求它的高的算式是()。A18.84÷3B18.84÷(3.14×32×2)C18.84÷(2×3.14×3)(三)课堂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2周次第3周星期总8第课时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4页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厨师帽,圆柱形的水桶,圆柱形的烟囱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12分钟)(一)准备练习1.口答:请你说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按要求计算面积。(单位:厘米)r=5h=9求圆柱的侧面积。C=50.24h=15求圆柱的表面积。(二)引入新课:你还想知道有关圆柱表面积的哪些知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应用。(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应用)(三)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预设:(1)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计算在应用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14页例4,思考下面问题:(1)例4中已知了什么,求什么?这道题还有什么要求?(2)求“做这个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这顶帽子的什么?(3)这个一顶帽子表面积包括了哪些面的面积?它们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4)“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是怎么保留的?你是怎么想的?(5)你还知道哪些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34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来。二、解疑合探(13分钟)1、检查自学效果。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2、重点强调: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表面积。例4中因为帽子没有下底,计算时只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的面积。帽子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3、即时练习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12分米,底面直径是高的二分之一。做这个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问题预设:①求圆柱的表面积都有哪些情况?②求近似值除了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把适当的计算表面积的方法用线连起来。烟囱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水桶求一个侧面积油桶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2、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周长62.8厘米,高40厘米,做这对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用进一法保留整十平方厘米)3、某工厂要制作15节直径40厘米,长180厘米的铁皮烟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三)课堂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3周次第3周星期2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6--18页内容(练习二)。教学目标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灵活运用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设疑自探(10分钟)(一)复习导入1、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分别指的什么?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对圆柱的表面积进行练习。(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三)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那些知识请提出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16—18页(练习二)归纳、整理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请同学们计算练习二第7、9、14、18,完成以下问题:1、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是怎样计算?两者不同?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要注意什么?运用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说一说怎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解疑合探(13分钟)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或同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圆柱的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2、要审清题意,看清已知条件什么,计算什么,计量单位是否一致,想好要求的问题需要用什么公式再列式等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并不是所有的圆柱形物体都有两个底面,有的有一个底面。如例题,有的没有底面,如圆柱形烟囱。解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解题方法。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如有疑问,请你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2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互编习题,解答,评价。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8、10.15.19.20题。2、拓展延伸:有块正方体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练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4周次第3周星期3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圆柱体积,教材第19-20页的内容。处理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2、能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学会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圆柱体教具、圆柱体茶杯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口答下面长方体的体积。(单位:厘米)(1)长8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2)a=2,b=3.5,h=5(生回答后,说一说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2、出示圆柱体茶杯,让学生指出茶杯的底和高,你会计算圆柱体的什么?(由学生提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3、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看到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三)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自探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第19页内容,拿出圆柱体学具拼一拼,思考下列问题:(1)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圆柱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2)拼一拼:可以把圆柱割拼成一个什么形体?你是怎样割拼的?(3)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与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4)拼成的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5)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6)你能根据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检查自探效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1、引导学生演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多媒体动态演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3、问: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指名板演,集体讲评。重点强调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1题三、质疑再探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预设问题:⑴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体积?⑵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体积?⑶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体积?全班讨论交流,说出计算思路。教师做最后总结。四、运用拓展(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练习八第1题。2、想一想:(1)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2)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3)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3、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①底面半径4厘米,高12厘米②底面直径20分米,高8分米③底面周长25.12米,高10米4、练习三第2题。5、量一量:要计算一个圆柱形茶杯的体积,测量哪些数据比较方便?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的茶杯进行测量,计算。(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2hV=π()2hV=π()2h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5周次第3周星期4总11第课时教学内容第20页例6及练习三第5-11题.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的容积意义。2、理解圆柱体的容积和体积的关系,以及计算方法。3、探索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4、学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圆柱容积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大胆猜想,实现猜想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一)设疑引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容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容积)(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教师:看到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三)出示例5和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自探提示:根据例5思考下面问题:(1)什么是圆柱体的容积?(2)该怎样来计算圆柱的容积呢?(3)圆柱体的容积和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4)自己试着解答例5。二、解疑合探1、检查自学效果。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2、重点强调:①圆柱体的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及联系。②圆柱体容积的计算方法。圆柱体容积的计算方法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度量各部分的长度时,要从容器的里面量。3、集体评定板演过程,确定计算的方法步骤。三、质疑再探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2、完成下表底面积S(平方米)高h(米)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153

6.44

3、一环形圆柱体横截面的外圆直径是10厘米,内圆直径是8厘米,圆柱体是长80厘米,求它的体积?4、把一个底面积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沿底面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来哪些问题?(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板书设计:圆柱的容积圆柱形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圆柱的容积。圆柱体容积的计算方法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度量各部分的长度时,要从容器的里面量。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6周次第3周星期5总12第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从观察实物入手抽象出几何图形——圆锥,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木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12分钟)(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将一支圆柱形粉笔放入卷笔刀中,旋转后拿出,截下圆柱形部分,剩余部分是什么几何形体?(2)以一个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几何形体?教师:刚才的两个立体图形都是圆锥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教师:看到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问题预设:①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②圆锥有什么特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三)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回答下面问题:自探提示:1、观察教科书第41页3个实物图和对应的立体图形。想想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圆锥体?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2、圆锥有几个底面?底面是什么形状?3、圆锥的侧面是什么?4、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5、怎样测量圆锥的高?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41——42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来。二、解疑合探(13分钟)(1)检查自探效果。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主要内容。(2)重点强调以下内容:(1)圆锥的特点: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条高,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2)测量圆锥高的方法。①从圆锥形粮堆的顶点把直尺直插下去测量。②把圆锥物体从中间劈开测量。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预设: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P42页做一做2、填表: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圆柱圆锥3、练习九第1、2题。(三)归纳总结。(3分钟)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点:底面是圆,侧面展开是扇形。圆锥的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作圆锥的高。测量圆锥高的方法。①从圆锥形粮堆的顶点把直尺直插下去测量。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19周次第4周星期1总第13课时教学内容圆锥体积,教材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以及一些沙(或水)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12分钟)(一)准备练习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后,师用课件演示:屏幕上呈现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二)引入新课你还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的探究课本P42-P43的内容,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四)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自探提示:拿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若干沙土或水。认真阅读课本第42页下面的内容,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试验,认真观察现象,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①通过实验你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②由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sh,可推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③试着解答下面这道题。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④说一说计算圆锥体积时要注意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42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来。二、解疑合探(13分钟)1、检查自探效果。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主要内容。实验方法一: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或水),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统计把空圆柱倒满需要的次数。实验方法二:先在空圆柱里装满沙(或水),然后倒入空圆锥里,统计能把空圆锥倒满的次数。2、重点强调:一定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教师板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Sh.3、即时练习:课本P43的做一做(指名演板)三、质疑再探(4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以上学习,对于圆锥体积计算,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提出来。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1分钟)(一)学生自编题练习。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填空:a.圆柱的体积公式由()推导出来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由()推导出来的。b.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那么圆锥的高就是圆柱高的()倍,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c.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圆柱的底是圆锥底的(),圆锥的底是圆柱底的()倍。(2)判断:a.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体积差是20立方厘米,那么体积和是40立方厘米。()b.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4倍。()c.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3)练习九第3题。(三)全课总结:(4分钟)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20周次第4周星期2总第14课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答有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准备练习。1、填空。(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二)设疑导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整理复习(一)(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教师: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请你大胆的提出来。预设问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四)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请同学们认真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2)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它们高之间的关系?(3)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它们底面积之间的关系?(4)在应用圆柱圆锥体积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独立思考,列式计算。二、解疑合探:(15分)1、指名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2、对疑难问题分组讨论(同桌交流、四人探究、小组讨论)3、点评要点:(1)计算圆锥体积不要忘记乘。(2)先看题中单位是否统一。(3)注意括号里面的要求。三、质疑再探(7分)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讨论!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怎样确定一道题是计算表面积还是体积?(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1、实际情况2、从题中问题中的单位进行判断四、拓展延伸(10分)1、我当小老师,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学生自编一道练习题,同桌交流学习,典型习题全班展示、解答。2、根据学生编题练习情况,有选择地出示下面题,供学生练习。(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一个圆柱底面积的2/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等于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4,圆锥体积是圆柱的()。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体积相差37.68立方厘米,已知圆柱底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圆柱的高是().(4)一个圆锥的体积比一个圆柱多1/3,圆锥底面积是圆柱的2.5倍,圆柱的高比圆锥的高多()。3、课堂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后感: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21周次第4周星期3总第15课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答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准备练习1、指名口答:(1)圆柱体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2)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圆锥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判断题:(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2)如果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一个圆柱体积的1/3,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3)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圆柱体体积相等。()(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二)设疑导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整理复习(二)(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教师: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请你大胆的提出来。预设问题:在用圆柱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一道题是计算表面积还是体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四)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请同学们认真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出示例题例: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28厘米,高60厘米,制造这样一对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如果用这对水桶盛水大约能盛水多少千克?1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1)例题中已知哪些条件?(2)要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3)要求这对水桶大约能盛水多少千克?(4)在用圆柱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独立思考,列式计算。二、解疑合探:(15分)1、指名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2、对疑难问题分组讨论(同桌交流、四人探究、小组讨论)3、点评要点:(1)计算圆锥体积不要忘记乘。(2)先看题中单位是否统一。(3)在计算时要先确定每一问求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公式列示计算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讨论!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计算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容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拓展延伸(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学生自编一道练习题,同桌交流学习,典型习题全班展示、解答。(二)、根据学生编题练习情况,有选择地出示下面题,供学生练习。1、选择:(1)将一个圆锥的高扩大6倍,底不变,体积扩大()倍.a.6b.3c.2(2)做一个圆柱形烟囱,计算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体的()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 (3)圆柱体积不变,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应该()。a.扩大2倍b.缩小4倍c.缩小2倍d.扩大4倍(4)把应该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a.1/3b.2/3c.1/22、填空: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10厘米,高12厘米,侧面展开图是()形,它的周长是()面积是()(2)一个无盖圆柱形铁桶,半径2分米,体积62.8立方分米,高是()表面积是()。(3)圆柱底面半径是圆锥的2倍,高相等,圆柱体积是圆锥的()倍。(4)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它们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那么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圆锥的高是长方体高的()。(5)把一个底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的圆柱体铜块锻造成和它等底的圆柱体,高是()厘米。3、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装了半桶水,倒出其中的2/3、还剩下8立方分米,已知水桶高5分米,求水桶的底面积。4、课堂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治和安全教育。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二)圆柱:底面积 s=∏rr侧面积 s=ch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体积 v=sh圆锥:底面积s=∏rr体积 v=1/3sh教学反思或教后感:2012.3.22.第二单元测试内容家庭作业p13-14页。2012.3.23.下里片教研活动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26周次第5周星期1总第18课时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2.4:1.6

60:40=15:10

2.4:1.6=60:40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35:42=,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3)给合内容向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级委员会,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

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三、巩固练习。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②做P33“做一做”。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四、作业:P36练习六的第1~2题。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教学反思或教后感:本节课通过了解《国旗》长宽的比的知识教学的同时,向学生宣传我国的《国旗法》,让学生了解国旗、并尊重和爱护国旗。知道为什么要升挂国旗,哪些部门、哪些时间升挂国旗等知识。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巴寿菁教学时间2012.3.27周次第5周星期2总第19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2、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