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_第1页
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_第2页
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_第3页
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_第4页
2018年人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年级:

姓名:

2017年8月29日

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教学方案

单元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体验通过日常经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设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复习和总结3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果真如此吗,看课本上两幅

图,先自己感觉一下长短大小,再测量一下,比照前后是否一致。

〔二〕讲授新课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Tm->dmTcm-*mmTumTn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假设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

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2.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

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

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

③学生活动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

2.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单位

②学生活动

〔六〕教学后记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脸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设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

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

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答复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

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

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局部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

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

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

讨论答复:

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2—4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

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六)后1己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展,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

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假设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发动运动的路

程一样,比照哪个运发动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

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假设何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假设何比照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答复:可以计算出一样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

一样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0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3—3。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

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假设何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假设何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假设何进展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2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板书设计

1.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六)教学后记

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的特性。

4.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5.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6.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区别音调与响度

突破措施:在实验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利用手中的刻度尺等器材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

课时安排: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课时

2.2声音的特性1课时

2.3声的利用1课时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脸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

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表达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

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脸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

>〔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

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答复观察到的现象并表达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假设何

的反响为什么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答复。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当堂交流〕

图三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一般来说,固体中声速大于液体、气体中的声速。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局部声波在障碍物外表反射;另一局部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

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外表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外表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耳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作业

思考与练习一1、3、4、5。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

1.选择一样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展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根本训练〃。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与回声。

后记:

第2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根基知识的兴趣,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本钱节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

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

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

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根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

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

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上下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上下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

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

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上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上

下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

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到达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

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投影:音调局部信息快递内容〕

〔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声音

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上下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2.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

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假设何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假设何

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

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展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

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

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

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

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假设何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假设何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

实脸呢学生答复,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

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

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

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动3:区分声音〕

〔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

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

乐器发出来的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

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阅读课本“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小结: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课本1、2、3、4

2.找四个一样的玻;离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以以下列图:当用金属汤勺

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定义

实脸

频率f单位:hz频率的上下决定音调的上下。

2、响度定义

实验

振幅的大小决定响度的大小

3、音色定义

决定因素:发生体的材料、构造。

【后记:】

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

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假设何归类

在此根基上,教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展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

时气温是15℃〕

2、声与能量

用水波类比水波传递能量。

演示:声波使烛火摇动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波清洁眼镜、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板书设计:

利用声传递信息次声波、回声定位、B超等

利用声传递能量:超声清洗

【教学后记】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脸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存在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

心烦意乱的声音是假设何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假设何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

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南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假设何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限: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脸: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照前后声音

的不同。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假设何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板书设计: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教学后记】

第三章物态变化

单元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枕念,固、液、气三种物态,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

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等根本特点。

本章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有所表达。本章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掌握知识不

很困难。因而本对探究实验的要求较高,假设何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的实验,是本章教学应

特别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三种物坊的根本特征;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

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晶体的熔点和沸点及沸点与压强的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做好实脸。

课时安排: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

第二节温熔化和凝固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课时

第1节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器材】烧杯三只,温度计,体温计,冰水,自来水,开水,“冰糖〃,两只一次

性茶杯及饮用水〔每一组学生实脸桌上使用的器材〕

【演示器材】焦耳定律演示仪演示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将事先制作好的“冰糖〃发给学生,在吃了无数次的冷饮之后,用心去体验“冷〃

的感觉。〔调制浓的糖水,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

2.接着,再喝一口饮用水

师:有什么感觉

生:冷,热。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多媒体显示〕

3.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引导学生进展“冷〃“热〃的体脸:

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为什么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一样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冷热感觉呢

生:看来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自身的经历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然而这种经历和感觉今

天遭遇到了挑战,假设何办用科学武装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

让我们拿起武器,迎接挑战!

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

1、实验演示,了解原理

师:对于温度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为了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它。这就是我们家中的

电热水器,其中的奥秘,下学期我们会详细的学习的,今天我们只是利用它来给瓶中的水加

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

生:液面上升了。

师:停顿加热,继续观察。

生:液面下降。

师:平时,你观察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家中烧开水时,如果水壶中的水灌得太满,刚刚开场烧水,水就会溢出。

师:很好!这样的现象我们送它一个物理名称——热胀冷缩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可以用酒精、煤油还有用水银的。

〔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师:各种不同的温度计各有各的妙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常见的玻璃液体温度计,它们

在构造上根本一样,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

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2、阅读讨论,了解单位

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关于“一个大

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的〕。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D.1摄氏度:0℃和100"C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o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一15°C,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3、尝试探索,学会使用

师: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支温度计,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A:一支测普通的温度,一支是测体温的。

生B:上面标的数字范围不同。

生C: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也不同。

生D:体温计的下面是弯的。

生E:体温计的玻璃柱不是圆的。

生F:体温计的玻璃柱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师:非常的棒哦!同学们都作了细致的观察。这里包含着从今天开场我们学习测量时必

须遵守的两个要求——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A.量程——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实脸室用的温度计的量程为:-20℃〜110℃。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o

B.分度值——最小一个代表的值。

实脸室用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由学生观察后答复完成〕

师:两支温度计就在空气中,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应该就是空气的温度,请大家读出来。

生A:〔手中拿的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示数为:〔注意单位〕。

生B:〔手中拿的是体温计〕读不出来。

师:为什么读不出来呢

生:现在的空气温度没有到达体温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师:答复的很好!

没有读出空气温度的同学可能有些气馁,没关系,请做下一个环节——测体温

请同学们将温度计放在腋下,根据经历,要等待一会,在等待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阅

读课本P78“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正确方法〃

A.朗读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B.讨论“想想议议"中的图4.1—4,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请大家拿出温度计,读出自己的体温

生A:〔手中拿的是实脸室用的温度计〕我的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下降〕

生B:〔手中拿的是体温计〕我的体温是〔注意单位〕

师:手中拿体温计的同学心里平衡多了吧!其中的奥秘在何处呢

生C:我发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在弯管处的水银断开了。

师:这正是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也能读出温度的奥秘。那么,如果另一个同学也想测量一

下自己的体温,能否马上就拿过来使用呢

生D:我在医院里看见医生测量体温之前要甩动体温计,所以我们也要甩一下再测量。

师:对。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

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

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师:学习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后,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

请同学们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以正确的方法同时放入热水中。

〔此时,手拿体温计的同学可能会犹豫,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大家勇敢地尝试〕

生:哎呀!我的体温计坏了。

师:坏了就好啊!从中大家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生B:温度的测量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的

小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节课就要完毕了,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呢或者说你有什

么感想呢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好吗

生:……〔此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说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作归纳〕

小结:同学们,了解了温度,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我们将踏上探究“物态变化"的征

程,大自然的风光美不胜收,期待着同学们有更大的收获!

作业:金牌练习册。

板书设计:温度

温度计

摄氏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

后记: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照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脸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脸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表达晶体和非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茶、石蜡、温度计、搅拌器、

火柴;课件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

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

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氯、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参加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

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局部

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

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

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进展新课

第一局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一样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

上升的。

进展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

组长进展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本卷须知,确保实验能顺利进展。每一

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以以下列图,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场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

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

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场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

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假设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

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展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

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展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如果不同,假设

何解释

第二局部: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比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

〔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

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

点一样。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

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鸨的熔点最高。

第三局部: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

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

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

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小结:

根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根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根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

根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作业:金牌练习册

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茶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4.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后记:

第3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

考。

二、进展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

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脸,学生清楚看到

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

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

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

〔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

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展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

升,停顿加热水不会沸腾....

[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险]: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

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

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展实脸与收集证据]:学生在进展实验时,学会了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

化情况、温度的变化,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稳固,

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中。

间/min

E

/皿

度rc

气泡变

化情况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展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收集同学们填在表格的数据,进展分析说明,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了

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缺乏

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因为质量问题,

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

下〃作简单说明。

活动3:“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的蒸发吸

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

活动4:课文里的“想想做做",1.杷酒精擦在手背上,让学生手背感觉到“凉〃而

亲身体脸蒸发吸热的效果。2.用沾了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并用扇子扇,让学

生看到温度的降低而感受到的蒸发吸热过程,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蒸发致

冷的效果。

活动5:再一次重复活动,让学生观察什么是液化,假设何使气体液化,体会液化的一

种途径——温度“降到足够低〃的含义,而利用压缩体积进展液化这种方式学生不熟悉,可

以举液化石油气的例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例子。

活动6:指导学生阅读“STS电冰箱"的内容,让学生逐步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生活,

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注意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小结: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金牌练习册。

板书设计:

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沸腾、沸点、沸腾的条件。

蒸发可以致冷。

后记;

第4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展解释。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展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节约用水,注重环保,崇尚科学。

•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辨证主义观点。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

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道理,且知道我们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最好的实验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展解释。

2、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

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展解释。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热水〕、冷水、碘、试管、试管夹、试管塞、火

柴、等。

【教学过程教具准备】

一、课题引入

1、【情景创设,设问激趣】

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

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撒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

学、破除迷信思想。

2、【复习根基,导入新课】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

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

二、新授

1、【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一、碘的升华和凝华〔学生分组实脸〕

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变吗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

状态、颜色。它能直接变成气体〔碘蒸汽〕吗

猜想与假设:固体可以直接变化成气体,碘可以直接变成碘蒸汽。

实验设计:

〔1〕在试管中放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

〔2〕碘变成碘蒸气后,再放入凉水中。

进展实验:〔说明碘蒸汽有毒,所以加热时瓶口要塞紧〕

〔1〕在试管中放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

〔2〕碘变成碘蒸气后,再放入凉水中。

现象观察:碘受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