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2021/5/91(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顺序:(2)小行星带的位置:(3)运动特征:火星和木星之间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太阳系八大行星】总星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可见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一、地球的宇宙环境2021/5/92(1)普通性: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物理性质(质量、体积、密度、公转和自转)相似。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2021/5/93为什么地球有生命?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②安全的运行轨道: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充足的液态水温度变化不过分剧烈大气厚度、密度适中,大气成分合适内部水汽释放,冷却、凝结、降水、汇聚,形成原始海洋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体积、质量适中,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重力收缩、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日地距离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度,(0~100℃的温度范围,水液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2)特殊性:2021/5/94英媒10月31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巨型行星”NGTS-1b绕着一颗遥远而微弱的矮星做轨道运动,让他们惊讶不已。因为在理论上,这颗行星不应该存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材料中的矮星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2.下列有关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组成物质是氢B.由炽热气体组成C.本身不发光D.呈云雾状外表2021/5/95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____;与其相邻的两颗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两大行星轨道之间。(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据图说出地球所处的有利宇宙环境。C金星火星DE二太阳系太阳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021/5/96二、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等。(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021/5/97太阳大气结构里外黑子耀斑日珥类型位置现象其他黑子光球层光球层上的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一点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色球层色球层上的亮斑块温度高一点太阳风日冕层日冕层上飞向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的速度超过350千米/秒活动周期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色球日冕2021/5/9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2)干扰地球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2021/5/99对于人类来说,太阳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们看到明亮似圆盘的是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B.太阳是地球生命存在和演化的光、热源泉C.地球上的一切能源都来自于太阳能D.太阳辐射属于长波辐射2.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正确的是A.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C.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D.在拉萨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2021/5/910“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三.【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2021/5/911

下图所示为2018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题。①地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1015102010251030①2021/5/912类型速度可通过的介质的性质表现

较快较慢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固、液、气态皆可只有固态纵波(P波)横波(S波)地震时,如果你站在陆地上,你会先感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呢?如果你恰好坐在航行的船上呢?站在陆地上: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坐在船上:只有上下颠簸。四、地球的圈层结构2021/5/913AB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15

深度千米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FE地震波波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332900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纵波波速忽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幔地核地壳1.【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外核内核2021/5/914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主要组成物质特征地壳平均17km岩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是连续圈层。地幔上地幔约17~2900km之间铁镁的硅酸盐类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密度和压力较大地核外核约2900km以下以铁、镍为主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P、S波的波速突然增大)(P、S波的波速突然减小,S波直至消失)莫霍界面古登堡面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0km,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021/5/915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021/5/916外部圈层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2.【地球的外部圈层】2021/5/917......1.B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2.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B.水C.土壤D.生物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21/5/918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球内部(热能)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在一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五、地形2021/5/9191、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地质构造

下降一侧:谷地或平原上升一侧:陡崖、山地岩层形态对地形影响背斜上拱初期成山后期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受侵蚀而成谷。)向斜下弯初期成谷后期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断层AB2021/5/920初期后期岩层形态对地形影响背斜上拱初期成山后期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受侵蚀而成谷。)向斜下弯初期成谷后期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2021/5/921断层下降一侧:谷地或平原上升一侧:陡崖、山地2021/5/922外力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分布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域峡谷(V型谷)喀斯特地貌瀑布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河流的中下游河流出山口处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冰碛地貌高山、高寒区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沙滩沿海地区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21/5/923读“太平洋西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甲地和丁地中的褶曲属于向斜的是____地。丙地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_。(2)图中乙地的地貌名称是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作用。(3)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形成该地地貌形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丁断层冲积扇流水沉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受侵蚀而成谷。2021/5/924下图所示山峰位于欧洲南部,其山峰的山坡呈凹形陡坡,顶峰呈尖角状,犹如埃及的金字塔。该山峰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021/5/925(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2)从地貌上看乙图是_____,说出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3)若甲、乙两地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甲在___处分布,乙在___处分布。三角洲冲积扇CA(1)三角洲河口处地形平坦,流速降低(以及海潮的顶托),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2)冲(洪)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其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下面甲、乙两图为“地貌景观示意图”,丙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21/5/926六、大气圈的结构:1250思考:1.随高度的增加,对流层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2.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ABC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A、B、C2021/5/927思考:1.随高度的增加,平流层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二、大气圈的结构:12502.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因为该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增温。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有利于高空飞行。3.为什么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温度上面高下面低,对流运动无法进行,于是就只有平流运动。2021/5/928思考:1.随高度的增加,高层大气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12502.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先降后升。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2021/5/929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7.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少B.②层因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D.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8.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C.①层上冷下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②层中的电离层能发射短波无线电波2021/5/930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a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水平运动明显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与a层相比,b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C.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D.对流运动旺盛2021/5/931太阳辐射反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地面吸收地面增温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95%大气上界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021/5/93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使得

能量少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④

(增强、减弱)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填序号)。①②⑤③④削弱地面辐射地面减弱⑤2021/5/933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AB.BC.CD.E2.“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的清晨,主要是由于晴朗的夜间A.B减弱B.C增强C.D减弱D.E减弱2021/5/934ABC高低低高高低热冷

冷1、地面受热不均2、近地面冷高压下沉、热低压上升,上下高低压相对。3、等压面:高压凸、低压凹4.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等压面八、热力环流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021/5/9351.在图中标出高低压、冷热、热力环流箭头2.ABCD压强从高到低排序2021/5/936.......AB12345地面等高面等压面1.2.3.4.5压强由高到低排序2021/5/937城市风材料:右图为“某城市市中心和郊区气温分布图”画出该城市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城区郊区郊区2021/5/938海陆风1.在图中标出热力环流箭头、海风和陆风2.标出冷热、高低压2021/5/939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2)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3)D点比B点的气温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乙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AABB>A>C>D低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②2021/5/940画出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最终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北半球近地面九、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021/5/94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南北半球,南左北右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大约45º角)学法指导——风向的画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2021/5/942上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1)请判断甲、乙两点的风向;(2)甲乙两点哪点的风力大?为什么?甲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2021/5/943(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2)三种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是_______和_______。(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_______循环。(4)人类可以通过改造__________(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结构为人类服务。(5)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沼泽、湖泊,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海陆间十、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2)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读“水循环图”,分析回答(1)~(4)题。2021/5/944下图为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水汽蒸发减少,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B.地表水下渗增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地表径流增加,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大气降水减少,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2021/5/945十一、人口地区人口问题影响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儿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大资源、环境、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压力劳动力不足青壮年劳力负担过重社会问题实行计划生育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2021/5/946(1)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带来的影响有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人口自然增长快,少儿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赡养费用上升;国防兵源不足;政府财政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青壮年负担重;利于环境保护2021/5/9472.人口迁移⑦语言、文化、民族、宗教⑧生态环境⑨距离(1).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减少;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中国人口迁移特点: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到城市、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水平的差异(就业、收入、生活)2021/5/948下图为我国黔东南山区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村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原因是A.死亡率高B.自然增长率高C.青壮年外出务工D.少年儿童大量迁入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养老服务难度加大②留守儿童增多③失业率高④劳动力短缺⑤人地矛盾突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2021/5/949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