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_第1页
2024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_第2页
2024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_第3页
2024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_第4页
2024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1

一、填空题(5题,共计20分)

1.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3.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4.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5.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抓好社区防控工作,引导和激励群众加强自我防护。

二、单选题(5题,共计10分)

1.我国第一部《国家安全法》是(A)年出台的。

A.1993B.1994

C.1995D.1996

2.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A)为宗旨。

A.人民安全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D.社会安全

3.《国家安全法》(B)起施行。

A.2015年4月15日B.2015年7月1日

C.2015年10月1日D.2015年11月1日

4.《国家安全法》是经(D)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机密级不超过(),秘密级不超过()。(B)

A.40年;30年;20年

B.30年;20年;10年

C.20年;15年;10年

D.15年;10年;5年

三、多选题(5题,共计20分)

1.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BC)。

A.绝密B.机密C.秘密D.内部

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AC)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A.集中统一B.统分结合C.高效权威D.协调高效

3.维护国家(BCD)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A.利益B.主权C.统一D.领土完整

4.国家建立(ABD)的国家安全危机管控制度。

A.统一领导B.协同联动C.高效权威D.有序高效

5.《国家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采取一切必要的防卫和管控措施,维护国土安全。该处的“国土”包括:(ABCD)

A.领陆B.领海C.领空D.内水

四、判断题(10题,共计20分)

1.为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刑法,制定国家安全法。(X)

2.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3.《反间谍法》的立法目的是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5.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处分。(X)

6.对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以及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对其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对其非法持有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专用间谍器材予以没收。(√)

7.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者依法检举、控告的个人和组织,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8.在紧急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可以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X)

9.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向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提交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X)

10.对可能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不可以越级上报。(X)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2

一、填空题:

1、交通信号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2、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3、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4、非机动车道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

5、学校、幼儿园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6、机动车行经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7、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8、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满18周岁人员进入网吧。

9、吸烟既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引起火灾。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要求在校学生不要吸烟。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剧毒物。

10、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胆识,培养同学们的耐力和毅力。上体育课前穿戴要检查,请列出不可配戴的东西: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章、证章等;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手腕、手指、耳垂儿、脚腕上不要戴各种金属的或者玻璃的、塑料的装饰物。戴眼镜的同学,如果摘下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不要戴眼镜;如果不可以,做动作时要加倍小心;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衣、裤的兜内不要装小刀、钩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鞋。

11、正确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法、填塞止血、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法等。止血带上好后要有标记,用纸片或布条写上使用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并立即送医院,运送途中,要每隔一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间隔1-3分钟再绑上。当给伤员放松止血带时,要先压住血管,缓缓放开,不要使伤口随意出血。

12、电器打开时,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要用湿手按开关或拔插头,这样都容易触电。

13、使用多用插座,不要同时插过多的插头,因同一插座接过多的线,电流过大,插座或电线就有被烧坏、烧焦和产生漏电的危险。

14、在炎热的夏季里有两种情况会导致中暑,一种是在持续高温的条件下受阳光曝晒,人体内的热量散不出去,另一种是在高温条件下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及盐分丧失过多导致中暑。户外活动防止中暑的三个要点是喝水、降温、备药。

15、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饮食卫生。俗话说“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冷水,生吃瓜果洗干净。不吃腐烂变馊的'饭菜。饮食上不讲卫生,就可能得寄生虫病和急性肠胃炎、痢疾等传染病。

16、食物中毒是一种能够危及生命的急症,食物中毒的表现有轻有重:轻的会恶心、呕吐或拉肚子,重的大便会带有脓血和粘液,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失语等症状。发现食物中毒病患者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治疗。若离医院路程远,除了请求帮助外,还要根据情况对病人进行简单处理:恶心、肚子痛的,可设法让他呕;吐泻剧烈的,可让他喝些淡盐水,有条件的可以吃少量的抗生素等药物。

17、电器失火的原因主要有四种:电器短路、超负荷、漏电、线路接触不良,一旦发生电器火灾或人身触电事故、要立即实施紧急救援:①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②用细土、沙土、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③用绝缘的物体挑开伤者身上电线。

18、学生在公共场所,为避免拥挤伤害,要安全礼让,有可能出现拥挤伤害,为避免拥挤伤害,要安全礼让,不要争先恐后。如不幸被人群挤倒,尽可能把身体蜷成一团,尽可能靠近墙壁,双手抱住头,以减少伤害程度。

19、乘车时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伸出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抛弃物品。

二、选择题:

1、骑自行车时,千万不要与A抢道;不要双手撒把骑车。A、机动车B、自行车;C、行人

2、上体育课时,A。A、不可带别针、小刀等金属硬物;B、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

3、食物中毒是A。A、非常危险;B、一般危险;C、没什么大不了;D、很可怕

4、参观游览时,应该:C。

A、随心所欲自由行动;B、好看就自己慢慢看;C、按计划服从指挥;D、独来独往

5、过马路时应该先看左边,走到路中央时再看右边,这种说法:A、对B、不对

6、如果看到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了,你应该立即A。

A、记下车牌号;B、告诉老师或家长;C、不需要做任何事

7、遇到小偷、强盗等应拨打哪个电话?AA、110B、114C、119

8、当你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有一辆车开了过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