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参考习题_第1页
机械设计参考习题_第2页
机械设计参考习题_第3页
机械设计参考习题_第4页
机械设计参考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对闭式直齿圆柱齿轮,:小齿轮转速n1=950r/min。主、从动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分别为=700MPa,=650MPa;载荷系数K=1.6;节点区域系数ZH=2.5;弹性系数;重合度系数。试按接触疲劳强度,求该齿轮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提示:接触强度校核公式为解题要点:〔1〕上述提示式中u=z2/z1=60/20=3因为大齿轮的许用应力较低,应接大齿轮计算,故×103〔2〕该齿轮所能传递的功率为2.一对渐开线圆柱齿轮,假设中心距a、传动比i和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齿轮的齿数z,试问对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各有何影响?解题要点:〔1〕z↑,那么YFaYSa↓,而使↓,即抗弯曲疲劳强度高。〔2〕在保证弯曲强度的前提下,z↑,那么↓,从而使↓,接触疲劳强度提高。3.一开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小齿轮齿根上产生的弯曲应力=120MPa。小齿轮齿数z1=20,齿数比u=5,啮合角a=20°。试问在大齿轮的齿根危险剖面上将产生多大的弯曲应力?提示:已查得YFa1=2.80;YFa2=2.18;YSa1=1.55;YSa2=1.79。解题要点:按大小齿轮弯曲应力间的关系式,那么大齿轮齿根危险剖面上的弯曲应力为4.今有两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材料、热处理方法、精度等级和齿宽均对应相等,并按无限寿命考虑,齿轮的模数和齿数分别为:第一对m=4mm,z1=20,z2=40;第二对。假设不考虑重合度不同产生的影响,试求在同样工况下工作时,这两对齿轮应力的比值和。提示:直齿圆柱齿轮的弯曲疲劳校核式为z=20时,YFa=2.8,YSa=1.56;z=40时,YFa=2.42,YSaz=80时,YFa=2.22,YSa解:〔1〕接触疲劳强度。由题设条件d1=mz1=4×20=80两对齿轮,其他条件均未变,那么接触疲劳强度亦不变,即。〔2〕弯曲疲劳强度。根据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式〔1〕〔2〕再由题设条件及计算,,两对齿轮的应力比为即第二对齿轮比第一对齿轮的弯曲应力大。因它们的许用弯曲应力相同,那么其弯曲疲劳强度低。5.设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的模数m=5mm,小、大齿轮的参数分别为:应力修正系数YSa1=1.56,YSa2=1.76;齿形系数YFa1=2.8,YFa2=2.28;许用应力314MPa,286MPa。已算得小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306MPa。试问:〔1〕哪一个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较大?〔2〕两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是否均满足要求?〔注:〕〔1〕由且因,故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大。〔2〕:=306MPa<=314MPa,故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而结论:两齿轮的弯曲强度均满足要求。6.有一气缸盖与缸体凸缘采用普通螺栓连接,如下图。气缸中的压力P在0~2MPa之间变化,气缸内径D=500mm,螺栓分布圆直径D0=650mm。为保证气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F为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螺栓间距〔d为螺栓的大径〕。螺栓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120MPa,许用应力幅MPa。选用铜皮石棉垫片,螺栓相对刚度,试设计此螺栓组连接。解题要点:(1)初选螺栓数目Z因为螺栓分布圆直径较大,为保证螺栓间间距不致过大,所以应选用较多的螺栓,初取Z=24。〔2〕计算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F1〕螺栓组连接的最大轴向载荷FQ:FQ=N〔2〕螺栓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FQ=16362.5N〔3〕计算螺栓的总拉力F016632.5=45815N〔4〕计算螺栓直径mm=查GB196-81,取M30〔d1〕。〔5〕校核螺栓疲劳强度故螺栓满足疲劳强度。〔6〕校核螺栓间距实际螺栓间距为故螺栓间距满足连接的气密性要求。7.一牵曳钩用2个M10〔dl=8.376mm〕的普通螺栓固定于机体上,如题4-54图所示。接合面间摩擦系数f=0.15,可靠性系数Ks=1.2,螺栓材料强度级别为6.6级,屈服极限σs=360MPa,许用平安系数[S]=3。试计算该螺栓组连接允许的最大牵引力FRmax。解题要点:〔1〕计算螺栓允许的最大预紧力由≤得而,所以〔2〕计算连接允许的最大牵引力FRmax由得8.图所示为由电动机驱动的普通蜗杆传动。模数m=8mm,d1=80mm,=1,=40,蜗轮输出转矩=1.61×106N·mm,n1=960r/min,蜗杆材料为45钢,外表淬火50HRC,蜗轮材料为ZCuSn10P1,金属模铸造,传动润滑良好,每日双班制工作,一对轴承的效率,搅油损耗的效率。试求:〔1〕在图上标出蜗杆的转向、蜗轮轮齿的旋向及作用于蜗杆、蜗轮上诸力的方向;〔2〕计算诸力的大小;〔3〕计算该传动的啮合效率及总效率;〔提示:当量摩擦角。〕解题要点:〔1〕蜗杆的转向、蜗轮轮齿的旋向及作用于蜗杆、蜗轮上诸力的方向如图。〔2〕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及总效率:蜗杆直径系数q=蜗杆导程角为传动的啮合效率为蜗杆传动的总效率为〔3〕蜗杆和蜗轮啮合点上的各力:由条件可求得=8×40mm=因N·mm系蜗轮轴输出转矩,因此蜗轮转矩和蜗杆转矩分别为N·×106N·mmN·mm=51862N·mm啮合点上各作用力的大小为N=10269NN=1297NFt2tan20°=10269×tan20°N=3738N9.图示为简单手动起重装置。:m=8,z1=1,z2=40,q=10,卷筒直径D=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