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682_第1页
初中化学教案682_第2页
初中化学教案682_第3页
初中化学教案682_第4页
初中化学教案68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中第二自然段。

二、欣赏诗歌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了解作者处境并熟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同时体味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通过分析琵琶女形象,让学生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体味到作者的感情。

四、方法:诵读感悟

探究

鉴赏

五、安排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二、鉴赏诗中高超的音乐描写。

【自学引导】

一、重点字词:

、字音

嘈杂(á)嘲哳(ā)

贾人(ǔ)

憔悴(á)荻花(í)

江渚(ǔ)

湓浦口(é)

六玄(ā)铮铮然(ē)

荻花(í)

虾蟆陵(á)

呕哑(ā)

、词类活用

歌以赠之(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诗)

二、《琵琶行》中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文学常识。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四、有疑问的字词句:

【阅读探讨】

一、赏读诗中小序。

、教师提问: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小序交代哪些内容?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二、听配乐朗诵,整理诗歌结构。

学生诵读诗歌,概括每段内容,教师归纳: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①邀见歌女

②演奏名曲

③听者陶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诵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教师提问: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

三次: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

[第一曲:悲凉、伤感]:

思考: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间接描写、虚写

[第二曲:雄浑、激昂、大气]

江心聆听琵琶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思考: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

拓展: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第三曲:凄凉、悲伤]

思考: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运用比喻、通感、博喻

、形容乐声急骤粗重

、形容乐声急切清细

、形容乐声清脆圆滑

、形容乐声宛转流利

、形容乐声低回不畅

、形容乐声低沉停顿

、形容乐声激越雄壮

、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

)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

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第四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四、关于课文结构,我的问题与思考。

【文苑寻宝】

一、关于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三、《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意谓一见如故。

【夯实基础训练】

、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湓浦口(é)憔悴(ā)六玄(ā)

.铮铮然(ē)贾人(ǎ)荻花(í)

.虾蟆陵(á)嘈杂(á)钿头(à)

.江浸月(ī)呕哑(ā)嘲哳(ā)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白居易,字,晚年号。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倡导“”运动,主张“,”。著有《》。《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作侧面描写。

〖参考答案〗

(.“憔”应读为“á”。.“贾”应读为“ǔ”。.“浸”应读为“ì”。)(.“徒”应为“徙”。.“崖”应为“涯”。.“翻”应为“反”。)、(.老大:年纪大了。.去来:去了以后。.掩泣:掩面哭泣。)(.“衬托……昂扬”说法不当。.“衬托……成功”说法不当。“衬托……凄凉”说法不当。)(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乐天香山居士现实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氏长庆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复习音乐描写艺术。

二、引导学生探析人物命运,感受人物的情感,鉴赏人物美。

【阅读探讨】

一、导入新课。

乐曲声声,满腔哀怨,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

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这种弦外之音,诗人为何能听出?

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再读诗歌,分析诗人和琵琶女形象。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

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读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é,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ō,勾)留江上别离情。

三、诵读诗歌,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品味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鉴赏诗歌意境。首先,让学生含情颂读,在学生有了第一感觉时,让他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意境,因为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具体可感的,学生大多数可以找出这些句子,此时教师让他们将自己找出来的句子进行想象勾画,用更丰富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例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叙写江边送客的句子,有位学生把它丰富为:“秋风瑟瑟,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无语凝噎,木然注视着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他们沉重的心绪如枫叶荻花飘转在寒风中一样”。应该说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将有限的文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非常契合诗歌的意境。显然学生在鉴赏诗人笔下景物的时候,已经调动了个人的情感(悲情),已经做到了意(情感)与境(画面、景物)的结合。诗中写景的句子还很多,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都可以让学生发掘美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惨、空、绕、寒、悄无言,秋月白”等关键词,让学生联系叙事感触人物在此景下的心情。

、学生探讨: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成于咏叹。”(《与元九书》)这首诗就是因事兴感之作。阅读诗序,说说琵琶女的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共鸣?

教师点拨:诗人是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和听她诉说身世了解琵琶女的经历的。诗人借助琵琶曲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她心中的“无限事”,听其诉说则更是直接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从序中可读出诗人在长安期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与朝政,忧国忧民,不顾身计,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事的下场,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可以说诗人对琵琶曲的描绘正是自身身世的倾诉。

四、我的思考:

试用分析此诗的方法赏析《李凭箜篌引》

【延伸提高】

例(年天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解析:

()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第二段相近。因此,答好此题并不难。

〖参考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延伸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各至[注]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诗的三、四两句,正面表现诗人思家,诗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诗中却想像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探讨】

一、“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谁解琵琶语?

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司马青衫泪为谁洒?

【瞭望高考】

(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灯

火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分)

答: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分)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凸现煤油灯“动”的生命意义,()为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在煤油灯中寄托的对温暖的回忆。、()答案提示:写当时灯少,对等倍加爱护。晚上战战兢兢的举灯走的情形呵护着知识、温暖。()答案提示:没有祖母温馨的陪伴的我孤寂怅然中,难于找到温情。、答案提示:第一、二人称兼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答案提示:跟古人促膝谈心的温暖;祖母嘘寒问暖的温馨;对知识的渴求;全新世界的光影缤纷。〗

【素质提升训练】

语言的运用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参考答案〗: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解析: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得体。①“现面目”“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的卸除了演员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分)

在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分)

改为

()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分)

.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吹响了“潮平浪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晚会,可以用丰富多彩。

误区警示:对成语的把握不到位,望文生义,没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就可能照成无用。

答案: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

()解析:本题考查了语言的衔接。对本题的解答要紧扣上下文。因为前文《相约上海》是欢快的歌舞,所以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设置了迷惑项,考生如不能把握前后文就做不出正确选择.

答案:〗

、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时值初夏,。

()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②④

.②③

.①③

.①④

〖参考答案〗[分析]

第一段文字是一个描写性语段,描写的对象是白云湖,在所填文字中,①按照从大堤到湖心再到大湖之内的顺序,描写合乎观察逻辑;②的顺序则不合观察逻辑。第二段文字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议论的中心是育“莲藕的原因”。③对莲藕的描写顺序不当;④的描写顺序合理。

、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