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子语类》三则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学习重点
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课前热身朱熹被称为“理”家宗师,下面这两首小诗看似写景,实际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那么你能从两首诗中分别读出什么景象?又分别能悟到什么道理呢? 名篇欣赏其一: 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其二: 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获得新境界
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理学思想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朱熹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愦()愦
着()意
埽()除
芜()秽()如履薄()冰恁()地
剖()判
札()定脚
不肖()
战战兢()兢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愦kuì愦
着zhuó意
埽sǎo除
芜wú秽huì
如履薄bó冰恁nèn地
剖pōu判
札zhá定脚
不肖xiào
战战兢jīng兢第一则朱子讲读书方法(朗读)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shù)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zhuó),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kuì)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第一则重点字词:真味:真意数过:厌:得趣:几遍满足领略其中旨趣着意:用心穷:理解徒:仅仅自是:从此第一则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真意读书应该读到手不释卷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若读之书数shù几次过,,略晓大略通晓其义即就厌通“餍”,满足之书,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欲别求书看,则是于表对象此一卷书犹未得趣明白其中旨趣也。然后就另外找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大概人的心灵,由天理决定,勤用心就会更明白事理。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只要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那么,会看多少书,穷理解得领会多少义理。徒仅仅为只是懒倦,探究领会了多少道理。如果只是懒惰,则精神自是从此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只恁nèn这样;那样昏塞不通,可惜!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那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读书应该读到不忍释手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它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人心是天理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明白事理.如果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那么,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如此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第一则分析:讲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真味。理解书中深刻的义理。义理是儒家的最高的道德规范,穷义理可以提高精神境界。问题探究此则讲了一种怎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说明。
精读、反复读、深思、不贪多、要勤奋。只有通过精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还特别指出不好的读书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说陶渊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说诸葛亮“观其大略”,典出“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三国志·诸葛亮传》)
说朱熹“熟读精思”,典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读书法》张洪)
理学发展概况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奠基人,理学体系形成于程颢、程颐两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王守仁心学崛起并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
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心学”与“理学”两大派别。鹅湖盛会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第二则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着,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ú
huì),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着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着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bó)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第二则重点字词:寻常:一般情况事已:事后如何:怎么办呢工夫:功夫埽除打叠:洒扫收拾,喻把问题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够(做到)合:应该行从小路:顺着芜秽:杂草丛生机:关键第二则重点字词:便与克下:就要去做克己的功夫存天理:依照固:固然分别教是:分辨教会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第二则重点字词:中人:普通人大段著力:仔细用心照管克制:照应、克制(自己的欲望)以为:作为任:使命而今而后:从今以后免夫:免于(祸害)
第二则1
问
:“寻常一般情况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弟子)问道:“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完毕却悔,如何?”等到做事情时,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后却后悔莫及,怎么办呢?”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
[sǎo]古同“扫”,打扫除打叠,洒扫收拾,喻把问题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够(做到)朱子回答说:“
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功夫。对待这种情况,特别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应该行大路,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道,又有一条小道。心里明知应该要走大道
第二则2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自己不知不觉行从顺着小路去;却被小道上的东西吸引着,自己不知不觉地顺着小道上走去了;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úhuì杂草丛生,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等到前面遇到荆棘杂草,却又心生后悔。这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随便,马虎,敷衍了事。放过。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不可以随便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指遇事),勇猛以行之。这就要先明白事理,接着勇敢地去做。
第二则3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依照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如果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不用努力,自然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固然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分辨教会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而后行之。假如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若是中人普通人之资质,须大段仔细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照应、克制(自己的欲望),始得。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第二则4曾子曰:‘仁实现仁德以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曾子说:‘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深渊,像走在薄冰上一样。而今而后,吾知免避免夫免于(祸害)
,小子’
直应该,应当是恁地用功,方得。”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弟子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功夫才行。(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去做事情时,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后又去后悔莫及,这应该怎么办?朱子回答说:“这并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对待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象前面有一条大道,又有一条小道一样。心理明知道要走大道,但是,却被小道上的东西所吸引,自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小道;等到前面遇到棘荆杂草,心理就后悔。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去做克己的功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劳神费力去思考,自然回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那样的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首先需要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的人,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说:“‘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象面临深渊,又好象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祸福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问题探究
1、文中“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原文回答)
大路:天理,小路:人欲;
“无克己工夫”,外物无休无止地动摇人心,而人又不能很好地克制自我,这样很容易被欲望左右。
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贤人:先分辨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而行。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明辨天理后行动,普通人则要用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依照天理行事。
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
旨在告诉人们“天理”是以“仁”为核心的,遵从天理即践行“仁”的学说。对普通人来说,“仁”是贯穿一生的必须承担的责任,只用毕生追求“仁”,才能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境地。
第二则分析:讨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朱子认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炼道德,以绝私欲。拓展延伸料一:昆明市西山区富善村的普通村民张正祥,40多年来,为保护滇池,经常在滇池边巡查、拍摄、写材料、反映污染情况,为此他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变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离开他,非法矿主见他就打,右眼瞎了,右手折了,他始终没有放弃保卫滇池的孤军奋战······何为天理,何为人欲?材料二:陈水扁洗钱案
陈水扁洗钱的第一个渠道是台湾当地的兑换店或地下钱庄。非法资金由此转移到国外,但没有在台湾的金融机构留下证据和痕迹。第二个渠道是珠宝买卖。陈水扁之妻吴淑珍,透过海外珠宝买卖进行大规模洗钱,其交易金额可能超过18亿新台币。渠道之三是注册一个用于洗钱的空壳公司,该公司没有实质性的商品或贸易往来,没有制造业或服务业的背景,其用途仅仅是洗钱。据瑞士方面的消息,陈家在美林公司拥有7亿新台币的巨额不明资产。材料二:陈水扁洗钱案何为天理,何为人欲?孟子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人抛去自己的私欲,找到自己的真实性情内在潜能,真实的自我存在,由小化大,便可以成圣成神。他说这些,就是要讲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强调人有其正常的需要(“可欲”),所谓“私欲”并不是说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需要,而是讲除这些正常需要以外的欲望。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同一般所讲的禁欲主义的,他是从自己的哲学观引发出来的对人一种理智要求。后来人尤其是那些想要控制人思想的人,演化而成几乎或者就是禁欲主义了,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
探讨:
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三则讨论义利之辨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自家今且剖(pōu)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已?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亦步亦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于不肖之途.这里只在札定脚(zhá)做将去,无可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也.第三则重点字词:说话:说教向外:只求表面剖判:分辨要求:只要求得自为己:自己为自己喻:懂得为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为了(做给)别人(看)第三则重点字词:而已:罢了时君:当时的君主在学者:对于为学:做学问生死路头:关键域:地(指境界)愚不肖:愚昧不才(不正派)札定脚:踏踏实实里面:深入其里商量:(进一步)讨论
第三则1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曰:“圣贤教人,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提切己切身说话说教,都是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说教,不是教人向外向外人炫耀,只求表面,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就纸上读了便了。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自家今且剖辨别,分析判分辨一个义利。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一个义利之别。试自睹察看当自家,试着察看自己,今是要求只要求得人知?是要求得别人了解自己,要自为己自己为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呢?翻译
第三则2孔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又说:‘古代的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和充实自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了(做给)别人(看)。’现在的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装点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虽是为时君当时的君主言,孟子虽然这是对当时的梁惠王说的,在对于学者亦是切身事。但是,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
第三则3大凡为学做学问,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关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
第三则4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地(指境界)
,向内就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是趋于不肖不才,不正派之途。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这里只在札定脚踏踏实实做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去,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的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无可商量。不容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如果已经认识清楚这个问题了,里面深入其里煞极,很有工夫,深入下去还需下大功夫,却好商量(进一步)讨论也。”但是,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翻译思考理解文意:本段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义利主要采取什么方式来阐述的?引用名言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朱子:何必曰利。重义轻利。义:天理之所宜利:人情所欲(天理)(人欲)第三则分析:讨论义与利的问题。
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不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朱子“重义轻利”。不否定“利”,提高生产力水平;但要重视道德修养。
“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所欲”,是“人欲之私”,要严守义利分别。朱子“学无深浅,并要辩义利”。第三则讨论义利之辨(2)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是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探究文段1、朱熹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哪种不良现象?
“今人只一言一动······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批判了当时的读书人只追求利益,不注重追求义理,导致整个社会都追逐利益,不讲求义理的现象。2、“义利”观与朱熹的“天理人欲”观有何内在联系?
“义利”源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熹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3、今天,你如何看待“义与利”的?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鲜明地告诉我们要舍利取义。孟子进一步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坚定地告诉我们要坚守做人的大义。尽管当今社会很多人见利忘义,但我们要坚守自己洁净的精神家园,做一个讲大义的高尚的人,让自己的灵魂宁静安逸。拓展延伸: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拓展延伸: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卷一一九“训门人七”
2.此卷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围绕“义利”二字展开:读书之首要目的在于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
3.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义轻利”的观点?名言积累读书三境界
在各种利益泛滥的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天理”与“人欲”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坚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课堂小结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古之学者为人求学的人②只提醒精神提神醒志③天理所在心之本然④寻常遇事时平常的⑤若是中人之资质
天生的才能、性情⑥不流于人欲向坏的方向转变⑦须大段着力
仔细地⑧极要与他埽除打叠特别需要⑨不得苟且放过随便地⑩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无才、无能、不贤、不正派。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或者异体字,并翻译其意思①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本领、造诣②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洒扫③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著”同“着”④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克治”同“克制”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略晓其义即厌之夫秦何厌之有哉B.明知合行大路文章合为时而著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文章须自出机杼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C(满足;应该;关键/转轴、织布机;明白、知道。)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
不能喻之于怀
B.自然存天理而行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C.明知合行大路
合朝交欢
合家欢乐D.一步一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
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A(都是使……明白)B,使……在心里留存;问候
C,应该;全、满
D走一步,指有所行动;趋向,趋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B.吾知免夫,小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D.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B(动词,助词;语气词;介词、被,介词、给;助词、无义,介词、拿。)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事已却悔,如何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学者亦是切身事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A(马虎、随便,收拾、安排;怎么样/为什么,一个词/两个词;认为/以之为,有学问者/求学者;大的片断/仔细,品行不好/不成材、不成器。)5.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B.极要与他埽除打叠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C.龙洞山农叙《西厢》满场是假,矮人何辩D.则精神自是愦愦战战兢兢,如临深渊D(工夫-功夫,克治-克制;埽除-扫除,引著-引着;叙-序,辩-辨。)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须读到爱不释手,才能见真味。略知其义,不能得真味。只要提神醒志,天天用心,就能够穷得义理。B.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平常遇事时,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但到做事时却不知“克己”。因为天理如大路,人欲如小路。C.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要存天理,平常遇事,一定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先明理。D.第三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有“为义”而读和“为利”而读之分。为义而读书便是入圣贤之域,存天理;为利而读书,便是趋向愚、不肖之途,流于人欲。B(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7.下列对宋明学术思想及代表人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元晦是封建社会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儒学的集大成者。北宋徽州人。B.理学最初只是一种哲学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后来成为“钦定”思想才变味。C.李卓吾是明代杰出思想家,强烈反对偶像崇拜,其思想源出王守仁“心学”。D.理学虽然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也融合吸收了不少释、道的思想。A(儒学-理学,北宋-南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月嫂服务条款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无产权房产买卖房产评估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再婚夫妻共同债务确认及清偿离婚协议书范本3篇
- 营养干预与运动训练效率-洞察分析
- 水资源循环经济政策效应-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场景性能优化-洞察分析
- 2024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服务协议-多选判断指导3篇
- 2024年汽车进口商海运销售协议
- 突变检测与遗传咨询-洞察分析
- 采购合同模板精讲3篇
- 临时用工施工合同模板
- 《电子吊秤校准规范》公示件
- 中药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土壤学-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数字电子技术-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软件工程概论-北京联合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三D打印公开课
- 教学评一致性开题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解析版)
- xx教育电视台服务新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