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1页
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2页
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3页
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4页
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1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2四川车灯3资中县罗泉镇豆腐制作技艺4内江川剧5内江蜜饯制作技艺6四川盘子7隆昌土陶传统技艺8内江东汉崖墓群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为部分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1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01产生于清代同治年间,是民间艺人吸取川剧艺术营养而创造,一演就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渐具广泛影响,便逐渐形成了地方戏曲艺术02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木偶戏的一种2四川车灯四川车灯四川车灯,又名"彩龙船",流行于四川各地,明末清初已流传于民间01据《乐山文史》记载:"……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时期,乐山民间艺人云集县城献艺,车灯戏大为盛行02"车灯戏的表演形式和特点:以小型车灯为主体,辅以钱棍、花棍、彩扇、彩带等道具,其基本舞蹈动作为唱跳结合和跑圆场03唱腔为曲牌连缀体,部分具有板腔体特点04原有四十余种曲牌,现尚存十余种05表演时由一人执钱棍打响为节奏引出一段或数段唱词来演唱063资中县罗泉镇豆腐制作技艺资中县罗泉镇豆腐制作技艺罗泉豆腐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采用当地特有的泉水和优质大豆为原料,经祖辈艺人精工细作,形成具有鲜嫩、香脆、酥香、细腻、色艳等特点的豆腐美食罗泉镇位于资中县东面,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罗泉镇的豆腐生产工艺流程为选豆泡豆→磨豆→滤渣→煮浆→点浆→压胚→蒸煮→出锅→烘干→卤制→冷浸→成菜4内江川剧5内江蜜饯制作技艺内江蜜饯制作技艺1内江蜜饯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2据《资中县志》记载:"明末清初,资中手工制作的糖果逐渐发展起来,其中最有名的是蜜饯"3清康熙年间,"罗氏兄弟开始在资中经营蜜饯铺店"4经过近300年的传承与发展,传统蜜饯手工技艺不断进步提高,"色、香、味"独具特色6四川盘子四川盘子四川盘子是曲艺的一种,是一种绝活,以特制的直径12厘米许的盘子为表演道具,盘子上放置各种色彩艳丽的图案或景物或人物或动物或花卉或果品或静物或动态等画面四川盘子表演时用竹筷敲击盘面进行演唱四川盘子唱腔源于川剧高腔曲牌连缀体和皮影戏音乐及民间小调等四川盘子唱词分单折子和连折子两种形式,均为上下句式结构平仄上下韵演唱方式已绝迹无存在曲调结构上也有带"衬"和不带"衬"之分唱词句式一般为二、二、三结构和四、三结构的两句体四川盘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7隆昌土陶传统技艺隆昌土陶传统技艺隆昌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其土陶传统技艺主要分布在隆昌县云顶镇、界市镇、普润镇一带123456隆昌土陶传统技艺始于唐代永徽年间(585年),其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日用陶器、陶制板瓦、琉璃制品等几大类上万个品种,现存比较完整的古龙窑8座(其中云顶镇有3座、界市镇有5座)窑炉形式主要有横式船形窑(龙窑)、倒焰窑(蛋形窑)、方形窑等产品以青灰色陶为主,器形以罐、坛、盆等日用陶器为主另有琉璃瓦类产品及用于寺庙道观等建筑上的板瓦类产品以及少量雕刻类产品8内江东汉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