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经验总结材料_第1页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_第2页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_第3页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_第4页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我们在课改中成长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从2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拉开了序幕,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将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学尽显教育智慧”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几年来的实践,我校的课改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引发了一些思考。我校进行课改实验,面临着师资缺弱学生来源不好、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初教科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基于学校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确定了让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工作主题,经过论证于201*年被确定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学校,这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初教科的统一部署,我校紧紧围绕市级课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开展课程实验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发展学校特色,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一、问题的提出课改的形势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自课改实验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从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关注,评价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评价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展示其智能,以促进他们发展智能的强项,弥补智能的弱项,从而有效地开发各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品行高雅,身心和谐,个性鲜明”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把握优势、增强自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特殊背景是一所三校合并的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外来人口居多,生源不仅来自三所学校组合而且以务工子女为主,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上课听讲不专心,文明礼貌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而其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成长无暇顾及,因此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认为只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入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这些学生学会适应城市生活,做合格城市小公民才能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情况分析客观上我校缺乏学科带头人;主观上,教师很努力,参与课改与实践的热情高涨,渴望进步,渴望成功,但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及学生的现状等因素,让教师们很困惑。实践证明,我校本着以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这些孩子能向城市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学校有意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了解城市生活方式,指导学生文明守纪,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城市小公民。并以“小手拉大手”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意志力的培养。为评价改革不断提供课改的宝贵经验。二、主要做法(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1、实验伊始,校领导就把此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课题实验的具体实施工作。首先在教研理念上做到了“四个必须”,即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立足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即角色转移,领导改变原来的单一检查地位,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重点转移,把教研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新课程的实验上;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更好的评价学生。2、抓师资培训,促观念转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狠抓了教师培训工作。(1)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领导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推荐新课改学习资料,并拟定了讨论题,与广大教师进行论坛研讨。(2)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促使教师尽快掌握新课标、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和禀赋得到不断的开发和释放,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组建试验中心教研组。为切实做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实验工作,我校成立了以班教师为龙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心组”,由教导处负责,统一组织管理。活动时间为两周一次。内容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问题汇总、评价交流心得。(二)务实进取,大胆实践在实验中,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出,由学生自我操作、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的一个评价平台,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了推进器。以六大习惯的发展为主线,按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为线索。通过以下评价的工作推进,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1、制定以生为本的全新的评价方案我校以《周口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西华县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为指导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我校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关注了学生两大方面,即“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水平”。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在课堂中将从“课堂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四项要素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达到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目的。2、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革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育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评价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1)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听课习惯的一种有效的促进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可用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比如“你真棒!”“听得真认真,老师都没想到!”“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孩子”等等。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可延时评价,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请同学、教师直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赞扬优于批评。因为积极的表扬鼓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强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开列出不同的评价要素,并进行针对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向学生提供其课堂学习行为、思维活动、学习能力等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水平,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听课态度。(2)立足课堂教学,有机渗透读书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读和自觉研读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读书方法,带着任务去读。在自读的过程中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再有,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读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读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3)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将《学府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分发给家长,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的、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把“练习”结果与老师交流,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实现多层面的转变1、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观念的变化,最为突出的一点表现为他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激励学生了。例如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唤起孩子的欲望;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2、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实验促进了我校课堂的变化,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具体表现为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城市生活中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其中我校王岩老师的经验发表在《黑龙江教育》上。3、建立起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试验,我们的教师基本能做到尊重学生,学会了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赞的语言鼓励学生。没有发现冷落嘲笑、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甚至没有一例大声训斥学生、随意当众批评学生的事发生。相反,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却相当丰富,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观察得很仔细。”“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这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扩展阅读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抓教研促课改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课改经验总结交流材料(一)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3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以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苏凡林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年8月,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理顺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业务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画、铅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8名教师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业务培训制度》和《业务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二放学后开展教研活动,确定双周一晚上为教师业务学习,双周四晚上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单周四晚上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2、关注研究细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翔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两个课题组进一步细化研究,将本组成员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也有负责人及研究实施方案。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课题组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制订阶段性研究方案。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两则教后记;每周教研会上针对困惑,做专题发言,让教师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每两周各教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从刊物或网络上搜集一份相关资料;学期末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组上交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小结。同时还重视研究材料的收集,一年多来,语、数课题组共收集材料教师教学设计40余篇,教学案例7个,搜集相关资料50多份,专题发言稿30余篇,教学反思近200篇,教育故事11个,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制作课件32个,业务摘录笔记22本;学生语文日记200多本,课外读书笔记90多本,“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优秀征文60余篇,学生数学日记100多本,数学积累100多本。这些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整理装订,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一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数课题组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语文组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模式中总结出的美读、配乐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语文课题组201*年6月开展了“唱支赞歌给党听”个人演讲赛,201*年11月又进行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集体朗诵赛,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为提高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1*年3月,在全校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运用情感朗读法,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幸好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20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在201*至201*学年度县级质量检测中,我校由上学年全县第十四名上升至第二名,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五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第一篇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应市教科院及市电教馆的要求,我们通海口一中于201*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积极并成功的组织了以“推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的“十月教科研活动月”的活动。活动组织细致周密,内容丰富充实,且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今年的“十月”正如我校的老师所说的“火红的十月”、“高效的十月”。现将我们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保障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新学期伊始,我校教科室就对本年度的“十月教科研月”作出了规划,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责任人,教科室及各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专班。接市通知后,我校活动专班集中讨论,迅速修改和充实了初期规划,并形成了201*年通海口一中“十月教科研活动月”之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主题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与评比考核方案;详细规划了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流程。为加强管理,保障本次活动的实效性,我校将各线领导分配到各教研组,定期开碰头会。要求敦科领导按照活动方案全程参与,全面督促,公正评价、公开评比。在本学科的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第一时间发现亮点,并推广亮点。要求敦科领导端正态度,不仅当好目标完成的责任人,更要做好本组研讨的带头人,要求教研组长不仅是本组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本组研讨的中坚力量。一月来,学校领导及各组负责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团结一心,掀起了我校的教研热潮,为促进我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营造氛围,激发教师参研参赛的积极性一个良好的氛围是激发一个人参与及表现欲望的基础。为了便于本年度教研月的顺利开展,与提高全体教师参研参赛的积极性,我校教科室作了全面宣传引导。首先通过拉横幅,写标语,让每一位教师明确了即将而来的“十月教科研活动月”的目标与意义。然后,扎实的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大会上学校的主管校长黄永标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动员报告言简意赅,既指出了过去教研中的不足,又强调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既强调了集体备课的意义,又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与要求。随后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陈靖同志作重强调了本次活动的纪律与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明确活动目的,端正参研态度,明白总体目标与个体参研任务,严格将教科研室的布置落实到位。最后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李生标同志宣布了本次活动的方案,并主要针对如何集体备课及集体备课中各环节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作了讲解与指导,让每一位教师明确了方法和操作程序。第三,通过宣传、展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十月教科研月”的方案启动后,我们通过校园广播、展牌、校报等各种途径和载体全方位通报教研动态,展示活动结果。既让每一位教师知道近期的教研任务,也让全体教师看到教研成果;同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研参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三、注重引导,加强集体备课的规范性为规范集体备课,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我校从市教科院的“指导意见”出发,注重培训引导教师,通过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高效的集体备课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具体工作中,我们抓好了一本笔记,二次培训,三次活动,四个评比。即要求每一位教师有一本学习培训的专用笔记本,作好培训学习的笔记,学习内容分学校集中培训,个人网络研修及学习心得三个部分;“二次培训”为学校教科研室组织的以集体备课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及市教科院分学科组织的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会。培训中,让老师们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熟悉了集体备课的一般流程与重点环节的讨论方向。让大多数教师会使用po成果。每次课讲完后都要组织说课、评课活动,并作好记录。通过“三课”活动,研讨教法、学法,研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使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四是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记和课改日记,把教学心得,收获与反思进行认真总结与同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政治笔记、业务笔记都超过二万字以上,课改日记、教学反思每周不少于1篇,案例分析,优秀论文和教案每学期不少于3篇。三、以“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为平台,大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今年,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以这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引导学校教师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学校的安排下,上半年开展了“人人讲课评课说课活动”,每位教师都要讲一节公开课,主评一节公开课,在教研组上说一节课;下半年,从201*年9月18日起至12月18日止开展了长达三个月的“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全校教师按照年龄、学段分为小学青年组、小学中年组、小学老年组、初中青年组、初中中年组、初中老年组六个组别进行讲课比赛,比赛后,各组分别进行了集中评课,并分别评出了各组的获奖等次。通过开展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实效得到了切实提高,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四、以教师大练兵活动为载体,全力提高教师素质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认真搞好校本研训工作。一是我们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每人每学期坚持撰写业务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为适应新课改新理念的需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优秀日记、一篇优秀案例、一篇优秀案例分析、一篇优秀教育叙事。二是继续大力开展教研组、备课组研讨活动,并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三是加强继续教育。我们不遗余力地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观摩活动,去年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集中培训60多人次,外出学习观摩近50人次。四是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先后派出政治、数学、历史教师代表学校外出参赛和讲课、交流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学校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课题管理方面的制度,指导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论证、研究等工作,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每一个立项课题的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学科组和教师及时进行奖励,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几年来,我校共申报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三项,市级课题五项,县级课题12项,其中语文国家级课题《中学语文自辅教学研究》已结题,并获中央教科所高度评价,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结题报告在全国交流,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与实践》、《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县级课题《新课程备课改革与创新研究》《音乐课堂改革研究》都已成功结题。去年秋,我校省级课题《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研究》于201*年9月成功结题,课题组被评为市优秀课题研究单位。县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初一新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与研究》与201*年12月成功结题,分别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多人次被评为市级、县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目前,学校正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准备启动新一轮县级以上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进一步掀起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潮。学校积极承办各种县级教研活活动,辐射全县的中小学教研工作。近几年来,学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每学期承担县级优质课比式、说课比赛及各种研讨会、现场会每学期不少于4次,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又推动了全县的教研工作。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比武。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在各种教科研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参加优质课比武获省级奖1人次,获市级奖12人次,获县级奖28人次;教师撰写论文,获国家级15人次,省级奖27人次,获市级奖48人次,获县级奖67人次;参加教案和教学设计比赛,获国家级1人次,省级奖7人次,市级奖19人次,获县级奖31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26篇,36个教学课件获各级奖励。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的龙头位置,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历届中考,我校综合积分连续位居全县前列;小学素质教育抽测,我校综合积分在全县名列前茅。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先队工作红旗大队,全国语文自辅教学研究先进单位,黄冈市教科研工作百佳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委、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安全文明单位、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与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各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在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将不断锐意创新,开拓进取,长抓不懈,扎扎实实地把教科研工作做好,争取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第三篇教研室教科研经验材料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回眸教育局教研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以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和服务教学为宗旨,以落实课程计划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重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此作以下以总结。一、进一步健全各级教育科研机构,保障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后,在区教研室的统一规划下,我区在东部、西部、北部和城区成立了七大片教研中心(中学三个,小学四个),各片教研中心聘有相应的兼职教研员,部分学校在原有的教导处的基础上还设立了科研处。这样,一支以区教研室教研员为核心,以兼职教研员为骨干,以学校教导处(科研处)为基础的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和教研队伍基本建成。几年来,我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已经形成制度,全区学校形成了“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浓厚氛围。中学,中心小校等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显著,成为山区学校中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二、以课程改革为基点,实现了教研工作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对我区教学研究工作最具影响和牵动力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较好地履行了“主要推进者”的职责,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转变教研工作职能、改进教研工作方式的新突破。1、抓教育理念更新,促教研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我室全体教研员积极参加广西区教科所、教育学院教研部、市教科所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以及通过外出学习、实地考察、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突出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教研员自身的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不同程度得到提高,极大地激发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探究意识,实现了从单独研究向与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的方向转变,从理性研究为主向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增强了为一线教师服务的意识。2、抓课堂教学指导,促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和教师面临着更新课程观念、研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亟待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的参与、指导。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课改实验工作情况,我室全体教研员深入各中小学,听评课3000多节,采取交流、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与学校和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发掘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整体推进新课程实验提供经验,保证了全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展教学大比武和课改优质课比赛等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中小学教学课堂为基础,定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学比武(高中各科)、课改优质课比赛(小学、初中)等活动,来提高广大教师们对新课改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设计课堂教学的水平,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通过“送教下乡”等活动,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教研室每年集中全区一线的教学骨干(如等),利用好他们在一线课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组织了送教下乡活动,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到基层教师中去。所到之处,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师相互交流、区教研室教研员对示范课的点评以及新课标课堂教学理念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新理念,群策群力,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策略,更好地服务于全区广大一线的教师。帮助全区各学校的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年来,我室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首先,带领各学校选派的骨干教师分别到北京等地的先进学校去考察、听课,学习他们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管理方法。这里仅从201*年来说明,例如组织30名物理教师到南宁观摩全区优质课竞赛;组织11名教师到市进行英语教学培训;组织高中6名数学教师到参加新课改培训;组织小学语文42名教师参加在举行的全国名师课堂教学研讨课观摩培训学习;选派7名英语教师参加在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小学英语教师和农村转岗教师培训;组织高中6名化学教师到参加新课改培训;组织67名中学语文教师到参加阅读教学培训;组织高中4名政治教师到南宁参加新课改培训;组织6名历史教师到北海参加“生成性教学”观摩课学习培训。另外,协助自治区开展“送培下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区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课堂展现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活泼局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胆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江苏洋思中学实施了近二十年,为洋思中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体会到,新课程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新课程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作具体的规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模式化,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它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201*年春,我们先在中学召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现场会,组织全区各中学骨干教师观摩学习,之后在全区各中学中全面推行,这一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下子可以说得完的,也不是一下子学得了的,它犹如一个智囊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我们相信,各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认真去做了,又会去认真反思了,一定会成功的。开展中考、高考复习备考系列指导活动。一是召开高三全体老师参加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专门邀请教科所的等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区教育局分管教学的领导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二是举行中考复习备考会。由中学组的几位教研员分别主持、主讲中考科目的复习备考策略,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三是组织两次中考和高考模拟考。各种模拟考试严格按正式考试的要求组织,使学生真正达到了练兵的目的。四、狠抓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科研质量培训科研骨干。课题研究对于我区来说,起步相对较晚,我们首先从培训科研骨干做起,共举办区课题研究培训班2期,各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学习。通过区级培训班学习,使一部分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还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市里举办的课题研究培训班,通过学习提高了科研意识,较熟练地掌握了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提高了研究水平。2规范课题管理。我们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对已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实行动态管理,规范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通过自己组织课题研究带动全区课题研究的开展。“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成功申报立项市级课题116个,自治区级课题6个,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主持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实验研究》、主持研究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等获市教科所课题评比一等奖。五、教研成绩。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几年我区的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我区多次获得市中高考一等奖,201*年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年被评为广西“校本教研”研究项目先进集体。共有6000多篇论文参加市、自治区或全国级评比并获奖。有50多名教师参加市、自治区和全国的各种赛课活动并受到奖励,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六、存在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感到,当前全区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少数乡镇(校)对教科研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抓常规教学即可,把教育科研工作看成是额外的负担,不愿做,也没打算做好,;二是管理有盲区。少数乡镇和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随意而为,丢三落四;三是发展不平衡。乡镇、校际间在管理水平与力度、办学思想与方向、资源整合与利用、教研氛围与成果、教学能力与质量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除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外,也反映在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在认识、态度、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上。四是课改不到位。少数学校和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基本理念、还没有真正掌握新课程的操作要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五是课题研究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七、今后工作的设想。回顾过去,我们始终认为,是上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市教科所对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上教研室始终坚持了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才使我们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才使我区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在队伍建设、业务水平及条件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与自治区、市教科所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一定努力争取把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管理,向教学管理科学化和科研管理规范化迈进,向管理要质量,靠管理提升水平。二是要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实践经验多、敢于创新的教研员队伍。三是要继续抓好各类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抓好科研管理与指导,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规范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做好督查、指导工作。二〇一四年三月第四篇教科研经验总结坚持科研先导促进教育创新努力谱写教育科研特色学校新篇章——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科研经验总结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坐落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地的窗口性示范学校,在校学生2600余人。冠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和湖北省教改名校等殊荣,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各级各类科研骨干80余名,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又建成了一栋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科教楼。校内建有校园网络中心和大型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教科研功能室(地)十余个以及完全开放的藏书4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教学资源丰厚,设施齐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我校曾担任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和姜乐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极大的丰富了我校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经验,同时教科室结合学校科研实际,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立项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评价的研究》、《开设电影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地方课程研究》、《小学语文探索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课题研究,教师袁金凤撰写的《利用电影课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侯晓红撰写的《让学生学会估算》等数千件科研作品在国家、省、市级科研部门获奖和各类刊物上发表,校园内外孕育着浓厚的教科研气息,学校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分别授予“湖北省现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堰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十堰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试点示范学校”、“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全国启发式教学试验基地”等数十项科研荣誉,这一块快奖牌、一张张证书、一件件奖品,无不展示着我校丰富的教科研成果,浸透着广大教师潜心于教科研的辛勤汗水,回顾近年来的教科研的历程,都是用我们的点滴体会与做法谱写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特色,虽然称不上是什么成功经验,但在学校的发展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的体会和做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更新观念创科研课题研究,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教科研领导与基础建设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在以校长饶克军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一是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本着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管理,教科室相继建立了《教科研规划》、《目标管理》等一整套教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督促职能。使得教科研工作损顺利地走向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在教科研“一把手工程”建设中,校长饶克军亲自参与国家、省、市级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教科研活动,特别是副校长袁金凤、侯晓红、方局兰、陈彦瑞等领导通过科研活动撰写的论文《科技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六种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程教学》、《我与火星上来的圣诞老人》、《应用题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等在各级科研部门获奖和各类刊物发表。三是在全市率先创办了校园网络中心,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广大师生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方面,狠抓了教科研硬件建设,加大了教育科研的投入。四是学校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向教科研倾斜,每学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同时,不定期组织外派科研骨干参加各级成果交流与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正是在这健全、规范的教科研体制下我校教科研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二、立足现实,拓宽渠道,依靠培训促科研。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深化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创建特色学校开创了更广阔的天地。为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深挖校本资源一是重点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育”内容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自我研修——集中辅导——体验参与——检查测评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培训,为保证教科研培训切实有效,我们主要以“评价”做保障,近年来我校通过教科研培训活动,广大教师人均写学习笔记数万字,心得体会十余篇,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通过培训,100%的教师取得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其中80%的教师已取得计算机高级等级证书,65%的教师能制作个人网页和电子文本,有力的加强了师资培训二是启动名师工程要想办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名校,必须有一支观念新、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科研队伍,我校通过集思广益,启动了以特级教师袁金凤、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侯晓红,丹江名师方局兰等为核心的“名师传帮带活动工程”,通过实施“名师传帮带”工程,使得一线教师赵永峰等一大批科研骨干脱颖而出。三是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教科研活动这块阵地,因此我校除开展校内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研究课汇报等教科研活动外,还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等各类科研活动,特别是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典型引路——骨干带头——层次推进——滚动辐射的方法,促使教科研活动在“稳”中求进,在“实”中求活,在“序”中发展,并做到时时有人问,项项有人抓,活动有记载,方案有落实,极大地增强了教科研的时效性。三、确定龙头立足主体围绕课题抓科研多年来学校教科研一致停留在以抓好常规性教学活动为科研目标上,已经完全不能体现和适应新时期教科研的要求,随着“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战略目标的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由传统办学理念向“科研兴校、科研强师、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转变的重要体现。为使我校教科研能有效地同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我们主要结合三个方面抓科研(一)突出重点抓龙头深化课题研究近年来,我们在抓好常规性教科研活动的同时,把立项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教与学的研究》《开设电影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等课题确定为科研“龙头”,通过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抓龙头课题的研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用龙头课题的研究来带动其它研究,形成了一种以工作促科研,以科研带工作的良好科研局面。(二)围绕课堂抓课改突出主体研究伴随着教育事业向纵深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广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摆在教科研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提出了“抓住主旋律(课程改革),以教科研促课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口号,以教科研工作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整合各方面力量,以教科研带动课改,为课程改革实验在学校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围绕困惑抓课题解决疑难研究为了保证教育科研的广泛性,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师中深入了解教学疑难,从教学困惑出发,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的研究》,《小学语文探索性阅读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交流策略的研究》等以教学困惑为课题的问题化课题研究,充分挖掘了教师中焏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了“主从结合,多元互补”的课题研究群,切实做到了科科有实验,人人有课题,以科研促质量。校园内科研活动蓬勃发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风,科研兴校深入人心。四、交流经验共同成长搭建平台话科研一滴水只有融汇成奔腾不息的大海,才显示出它生命的活力;一个人只有凝聚在肝胆相照的良师益友之中,才会焕发出他搏击的情怀!因此,在教科研过程中,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不但拥有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体会与反思,而且也有各自发表、获奖的优秀论文和案例等科研成果。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经验所谈,体会所述,都是他们的新发现,特别是那些获奖、发表的文章背后,都孕育着它精彩之处。为了让老师们能有一个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条件,为能创设一个教育科研经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我校教科研室积极总结收集各种教科研成果,把值得大家学习、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获奖论文、案例等编著成《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成果集》。下发到各教研组供教师交流学习,在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同成长。同时还利用由教科室主编的《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科研简讯》,刊发教改信息、教科研动向以及教师教学随笔与片段,定期公布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教师投身教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交流效果五、处室配合统一管理群策群力舞科研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观念与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竞争”为“竞和”,变“单干”为“配合”是新时期下开展工作的新观念、新策略,为了保证我校在龙头课题研究的质量,我校教科室把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的组织与落实,与学校电教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电教处的优势,由电教处牵头,负责落实该课题的各个研究进程和任务,组织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收交各种资料;把课题《开设电影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组织与落实,与政教处、电教处、教导处配合,结合教导处、政教处安排的班队会时间和课余时间,有电教处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电影片目播放,正是由于各处室的相互配合,我们的龙头课题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学校教育科研是一项永无止尽的事业,在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使我校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二oo五年四月</p第五篇教科研工作经验总结教科研工作经验总结立足本校学用结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18中教科研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以重点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积极走“在学习中丰富,在行动中反思,在合作中共享,在科研中促进”的研修策略,初步形成了“以研促训,学用结合,研修一体”的研修新格局,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队伍建设,规范课题研究。关校长强调“要把研究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关要,要把教科研发展的程度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不断规范教育科研程序,配备教科研人员,保证人员培训和教科研资金,确保教科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大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备力度,在人力方面,学校要广泛吸纳,力争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项目。在培训、外出学习、订购资料等方面,只要有立项我们就做到资金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物质保障。”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研室”,由教导主任李同刚担任教研室主任,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教研室各学科集备组长做龙头,带动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精心打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教科研队伍,我校确定多学科、多层次的骨干人员组成教科研工作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培养,从中再推荐比较优秀的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几年的培训培养,使他们在思想理念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水平、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大幅度提高,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辐射和带动我校广大教师。在我校形成了普通教师一一骨干教师一一学科带头人一一教科研骨干――名师的梯队结构,从而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校形成了高级教师人人有研究项目,骨干教师承担实验研究的良好科研局面。教研室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召开各课题组长会议,对学校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予以必要的宏观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做好课题的督促指导工作。指导各课题组将各种课题研究材料有序归类,使各课题组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研究档案,促进了课题研究有序高效发展。近年来完成了《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这一省级课题的解题,最近又完成了瓦房店市级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策略研究》并获瓦房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申报大连市级课题《校本课程实施中学困生转变的个案研究》,已经立项瓦房店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案》》二、以制度做保证,促进科研发展。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师的“内需”,使教师真心实意而且满腔热情地参与。这就形成了我校“以研促训,学用结合,研修一体”的教育科研风格,真正的做到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学校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及《教科研发展规划》等,不断完善教科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使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规范了教科研工作档案,建立起了以研代教机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1、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等。2、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年度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1-3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3、保证时间——使教育科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每周的研训活动,铁板钉钉,雷打不动。每学期制定了《教师学习计划》,《教师研训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学习、研训等4、记录过程——使教科研工作留有痕迹。教科研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名簿,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总结和布置。教研室有教研组工作记录、学科组有学科科研记录、教师各人有教师成长记录等,这些记录都能按要求记好,期末则集中存档。5、加强考核——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推动力。每个期末,对于教师一学期来在科研过程中的出勤、笔记、成绩等诸方面进行汇总,褒优奖先,从而形成教育科研的动力6、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认识到教师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非常必要。学校在聘任、考核、评先树优与晋职晋级方面向积极开展研究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多读书、多研究、多反思、多行动。做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7、完善档案——反映教育科研工作的面貌和成绩。在教师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教案、听课笔记、学习笔记、教学反思、个人研训专题、科研心得及论文等,并分学期装订成册。通过上述过程,使教师时刻能看见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从而增强了教师们得成长信心。学校一把手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关校长亲自批示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优先保障教科研工作,从而保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教育科研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1、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先进单位”、“大连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瓦房店市先进团委”、“瓦房店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瓦房店市提高普九先进单位”、“瓦房店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瓦房店市排球定点校”、,连续四年被评为瓦房店市校园艺术先进集体2、教育科研成果斐然。在完成了《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这一省级课题的解题后,和“初中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策略研究”的瓦房店市级科研项目,06年以来,教师们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达40多篇以上,其中,张锦东老师的论文《良好的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里教育的有效途径》(05)、金丽雪老师的论文《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05)分别在第十六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姜辉老师的论文啊,书香救远,文化明志》(05)在第十七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矫传勇老师的论文《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010)获第十五届东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李彩文李同刚老师的论文《浅析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想与方法》(04)获第十五届东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张丽丽老师的论文《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与方法》(06)获辽宁省级优秀论文3、教师能力得到提升本科学历比例从06年的64%提高到09年的89%,中学高级比例从06年的30.6%提高到09年的41%,具有计算机全国初级证的比例为34%,现有大连市级骨干教师5人瓦房店市级骨干教师6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人在教师的个人方面,共有13节课被评为瓦房店市级及以上优质课,10人次的教学基本功获奖。其中,曲凤伟老师的《元素》(010)一节获东三省优质课,李丽峰老师的作品《静物》(07)在大连市的画展中获奖,温暖老师的课堂教学《水调歌头》(06)、李丽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07)、薛冬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排球——垫球艺术》(07)等均是大连市优秀课。温暖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02)并获奖。曲凤伟老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201*年度瓦房店市“巾帼建功”十佳女教师。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为教师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不断深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信用社信贷员工作经验总结材料信用社信贷员工作经验总结材料信用社走过风风雨雨五十多年,老一辈信合人进山村,跑田头,访农户,几乎是人到哪,金融服务就跟到哪,发扬“挎包银行”、“流动银行”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和信用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加强,尤其是今年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后,信贷员下乡不能直接办理存贷业务,各项业务都必须在柜面上办理。容易出现信用社“外勤不外,外勤不勤”的现象,有些信贷员成了专职“电话遥控员”。久而久之,信贷员与农户之间关系没有以前那样融洽,甚至相互之间产生隔阂。特别是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如果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相互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将会加大贷款潜在的风险。针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一名基层一线信贷员,我的做法一是坚持“九跑一记三公开”工作制。“三公开”即把信贷员服务范围、信贷规定、操作规程通过板报形式公开,使广大农民及时掌握金融政策;“九跑”即跟政策跑、跟客户跑、跟钱跑;贷前跑、贷中跑、贷后跑;早上跑、中午跑、晚上跑。前段时间下乡时,与一些村干部和农户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农户对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上线、新的贷款利率定价,以及与之相关的信用记录登记都不甚了解。因此回来后,我及时写了一篇《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将信用社新的信贷政策、措施形成宣传材料,在柜面上及下乡时散发宣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记”就是把下乡了解到的农户家庭信息,以及调查或检查的情况及时记录到“信贷员下乡日记”中。二是贷后检查不过夜。信用社自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来,农户贷款大都凭“两证一章”即可在柜面办理,虽然在贷款操作上是方便了农户,但存在农户之间相互借证、转移用途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少数地方还带有普遍性。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信贷员贷后检查要及时,我一般是在贷款的当天、最迟不超过次日就到农户家中检查,了解借款是不是自身所用,做什么事用,用途是不是合理等,如果发现是借钱给别人或用途不当的,提前收回贷款,并做耐心的说服工作。三是推出在外务工人员“放心卡”。近几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这些农户在信用社的贷款,也成为目前信贷员非常棘手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及时取得这些贷款户在外的联系方式,同时我在县农行开立一个银联卡帐户,在按季结息及贷款到期前与这些贷户取得联系,让他们将款直接汇到我的帐户上,然后由我代为办理相关事宜。这几年,我通过这种方式办理收息收贷业务近百笔,无一差错,被他们誉为“放心卡”,同时也吸收了不少存款业务。现在,信用社即将发行“金农卡”,这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更为有利扩展阅读信用社信贷员工作经验总结材料信用社信贷员工作经验总结材料信用社走过风风雨雨五十多年,老一辈信合人进山村,跑田头,访农户,几乎是人到哪,金融服务就跟到哪,发扬“挎包银行”、“流动银行”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和信用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加强,尤其是今年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后,信贷员下乡不能直接办理存贷业务,各项业务都必须在柜面上办理。容易出现信用社“外勤不外,外勤不勤”的现象,有些信贷员成了专职“电话遥控员”。久而久之,信贷员与农户之间关系没有以前那样融洽,甚至相互之间产生隔阂。特别是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如果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相互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将会加大贷款潜在的风险。用社农户客户经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我叫xxx,现年xx岁,是xx联社xx分社的一名普通农户客户经理,我1980年参加信用社工作,从事信贷工作15年来,我牢记宗旨,用心营销,取得了营销规模和资产质量同步提升的工作效果。近三年来,我累计发放贷款5186万元,为信用社创收423万元。201*年,我负责4个村、1580户农户的信贷服务工作,当年累放各类贷款388笔、金额2292万元,全年收息188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了91%。一、提高认识,营销贷款“三主动”多年的信贷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实是在为我们保驾护航,只有认真履行信贷工作职责,做到心到手到,就一定能够得安全、避风险。为此,我努力做了“三促”。一是主动学透政策促营销。近年来,我们农信社信贷产品在不断的创新,服务手段在不断的改善,作为一线信贷人员只有学透制度、弄懂产品、掌握流程,才能在贷款营销中游刃有余。对于出台的新办法和新文件,我总是第一时间去认真学习,不断将信贷产品准入条件、特点、操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叫XXX,是某某市某某信用社的综合信贷员,分管某村委14个生产队的贷款业务,主要以支持当地的运输及种养殖业为主。贷款余额为890万元。201*年,在市联社各级领导以及某信用社领导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时时牢记信贷员要充分发挥能动性,保资金安全,保利润的天职,紧紧围绕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开展工作,全年累计发放贷款618万元,收回各项贷款480万元,同比贷款余额增加了183万元。其中201*年度到期贷款回收为97%。截止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8万元,同比减少了34万元。不良占比为1%。收回利息67万元,完成收息任务的107%,全面超额完成社里分配的各项任务。我的主要工作做法有如下几点一、认真执行“三查制度”,把好新贷款第“三关”。即一是发放每一笔贷款前,均深入调查了解,摸清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程度,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等有关影响贷款动作的因素,切实地确保每一笔贷款放出后能收回、有效益。对信用好,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及时予以支持,对没有信用的坚决杜绝,防止信贷资产的流失。如今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如何经营好自己所放的每一笔贷款,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我们每个信贷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不是按出效益的原则来审度该笔贷款,最终是把难题留给自己。回顾201*年,本人累计发放了2万元的抵质押贷款,办理了规范的抵质押手续。这些客户均能按月结息,并分期还本,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此外,在运输及种养殖业方面,我累计投放了368万元用于扶持其项目的发展。在去年一年里,我累计放出618万元,其中收回480万元,新发放贷款收回率达到97%;二是贷款放出后,密切注意用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按时进行贷后检查,以防信贷资金用途改变及变相流失,造成新贷沉淀;三是把好新贷款收回的“第三关”,对到期贷款及时清收,确保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运行,达到“见好就收,持续发展”的良好经营效果。二、早计划、早落实,对社里每季度分配的收贷收息任务抓住一个“早”字。一是对所辖的贷款及早分析,制订收贷收息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二是早行动,改变过去月底、季底、年底才急于收贷的不良习惯,根据与贷款户约定的还款日和整个贷款期限的分布不同,实行常年清收;三是早落实,通过走家串户,与信贷户见面,对每笔将到期的贷款逐笔落实准确的还款日期,让信贷户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有充裕的时间筹集还款资金,如约地归还贷款本息。三、做到“三勤”。即“腿勤、嘴勤、耳勤”。一是充分发挥了不怕辛苦、不怕流汗、不怕累的精神,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二是不摆架子,走入群众中去,与群众和信贷户谈心,拉家常,多做还贷困难户的思想工作,多了解贷款户的经营和经济状况;三是通过勤跑勤问,全方位地收集信贷户的经营信息,为收贷提供可靠的“情报”。通过“三勤”,全年累计收回各项贷款448笔,最大金额达20万元,最小金额200元,其中不良贷款134笔,占30%,收回利息1520笔,最大金额5018元,最小金额72元。百元贷款收息率达5%。四、清收不良贷款要讲究方法。不良贷款是阻碍信贷经营的最大拦脚石,给信贷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带来了极不利的因素,并直接影响了盈利性的存在,给信贷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一般多年来不能归还贷款,均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当时没有及时去理顺,拖到后来,超出其还款能力时,就产生了赖债逃债的思想。而我们信贷员也认为是历史遗留难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力能解决的,普遍存在一个观望的态度,想等上面有什么政策或采取司法手段时再说。而我个人登陆wm33com查看更多文章认为,只要牢记信贷员的职责,不懈地努力,紧抓不放,最终是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但要讲究方法,下面我列举几个清收不良贷款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例一、信贷户某某于1989年以来在我社共贷款8330元,一直来利息本金分文不还,赖债思想严重,经多次上门催收分文不还,经调查分析,该户并不是没钱还贷,而是认为该笔贷款时间已长,能不还则不还。知道原因后经本人不厌其烦地做其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他认识了拖欠贷款是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