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科研学校发展的引擎----中学教研工作总结教育科研学校内涵发展的引擎--------丹凤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汇报刘所斗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提出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办学宗旨和“教学必须教研,教研服务教学,教学贯穿教研,教研指导教学”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我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教育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果突出学校”、“陕西省科研明星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称号。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建立领导机构,强化教研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和教研处主任担任,成员由主管教研工作的副主任和各学科教研员及教研组长担任。教研处主办研修刊物《教研动态》和《教学论坛》两类,每年定期出版十余期;每周分年级分学科举行一次以听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每周定期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研究一周教学工作,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每年定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探索课)”、“青年教师示范课”等活动,促青年教师尽快成熟。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认识1、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促进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教研处利用周二教研活动组织学习课改有关精神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材料;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教师知识视野;青年教师研究高考试题,每两周做一套高考模拟题,过好解题关,备课组长检查。确保期终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及格率不低于90%,优秀率达到50%以上。(2)加强师德教育,树立“三个意识”,实现“四个转变”,弘扬“五种精神”。即树立改革求发展,发展求质量,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实现教师队伍思想由“应付型”转向“责任型”,工作能力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知识结构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方法途径由“传统型”转向“创新型”;大力弘扬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3)实施四大工程,开展四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实现“四高”(高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高教学质量、高教研水平)。“四大工程”即①优师名师工程,每年在高三年级评选功勋教师10名。②“骨干工程”,在高一、高二年级评选学科带头人各5名。③“新秀工程”,向青年教师提出“135”成才目标(即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达标),使之能独挡一面。每年度评选10名教坛新秀,通过开展“四课”(备课、说课、讲课、评课)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早成才、早挑重担。④“青蓝工程”,开展以老带新,以强扶弱,结对子传帮带活动,促进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四个培训是教育科研方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高中课程改革培训、先进教学方法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省级培训,组织部分学科教师外出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鼓励教师考研读研,并对取得毕业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目前有特级教师2人,省“三五”人才1人,市管专家4人。研究生30人,国、省、市骨干教师56人,省、市教学能手29人。2、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层次的互动教研,创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我校通过高级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经验丰富教师和周边学校开展校际互动研究,挖掘各种资源,重组学校优势。通过对一节课堂教学的研磨、“专家会诊”、专题会议、师徒结对、协作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面、多层次的互助研讨。3、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创建开放式的专业引领我们开展基于校园网的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各教研组均建立了学科教学,自制和收集教案、案例、课件、音像和其它素材上万个,成为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评课活动。三、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推动教研文化形成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高中,“时间”已经没有可以挖掘的空间了,能够挖掘的是“优化的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本源所在,而“优化的方法”从哪里来?从研究中来!研究能发现规律,研究能提高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我校要求全体教师,把校本研修作为提升群体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使其认识到研修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充电的过程。2、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积累的过程,即“厚积薄发”。3、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过程。4、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创新的过程。四、完善校本教研体系,确保活动向纵深发展校本教研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有效途径,为此从201*年开始逐步构建“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1、“解决一个问题”。每个备课组在学期初,根据年级、学科及教研组承担国、省课题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锻炼教师队伍,形成务本求实的教研风气。2、“实现两个提高”。校本教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3、“狠抓三课落实”。“三课”指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教研处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实施平台。各组根据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在个人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形成对教材处理的整体意见,教师再将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方案。教研处着力抓好新教师汇报课、510年教龄的教师展示课和10年以上教龄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节公开课的探索和示范作用。教研处要求每位教师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实验课题研究,力争取得丰硕成果。4、“实施四级管理”。建立校级领导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校本教研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5、“突出五个环节”。以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创新五个环节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在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校本教研的精神和要求,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在五个环节的循环中,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五、加强同伴互助,促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同伴互助的主要形式是“对话、协作和交流”。我们主要做法是1、积极探索“连环跟进”校本教研模式,不断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校积极探索“连环跟进”校本教研模式。邀请专业人员参与研究活动,通过多层面的信息交流,提升整个研究过程的质量和效率。2、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我校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每周教研活动规范进行,并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每学期在备课组内开展讲好一节研究课,制作一个优秀课件(网页),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题、撰写一篇教学总计论文的“五个一”教研活动,促使全员真正做到在研究状态下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从容面对新课程的挑战。3、以“青蓝工程”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青年教师来讲,所谓教育科研不是要求出专著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其尽快熟悉教学大纲、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体系,尽快地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逐渐步入一种和谐的境界。为此,要求导师一是指导青年教师从一般性备课转变到对教学的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二是指导青年教师从纯粹听课到实施反思性教学。三是指导青年教师锻炼教学基本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我校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取得了累累的硕果。5人被授予省级教学能手,3人被授予省级教坛新秀;8人荣获商洛市教学能手;3人被授予商洛市优秀班主任;4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10人受到市局“一名三优”奖励。12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4人被授予国省市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24人次被校评为功勋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等。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实践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国、省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行动研究法为载体,引领教师开展实践反思1、“以案说法”自觉反思“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是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从“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始,在教师中开展了教学案例撰写活动。三年来全校共有400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近年来学校办《教学论坛》60余期、《教研动态》30多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2、以问题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从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有计划地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总课题组鉴定,被评为优秀奖(最高奖)。自选课题《贫困地区中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申报“十一五”国、省课题6项,4项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201*年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十二五”国、省课题研究,先后有2个国家课题立项(正在研究)3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立项且有2项顺利结题,其中《高中数学高效课题研究》获一等奖;《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多样化研究》获二等奖。1项省教科所课题正在结题准备。201*年4月积极组织各学科申报国家教师基金会重点课题6项,申报资料正在审查上报中。七、重视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成果喜获丰收几年来,我们对教师的研修成果,编辑成册,积累了大量的教科研资料。1、校本教材开发类编辑《教学创新高效课堂学案》(政治、数学、化学)、《自主课堂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等九科)等校本教材13册,使教师手中有了自己编写的教材。2、校本研修总结类编辑出版由教师发表的论文集《教与学》,让全校教职工共享教师个体的思想,为学校积淀内涵发展文化。编辑校刊《教学论坛》60期,累计刊发教师教学设计、案例、随笔、反思、点评等600余篇,激发了教师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保存了校本研修活动资料,积淀了校本教研文化。3、研究性学习类编辑了《丹凤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手册》,整理《走进新课程丹凤中学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汇编》7册,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4、课题类编辑出版《课题成果集》1册,《丹凤中学个性化高效课堂论文集》1册。整理“十一五”、“十二五”国、省课题结题资料11册。将教师个体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整理成书,为全体教师提供具体真实的高中新课改学习资源,推动高中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发扬“团结、奉献、创新”的丹中精神,不断优化校本研修工作,扎实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引擎,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扩展阅读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草稿)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教科研工作总结教育科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让教育科研常规化、制度化,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努力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教师素质瓶颈”。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将教育科研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在过去一年里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做如下的总结一、常规教学研究工作(一)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学校成立了常规教研三级管理体制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学校教科处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11个教研组和36个备课组。1、落实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实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责任制度。各责任人要做到时间保证,制度落实,各教研组每个月至少有1次的大组研讨活动,各备课组每周应有一次形式灵活的集体研讨备课活动。2、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要在“研”字上做文章,形成各自的管理、研究特色;教研组组长要认真搞好对教师的教学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教科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坚持对教研组的工作月查及考核评比工作,并及时通报交流。本学期针对高一、高二的新课程改革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教研活动将采取“3+1”模式,即第一轮2-8周(文科周三、理科周四下午,高中单周、初中双周开展活动)各年级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形式、9周(文科周三、理科周四下午)教研组教研活动;第二轮11-16周(文科周三、理科周四下午,高中单周、初中双周开展活动)各年级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形式、第三轮17-20周(文科周三、理科周四下午)教研组教研活动。其中集体备课采用“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撰稿人)、“五步式”(个体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形成有效备课工作机制。3、学校五位校级领导和五位中层管理人员在每周二到周四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下到每个组进行蹲点督查,并对活动开展进行指导,对督查情况做好书面记录作为对教研组、备课组考核的依据之一。(二)落实教师素质提高的“三大工程”1、“青蓝工程”,抓好新教师、转岗教师和新任班主任的帮带,给每一位新教师、转岗教师和新任班主任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以缩短新教师、转岗教师和新任班主任成长周期,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2、“砥柱工程”,通过多种途径,如学科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试题大赛、学科备课大赛等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科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3、“尖兵工程”,抓好各个学科各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做大做强我校名师品牌,以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广泛开展“三课”活动,即新教师和转岗教师汇报课、市区级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教师教研观摩课。全校教师积极观课、议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聘请区进修学院专家到我校听课指导。二、课题研究深入推进1、课题研究情况我校目前在研课题有四个。区级重点课题有《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研究》,区级规划课题有《王朴精神引领创新教育与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低碳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农村高完中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和策略》。2、课题研究推进情况学校分管领导和教科处牵头,加强对四个课题研究进程的督导,稳步推进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各课题组研究工作的指导,特别强调每个课题组要做好课题的过程研究,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其中,由区进修学院郭建华教研员主持的区级重点课题《高中语文教育实践研究》,已进行了多次实践研究活动,聘请专家进行了课题中期研究的指导工作,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现已进入了资料整理准备申请结题的阶段。三、高中选修课程开发(一)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实际,从201*年秋季开始,我校高201*级和高201*级全面开设选修课程。(二)成立了以学校的选修课领导机构,坚持“三定”、“三性”、“三管”的原则,课型分为(1)学科选修类(A1)、(2)兴趣选修类(A2)、(3)活动类(B)(三)管理办法1、管理方式①菜单式课程;②走班制运作;③自主性学习;④学分制管理;2、具体办法第一步教师个人申报,学校审定。第二步学生自主择课,规范管理。第三步学校系统调节,“双向”考核,择优发展。四、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一)存在的问题1、我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比例较小,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实施难度很大。2、部分课题,负责人主动工作积极性不高,且工作繁忙,工作无计划,工作不能按时开展,甚至不开展,。3、课题负责人有待培训,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二)今后工作思路1、对在研的四个区级课题加强督导,强调实践研究,争取按期结题。2、集中力量加强校内教育教学真问题的调研,做真实的教育科研。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的发展。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二O一三年三月附高201*级和201*级选修课方案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高中选修课建设与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1*]6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6号)的精神,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实际,决定从201*年秋季开始,在我校高201*级和高201*级全面开设选修课程,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习理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育学生特长,增强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2、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丰富我校办学内涵;3、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二、组织领导(一)组长胡长江(二)副组长唐汝模卢必权石增红(三)成员童明全黄义兵曹选成樊勇彭刚王宏罗洋冉红梁龙文杜林(四)选修课程办公室:童明全黄义兵曹选成彭刚罗洋三、实施原则1、“三定”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编成选修教学班(与日常行政班相区别),教师按选修教学班授课,学校指定选修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管理;2、“三性”原则。趣味性要能结合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要能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能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强调学生要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自己动手,自我总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性选修课的科目将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3、“三管”原则。由课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教科室、年级组具体实施;选修教学班班主任、授课教师、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四、职责划分1、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协调。课程领导小组下设选修课程办公室,其负责教师选聘、课程编排、场地落实、教学评价、工作量计算。2、教科室、年级组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选课的录入、学生编班、学分认定,并负责向办公室收集、反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政教处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3、总务处、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授课期间的教学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用品,做好教学保障工作。4、各职能部门及教研组还要积极推荐教师,参与教学管理,要创造条件,开设具有王朴中学特色和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五、课程安排1、选修课开课年级高201*级和高201*级2、开课时间每学期第4周第17周星期三下午第八节课;3、授课地点高201*级和高201*级的教室、各功能室及室外活动场所,共计30余个。4、课程申报对象全校教职员工,欢迎校外人士申报。六、课程管理(一)开设原则1、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反映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进步方向。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二)课程类型两个类型选修类(A)和活动类(B)1、选修类(A)主要是培养、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课程形式为短期课。(1)学科选修类(A1)。如学科课程辅导、学科拓展、学科竞赛等。(2)兴趣选修类(A2)。如朗诵、演讲、指挥、摄影、阅读、写作、参观、访问、调查、收集、实验、操作、制作等等。2、活动类(B)主要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田径、球类、美术、合唱、器乐、舞蹈等等,课程形式为长期课。(三)管理办法1、管理方式①菜单式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从课程菜单中选择某一个选修课课程,然后到相应的活动场地进行所选科目的学习。②走班制运作又叫走班教学,是指打破原行政教学班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构建不同的选修教学班,组织学生进行相应选修课的学习。③自主性学习即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要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外部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使其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④学分制管理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结合弹性学制的弹性课程管理制度。关于学分的具体规定如下选修课每10个课时折算为2学分,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课程,两年内修满8个学分方能完成选修课任务;所选课程不少于两类,每类不少于2个学分。2、具体办法第一步教师个人申报,学校审定。①教师填写并上交申报表。选取教学课题和编写教案(或校本教材),制定课程设置方案。完成时间201*年八月。②选聘选修课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学校聘请本校专业教师及校外人士担任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年八月。③确定各选修课的报名人数、选修课的活动地点;制定选修课学生选课表。完成时间201*年九月上旬。第二步学生自主择课,规范管理。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课。完成时间201*年九月中旬。第三步学校系统调节,“双向”考核,择优发展。①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编班。选修课程办公室对选修课进行管理。选修课每班要有30人以上选修;少于30人选择的课程将与相近课程合并,组成综合课程;没有学生选择的课程暂不开设。各选修教学班班主任任命选修教学班班长。每节课由班长点名,课后班长将考勤表上交课程办公室。学生出勤情况将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中,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帮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②对学生考核,实行“学分制”。操作办法a、课程领导听课;b、选修课教师记分;c、课程办公室考核;d、学校各专业训练队的成员(如合唱、器乐、舞蹈、田径、球队等)必须参加专业队训练;e、考核结果处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课”成绩,期末记入学生手册及档案。七、说明1、今后其它年级选修课开设可比照此方案实施;2、本方案解释权在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二○一二年九月附1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开设选修课教师申报表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开设高中选修课教师申报表课程名称选修类(A)活动类(B)课程领域学科类选修课(A1)课程意义课程目标涉及学科学习方式开课年级开课时段每周课时教研组授课教师课程处审批意见兴趣类选修课(A2)教学大纲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申报时间附2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高中选修课学生选课表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高中选修课学生选课表姓名行政班级选修课(A)活动课(B)选修课类别及名称学科类选修课(A1)选修课代码选课动因兴趣类选修课(A2)学号性别附3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高中选修课课程开设计划表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201*-201*学年度高中选修课课程开设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科类选修课兴趣类选修课课程简介负责人课时学分开设时段活动地点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育科研学校发展的引擎----中学教研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育科研学校发展的引擎----中学教研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201*-201*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创建于1955年,目前在校学生1395人,教职工总数98人,现有县级骨干教师、各级各类科研骨干5人。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全面育人”之路。承担县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远程教育资源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校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理论基础。学校结合学校科研实际,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内外孕育着浓厚的教科研气息。现将05-06学年度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领导班子挂帅,建章立制,群策群力抓科研校领导班子10人,平均年龄40岁,都是大学本科。他们在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搞好教科研工作,使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得到了良性发展。为保证教育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吴为首的课程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对教科研工作宏观管理、指导、调控。我们各教研组选择了“培训引路、示例指导、实际操作、反思矫正、研讨总结”的思路,以此来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一是学校制订了具体的、翔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和方案》、《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以及《教科研量化考评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教研活动按时保量保质进行,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狠抓了教科研硬件建设,加大了教育科研的投入。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广大师生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四是学校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向教科研倾斜,每学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同时,不定期组织外派科研骨干参加各级成果交流与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正是在这种健全、规范的教科研体制下我校教科研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二、教育理论导航,培训引路,示例指导促科研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致力于校本培训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投入的培训经费在5000元以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注重学以致用,一口普通话、一堂优质课、一篇优秀教案为目标进行考核。(一)营造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积极性。(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多年科研氛围的熏陶下,从反复多轮的科研实践中,老师们都懂得了,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2)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实验伊始,不少人反映出对教育科研有畏惧感,认为科研比较高深,也有人对教育科研持“负担论”,认为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使教师克服了畏难情绪,使他们自觉投身教育科研,并自觉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二)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1)学校不定期组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理论辅导讲座,由各科骨干教师进行理论辅导,使教师在培养中不断理解和接受新课程理念,(2)开展网上学习活动,“网上学洋思”。(3)分散自学,总结得失,以备相互交流。(4)让青年教师拜师学艺,让新老教师结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尽快成长。(5)派出25人的队伍到东溪镇中学观摩学习洋思课堂模式。(三)深入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活动新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师,变化在课堂。学校采取了二项措施一是开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为课改指路,为实验导航。在课堂教学示例活动中,执教教师努力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求变、求新。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二是开展了课堂教学的反思活动,进行课改案例的收集与评比。三、课题研究为头,管理为轴,围绕课题展科研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全面育人”之路,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围绕课题展开教科研活动,从而使我校教科研能有效地与教学质量相结合。(一)突出课题研究,规范科研管理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还在于学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怎样进行管理,我们作了以下探讨1、目标管理系列化。学校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课题实施的总目标。各课题实验小组在开题前,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审题立案,确立子课题的各阶段目标,注意把握其内在联系。在确定目标时,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四性”。(1)方向性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整体系统的观点为原则;(2)针对性以当前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3)超前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未来的教育问题;(4)可行性选择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问题研究,不好高骛远。二是目标的分解要注意系列性和层次性。三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度、要实在。四是目标的落实要由低到高,步步落实,循序渐进,水到渠成。2、组织管理网络化。首先,我们着力理顺了科研与教研的关系,即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为教研服务;教研主要从事改革课堂的研究,科研主要进行理论性课题的研究。其次,我们建立健全了其对应的三个层次不同的组织管理机构。一是学校成立了以学校负责人为主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为教科研提供保障,发挥其协调作用。二是以教导处主任牵头组成的中心科研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实验,负责科研课题的落实和指导工作。三是以教务处主任负责和教研组成立的教学教改研究组,主要完成学科研究工作,开展教改教研课题的研究。由于组织管理精细有层,分片管线,层层负责,步步落实,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抓的井井有条。3、过程管理具体化。在课题研究的操作中,我们做到了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相结合。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坚持“三到位”进行宏观调控,即开学召开课题研究规划、培训会;期中进行课题研究联系、中检会;期末开展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有了周密细致的合理安排,实验教师能有主有次,有意有序的进行研究。在具体的微观操作中我们采用“三表制”,即拟定课题研究流程表,精设变量互动表和目标研究检测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情况记录、数据测定、结果分析,都力求准确真实可靠。(二)突出常规教学,提高科研实效1、在科研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教育科研不管怎样运行,在什么地方落脚,都应该加大课堂教学研究的砝码,围绕学校管理订目标,以提高质量为落脚点,为此,我们做到了“三落实”1、把科研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试验场、立足点,把科研引进课堂,与教学结合。如何以研促教呢?学校规定每个实验教师做到“四要”要在备课中得以体现,要在授课中得以运用,要在检测中得以印证,要在活动中得以落实。以上规定和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广大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自觉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应。2、把科研落实到学校管理中去。教育科研启动以来,广大教师默默耕耘,探索出了适合我校的三大评价体系对学校而言,制定了《素质教育管理章程》;对教师而言,我们制定了《教师常规工作考评细则》;对学生而言,我们潜心探索出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这样就构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学校改革了管理方法,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使学校综合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三)围绕困惑抓课题,解决疑难研究为了保证教育科研的广泛性,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师中深入了解教学疑难,从教学困惑出发,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话题《生活中的数学》、《怎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技巧》,等话题式校本研究,充分挖掘了教育教学中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了“主从结合,多元互补”的课题研究群,切实做到了科科有实验,人人有话题,使科研真正促进了质量。校园内科研活动蓬勃发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风,科研兴校深入人心。四、学校搭建平台,交流得失,共同成长用科研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不但拥有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体会与反思,而且也有各自发表、获奖的优秀论文和案例等科研成果。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经验所谈,体会所述,都是他们的新发现、新创造,特别是那些获奖、发表的文章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些科研成果,给老师们提供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为其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设良好的条件。为能创设一个教育科研经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我校教科室积极总结收集各种教科研成果,把值得大家学习、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获奖论文、案例等下发到各教研组供教师交流学习,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成长,大大提高了教师投身教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交流效果。五、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1、教科研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在社会普遍还重视成绩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将教科研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教科研工作还要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让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摆脱科研和教育教学两层皮的现象;力争教师的科研论文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具体情况,真正起到教科研的实际意义。3、教科研工作还应向纵深发展,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研究有价值的、贴近学校生活的一定水平的课题。六、今后工作的设想(一)调动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让科研深入人心,在学校承担原有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增大研究范围,力争每个教师参与课题,有能力的教师搞好科研,做到每个人都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去观察、思考、研究、实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二)搭好教师教科研活动的舞台积极采取措施,定期召开学校教研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每年推广35个,下大力量让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让科研成果转化实际行动,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做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勇于做教育科研的排头兵,我们就一定会走进繁花似锦的春天。三角中学201*.扩展阅读双凤坳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加强校本研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科研名校——罗田县双凤坳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近年来,我校教科室认真落实《国家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强队伍、精管理、兴科研、重合作、构高效、提质量”为目标,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健全制度,建立机制,确保研训顺利进行。根据罗田县教育局校本研训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校本研训长远规划》、《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及《课题管理办法》,为校本研训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障。每学年伊始,学校及时向各教师传达了县教研室校本研训工作要点,组织全体教师认真领会全县中学工作会议精神,多次解读教研室瞿主任关于《大力开展有效教研,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让校本研训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成长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廖建涛为组长,副校长余利辉、廖国怀为副组长,年级主任、教科室、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学校还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校本研训机制。1、健全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在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到位,责任到人。由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学校组成”五位一体”校本培训体系,保障了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综合测评。对教师全面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水平、三字一画、普通话等级、信息技术等级、教育科研水平等的考核,这一做法对教师积极参入继续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定期公示教师研训成果,激励教师参训。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各位教师研训成果在学校予以公布,优秀成果推介到各科研,既能起到表彰教师的作用,又能做到资源共享。3、建立校本培训保障机制。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校本培训正常开展的基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时间、技术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每期为教师提供1-2本学习读本,图书室全天候对教师开放,学校提供补贴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局域网覆盖教师办公室,有了局域网,多数教师尝试电子备课;有了班班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不再是神话,教师从此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一的教学手段,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物质基础。二、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让研训成为教育质量第一生产力,我们坚定了抓教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行政领导蹲点,督促并参加教研、教改、培训活动的实施和落实。(1)两学并抓,更新理念。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定期对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主要是《新师德规范》、《罗田教师工作暂行规定》、《十八大主题报告》等,更新教师观念。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增强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如读《做最好的老师》、《高效教学技能的十项修炼》、《当好新时期班主任》等专著,学习教科室印发的《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培训资料,学校还花201*余元为每位老师订购了一本新版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观看专家解读视频,每位老师写一篇观后感上传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耳目全新。(2)、专家引领,领导垂范。专家引领是把教师培训引向高层次的重要手段。我们不定期邀请的教育教学专家到校听课,指导教育教学。近年来,我校先后邀请了道弘教育集团、县教研室高永平主任、闻学之主任、童仕明主任、朱利军主任及多媒体讲师等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县教研室专家高文魁、闻学之、徐胜登、刘剑、方淑泉、潘玲利等多次来学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带头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带头参加“过三关”、“练四课”及“五个一”技能大比武。校委会承担专题讲座任务人均全期不少于2次,指导教研组及课题组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全期达10余次。校委会领导分工明确,做到蹲点各教研组,班子成员每月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5节。(3)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学校经常开展专题研讨、校本教研、校际交流、网络共享、考察学习交流等活动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每期教科室开展专题研讨会不少于3次,去秋和今春我校还与三里畈中学开展了两次次校际交流,与县实验中学进行了手拉手教研活动,举行考察学习交流会1次,班班通技术及计算机操作培训3次,30余人参加远程国培学习,人人参与观看新课标解读视频。(4)个人研修,自我超越。要求全体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个五”工程。“一五”即每年读一本专著;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叙事;每一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论文。“二五”即每一学期上好一堂公开课;每学期命制一份原创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总结;每月提出一条合理化教学建议。“三五”即苦练教师“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5)以赛促训,激励先进。每个教研组和个人都确立了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每人每学期讲一节教学研讨课或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每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心得交流、集体备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教师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中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师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本期开展了语文、英语青年教师优质课及说课比赛,孙娟、叶慧敏成绩优异,在全县讲课比赛中,孙娟获一等奖,叶慧敏获二等奖。在全县读书演讲比赛中,余蜜获全县第七名。地理学科联片教研中,朱胜坤老师参加县赛。(6)外出观摩,拓宽视野。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校实际,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本学期,已派出孙娟、文程勉、肖卫东、肖全良、肖锋、朱胜坤、杨霞、刘知芳、季凯胜、程敏春、廖灿春、余蜜等三十多位教师到省、市、县观摩学习,彭作乐、廖鹏程、余敏三位老师参与本学期置换培训的学习,学习结束后每位参训老师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上交教科室,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全体教师共享经验。(7)结对帮扶,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师徒结对”和“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本学期,有孙娟、杨霞、季凯胜、刘知芳四位新教师及四位顶岗实习生,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以科为单位成立“一对一师徒结对”小组,全面开展“听、评、议、导”等一系列指导性活动。目前成效显著,孙娟老师参加全县阅读教学比赛,获得县一等奖。(8)开设论坛,交流经验。为方便教师间的交流,我们开设教师论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发教师个人潜能。如在学校上设立了名为“强师论坛”栏目和“教师博客”板块,学校教师中有95%的人先后在网上实名注册,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新理念、学术观念、教学技能、师生沟通艺术等看法,目前已在网上论坛发帖数达1万以上,极大便利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廖建涛、余利辉、肖思文、肖卫东等领导带头参与活动,朱碧云、肖锋、丁树红、余蜜、项强明、肖全良、周带娣、孙娟、潘维刚等老师在学校发表文章及帖子达人均达30篇以上。三、课改引领,课题驱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开展了《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多个课题验收为“优秀课题”。去秋,我校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特点,承担了“十二五”规划课题即《孝文化教材开发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我校“课题驱动、研训结合”的校本研训特色。为了保证校本研训工作能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构建起了“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管理网络。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范围,将研究任务层层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即与营造孝文化氛围结合、与十佳小孝星评选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与知孝行孝主题活动结合、与校本教材开发结合,落实到各小组,开展“六个一”活动上一节小专题研究课,写一节专题案例分析、作一次小专题研究课的课后反思、写一篇小专题研究论文、写一篇课题研究小结、写一本专题学习笔记。在今春中期评估中,我校课题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到县教研室专家的一致好评。自全县“强化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动员会召开以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县教研室瞿主任的主题报告,仔细研读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研读了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外地先进课改经验,深入研究,大胆尝试,全员投身到改革之中,目前已经起步,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到武穴、英山、骆驼坳、三里畈等课改学校观摩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每周填写一份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反思跟踪表,最后形成结论,让同科的老师形成共识,以便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四、丰富内涵,提升实力,特色建设初具雏形。本学年我校以“孝雅文化”为主题德育课题,精心打造学校文化亮点,逐步形成了“孝雅”进校园的德育体系。依托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和《雏凤》校刊,推进孝文化进课堂,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目前,三个年级《走进孝文化》教材均已投入使用;以个性化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为契机,让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搭建“庆教龄,比成长”特色校本研训平台,助推干部教师提高工程,继续打造高效课堂。五、辛勤耕耘,追求卓越,硕果累累满园香。近年来,在教科室的带领下,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取得喜人的成绩。1、201*年,我校《走进孝文化》教材荣获湖北省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二等奖;《雏凤》文学社刊荣获市社刊评比一等奖;学校荣获“罗田县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罗田县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2、在全县讲课活动中,本期孙娟、廖国怀获县一等奖,叶慧敏获二等奖,程敏春获三等奖,余蜜老师说课获县二等奖。3、在全县“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中,本期余琳同学获全县第三名,余蜜老师获第七名。4、在“比访同行,演绎精彩”论文评比中,本期文程勉、潘维刚、朱碧云、王洪武、周带娣、陈青、程敏春、李早枝、李青等老师论文获省级以上奖。5、在“四优”评比中,本期朱碧云老师的教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获省二等奖,胡刚、项强民、程敏春、李早枝的论文获县一等奖,余利辉、朱碧云、李早枝、程敏春等老师的文章在罗田教育科研杂志上发表。6、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并且有所突破。本学期,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各3篇,各级刊登文章达70余篇,全面介绍了学校各项工作。7、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本期有3人获国家奖,有45人获省级以上奖,28人获市级奖,23人获县级奖。8、积极筹办了“河铺孝德之星颁奖典礼”。学校在余校长的带领下,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201*年10月23日现场会在我校圆满召开。李青、尹文静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作了很多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效。六、发扬优点,展望未来,谱写教育科研新篇章1、积极稳妥,推进课改。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履约《实验中学与双凤坳中学“手拉手”暨教师合作培养计划》,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3、加大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发挥“优课软件”、“班班通”优势,改善备课等教学环节管理。4、以“弘扬教师精神,争做罗田名师”活动为契机,提振信心,深化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打造科研名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学年,新起点;新目标,新追求,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优化校本研训平台;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课题研究,科研兴校,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努力打造科研名校。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前哨学校中学语文组网络教研总结从教研组的建设浅谈网络教研的实际意义前哨学校中学语文组刘莹崇明县前哨学校中学语文组是个年轻的集体,平均年龄28岁。4位老师分管4个年级。很难做到集体备课或资源共享。我从201*年担任教研组组长至今,前3年对于教研组建设方面的探索处于一种无头绪阶段。教研组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每天完成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组内教师几乎没有工作上的交流。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崇明县最东端,交通十分不便,出去听课与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教研组内呈现出来的基本是单打独斗的局面。教研氛围不浓厚,教学成效不明显,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限制。201*年,我校归入地方,学校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办公室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与此同时,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网络为教研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崇明县教育信息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帮助,我们对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有了逐步的认识,它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它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平台,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的交互性与共享性催生了新型的教研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拓展了教研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教研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针对教师的个人成长而言。对于一个年轻的毫无经验的教研组长,我比较关注其他学校的教研组建设经验。他人的经验告诉我,要建设一个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专业素质强的教研组,离不开网络教研这个环节。我校校园网的开通标志着我校教育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局面的诞生。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网络教研活动,充受到了这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教研新模式的好处。同时,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实施网络教研过程中,组内教师利用校园网与局域网、博客、BBS论坛、电子邮件和网络及时交互聊天等网络交互手段,直接与各地的教育名家与优秀教师进行实时交流,访问网络上的教材分析、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专家的教育教学讲座、课堂实录、课件等,从中接受先进教学思想的洗礼,获得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也促进了教研组教研氛围的形成。两年来,我组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真正实现了教研互动,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网络教研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发掘了年轻教师的内在潜力,促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成长。网络教研也给教研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质量,推动了教研组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网络研讨的形式,我还从各兄弟学校优秀教研组建设的经验中得到了理念性的启示。一个成熟的教研组,应该有个适合本校学情以及教师队伍水平的建设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和方向指引。因此,我综合了几年来在前哨学校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学科特征、本组师资力量、本校学情的基础上,把“各有所长、全面进步、均衡发展、整体提高”作为指导教研组建设的基本理念。中学语文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制定了短期内的职业规划,全组4个人在教育科研、教学实践、班级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是组内的带头人。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也让组内每位教师都找到了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最大程度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201*年4月14日,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教研组主题教研观摩活动中,中学语文组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展示组,围绕着六年级同课异构所衍生出来的“如何培养起始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主题开展教研,凭借着在网络教研中学到的理念和经验,在教研活动形式的“主动有效”探寻上实现了从传统的评课、教学任务布置、轮流式发言的教研模式向主题式教研的转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组内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参与积极性。在全校教师面前呈现出了“有主题、有理念、有碰撞、有摩擦、有争议、有共鸣、有经验、有问题、有后续教研方向”的高质量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展示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中学语文组的迅速成长,离不开组内老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素养上的提升,离不开网络教研这种先进、方便、快捷的教研模式。在网络教研方面,我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部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兴趣不够高。学校需采取有效策略,多方引导,增强教师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研观念,培植浓厚的网络教研氛围。2、部分教师的网络技能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上教研的开展。学校应因材施教,加强教师的培训,让网络教研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投入到自觉学习中,提高信息技术技能。3、网络教研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应加强软件与硬件建设,创建高效运转的信息环境与平台,为实施网上教研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利用网络教研提升教研组实力的路上,我们还可以走得更远,相信这种先进的教研模式也能为更多像我们一样年轻、缺少实际经验的团队在建设精品教研组的探索上提供更多的帮助。扩展阅读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教研(培训)工作汇报材料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教研汇报材料植根教研协作共进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教研(培训)汇报材料吉化第三小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吉化公司化机厂子弟学校;201*年8月,正式划归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有南北两座教学楼,占地12463平方米,建筑面积10971平方米,现有44个教学班,在读学生2141人(其中小学部38个教学班,学生1870人;学前6个班,271人),在职教职工11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1人,学历达标率100%;副高职称10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75人,一级职称23人,二级职称2人。学校现有48个标准教室,有卫生室、微机室、电教室、音乐、美术、科学、舞蹈、图书等17个专用教室。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传承提炼以往的办学经验,确立了“办家长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追求卓越,和谐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育优秀人才,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创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发展的理念体系,使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赢得了发展的先机。一、抓组织领导,使学校网络教研(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领导班子,为贯彻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工作精神,切实加强对网络教研(培训)工作的领导,专门成立了网络植根教研协作共进教育领导机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学校的领导担任,组员由学校的主任及各学科带头人担任。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教研(培训)领导小组组长王金龙副组长李忠王连富庞艳丽成员陈宇松于东凯李玲李淼王春艳王为王学成朱艳秋各组长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服务小组组长王金龙副组长张杰庞艳丽成员葛满刘敬涛于东凯张湘坤刘德民潘亮朴吉华赵新华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技术小组组长张杰副组长于东凯成员张湘坤徐丽李丽峰吴晶李雪王超杨清源以“追求卓越和谐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位学生”的办学理念,从“远、高、大”的目标出发,从“近、实、小”的实处着手,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实施。有专人负责网络教育、竞赛以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教研汇报材料及日常工作。制定了《网络教研(培训)制度》、《信息网络安全维护制度》、《计算机室安全使用制度》等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网络教育档案,囊括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工作。在学校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在政策上、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较大的支持和倾斜,使学校的网络教研(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二、立足现实、做好网络教研(培训)工作。1.网络技术培训──提高参与网络教研(培训)的能力。由于我校大部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因计算机水平有限,操作能力差,故参与网络教研面临很大困难。我校采取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或由部分熟悉电脑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先后进行了5次,参加培训教师达到300多人次,培训内容有浏览网页、查找下载教学资源、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应用、飞信的使用、QQ群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UC在线视频使用等。教师在电脑培训中提高电脑操作能力,深化网络教研(培训),收到显著成效。网络课题──使教学研究即时化,成为行动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是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研究,为了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听课老师不能交头接耳、现场评议,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地点。由于不能即时评价,教师只能凭文字记录和印象笼统进行评课,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微格研究了。课例的利用率不够充分,研究停留在较浅的植根教研协作共进层面上,研究价值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我校确立了网络课题《利用网络开展好培训活动的研究》统领学校网络教研、培训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培训。此课题已获吉林省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教学研究即时化。我们主要采用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我校开展教学录像研究,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活动全程录像,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导入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资源整合、小学生能力发展等,对这些单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出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研究具体、形象、生动,有力地克服了传统的听课评课与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善教学行为相脱节的不足,因此,这既是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建立博客──借网络平台展示自我,收获研究乐趣自教育局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建立博客的教师越来越多。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对于自己结对领域的名师博客吉化第三小学校网络教研汇报材料,经常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发表到日志里,与同行们共同,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在这里,老师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互动话题,把它们写在自己的博客中,请教师来发表评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另一方面,其他老师也可以提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寻求有经验老师们的帮助。博客的及时性、互动性为教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也让教师们更好地读懂孩子们的语言。王正勋老师的博客,在整个继续教育网及吉林省教育社区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博文日志1100多篇,因此获得多项奖励-5957-action-viewspace-itemid-89990张爽老师在班级博客上建立了“播客”专栏,记载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视频。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即有学生活动的掠影,又有感言。博客,凝聚了一群热爱教育教学研究的志同道合者。老师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学研讨上,彼此激励,互相学习,大家乐此不疲,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收获了学习研究的乐趣。老师们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尝到了甜头,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我校教植根教研协作共进师在博客上累计发表了3000多篇日志,可以欣慰地说网络教研平台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们良好教学反思和自我教学经验总结习惯的养成,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业务素质和专业化研究能力。建立QQ群组---搭建教研、培训、班级管理交流平台。为了方便各年级教师之间业务上的交流,我校建立了“吉化三小群”,群组建立后学校教师纷纷加入,现在群里的教师已经达到了上限100人。因而又建立了“吉化三小群2”每次登录,都会发现一些教师在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积极的谈论。在QQ群里,大家随时沟通、随时研讨,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一积极的氛围推动了吉化三小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经常科学合理地利用QQ群开展网上教研、培训、工作安排活动,交流中,大家都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体育场地租赁合同2024年度范本
-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 含解析
- 饭店服务员合同
- 别墅庭院绿化设计与施工合同二零二四年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劳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企业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某软件开发团队签订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零售系统开发与部署合同
- 股权比例合同范本
- 受法律保护的土地转让协议书(2篇)
- 公交公司冬季安全行车培训
- 文学短评三百字
- 小学美术-点彩游戏-苏少版
- 民法典买卖合同
- 人工智能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
- 冬奥会饮食健康知识讲座
- 2024年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热塑性树脂课件
- 劳务外包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血常规报告单
- 儿童绘本故事: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