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阅读任务二)_第1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阅读任务二)_第2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阅读任务二)_第3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阅读任务二)_第4页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阅读任务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

阅读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第三部的主要内容,完整把握主要人物的故事情节。

2.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领会小说反映的时代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煤矿的用意。

学时安排

3学时

1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第3学时

课前准备

1.通读第三部,从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中任选一人,参照示例,梳理其

生活中的大事,为其写作人物小传。

示例:

孙少安生活大事记

序号年龄主要事件

16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农活

213辍学帮助父亲干活养家

318被推举为双水村一队生产队长

2.跳读和精读相结合,尝试分析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的人物形象。

一、撰写人物小传

1.交流人物生活大事

活动:从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中任选一人,结合课前完成的大事记表格,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表格。

示例:

孙少安生活大事记

序号年龄主要事件

16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农活

213辍学帮助父亲干活养家

318被推举为双水村一队生产队长

423因田福堂举报,被公社批判;从山西带回了贺秀莲

2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524与贺秀莲结婚

625孩子出生;分田到户改革计划被县革委会否决

727置办畜力车,经刘根民介绍到县城拉砖

828烧砖,建新窑

929到黄原寻孙少平

1030扩大生产,贷款买回新制砖机;烧窑失败,砖厂破产

1131在朋友的帮助和指引下,重振旗鼓,盘活了砖厂

1232承包乡砖场;欲投资电视剧,被少平劝住

1333捐建的双水村小学举办“落成典礼”;秀莲确诊肺癌

孙少平生活大事记

序号年龄主要事件

在县城高中读书,因穷困而自卑,与郝红梅惺惺相惜;和田晓霞参加黄原地区

117革命故事调讲会并得奖;逐渐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在同学中获得威望;在田

晓霞的引导下,阅读外国小说和《参考消息》等,开阔了眼界

218与田晓霞、顾养民传抄《天安门广场诗抄》;洪水中救下候玉英

319高中毕业;双水村办初中班,与田润生一起教书

因地位悬殊,主动与大学生田晓霞失去联系;到黄原揽活,借住诗人贾冰家受

422

冷遇;下死力背石头,得优待调工种

523继续打短工;与田晓霞共读《白轮船》,情定古塔山;当上煤矿工人

624井下读《红与黑》;带田晓霞到师傅家吃饭;乒乓球比赛获奖

725报上看到田晓霞死讯,保存田晓霞三本日记,重回古塔山

826在惠英嫂家喝醉留宿

元旦遇险,到省城抢救,眼部手术成功,但脸部毁容;拒绝金秀表白,重回大

927

牙湾煤矿

3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田福军生活大事记

序号年龄主要事件

145担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开明正派,与保守派斗争

247山村调研断粮情况;原西县接待中央高老;赋闲

349升任黄原地区行署专员,分产到户改革

452任省委副书记兼省城市委书记,以汇报会名义进京跑资源;黑农河农场事件

553治理省城

2.研讨交流

活动:小组成员交流写作的人物小传。

提示:可参照以下要求进行评价:①突出人物生活中的主要事件。②主题鲜

明,能展现人物的精神特质。③围绕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④内容忠实于原著,

以客观叙述为主。⑤对人物的评价全面、客观、公正,不出现大段主观色彩过强

的评论。

二、分析孙少平形象

1.析心理

活动:精读第一部第3章,分析孙少平在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

提示:①结合第1、2章内容,了解孙少平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困境,

以及他的解决办法。这有助于理解课文中孙少平矛盾的心理。②找出第3章中表

现孙少平心理变化过程的语句,梳理其心理变化过程,简单了解他的性格特点。

明确:①孙少平被推荐到县城高中上学,因贫穷而自卑自尊。两个月后,他

心中自卑的坚冰也逐渐开始融化了,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了。

②但田润叶叫他到当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二爸家里吃饭,原本已经平和的心境变得

惶恐起来,他感到不知所措。物质的匮乏,使得他认识到自己衣着破烂,登不了

这样高贵的厅堂,弄不好会挫伤他的自尊心。他想躲掉饭局,但田润叶找到了他。

③来到这个“神圣的地方”,孙少平觉得这些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

“像一座宏伟的大厦”,他有一种威压感,所以他的心“咚咚地跳着”,“两只

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④见到田晓霞,自卑感

又回到了他的心中,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化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紧

4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张得火烧火燎”,结结巴巴说不成话,甚至面对田晓霞“略带揶揄意味的玩笑话”,

他“竟然满面通红,无言对答”。⑤离开田家时碰到了田主任,他紧张,甚至把

问题回答错了,跟田主任握过的右手也冒出了很多汗水。⑥当他可以只面对润叶

时,作家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他心情轻松下来。

总之,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富

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

内心的扰动,把他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非常生动。孙少平的这次做

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

情。

2.看读书

活动:跳读小说,精读孙少平读书的片段,分析阅读对孙少平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提示:研读重点片段,从人物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读书内容、读书带给

他的影响和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1)当孙少平接触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

“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

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

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

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

而漂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

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第一部第2章)

分析:

第一,由“星星”和“流水”构成的景象,基本上是抽离了具体劳动的、纯

粹审美的对象,孙少平在读书中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第二,补充作品中其他文字:“孙少平热爱自己家里的每一个亲人。但是,

他现在也开始对这个家庭充满了烦恼的情绪。一家人整天为一口吃食和基本的生

存条件而战,可是连如此可悲而渺小的愿望,也从来没有满足过!在这里谈不到

诗情画意,也不允许有想象的翅膀……毫无疑问,他将再没有读书的时间——白

天劳动一天,晚上一倒下就会呼呼入睡。……如果他当初不知道这世界如此之大

也罢了,反正双水村和石圪节就是他的世界。但现在他通过书本,已经‘走’了

那么多地方,他的思想怎么再会仅仅局限于原来的那个小天地呢?”(第一部第

42章)

阅读让孙少平发现了一个“外面的世界”,发现“辽阔的大世界”的同时,

5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日常生活的焦虑也随之产生了。当下生活的不如意,在孙少平这里,表现为当前

社会对个人发展空间的压抑。

(2)整理孙少平阅读的书目。

明确:《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岩》《创业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各国概况》《马丁·伊登》《热爱生命》《天安门广场诗抄》《牛虻》

《马克思传》《斯大林传》《居里夫人传》《红楼梦》《哈姆莱特》《艰难时世》

《简·爱》《苦难的历程》《复活》《欧也妮·葛朗台》《白轮船》《热妮娅·鲁

勉采娃》《红与黑》《三国演义》等。

分析:阅读广泛。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读书对孙少平的影响。

“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

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因而对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审视的能

力,并且开始用各种角度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某种情况和某些现象了。当然,从

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

他了。他本质上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竭力想挣脱和超越他出身的阶层。”(第

一部第25章)

分析:孙少平希望通过阅读重建自我的身份,他一次次去“县文化馆图书馆

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阅读量惊人,那些小说中孤身奋斗的主人公,一次次进

入他的梦乡,让他渐渐地超越了自我。

(4)恋人田晓霞和哥哥孙少安来找在黄原市打工的孙少平。

“二楼的楼道也和下面一样乱。所有的房间只有四堵墙的框架,没门没窗,

没水没电。

两个人在楼道里愣住了:这地方怎么可能住人呢?……

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

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

脊背——青紫黑淀,伤痕累累!”(第二部第45章)

分析:孙少平在超强度的劳动后,还可以在烛光下忘我夜读。他“在一粒豆

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阅读,想必依然憧憬着“远方的世界”,“生活在他处”。

让人动容之处在于,路遥以孙少平脊背上的“伤痕累累”,呈现出“现实”对“阅

读”的强行锲入。像孙少平这样的青年农民在迈向城市的进程中要付出多少惨重

的身心代价?

孙少平对远方的期待,与同一时期的香雪、凤娇们有所不同,后者“是具体

的和实实在在的,是精神里充满了物质性的”,而孙少平则以浪漫、激情的心态

去憧憬抽象、理想的远方,比如投身到“北极的冰天雪地里”“赤手空拳”地战

6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斗……这也与他身上的文学气质有关,尽管实际上“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

农民一样”在工地上“扛石关、提泥包、钻炮眼”。读者在感慨理想与现实的巨

大差距时也会被孙少平身上那种向往远景、斗争不已、不被辖制的力量所感动。

3.探成长

活动:精读描写孙少平的重点章节,分析孙少平的精神成长之路。

提示:①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指导”,把握分析人物和情节的基本方法;②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关键事件、突发事件,体会和分析人物在事件前后的言行举止,

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③注意勾连相关关键事件、突发事件的前后情节,尤其是

关于孙少平的心理描写。

明确:重点章节主要有第一部第1章、第25章、第37章,第二部第12章、

第33章、第45章、第54章,第三部第10章、第36章。

7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第4学时

一、继续分析孙少平形象

1.分析重点章节

提示:①从学校生活、揽工生活、矿工生活三个方面确定重点章节;②要结

合作品中的具体文段进行分析;③分析不要太琐碎。

第一部第1章:县高中午饭分三等,穷子弟清泪动人心。

第一部第16章:因讥讽少年陷困境,虽无言少女递真情。

第一部第18章:顾养民挨打消怒气,孙少平调演赴黄原。

第一部第25章:遇晓霞少平读世事,替兄长学子回农村。

第一部第37章:传诗抄学生晓国事,遇山洪少平救玉英。

第二部第12章:欲独立少平闯世界,赴黄原亲人送温情。

第二部第33章:揽工汉移居新工地,有情人初登麻雀山。

第二部第45章:住宾馆弟兄聊整夜,奉热肠晓霞动人心。

第二部第54章:孙少平招工进煤矿,田晓霞活动逢绿灯。

第三部第10章:有情人上山谈约会,孙少平含泪望未来。

第三部第36章:山野里春花多烂漫,幻梦后少平愈超然。

分析:

学校生活:出生贫穷,自卑自尊;与郝红梅恋爱,渐渐变得活泼开朗;恋爱

曝光,使孙少平逐渐成熟,明白自己应该如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是普通并不

代表平庸;参加文艺宣传队,演出获得成功,更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不再局限

于那四四方方的小格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建立对知识对书籍的疯狂热

爱,感到自己的卑微与渺小,心胸变得宽广,自信之感油然而生,他知道了除了

物质,精神是更为重要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孙少平从自卑到自信,不断成熟。

揽工生活:不甘心自己的将来永远和土地为伴,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

黄原城揽工,背石块,感受身体的痛苦;生活艰难,居无定所,经常漂泊,这使

他内心不安,但还是选择留下;不忘读书,书是支撑他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矿工生活:繁重劳作、师傅离世、晓霞牺牲、相貌被毁,一连串的不幸并没

有让孙少平意志低沉,产生放弃的想法,所有的不幸都为他成熟的思想打下基础。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第三部第52章),孙少平用积极向上的态

8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度看待人生,在磨难中获得重生。

2.分析孙少平最后的选择

活动:谈谈对孙少平最后回到大牙湾煤矿这一选择的认识。

提示:精读第三部第52章、第54章,重点把握孙少平的心理活动。

分解活动:

(1)问题:孙少平为什么放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

孙少平对煤矿有了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大牙湾是他“生活的恋人”,他深

深地爱着这个“黑皮肤的姑娘”,他不能在感情上和它断然割舍。他在那里流过

汗,淌过血,那里有一缕深深的情愫在缠绕着他的心灵。

(2)问题:孙少平为什么放弃金秀的爱情?

明确:孙少平脸部毁容,觉得配不上金秀;金秀非常优秀,准备考研,孙少

平担心耽搁了金秀的前程;孙少平感到他和金秀之间有隔代之感。

(3)问题:为什么说“最主要的是,他对煤矿有了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

提示:重温教材中的“阅读指导”,明确从背景、人物、事件、整体、联系

五个方面来欣赏小说。主要从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这两个方面展开,找出孙少平

在大牙湾煤矿经历的关键事件,分析他在事件中的具体表现,讨论他的人生追求,

领会他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寻找在大牙湾煤矿期间,对孙少平产生重大影响

的人物,并分析影响的具体内容。

第一,分析关键事件。

个人的劳动对他的影响:孙少平依靠努力工作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改变了自

己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他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尊严和荣誉,坚定了他依靠劳动

来改变生活的信念。

矿区人们的行为对他的影响:入职体检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生病得到

了王世才一家的照顾,王世才牺牲生命换取了安锁子的生命。那些生活在煤矿,

每天面对黑暗,面对塌方、冒顶、哑炮等生命危险的矿工,彼此间守望相助的默

契,让孙少平感受到了伟大的友爱精神,也让他坚定了集体主义观念,如他传承

了师傅的遗风,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也要救助年轻的实习工。

第二,分析孙少平和田晓霞的关系。

田晓霞来煤矿看望孙少平,反问他:“这是理想,还是对命运的认同?”仔

9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细品读孙少平的反思:此时,孙少平面对的是煤矿生活这一现实,不再是听从远

方的召唤而四处漂泊;践行的是一种劳动的态度,不再是简单实践一种近乎自虐

式的苦难哲学;他已经开始融入煤矿这个新的集体,他关心的是千百万人的沉重,

不再是只关注“自我”。

引导:孙少平的这种精神境界和思想认识,对他最终选择回到大牙湾煤矿有

没有影响呢?

提示:研读小说的最后部分,看看孙少平在作出决定前,是如何看待煤矿和

城市,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

分析:孙少平第一次进城看妹妹兰香,和大家一起在公园中划船、唱着动人

的歌曲,欢乐流溢于在场的每一个人身上,但“少平的眼睛却潮湿起来”,眼前

浮现出在矿井下劳动的场景。他认识到他的劳动得到了价值体现,为新时期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看来,只有投身到历史前进的潮

流,与个人岗位、国家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追求与自我

价值。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淳朴的矿工情怀,因此,他坚定地选择回到煤矿,继

续贡献自己劳动的价值。

结论:大牙湾煤矿给予了孙少平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丰盈,这是他

选择回到这个大家庭的原因。

第三,分析孙少平与惠英的关系。

提示:一要引导学生梳理孙少平与惠英一家的交往过程,感受两人之间纯洁

美好的情感;二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结尾处的场面描写。

“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

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分析:孙少平下了火车,看见的不再是“惠英嫂”,而是他的“惠英”。称

呼的变化,是他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在中国传统婚姻礼俗中,“红纱巾”可视

作新娘出嫁时的红盖头,洋溢着新的家庭生活的喜悦和幸福。联系孙少平除夕之

夜醉酒后的反应,惠英每日对孙少平的期待,孙少平关于家的美好愿景经常回荡

在惠英嫂的院落,读者就会理解:孙少平和惠英最后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结论:孙少平在大牙湾既找到了体现其价值的大家庭——煤矿,也找到了自

己与惠英结合的小家庭。

10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3.分析孙少安得到帮助的原因

活动:跳读小说,说说孙少平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分析孙

少平得到他人帮助的原因。

示例:

顾养民:同学关系,顾养民没有告发金波打人,让孙少平获得了一个重要的

认识,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伟大的人格来。

田晓霞:心灵相通,田晓霞是孙少平精神的导师。

北关阳沟曹书记:因为孙少平踏实诚恳,曹书记帮忙转户口,并介绍孙少平

去煤矿。

煤矿医生:孙少平的经历打动了医生,让其顺利通过体检入职煤矿。

王世才一家:王世才与孙少平性格相像,王世才一家给予孙少平工作、生活

等全方面的照顾。

二、分析孙少安形象

1.替孙少安写回信

活动:以孙少安的名义给田润叶写一封回信,婉言拒绝田润叶的一片真心。

要求情真意切,贴合人物性格。

提示:①研读小说中描写孙少安和田润叶感情的章节,即第一部第11章、

第14章、第19章、第20章。②同学交流,重点说明信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写

作依据。

2.分析孙少安的“家庭观”

提示:精读第二部第19章,主要内容是“闹分家丈夫生闷气,体儿媳玉厚

训少安”。

分析:作为孙玉厚的长子,孙少安6岁开始干农活,13岁为了生计辍学回

家,18岁当上生产队长。孙少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帮助弟弟妹妹完成学业,

毫无怨言地帮助父亲支撑风雨飘摇的家。面对父亲提出的分家要求,他痛哭流涕,

“一直陷入到一种痛苦的感情纠缠之中”“他难受得心乱跳弹”,为此骂了希望

分家的妻子。他重家庭,重孝顺。

3.写致敬词

活动:梳理孙少安破产前后的心路历程,分析孙少安对村民们的态度,为孙

11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少安写一篇致敬词,200字左右。

提示:重点阅读第三部第6章、第20章、第34章、第35章、第44章、第

50章。

第6章:老兄弟上门求帮助,孙少安决意扩砖窑。

第20章:出废品少安遇灾祸,渡难关妻子走柳林。

第34章:一年来队长愁满面,秋日里少安喜上心

第35章:坚冰打碎拨云见日,左右逢源起死回生。

第44章:孙少安承包砖瓦厂,胡永合再讲生意经。

第50章:刘玉升集资建庙院,孙少安转念修学堂。

分析:孙少安建砖瓦厂后,带着乡邻一起致富。破产后,欠贷一万元,还欠

所有人一个月的工资,共有一万大几的账债,月月还得扛一百来块的贷款利息。

本村人咒骂他,有人上门讨债,叹喟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敲

怪话撇凉腔者有之。孙少安和妻子想的却是怎样才能给村里干过活的人开工资。

致富后,又出资修建村小学,足见其心地善良。

12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第5学时

一、比较孙少安和孙少平形象

1.比较异同

活动:列表比较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异同,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提示:跳读小说,从受教育情况、生活环境、人物关系、性格特点及家庭观、

理想观、爱情观和金钱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分析:

相同点:①仁义与孝悌。孙少安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早早休学,承担起了

家庭的重担;他因分家而痛苦万分,富裕后又出资翻修学校。孙少平在外打工,

除留下基本的生活费用,其余给家里,帮妹妹上学。②善良和宽容。孙少安被田

福堂举报,遭到公社批斗,他却并不怨恨田福堂。孙少平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救

下侯玉英,尽力帮助伤害过他的郝红梅,救助被包工头胡永州欺负的小女孩。③

奋斗精神。孙少安坚韧不拔,性格沉稳,心地善良,遇事有主见。孙少平正直、

善良、执着,有着崇高的理想,面对贫穷、多难、痛苦的命运,始终不屈,践行

他的“苦难的哲学”,追求精神生活。兄弟两人都在积极的人生态度下奋斗不息。

不同点:哥哥孙少安沉稳、精干,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品

行中体现出仁义和宽厚的一面,是农民固守乡土的典型代表。弟弟孙少平聪慧、

向上,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执着追求理想生活和

理想自我,是农村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孙少安注重现实,孙少平追求浪漫。

2.理解形象意义

讨论:孙少平最终走出了农村,走上了一条与孙少安不同的人生之路。与同

学讨论: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

提示:①从出走前和出走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分析为什么出走,出走的

结果是什么。②分析的角度,既要考虑到孙少平个人的经历和思想,也要考虑到

时代的变革。

分析:这是必然的。上学期间,读书打开了孙少平的眼界,他向往外面的世

界,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物质的匮乏让他的内心始终充溢着对新生活

的憧憬。不做教师后,他不甘心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农民。不做农民并不是因为嫌弃、害怕吃苦,而是因为他不甘心自己的将来永远

13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和土地为伴。他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加之时代变革,大量青年人涌入城

市,孙少平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变化。

哥哥孙少安是农民固守乡土的典型代表,帮助父亲撑起贫穷的家,并凭着自

己的聪明能干闯出一条致富之路。弟弟孙少平是农村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他主动选择接受苦难的考验,去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

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小说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青年与

命运抗争的两种不同选择。

二、比较田润叶和田晓霞形象

1.分析田润叶的爱情

讨论:田润叶一直抵触李向前,李向前出车祸后,她又毅然地选择倾尽心力

地照顾李向前,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提示:精读第二部第50章。

分析:田润叶的性格底色是温柔善良、恬静贤淑的,得知李向前发生车祸后,

她明白:李向前是她的丈夫,“正是因为她才酗酒,结果招致了惨祸,把两条腿

都失掉了”。尽管她一直不爱李向前,李向前却并不为此而改变自己的一片痴心,

“毁掉这个人的也许正是她”。一种油然而生的恻隐之心使田润叶对李向前产生

了一种怜爱的情感。

2.分析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爱情

讨论:田晓霞是一位生活在都市的现代女性,孙少平是一位生活在偏远地区

的“掏碳工”,他们两人相爱是否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提示:跳读描写田晓霞和孙少平恋爱的章节,抓住两人心灵的相通之处。

分析:在世俗的眼里,农民的儿子是不可能和省委书记的女儿相爱的,尽管

不被世人所看好,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在一起。

孙少平和田晓霞都是充满正向能量的人。田晓霞一直鼓励孙少平,勇敢大胆

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田晓霞从没有因为孙少平家庭贫困而看低他,他们在

爱情里相互学习,汲取能量来提高自身。他们都被对方的魅力深深吸引,为彼此

感到自豪。他们都为对方考虑,而不是只为自己着想,展现出世间真正的爱情的

模样。

3.比较田润叶和田晓霞的形象

14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活动:比较田润叶和田晓霞的异同之处,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提示:跳读小说,从生活环境、受教育情况、生活轨迹、性格特点、爱情观、

事业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分析:两人都来自双水村,但田润叶成长于农村,田晓霞成长于城市。她们

同样观念开放,可以接受两个有着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相爱。她们

思想上自由,人格上博爱善良,无私助人。

从双水村到城市做教师,使田润叶既有着双水村淳朴善良的乡村记忆,也有

着城市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自由的特质。她和孙少安青梅竹马,“并不认为爱情就

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因此,她敢于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真

挚感情,不被狭隘传统的、条件匹配式的陈旧观念所束缚。田润叶温柔善良,她

几次接济生活困难的孙少平并且照顾他的尊严。在得知李向前因车祸而失去双腿

之后,她没有嫌弃和歧视这个她曾经百般拒绝的男人,而是倾尽心力照顾自己的

残疾丈夫,并十分细腻地照顾他作为残疾人的尊严和脆弱心理,她的美好性格和

贤惠淑良令人动容。

田晓霞接受过优良的高等教育,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她活泼洒脱,勇敢坚

毅,具有独立意识和善良大方的性格。她和孙少平因为同样的观念而成为彼此珍

重的好朋友,他们有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田晓霞摒弃了传统的门第等级

观念,从心底深深地爱上了孙少平。她勇敢地追求他,帮助他,并且十分尊重他

的尊严。即便孙少平工作的环境很差,田晓霞也会来看望他,不顾他人的眼光和

议论,深深地爱着她的“掏碳的男人”。

田润叶甘于接受命运安排,在努力之后选择“顺其自然”。孙少安结婚后,

她不再挣扎、不再反抗命运的安排,最终选择了“别人说合的婚姻”。在重大的

人生选择当口,她表现出软弱的一面,为了二爸的政治命运,失掉了女性的自我

独立意识,失却了反抗的精神。

比起田润叶面对生存困境的软弱和退缩,田晓霞坚毅洒脱,勇于表达,敢于

追求美好的爱情。在田晓霞仅有的短暂的生命中,爱情终究是美好而璀璨的。

三、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活动:书中除了主要人物,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如郝红梅、田润生、

金波、孙玉厚、田福堂,你对他们有哪些认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谈谈自己的

15

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看法。

提示:①运用跳读和精读的方法;②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进行分析。

示例:

1.田福军

相关情节:①在原西县任副主任时,对“文化大革命”有不同的看法,并敢

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经常和主任冯世宽争论;②任黄原地区行署专员、书记时,

坚持推行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改变了黄原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③未能不顾战

友之情更换在原西县任书记时不作为的张有智;④任职省城市委书记后,大刀阔

斧地进行改革,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性格特点:德才兼备,正直,有爱心,胸怀宽广,知识渊博,但有时对老部

下抹不开面子。

2.郝红梅

相关情节:①高中时,生活十分拮据,与孙少平同病相怜;②攀上顾养民,

与顾养民相恋;③为了得到足够送同学的手帕,买手帕时偷拿被捉,后来得到孙

少平的解救;④高中毕业后回村当民办教师,偷手帕事件暴露,与顾养民分手;

⑤远嫁他乡,后来丈夫意外去世;⑥偶遇田润生,二人最终结为夫妻,回到双水

村当民办教师。

性格特点:自尊,好面子,为摆脱命运的枷锁苦苦挣扎。

四、分析细节描写

1.感受孙少平的眼泪

活动:精读第一部第1章、第2章、第3章、第16章、第18章、第43章

中孙少平流泪的6处细节描写,体会孙少平每一次流泪时的情感。

提示:重在分析每次流泪的原因。

分析:

(1)第1章: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得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

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

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

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

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