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四中2012届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郑州四中2012届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郑州四中2012届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郑州四中2012届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郑州四中2012届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四中2014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程雪立题号三四五六七总分合分人得分说明:本试卷分值100,考试时间100分钟;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2页,第二卷3至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主观题答题卷一并交回。第一卷得分评卷人一、〔每题3分,共21分〕1.以下词语中括号前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

寥廓〔guō)

彷徨〔huáng〕

峥嵘〔róng〕岁月B.彳亍(chù)

颓圮(pǐ)

河畔(pàn)

星辉斑斓(lán)C.谒(yè)

淬(cuì)

匣(jiá)

啖以重利(dàn)D.戮力(lù)

瞋目(chēn)

变徵(zhǐ)

目眦尽裂(cǐ)2.以下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敢以烦执事C.以其无礼于晋

吾其还也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对以下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4.以下加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5.以下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管碰到谁,都付之一笑。

C.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6.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入秋以来,许昌和郑州的部分地区接连下了几场雨。

B.我们的祖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

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C.施行证实,哪个研究小组搞得好,哪里科学种田和单位面积产量就较高。

D.谁也不能否认,要是没有边防战士无时无刻在保卫着祖国,我们就不可能安定地生活。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进为退,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到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需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互相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④只有知己,我们才干弄清楚自己应该遵守住什么样的底线。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A.④①②⑤③

B.②⑤④①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铭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同学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实,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凡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代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继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虽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假设“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8.以下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铭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9.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以下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A.后代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假设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10.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强化,这样才可能领会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继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第二卷得分评卷人三、〔8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晋,何厌之有?〔2分〕译文: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译文:12.阅读下面诗歌,请选取一个你认为用的非常妙的字并分析其妙处。〔3分〕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四、〔6分〕1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计6分〕〔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3〕

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4〕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得分评卷人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3分〕论李白〔节选〕一汪寒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风尚,现在的学术风尚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学者们把这个当成了无往而不利的武器,见了任何东西都先拦腰一刀,一分为二。反映政治,同现实相结合的诗就是李白的好诗。比如《古风五十九首》里的“大车扬飞尘〞,比如“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而饮酒、游仙则是李白诗的糟粕,比如“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比如“处事假设大梦,胡为劳其身〞。这种分法,其实不见得科学,至少对李白不见得科学。诗歌是表情达意的媒介,它的本质也只是用语言传达出难以传达的心绪和思想。只要诗歌成功完成了这个传达,就可以从艺术层面上认定它是好诗,不必计较内容是否句句符合圣贤之识、家国之义。至于情感和思想崇高与否,分出的是诗人人格的高下,而此时此地,情感的自然与否,才是区分诗艺高下的唯一标志。李白儒气淡而道气重,游仙入道的思想肯定大于忧国忧民的情怀。李白并非不关怀政治,但是政治只是他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不见得就成了他终极的追求。他不去科举,幻想名动天下,声名为皇上所闻,特召入宫,作出万世留名的功业。这是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原因。李白离京之后,在东鲁一带曾经同杜甫高适结伴游玩。但是喜爱谢安和鲁仲连的李白不可能像喜爱诸葛武侯的杜甫一样“每饭不忘君〞,所以,“西上莲花山〞后“俯视洛阳川〞,只能算做内心的忧民情怀有时露头,是特例而非常态。孤傲得有点天真的李白也不会像高适一样有“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打黎庶令人悲〞的痛苦,因为他早就辞官不做了。李白平生最佩服的人物,是鲁仲连,是谢安。他最佩服他们什么呢?李白佩服鲁仲连的是“功成不受赏〞的气度,佩服谢安“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功业,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做了大事之后飘然隐居。传统的儒家文人讲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济世,穷则隐居,非此即彼,但是李白的志向和口气显然要大得多,他想两者通吃。或许,李白算是唐代最天真幼稚的文人。〔选自“新浪网〞〕14.文章开始两段,谈了作者对“好诗〞的看法,请你说说其“好诗〞的内涵。〔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种分法,其实不见得科学,至少对李白不见得科学〞,“这种〞是指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全文在写作手法上最特别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效果是怎样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六、〔3分〕17.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耀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60分〕18.阅读下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生活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语文伴随着你人生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生活中到处有语文,你会时随时课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在语文的天地中,你观察,你思索,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请以“语文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准答题座号语文试卷主观题答题卷题号三四五六总分合分人得分三、11、①夫晋,何厌之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译文: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3、〔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3〕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五、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01000字500字

8001000字500字一、1、B2、C3、C4、DA项①告辞,②拒绝;B项①召见,②表示被动;C项①当作边邑,②浅陋的;D项都是"谢罪"。5、C 6、B 7、答案B

〔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②。接下来前文说“以退为进必需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选⑤、④、①。③是对④、①的总结。故答案为B。〕二、8、D〔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9、C10、A〔B、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互相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抵制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说法绝对,推断无据。D、汉语“已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11--五、14.用语言传达出难以传达的心绪和思想,且表达情感真挚自然的诗就是好诗。15.“这种〞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学者〞“见了任何东西都先拦腰一刀,一分为二〞。作者认为李白的诗有好诗也有糟粕,“反映政治,同现实相结合〞的就是好诗,而饮酒、游仙则是李白诗的糟粕。16.全文在写作上特别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举例和对比的手法。〔2分〕文本分析〔2分〕这样来论李白,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可以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2分〕17..(1)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2)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会诗般的恬静。(3)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快六、“语文在我身边〞,写这个话题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觉得有3个方面应该最先合计:一是要写与“语文〞有关系的人和事,凡是与“语文〞无关系的人和事就少写或不写;二是注意句子中提到的“我〞字,应该紧紧围绕着“我〞来写;三是“身边〞的事,不能远离身边。当然,在时间上可以是以前发生的事,也可以是现在发生的事;甚至还可以是想象中将来要发生的事,但无论怎样写都必需是在“我的身边〞。另外,从材料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比如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十年四季——春之清新,夏之灼热;秋之丰实,冬之静穆可以写入文章;课内所学——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白杨的力争上游、斑羚的飞渡壮举、松鼠的美丽乖巧、百草园令人难忘的童年、三昧书屋索然无味的生活……这些都可以写入文章;课外所读——三国英雄的风云际会、孙悟空的叛逆抵抗、曹雪芹的“以石为记、天入合一的博大哲思……也可以写入文章:课外所见——祖国的名山大川、故乡的小桥流水、丰富多彩的社会施行活动……这里都有语文的影子。由此可见,文题中“语文〞,不能单单理解成“语文课本〞。应该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语文是美的,为了使文章文采出众,我们还可以多写一些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比喻句等。如:“语文是摇篮里孩子的咿呀学语,那声‘妈妈’唤出了无限深情;语文是葡萄架下的猜谜游戏,那些谜语带来了无限乐趣;语文是黑板上大大的粉笔字,那些笔画包涵了无限神奇;语文是清晨迎面的亲切问候,那些话语充满了无限魅力;语文是长辈的谆谆教导,那些唠唠叨叨深藏了无限寄语。从懵懂走向青春,从纯真走向成熟,语文,一直与我形影不离。〞还如“懈怠时;语文告诉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失意时,语文激励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浮躁时,语文提醒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语文,好比一缕微风,轻拂在我的头顶;使我的天空四季蔚蓝;语文,好比一轮骄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世界光明永存;语文,好比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永不枯竭〞……这样的句子如果能添加在作文中,是非常醒目的,表达效果也非常好,用好了保准没错![佳作展示]语文的魅力生活的舞台当你流连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时;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时;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出色的影视作品里时……你观察,你思索,你体验,你欣赏,你是否感受到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你的心田?是的,生活中到处有语文,生活中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其实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当你因走路不当心而和别人相撞时,你会微笑地对他说一声“对不起〞;当你和熟人见面时,你会和他打一声招呼,道一声问候……一句道歉、一声问候,在生活中很平凡,但一种宽容、一种和谐植入了你快乐的心田,而这些都是语文教会我们的。当你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时,你会抒发激昂的情感;当你在作文中奋笔疾书时,你会记下绚丽的生活。你激昂的感情,你绚丽的生活,这里都有语文和你形影相随。语文在历史中。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屈原、文天祥、岳飞……他们那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语文承载着记录他们光辉事迹这副重担呀!更让人感到可亲的是,想到语文,就会想到语文课本中独有的方块字,我们徜徉在书海,感受这种文字独特的魅力,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让人为之动容;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神游其中。生活中到处有语文,而学习语文又有无穷的乐趣。让我们展现语文的魅力,让语文永远活跃在生活的舞台吧![点评]这是一篇语言清新优美的好作文,整齐的排比句式,贯穿于文章的各个段落,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点题照顾,明确了中心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深入体会到了语文的内容其实就是生活的内容,这种大语文观的见解,值得同学们去思索。呼吸·吟咏·深思语文的呼吸蓝天上,朵朵白云展现身姿;绿水中,条条鱼儿畅游嬉戏。柳条上,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鲜花前,蜂蝶流连,自在翩翩。春风中,万物复苏,朝气蓬勃;秋雨中,树叶飘零,世事无常。用心去体验,您感受到了吗?这就是语文的呼吸,来自大自然的语文的呼吸,我们在这种呼吸中慢慢成长,慢慢叩开人生的殿堂。语文的吟咏春和景明,万木争春,我仿佛听到了春姑娘在吟诵“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夏日炎炎,浓荫蔽日,我仿佛听到了夏小伙儿在咏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风扫叶,晴空一鹤,我又仿佛听到了秋天这个壮汉在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冬临大地,银装素裹,我更听到了冬婆婆在欢呼“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用心去倾听,你听到了吗?这就是语文的吟咏,来自于你身边美丽的大自然的吟咏,这些美妙的声音,融入我们的血液,荡涤我们的灵魂,领着我们登上语文的殿堂。语文的深思消融的冰雪,告诉我们春天的脚步近了;飘零的秋叶,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幻;穿石的水滴,告诉我们保持的可贵;甜美的蜂蜜,告诉我们勤劳的甘美;迁徙的侯鸟,告诉我们时间的珍贵;化作春泥的落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