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非毕业班期中质量监测初一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s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答案】吝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吝啬,lìn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应该用的时候也舍不得用。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ɡ)贮蓄(zhù)粗犷(kuànɡ)一霎(shà)B.嘹亮(liáo)黄晕(yùn)荫蔽(yīn)棱镜(líng)C.菡萏(hàndàn)憔悴(cuì)匿笑(nì)着落(zháo)D.静谧(mì)徘徊(huái)咄咄逼人(duō)瘫痪(tā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粗犷(kuànɡ)——guǎng;B.棱镜(líng)——léng;C.着落(zháo)——zhuó;故选D。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明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B.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C.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此句形容小明吃饭挑拣,不合语境;B.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与后面的“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矛盾;C.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正确;D.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根据“这条建议很有价值”可知,此处应用褒义词;故选C。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B.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D.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答案】C【解析】【详解】C.成分多余,应去掉“的重要原因”。故选C。点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C.“迁”在古汉语中既有“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又有“贬谪,放逐”的意思。结合诗句内容,“左迁”应该是降级贬谪的意思。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这些是敬辞;自己想法为“拙见”,请人修改为“斧正”,这些是谦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斧正”是敬辞。故选D。6.用课文原句填空。(1)水何澹澹,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4)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的生态家园。【答案】①.山岛竦峙②.不知何处吹芦管③.影入平羌江水流④.正是江南好风景⑤.夕阳西下⑥.断肠人在天涯⑦.客路青山外⑧.行舟绿水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竦峙、芦管、羌、肠。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老张读了某诗人新出的诗集后,对该诗人说:“我已经拜读了你的大作,很受教益。”B.提到邻居老李的母亲,老刘动情地对老李说:“我家有困难的时候,令堂经常伸出援手,她可真是一位好人。”C.徐先生的儿子参加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获大会冠军,亲友们前来祝贺,他连连道谢说:“托福托福!谢谢谢谢!”D.放学的时候,李明对同桌说:“星期天我到你家做作业,请务必在家恭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D.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本句中表示希望对方在家中等自己,不合语境。故选D。综合性学习。8.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运用。学完“有朋自远方来”这一专题后,七(1)班举行“青春作伴,好友相随”主题班会,请你参加。下面哪一句不适合做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主要讲述的是当有远方的朋友来访时,我们应该感到快乐。与班会的主题“青春作伴,好友相随”相符;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读书和写作的重要性,与友谊或青春期的友情体验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它不适合作为本次班会的活动主题;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强调的是真挚的友情可以超越地理距离,即使彼此相隔遥远,也如同在身边一样。这与班会的主题“青春作伴,好友相随”高度契合,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和价值;D.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这句话强调了人生中真正的价值在于相互了解和相知,而不是金钱或物质。这也与班会的主题相关,突出了友情的价值;故选B。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一)【古诗词阅读】(19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9.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而作,是在得知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做县尉时特意写的。B.首句写景,诗人描写杨花飘零、子规啼叫,烘托无限喜悦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C.“过五溪”见迁谪艰难、道路遥远,写出王昌龄被贬谪之地的偏远,贬谪之路的艰辛。D.这首诗将叙事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价值,也是本诗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10.诗歌的最后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9.B10.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我的忧愁的心绪托付给明月,让它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无知无情的明月仿佛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前途的担忧及关心和思念。【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B.有误,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选项“烘托无限喜悦之情”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慰藉与关心思念。据此理解赏析作答。【古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太丘舍去()(2)去后乃至()(3)元方入门不顾()(4)天又雨()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君与家君期日中B.乃往,身自罢之/去后乃至C.天又雨,公将焉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魏于是乎始强/强人所难14.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15.【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11.①.离开②.到③.回头看④.下雨12.(1)(你的父亲)和别人约定出行,却丢下(我)独自离开了。(2)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13.A14.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15.共同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去,离开。(2)句意: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至,到。(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4)句意:天又下雨。雨,下雨。【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去,离开。(2)雨,下雨。将,将要。之,到。焉,哪里。【13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约定\约定;B.于是\才;C.去\代词,指学习;D.强盛\勉强;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虽”是句首连词,其前应断开。“岂”是句首反问词,其前应断开。故断句为: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文章借元方之口点出陈太丘的友人才是失信之人;意在告诫守信是交友之基,做人要守信的道理;根据(乙)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可知,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认真对待双方约定。两篇文章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魏国从此强盛起来。(二)(5分)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通常我们所说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糖(如低聚麦芽糖)、多糖(如淀粉、膳食纤维)和复合糖(如糖蛋白)。一般意义上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糖分。除了我们常见的制糖原料——甘蒸、甜菜等含糖外,大部分人类食物含有糖分,如下表。主要食物含糖量(g/100g)名称含糖量名称含糖量大米76.0玉米面72.0小米77.0糯米粉72.9馒头49.0面包93.0面条57.0土豆16.0猪肉1.0鸡蛋1.3材料二】糖类进入人体以后,分成了两部分:果糖和葡萄糖。果糖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葡萄糖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另一部分会储藏在肝脏里。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材料三】糖不仅甜,还能给各式各样的味道锦上添花。人们通过对糖的用量、温度的控制,让糖与不同物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为食物提供大量的香气,调和食物单调的口感。可以说,现代食品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糖了。如果你把所有含糖商品从超市的货架上移除,只有20%的食品会留在货架上。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果酱蜜饯就是因为加了糖才不那么容易坏。糖可以让一些饮料和冰激凌保持很好的粘稠度,吃起来口感更好。糖可以让面包发酵膨胀,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酿葡萄酒时在葡萄汁里加一些糖,可以帮助葡萄发酵。【材料四】从生理上讲,糖恐怕是正常事物中最接近“瘾品”的东西。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而且,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材料五】目前,中国“小胖墩”数量正在增加,而糖摄入量的增加与此成正相关。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在儿童食品,尤其是零食包装上,清晰标注糖分含量及相应警示语。【材料六】为解决“小胖墩”问题,英国政府于2018年4月开始,对含糖饮料开征“糖税”。如每100毫升饮料中含有5克糖分,则需缴纳每升18便士(约1.6元人民币)糖税;每100毫升含有8克以上糖分,则需缴纳每升24便士(约2.13元人民币)糖税。据称,全球目前共有30多个国家征收“糖税”。16.下列选项的表述,符合以上材料意思的一项是()A.糖,就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B.现代食品业离不开糖,没有无糖的食品。C.人体摄入糖分时,多巴胺受体被激活,让人嗜糖成瘾。D.人类天生喜吃甜食,所以开征“糖税”可大量增加财政收入。17.请结合相关材料概括说明糖的益处与害处。【答案】16.C17.益处:①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②糖可以为食物调味、抑菌防腐、保持饮料粘稠度,改善口感、帮助发酵,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③糖还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害处:①摄入过多,多余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②还会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A.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一般意义上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可知,本项说法过于绝对;B.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如果你把所有含糖商品从超市的货架上移除,只有20%的食品会留在货架上”,并非“没有无糖的食品”;D.由材料六“为解决‘小胖墩’问题,英国政府于2018年4月开始,对含糖饮料开征‘糖税’”可知,开征“糖税”是为了解决“小胖墩”问题,并非为了“大量增加财政收入”;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益处:由材料一第二段“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糖分”可知,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由材料三第一段“糖不仅甜,还能给各式各样的味道锦上添花”,第二段“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糖可以让一些饮料和冰激凌保持很好的粘稠度,吃起来口感更好”“糖可以让面包发酵膨胀,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酿葡萄酒时在葡萄汁里加一些糖,可以帮助葡萄发酵”可知,糖可以为食物调味、抑菌防腐、保持饮料粘稠度,改善口感、帮助发酵,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由材料四“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可知,糖还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害处:由材料二第二段“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可知,摄入过多,多余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还会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三)(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好学与成才秦斐①成才,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而如何成才,更是一个被世人谈论争执了很久的话题。有人说,要靠天赋;有人说,要靠机遇;还有人说,要靠天时地利;而我却要说:只有好学,才能成才。②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在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人物的成才史吧。③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古代医药书800多种,单摘抄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原是戏院门口的一个马车夫,他为了学习戏剧,一有机会就从门缝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享誉文坛的作家杰克·伦敦总是把抄有好的字句的纸片放在口袋里,或是别在晒衣绳上,以便随时记诵……④李时珍、莎士比亚、杰克·伦敦,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人才了。他们的成才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黑格尔说得好:“再伟大的天才如果朝朝暮暮躺在草地上,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如果李时珍不博览群书,吸取百家之精华,又何来那本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如果莎士比亚没有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学习,即使他有再好的天赋,恐怕终了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马车夫。“好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探寻先人们成才的足迹,我们得到了这样一条真理。⑤然而有人终日做着“成才梦”,却不愿付诸行动去学习,羡慕那盛开的艳丽的鲜花,却不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它,空把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结果只是黄粱美梦一场空。也有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成才的天赋,便放弃追求,不再奋斗,终日自怨自艾。殊不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如果能勤学好问,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会向每位好学者敞开。⑥“只有好学,才能成才。”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到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载誉归来的少年英才们,有哪位不是踏着好学之径,叩响成才之门的呢?⑦“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的朋友,今天,让我们在这多彩的年华里努力学习,奋发攻读;明朝,就让我们圆心中的成才之梦,做中华大地上的栋梁之材!(选自《说东道西》,有改动。)18.下列对选文主要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好学与成才。B.只有好学,才能成才。C.天生我材必有用。D.自古英雄出少年。19.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通过“如何成才”这一争执已久的话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③自然段列举李时珍、莎士比亚、杰克·伦敦的事例来证明好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C.第⑤自然告诉我们没有成才天赋的人,就应该放弃追求,不用再去奋斗。D.文章结尾处,作者呼吁大家要努力学习,奋发读书,圆心中梦,成栋梁材。20.下列材料不能印证选文主要观点一项是()A.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点以前睡觉。B.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C.爱迪生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摘写了四万多页资料。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答案】18.B19.C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第①段“成才,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而如何成才,更是一个被世人谈论争执了很久的话题。有人说,要靠天赋;有人说,要靠机遇;还有人说,要靠天时地利;而我却要说:只有好学,才能成才”可知,本文主要观点是:只有好学,才能成才;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文章第⑤段“殊不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如果能勤学好问,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会向每位好学者敞开”可知,作者告诉我们,没有成才天赋的人更应该勤学好问,不懈努力,这样才会取得成功。“就应该放弃追求,不用再去奋斗”理解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的选取。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我们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论证“要经过磨炼,才能有所成就”的观点,不能印证“只有好学,才能成才”的观点;故选D。(四)(13分)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母亲这把干柴①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落到地上,最后一个都落了,你还没回来!②我仿佛看到母亲站在那李子树下,忧伤地捡起最后一个李子,内心该是怎样的落寞和荒芜!③我看到了那个佝偻着的身影,那一把我赖以取暖的干柴。④终生的劳碌让母亲驼了背,这一点和外婆很像,外婆老的时候,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⑤如今,母亲也在通往“句号”的路上。母亲这一生,承受着多少失望,又扶着多少希望,倚在风雨飘摇的门框,望着我们回家的路啊!⑥我为何不能早一点迈进她的门槛?⑦小时候的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那时候母亲力气很大,腰也不驼,所以她的柴火总是很大的一捆,母亲扛在肩头一点也不吃力,甚至不妨碍和我玩耍。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⑧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⑨母亲,孤单的背影是我眼中的繁华。以此为枕,推开一个又一个清晨。任我怎样在梦里奔腾,也走不过她目光里的哀凉。⑩没有玩具,母亲给我们做。缝沙包,扎毽子,用硬一点的纸画扑克,我们的童年其乐融融。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为了在风中唤醒一盏灯笼,母亲耗尽了整整一生的火柴。⑪母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但凡父亲单位里发了电影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呼号,都会领着我去看,我记不住片子的内容,记住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温暖让人贪恋,往往电影还没看完,我就睡着了。回去的路上,母亲叫不醒我,只好背着我,怕我感冒,就用她的外套蒙着我的头,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衫闯进风里,扣子开了,也来不及去系,像一本被打开的经书,让我念诵不已。⑫我贪玩,黑天了也没回家,母亲出来寻找,一遍一遍唤着我的名字。很远我就能听见,手提灯笼的母亲,是离我身体最近的一片海。⑬母亲这把干柴,越来越轻了。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⑭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让我想起在生活的最低谷,母亲掉着眼泪说:“如果谁肯把我买了去,我倒也乐意,给你们换几顿饱饭!”⑮可是母亲这把干柴,卖不上好价钱,又轻又瘦的一捆,谁都不肯瞧上一眼。⑯有一次回家小住,我执意睡在母亲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孩子好奇地问:“爸爸,你这么大了,为啥还让奶奶抱啊。”我说:“爸爸虽然长大了,可是在你奶奶眼里,爸爸永远是个孩子。”⑰母亲可以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的怀抱,却永远辽阔。⑱那一夜,我在和母亲有关的梦里取暖,习惯性失眠的母亲,她的梦,又在哪个角落里漂移呢?⑲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不知为何,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摘自《经典美文》2020.06期)21.文章回忆了我童年时代母亲的几件小事,请按顺序把没有概括出来的补充出来。A.母亲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我贪玩天黑没回家,母亲手提灯笼找我。22.文章朴实中饱含真情。请细读文章,具体分析作者饱含着哪些情感在里面?2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为家庭和子女能扛重担、任劳任怨、辛勤劳作和一生都在关心疼爱子女的典型农村女性形象。B.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作者虽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写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C.文中说“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是因为母亲给我们自制沙包、毽子、扑克等玩具,让我们童年生活虽穷虽苦,但我们童年仍可以其乐融融。D.文中用“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因年老而驼背佝偻的形象。24.按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对“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一句进行赏析。25.说说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干柴?【答案】21.①.B母亲自己给我们做玩具②.C母亲总会带我们去看电影22.A.赞母爱之情。文章处处都是,如写母亲为了我们成长的辛劳付出;回忆母亲的四件事情;写母亲在生活低谷时说“为了还几顿饱饭愿意卖掉自己”等。B.感母爱之恩。文字处处流露,如母亲生病时我抱她;回家小住执意睡在母亲身边等。C.伤母亲之衰。如说母亲年老驼背如外婆一样,将是一个悲伤的句号;反复写日渐母亲轻瘦的身体等。D.叹付出之多。如“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母亲耗尽了整整一生的火柴。”“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等。E.愧报答之少。如开头写母亲等待我们回去摘李子吃,一直没有回去;如写“我为何不能早一点迈进她的门槛?”等。23.D24.比喻修辞手法,将“我们和岁月”比作压榨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了我们的辛劳付出和因岁月的流逝而日渐沧桑,从而导致母亲现在已经十分衰老的形象。25.A.母亲年老,身体佝偻,又瘦又轻,犹如一把干柴;B.母亲一生为我们及家庭付出,如干柴一样,她是我们赖以取暖的干柴,她是不断给家庭灶膛里添加的柴火。【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第一空:根据第⑩段“没有玩具,母亲给我们做。缝沙包,扎毽子,用硬一点的纸画扑克,我们的童年其乐融融”可概括为“母亲自己给我们做玩具”;第二空:根据第⑪段“母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但凡父亲单位里发了电影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呼号,都会领着我去看,我记不住片子的内容,记住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温暖让人贪恋,往往电影还没看完,我就睡着了”可概括为“母亲总会带我们去看电影”。【22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本文记叙了与母亲有关的四件事:母亲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母亲自己给“我们”做玩具;母亲总会带“我们”去看电影;“我”贪玩天黑没回家,母亲手提灯笼找“我”。联系第⑭段“让我想起在生活的最低谷,母亲掉着眼泪说:‘如果谁肯把我买了去,我倒也乐意,给你们换几顿饱饭!’”可知,母亲为了生活的好,宁愿将自己买了;件件小事都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作者写此文赞颂了伟大的母爱;第⑭段“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第⑯段“有一次回家小住,我执意睡在母亲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写“我”抱生病的母亲,写“我”回家小住执意睡在母亲身边(陪伴母亲),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第④段“终生的劳碌让母亲驼了背,这一点和外婆很像,外婆老的时候,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第⑦段“小时候的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等语句,写母亲的背越来越驼,日渐消瘦,母亲日渐衰老,“我”内心悲慨;第⑧段“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第⑬段“母亲这把干柴,越来越轻了。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写母亲承担家庭的重担,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体现了母亲付出之多;第①段“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落到地上,最后一个都落了,你还没回来”,第⑤段“母亲这一生,承受着多少失望,又扶着多少希望,倚在风雨飘摇的门框,望着我们回家的路啊!”,第⑥段“我为何不能早一点迈进她的门槛?”,写母亲等待“我们”回去摘李子吃,“我”没能早点回家,“我”无以回报母亲的深沉的爱,深含愧疚。【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母亲因年老,因为家庭不断操劳而驼背的样子;这两句夸大了母亲驼背的样子而并非是“生动准确”的;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修辞手法:“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中将“我们和岁月”比作“榨汁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⑧段“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第⑭段“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可知,此句写出了母亲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为家庭辛勤付出,母亲因岁月流逝而日渐衰老,此句写出了母亲衰老的形象,暗含“我”对母亲的感激。【2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③段“我看到了那个佝偻着的身影,那一把我赖以取暖的干柴”可知,母亲年迈身体佝偻,身体瘦小、轻巧,如干柴一般;根据第⑦段“小时候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那时候母亲力气很大,腰也不驼,所以她的柴火总是很大的一捆,母亲扛在肩头一点也不吃力,甚至不妨碍和我玩耍。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第⑧段“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43:2024 EN-FR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4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lothes dryers and towel rails
- 淮阴师范学院《写意人物》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广告策划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园艺植物育种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505T190-2024气象服务地理分区
- 白酒的人才需求与产学研合作模式考核试卷
- 天然气发电技术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危险品仓储的操作规程与操作指导书考核试卷
- 焙烤食品制造中的手动焙烤食品生产线设计考核试卷
- 农业科学与农田撂荒技术考核试卷
- 企业财务会计(高教版)教案:第六章 固定资产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人身保险学课程标准
-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
- Q-SY 08365-2021 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销售技巧之导购六式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3节)
-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硝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
- GA 124-2013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 2023年图书馆人员管理及培训方案(5篇)
- 企业招投标业务知识实践培训PPT图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