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_第1页
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_第2页
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_第3页
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_第4页
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政策背景“国家三部委发文”“国家死亡报告管理规范”“北京市三局发文”“北京市死亡报告管理规范(讨论稿)”原“丰台区死亡报告管理规范”(丰卫发2013年114号):停止使用《死亡证》的签发和补发《死亡证》的填写主要内容《死亡证》的报告《死亡证》的使用《死亡证》的发放和管理《死亡证》的签发和补发《死亡证》的签发6月16日起启用新版《北京市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区别:1.主要填加了编号2.一联增加了病案号3.有效身份证件增加了“无”选项4.二三四联常住地址改为户籍地址。

《死亡证》的签发原则1.医疗机构内死亡:医疗机构填写。(对于家属不领取《死亡证》者,暂时根据死者病例,只开具《死亡证》第一联,并网报,在调查记录注明“无人领取”。)2.在家死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级卫生院填写。

!社区服务站及村卫生所不再具有开具死亡证明书资格。(除外网报医疗机构),120或999到场:由120或999填写。3.未经救治非正常死亡:公安填写

《死亡证的签发》--家中及其它场所1.死于家中、养老机构、其他场所的正常死亡者,由死亡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填写《死亡证》,村委会证明及相关材料复印件应与《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应长期保存。死亡申报材料应包括:证明申请人为死者直系亲属的材料(户口本、单位、居委会等证明)。居委会(原单位)或村委会证明,必须注明死者基本情况、死亡地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开具证明的用途等。见模板申请人和死者的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死者死因的证明材料(病历或相关就诊记录)

注:1。开具《死亡证》时

,应先查询本辖区数据库,确认未开具《死亡证》,

2.将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和医学诊断等相关信息填写在《死亡调查记录》内,并由家属签字确认。模板居委会(村委会)证明姓名:***,男(女),身份证号:******************,于*年*月*日,死于*社区(村)*门牌号,死亡原因为****。***与死者为***关系,申请开具《北京市死亡医学证明书(推断书)》,用于销户和火化等相关事宜办理。

特此证明***居委会(村)

签章《死亡证的签发》--家中及其它场所

急救机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已正常死亡者,由接诊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知情人提供死者生前病史或体症,进行推断后填写《死亡证》。使用纸质死亡证明书填写,一定要填写调查记录,同时调查记录中一定要注明120或999到场等相关内容。

《死亡证》的签发–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机关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经公安机关判定为因病正常死亡者,在原医疗机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医疗机构保留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复印件。经判定为非正常死亡者,由公安机关直接开具死亡证明。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非正常死亡

经救治

医疗机构开具

未救治

公安开具

家中社区开

正常死亡

报公安医院医院开

非正常死亡公安开非正常死亡不能判定是否为正常死亡《死亡证》的补发补发原则:自2014年6月16日起,全市开始使用新的《死亡证》进行补开,原“补开死亡证规范”停止使用。可由《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一次。《死亡证》补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原开具《死亡证》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补发办法:已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第二至第四联。补发《死亡证》时,需在补发联“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栏注明“补发”。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并出具有效身份证件。(缺哪联补哪联的原则),填表日期为补发日期。

电子版本的死亡证明书补发时需修改“医师签名”和“填表日期”。《死亡证》的填写《死亡证》的填写格式ModuleundVariations_E14死因报告管理软件有开发条件EXCEL版本无开发条件

无开发条件纸质死亡证明书(仅120和999现场开具)无打印条件死亡证格式

纸质死亡证明书

死亡证明书打印专用纸启用时间:2014年6月16日证书格式:带暗文、编号(除1联)。一联无编号:需填写网上关联的号,由网报人员填写;二三四联有印好的编号:全市大流水号,无须填写关联号。附件—《死亡证》填写说明EXCEL版死亡证明书一联最上方抬头部分填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市、区(县)名称。120、999使用纸质的死亡证上具体到街道(乡镇),同样指医疗机构所在街道(乡镇)。编号:第一联由网报人员上报时填写关联号,第二三四联为全市大流水号,不用改动。国家和地区:只允许填写: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外籍(具体到国名,填写到调查记录中)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新生儿或无名尸可填“无”。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要填到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者)。个人身份:死亡时为离退休状态,一律勾选离退休人员。学龄学儿童勾选:其它。附件—《死亡证》填写说明7.死者生前工作单位:无业及学龄前儿童填写:“无”;农民填写所在村。8.死亡时间:精确到时和分。9.现住地址:养老服务机构中死亡直接填写养老机构的地址,不能写***养老院。10.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填写完整的死因链,不能人为减少(死因数,和病历的符合);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填写第一联“(a)直接死亡原因”,如果(a)行填写的为症状、体征、衰竭,则“死亡原因”填写(a)行之后的主要致死原因。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癌死亡原因填:肺部感染。11.其他诊断最多填写三个诊断,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填写第一个诊断的时间。12.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医疗机构内死亡不能填“死后推断”。13.调查记录:在家、养老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医疗机构中不明原因死亡无需再填写。医疗机构中死亡将死亡证明书编号和外籍的具体国名放在这个位置。EXCEL版本填写注意事项抬头部分由网报人员填写,一联填写关联号。格式及字体、字号不能修改。不能空项,填写前详细查看各项的批注说明。下拉菜单式选项认真选择。户籍地址和现住址必须填写完整:正确格式为:

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门牌号。网报人员审核并修改一联电子版本后上报并打印。一联电子版本必须与网报内容一致。EXCEL版本打印用死亡证明书专用纸张进行套印。

《死亡证》的使用死亡证的使用(一)死者家属持《死亡证》第二、三、四联向公安机关申报户籍注销及签章手续。公安机关凭第二联办理死者户籍注销手续,加盖第三、四联公章(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死亡者,第四联无需公安机关签章)。死者家属持第四联《居民死亡殡葬证》到殡仪馆办理遗体火化手续,殡仪馆凭第四联办理殡葬手续,第三联加盖公安机关公章后生效。(二)《死亡证》第一联是原始凭证,由出具单位随病案保存或按档案管理永久保存,以备查询。第二联由死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永久保存。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由民政部门收集保存。(三)纸质《死亡证》由卫生计生部门统一印制,发放范围为不具备死亡病例报告管理模块打印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死亡证》的报告死亡证明书报告流程

接诊医生录入死亡证明书二三四联打印家属一联电子版网报医生收取网络直报审核通过审核未通过打印存档一联电子版的审核过程23网报医生初审完慗性、准确性、逻辑性(1)网报医生报告后自查一致性(3)一联电子版CDC审核(完整性、逻辑性)(2)CDC核对一致性(4) * FootnoteSource: Source打印盖章存档无误关于一联电子版本的审核与修改收到后审核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CDC未审核通过,审核准确性、逻辑性;审核通过后,核对一致性;根据区CDC每月的一致性结果,再一次审核。--以上任何一次核对有误,将需对一联电子版进行修改,无误后盖章留存。死因信息报告时限4天无名尸

无名尸求助站公安机关信息不详关于死亡证明书上交上交形式:电子版打包;120或999上交纸质复印件。上交时间: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涉密文件不能用外网传送。《死亡证》发放管理《死亡证》管理规定发放《死亡证》的发放版式1.120、999发放纸质新版死亡证明书(共四联)。2.临床科室、门急诊、社区服务中心只发放新版死亡证明书的套印纸。3.各医院做好发放记录。《死亡证》的发放要求:每年编号重新编制,因此做好发放计划。《死亡证》管理规定回收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及时回收120和999开具的《死亡证》一联以及填写错误作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