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材料解读正确的有()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3·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山东卷)1942年9月,蒋介石制定《加强管制物价方案》,对工资、运价等进行限制,要求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实行同一价格。1943年3月,行政院颁布了《限价议价物品补充办法》,对粮、油、盐、棉、纱、布、燃料、纸张、运价、工价以外其余物品均实行统一议价。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工业遭遇巨大挫折 B.官僚资本垄断性削弱C.战时经济体制逐渐加强 D.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3.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的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本家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4.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封建土地制度得到了废除B.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有效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5.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共的这一指示()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利于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6.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洛阳后,中共中央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文指示: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没收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等。这些政策()A.有利于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基本保障D.是中共较成熟的城市政策7.有观点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害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南京应早放弃,而不应该作装饰门面之防守,此等错误日后为政敌用以攻击蒋介石之口实”。比如史迪威及李宗仁均以此为过失,作为蒋介石不知兵之明证。这段材料说明()A.根据当时形势,国民政府不应进行淞沪防守 B.国民政府淞沪防守是为了“装饰门面”C.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在于蒋介石不会用兵 D.一些人没能从抗战全局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8.根据右面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荣誉军人姓名:王强籍贯:山东临沂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三军职务:上尉受伤日期:民国27年7月1日残疾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残疾等级:一等伤残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9.从1939年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图书,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重视军队的敌后作战10.1944年,担任国民党中宣部顾问的美国记者武道在撰写《我从陕北回来》一文时,从八个方面谈到边区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老百姓生活进步、人民都有选举权、强烈的抗战意志、言论出版自由等。这反映出当时()A.根据地军民积极抗战 B.抗战形势发生重要转折C.美国支持根据地发展 D.国共两党产生理念分歧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1927年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在乡村积蓄力量,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历史已经完结。从现在起,进入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下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就要失败。——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材料解读正确的有()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由材料信息“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可知,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故①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在1941年,故②错误;1937年9月,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故③正确;“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说明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故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三项都是错的。2.(2023·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山东卷)1942年9月,蒋介石制定《加强管制物价方案》,对工资、运价等进行限制,要求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实行同一价格。1943年3月,行政院颁布了《限价议价物品补充办法》,对粮、油、盐、棉、纱、布、燃料、纸张、运价、工价以外其余物品均实行统一议价。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工业遭遇巨大挫折 B.官僚资本垄断性削弱C.战时经济体制逐渐加强 D.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2年9月“制订《加强管制物价方案》,对工资、运价等进行限制”;1943年3月“颁布《限价议价物品补充办法》,对粮、油、盐、棉、纱、布、燃料、纸张、运价、工价……实行统一议价”,据此可知当时战时经济体制逐渐加强,故C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民族工业遭遇巨大挫折的信息,排除A项;“削弱”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产业结构变化信息,排除D项。3.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的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本家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指示强调保存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故有利于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保存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与实行公私合营,确立国营经济主导地位无关,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而非进行调整,D项错误。4.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封建土地制度得到了废除B.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有效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结束了长期被欺凌的处境,参与地方政府的选举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变成了“具有奋斗目标的人”等,表明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项正确;“减租减息”限制而非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抗日根据地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排除D项。5.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共的这一指示()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利于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解析:题目中中共在1946年的这一指示的核心思想即发动群众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这一时期正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酝酿期,中共期望通过解决土地问题来获得群众支持,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D项正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展的活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内战争,不是民族战争,排除C项。6.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洛阳后,中共中央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文指示: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没收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等。这些政策()A.有利于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基本保障D.是中共较成熟的城市政策解析:中共中央的电文要求“没收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意在告诫前线不要激化矛盾,而且保留原有机构,有助于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A项正确;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排除B项;政策是指导性的,不能作为战略决战胜利的保障,排除C项;D项的“成熟”有夸大中共政策的成分,排除。7.有观点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害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南京应早放弃,而不应该作装饰门面之防守,此等错误日后为政敌用以攻击蒋介石之口实”。比如史迪威及李宗仁均以此为过失,作为蒋介石不知兵之明证。这段材料说明()A.根据当时形势,国民政府不应进行淞沪防守 B.国民政府淞沪防守是为了“装饰门面”C.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在于蒋介石不会用兵 D.一些人没能从抗战全局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但一些人却以淞沪会战“损害过重”作为“攻击蒋介石之口实”,这说明他们并没能从抗战全局正确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故选D项。8.根据右面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荣誉军人姓名:王强籍贯:山东临沂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三军职务:上尉受伤日期:民国27年7月1日残疾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残疾等级:一等伤残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解析】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6—10月,故C项正确;“民国27年7月”为1938年7月,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故A项错误;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1—5月,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故D项错误。9.从1939年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图书,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重视军队的敌后作战【解析】从国民党的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措施可以看出国民党重视游击战,重视在敌后打击日军,故D项正确;国民党从未放弃正面战场作战,排除A项;从1938年10月下旬开始,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0.1944年,担任国民党中宣部顾问的美国记者武道在撰写《我从陕北回来》一文时,从八个方面谈到边区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老百姓生活进步、人民都有选举权、强烈的抗战意志、言论出版自由等。这反映出当时()A.根据地军民积极抗战 B.抗战形势发生重要转折C.美国支持根据地发展 D.国共两党产生理念分歧【解析】根据材料“老百姓生活进步、人民都有选举权、强烈的抗战意志、言论出版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北边区政府给人民选举权、言论出版自由,改善人民的生活,这些措施有利于根据地军民积极抗战,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是否支持根据地发展的表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设,无法得出国共两党的理念是否产生分歧,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1927年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在乡村积蓄力量,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历史已经完结。从现在起,进入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下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就要失败。——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在问题设计上有一个创新尝试,即加入对史学素养的考查,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设问。学生可围绕工作重心转移来立论,以乡村为重心的阶段可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的斗争、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及解放战争等角度来论证;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发展生产为主可从三大战役的胜利,工作重心转移条件成熟,接管城市的准备,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以及设计效果等角度论证;综合起来论证就可把转移的过程描述清楚。答案:示例一。观点: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论证: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夺取敌人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说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做出文家市决策,带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5年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并到达陕北,革命中心从南方农村转移到北方农村。随着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八路军根据洛川会议的人民战争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寇,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扭转了解放战争态势。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