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五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五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五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五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五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宁德市五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9小题,18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髓(suí)衅钟(xìn)杜馔(zhuàn)涔涔(cén)B.墁地(màn)玉诀(jué)亭皋(gāo)便嬖(pì)C.嫁奁(lián)罪愆(qiān)言筌(quán)窸窣(sū)D.怵然(chù)木柙(jiá)戗兽(qiāng)迢远(tiáo)〖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音字形的能力。A.“精髓”的“suí”应为“suǐ”,“杜馔”的“馔”应为“撰”;B.“玉诀”“诀”应为“玦”,“便嬖”的“pì”应为“bì”;D.“木柙”的“jiá”应为“xiá”,“戗兽”的“qiāng”应为“qiàng”。故选C。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度,然后知长短(估计)B.拔剑切而啖之(吃)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待)C.沛公则置车骑(安放)俯足以蓄妻子(养活)D.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度”,丈量。句意: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B.“遇”,接触。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C.“置”,放弃,丢下。句意: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故选D。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词类活用分类情况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树之以桑②既来之,则安之③沛公军霸上④欲辟土地,朝秦楚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吾得兄事之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⑨族庖月更刀A.①③/②④/⑤⑧/⑥⑨/⑦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⑨C.①⑥/②④/⑤⑧/③⑨/⑦ D.①③/②④/⑦⑧/⑥⑨/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①“树”,名作动,种植。句意:种上桑树。②“来”,使动,使……来。句意: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③“军”,名作动,驻军。句意:沛公驻军霸上。④“朝”,使动,使……朝见。句意: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⑤“厚”,形作动,变雄厚。句意:邻国变得雄厚,而您却被削弱了。⑥“兄”,名作状,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得以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⑦“赐”,动作名,恩惠。句意: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⑧“老”,形作动,尊敬、爱护。句意: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⑨“月”,名作状,每月。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①③是名作动/②④是使动/⑤⑧是形作动/⑥⑨是名作状/⑦是动作名。故选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吾一日长乎尔B.沛公乃夜驰之沛公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D.且贰于楚也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因为我比你们大一点。B.动词,去、往;结构助词,的。句意:沛公于是连夜骑马回到沛公的军队。/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的地步。C.连词,都表转折。句意:现在别人有大功却攻打他。/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D.连词,并且;副词,将。句意: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故选C。5.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吾何爱一牛C.视为止,行为迟吾力足以举百钧D.行李之往来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配偶。/“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句意: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B.“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爱”,古义,吝惜;今义,喜爱。句意: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C.“行为”,古义,动作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无古今异义词。句意: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D.“行李”,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出行所带物品。/“细说”,古义,奸细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说出。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没有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奸细的谗言。故选C。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大王来何操何由知吾可也B.是社稷之臣也百姓之不见保C.臣之所好者道也此天子气也D.以其无礼于晋得复见将军于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由何知吾可也”。句意: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B.判断句,标志是“是……也”。/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这是鲁国的臣属。/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C.均为判断句,标志分别是“……者……也”“此……也”。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是天子的云气。D.均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得于此复见将军。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故选B。7.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者有小人之言批大郤,导大窾B.盖亦反其本矣莫春者,春服既成C.夫晋,何厌之有为长者折枝D.因击沛公于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第一句没有通假字。“郤”通“隙”,缝隙。句意:现在有小人的谣言。/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B.“盖”通“盍”,何不,“反”通“返”,返回;“莫”通“暮”,晚。句意: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晚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做成。C.“厌”通“餍”,满足;“枝”通“肢”,肢体。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为长者按摩肢体。D.“坐”通“座”,座位;“颁”通“斑”,花白。句意: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头顶重物行走了。故选A。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语录体,多用问答形式,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讲求篇章结构。B.元杂剧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C.自然科学小论文,同正规的学术论文相比,选题较小,内容较浅,篇幅不长。D.“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指《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指……《罗密欧与朱丽叶》”错误,《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应该是《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和《奥赛罗》。故选D。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B.《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巨大的成功。C.《窦娥冤》中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及三年大旱,表达出窦娥对自己冤情的控诉,但冤情到剧终还是没能得以昭雪。D.《说木叶》从古诗词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冤情到剧终还是没能得以昭雪”错误,三年之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赶考得中,官拜参政知事并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窦娥的鬼魂前来告状,这个冤案才得以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所以说窦娥最终得以申冤昭雪。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至正初,以《春秋》举进士,授高安县丞,累官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政乱,投劾去。常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既而,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刘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太祖深然之。未几,以濂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以溢、琛为营田司佥事,基留帷幄,预机密谋议。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不拜。太祖召基入,问之。基遂陈天命有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率诸臣奉上即吴王位。建百官司属,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谕善长等曰:“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B.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C.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D.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是为它作注的三传。B.太祖,此处是明朝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以“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予以先王“祖”或“宗”的称号。C.相国,此处是对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与《侍坐》中的“愿为小相”的“小相”职务完全不同。D.因,指承袭、因袭、遵循,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完全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基自幼聪颖过人,考中进士被授予县丞一职后又屡次升官;他常建议围剿方国珍,却不被太祖采纳,后被安置在绍兴。B.太祖十分看重“四先生”,其中宋濂被任命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刘基留在军帐,参与机密谋议。C.中书省设御座敬奉小明王,刘基坚决不拜,并陈述天命自有所归之说,使太祖大受感触而有所领悟,拟定征战讨伐的计策。D.李善长等人上书劝太祖登上帝位,太祖没有答应,于是他们率领群臣敬奉太祖为吴王;太祖任命官员并语重心长地教导官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2)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14.明太祖是我国古代圣明的君主之一,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圣明”之处。〖答案〗10.B11.D12.A13.(1)不久,总制官孙炎受太祖之命派人前来聘请,刘基于是决定前去金陵,陈述自己对时务的十八条计谋。(2)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申明告谕(其他将领)要及时开垦。14.①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礼遇刘基等人,并依据其才能合理任用。②关心政事,善纳雅言。采纳了刘基的十八条计谋,同意陶安对刘基等人的评价。③以史为鉴,严明朝纲。警醒大臣以元朝的过失为鉴,不要苟且偷安徒有虚位。〖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大家为了百姓的生存大计,推举拥护我,但是建国的初期,首先应当整肃朝政。元朝皇室昏庸腐败,赏罚大权被下面篡夺,法律、规章不能执行,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天下骚乱。“推戴予”意为“推举拥护我”,“推戴”与“予”之间是动宾关系,应在宾语后断句,且“然”表转折,一般置于句首,排除AD;“威福下移”“法度不行”都是主谓关系,且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成并列,谓语“下移”后面应断句,据此排除C。故选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D.“完全相同”错误,应是不同。“因”,承袭、因袭、遵循。/凭借、依靠。句意:不要苟且偷安按照原来的样子虚充职位。/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却不被太祖采纳,后被安置在绍兴”错误,由“元政乱,投劾去。常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可知,应是不被元朝统治者采纳,自己安身在绍兴。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而”,不久;“遂”,于是;“趋”,前往;“陈”,陈述。(2)“充仞”,充足;“他将”,其他将领;“及”,赶得上;“申谕”,申明告谕。【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特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能体现明太祖“圣明”的内容,分析理解并进行概括。结合“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可知,明太祖召见刘基等人,询问时事,创设礼贤馆来安置他们,可见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结合“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刘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太祖深然之”可知,刘基上言十八计策,太祖采纳,陶安评价刘基四人之才,太祖认可,可见他关心政事、察纳雅言。结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可知,太祖认识到元朝混乱灭亡的原因,他警醒臣子要把元的过失作为警诫,要同心协力,励精图治,不要苟且偷安虚充职位,可见他以史为鉴、严明朝纲。参考译文:二十年春季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建康入见太祖。太祖非常高兴,说:“我为天下屈驾四位先生了。”给他们赐座,(太祖)从容地同他们谈论经史,并询问时事,特别显示出尊重之礼,下令有关部门创设礼贤馆来安排他们。刘基自幼聪明过人,凡是天文、兵法、性理等书过目一遍即可透彻领悟书中精要。元至正初年,(刘基)凭借精通《春秋》考中进士,被授予高安县县丞,又屡次升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朝政局大乱,他呈上弹劾自己、请求辞职的状子后离去。他常建议围剿方国珍,不被(元朝统治者)采纳,便安身在绍兴。不久,总制官孙炎受太祖之命派人前来聘请,刘基于是决定前去金陵,陈述自己对时务的十八条计谋。太祖嘉奖并采纳了这些建议。一天,太祖悠闲地问陶安说:“刘基他们四人的才华怎么样?”陶安说:“我的谋略比不上刘基,学问比不上宋濂,治理百姓的才能不如章溢、叶琛。”太祖很同意这个看法。不久,任用宋濂为江西等地儒学提举司的提举,派遣世子在此处教授经文。任命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刘基留在军帐,参与机密谋议。二十一年春正月初一,中书省设置御座,敬奉小明王,举行庆贺典礼。刘基很生气地说:“一个放牧牲畜的小子,敬奉他做什么!”说完不拜。太祖召刘基入内,向他询问此事。刘基于是陈述了天命自有所归之说。太祖大受感动并有所领悟,于是拟定了征战讨伐的计策。二十三年春季二月,(朝廷)向将士们申明屯田令。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申明告谕(其他将领)要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人因太祖的功德日益增长,屡次上书劝谏太祖登上帝位,未被允许,于是率领各位大臣敬奉太祖成为吴王。建立百官司属,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太祖告谕李善长等人说:“你们大家为了百姓的生存大计,推举拥护我,但是建国的初期,首先应当整肃朝政。元朝皇室昏庸腐败,赏罚大权被下面篡夺,法律、规章不能执行,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天下骚乱。现今各位将相大臣们要以元朝的过失作为借鉴,同心协力,励精图治,不要苟且偷安按照原来的样子虚充职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小题。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阮籍①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②刘长卿文姬③留此曲④,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备注〗①阮籍:三国魏人,“竹林七贤”之一。②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③文姬:蔡琰,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曾滞留胡地12年。④此曲: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诗首联将郑愔比作阮籍,并点明环境,刘诗开篇即点明此曲为蔡文姬所作。B.孟诗中的“下”“拂拭”两个词,表现了郑愔弹奏时的娴熟动作和潇洒姿态。C.孟诗颈联写了弹琴者和听琴者的沉醉、陶醉之态,刘诗颈联实写了眼前之景。D.刘诗融音乐和历史于一体,既是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16.听完音乐后,两位诗人分别产生了哪些感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孟诗中诗人沉醉在美妙的琴声中,让他感受到了山水意趣,引发了他寄情山水的夙愿,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之情。②刘诗中的琴声让作者想到自身客居他乡的处境,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漂泊之苦和羁旅之悲;联想到“边草动”“陇云深”“战马出塞”“风声低吟”的场景,引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刘诗颈联实写了眼前之景”错误,此处是虚写,“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意思是“我沉醉于音乐中,眼前似有边境上的衰草随风飘动,天空中乌云弥漫”,是作者由所听胡曲而产生的想象。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诗人听完音乐后的所思所感,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他们的感慨。先看孟诗。由颈联“一杯弹一曲”可知,此处开始弹曲,所以诗人的感受应在下面几。由“不觉夕阳沉”可知,诗人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由“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可知,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孟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并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以“余意在山水”表达自己渴望归隐之情。再看刘诗。诗歌开篇即以“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点明所听之曲为蔡文姬所作,所以下面几联都是听琴的感受。颔联“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由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想到自己“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同样是客居他乡,二人境遇相似,引发漂泊孤寂之感;颈联“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以及尾联“萧萧出塞吟”是说音乐声中诗人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乌云弥漫,远方战马出塞,风声低吟,结合注释“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可知,诗人由所听音乐而想到的“边草动”“陇云深”“战马出塞”“风声低吟”这些场景画面体现出的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稳泛沧浪空阔。(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2)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的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5)《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短发萧骚襟袖冷(2)酒旗斜矗(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4)可使有勇且知方也(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三、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嬷嬷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由于自己“女儿身”的限制,探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只是在贾府中进行,只是在大观园中进行,只是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宝黛的“木石前盟”。为了应对外界的冲击,保住最后的地位,四大家族权衡利弊之后,不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直接为宝玉做出了“弃黛保钗”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体现了《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家族之间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形态,就需要贾家与薛家再建立最亲密、最直接的关系。在“金玉良缘”缔造之前,薛家与贾家之间的链接,其实一直都是通过王家才得以实现,薛姨妈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比“金玉良缘”弱得多。因此,在宝钗进宫失败后,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薛家权衡利弊,迫切渴望她能嫁入贾府;同时,贾家也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迫切与薛家联姻,所以才有了“金玉良缘”一说。(摘编自葛妍《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有删改)材料二: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其言之不满现状,于兹可见。她在荣府中,能够受人重视,完全由她努力,博得上下称许。探春虽生于富贵之家,幼时因为庶出,也许生活不如嫡出那样舒服,故能深知荣府的积弊;而收入不敷支出,则为荣府最大的危机。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园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园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分,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计探春在大观园内所作的改革,只有两件事。一是节用,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何况此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是由买办经手去买,往往买的不是正经货,使不得,所以探春把这一笔开支取消了。二是兴利,把大观园内花卉、树木交给忠实的老婆子管理,凡姑娘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都由她们包了去,不用向账房领钱”,即以大观园花卉、树木的收入,充为购买这些物品之用。明代丘浚云:“三害(冗吏、冗兵、冗费)之中,冗费之害尤大,必不得已而去之,吏兵无全去之理。惟费之冗者,则可权其缓急轻重而去之焉。凡所谓冗者,有与无皆可之谓也。事之至于可以有,可以无,吾宁无之而不有焉,则不至害吾财矣。”荣府的奢靡均属于冗费,探春的改革,不过去其冗费而已。(摘编自萨孟武《与中国旧家庭》有删减)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就像“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而使社会“退化”那样,结盟后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B.宝钗进宫失败成为“金玉良缘”的诱因,贾、薛两家根深蒂固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则是宝玉、宝钗成婚的深层原因。C.探春不满现状,凭借自身能力得到荣府上下的认可。她虽然不是嫡出,但由于出身富贵,才得以清楚荣府入不敷出的危机。D.明代丘浚认为“冗费”就是可有可无的花费,有很大害处,需要去掉,探春在大观园内的节用举措和这一观点是不一致的。1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答案〗18.B19.①首先由费孝通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引出《红楼梦》中的家族是稳固、相互联系的结合体与命运共同体这一论点;②其次论证四大家族结盟造成的后果;③接着以“探春兴利除弊”为例分析贾家应对变故的经济举措;④最后以“弃黛保钗”为例分析贾薛两家应对外来冲击时在婚姻方面的努力。〖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A.“‘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分析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可知,“紧密联系”只指的是空间尺度。C.“但由于出身富贵,才得以清楚荣府入不敷出的危机”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可知,因为探春是庶出,幼时的生活可能不如嫡出舒服,才清楚地了解荣府积弊。D.“不一致”错误,由材料二“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荣府的奢靡均属于冗费,探春的改革,不过去其冗费而已”可知,探春的举措也是说明这些花费可有可无,需要去掉,所她的观点和丘浚是一致的。故选B。【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由材料的出处可知,材料一是从乡土社会视角来看不一样的《红楼梦》,中心话题是《红楼梦》。第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先借助费孝通《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个章节点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即“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接着由这一特点引出《红楼梦》中的家族,明确观点,即“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第二段紧跟着分析四大家族建立的家族联盟因其稳固而带来的后果,即“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知身外事’的境地”“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第三段和第四段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是针对家族面临的变故分析贾家应对的举措,如第三段“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这一段举出探春兴利除弊的例子进行证明,这是经济举措。第四段“为了应对外界的冲击,保住最后的地位,四大家族权衡利弊之后,不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直接为宝玉做出了‘弃黛保钗’的选择”,这是以“弃黛保钗”为例来分析应对外来冲击时在婚姻方面的努力,这是婚姻方面的举措。(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丫头她妈林斤澜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她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对面卖鱼丸的女人家溪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矮凳桥街上有少数人——说是少数,不过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起了个名字也叫不开,连个外号都没有人肯费心思,只叫做癞头、跛脚、缺牙齿,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妈、他婶、阿嬷、阿婆……矮凳桥历代田少人多,老古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矮凳桥这方土,却是养不活矮凳桥人。农田上的“生活”,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去做。袁相舟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说,喂不饱几张嘴,用几个人做什么?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丫头去捆捆稻草,挑粪水担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妈决不指使儿女。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没有生意好做,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手坐着。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丫头盛起来吃,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在溪鳗的鱼丸摊子那里,帮忙洗洗碗,添添火,说一会儿话,家去吃剩饭剩菜。她妈的食量很好,什么都吃,吃什么都有滋味。她妈煮熟了饭自己走开,起先是困难时候,她觉着坐下来只张半张嘴,筷子只点点盘边,倒不如剩多剩少做一口咽下去的好。后来,成了习惯。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听听新闻,摊边说两句话,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娱乐。不过有时候也说几句,说的是梦,这梦不是有文化的人,那种诗意的东西,也不是哲理,也不是比喻。这算不算一个秘密呢!“昨天晚上我梦见下大雨了。”丫头她妈常常只用一句话,就把她的梦说完。溪鳗心里有一本梦书,是个圆梦专家。她手里忙着,也不妨碍心里翻到梦书的下雨篇,接着查问细节:“你在屋里还是屋外?”“屋里。”“屋里漏不漏?”“不漏。”“那还好。”……“我和你说了吧,只许放在心里,不许挂在嘴上,只怕是个劫数,人会饿着,矮凳桥会墨黑,地面上会精光。不过你不要紧,你屋里不漏,你一家人都会熬过来的。”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溪鳗的鱼丸摊子也“割”掉了。街上的店面都上了门板,再后来“困难时期”来了,街里街外都寻不着吃……她妈觉着溪鳗的圆梦,句句灵验,算得半个神仙。内乱武斗的年头,溪鳗只开半扇小门,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让人进屋。丫头她妈来站一站,也是一个门槛里一个门槛外说几句话。……溪鳗接着说:“前天车钻他妈来说,上面挑飞机兵,车钻样样及格,就是肩膀头多一块肉,那是从小挑担叫扁担压出来的,人家不要。”过后一天,丫头她妈挑着两箩番茄回家来,正好遇见儿子,儿子见妈妈脸都挣红了,拿过扁担来挑了走,走出去十多步,她妈忽然想起什么,叫道:“放下,放下。”儿子不明白。她妈抢上前来挑走了。从这以后,父子俩休想帮忙。实在当忙时候,丫头倒还可以打个下手。袁相舟有回问道:“我总比丫头多一把力气。”她妈说:“你总会有转运的一天,不要运是转了,当老师又不要你了。”——袁相舟以前是中学教师。袁相舟也只笑笑。谁知转运时候当真到来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一下来,本地土话叫做“声叫声应”,矮凳桥街上马上活泼起来,一转身,闹成了专业的钮扣市场。不用说袁相舟,连那么个丫头坐着点点数,装装塑料口袋,贴贴招牌,也成把地抓钞票。钞票钞票,满街地飞钞票,说钞票赚钞票。只有丫头她妈,还是泥里来水里去,也还是填不饱自家几张嘴,若论钞票把人分三六九等,她妈人前人后连个屁也放不响。有天,她照旧到溪鳗那里站饭前的一站。溪鳗店门大开。里边有两个木匠师傅在装修吊脚楼,一番大干的景象。“我昨天晚上,梦见发大水了。”“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样了。……丫头她妈,你要转运不要,要,听我一句话:种菜。”丫头她妈笑眯眯走回家来,多少年圆梦都没有这一回开心。不过她还是和家里的谁也不商量,管自种了菜。种出菜来就要挑上街叫卖。她不会叫,只把菜筐放在溪鳗店门口。过不了几天,她的菜挑子一上街,就有开饭馆的大师傅大声叫住,就有发了财的“大好佬”当街拦住,他们专挑新鲜细菜,不在价钱。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着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在众人眼里,旺俏,她先把旧箩换成新筐敞口,好把细菜摆开。她的菜都要洗过涮过,青菜要显出青是青白是白,萝上不带泥,红的红黄的黄。叶子要挺着,一张是一张,不夹带黄的萎的。不该带根的齐根砍掉,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的胡子一样。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她现在很爱面子,讨价还价,若是还的价不是行情,她连理都不理,真正是新上市的好货色她还言不二价哩。后来市场管理把农副产品,规定在东口,丫头她妈的菜担随便钻小巷走屋檐下,都可以抄近走到东口去。她不,还是从西口进街,穿过整条街,让人们看着她的成果,喷啧的啜牙花,又决不违反规定一路走一路卖。让开饭馆的着点急,只能预定三捆两捆的。让吃鲜货的“大好佬”差不多是央告给留下一把两把。当然,溪鳗做鱼丸鱼饼用的小葱鲜姜,鱼汤头里用的小白菜、寸把长的蒿菜,那是不用招呼给送上门的。不过有人说她是不是摆起架子来了?叫声丫头她妈给留点菜,她总是嘴皮动动的,说句什么话听也听不见,脸上还板板的,倒像保守着什么秘密。袁相舟听见人家这么说,哈哈一笑,说,要说她妈有秘密,天晓得,她的秘密就是做梦。她妈听见这话,也不和袁相舟理论,倒和溪鳗说:“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选自《矮凳桥风情》系列,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写溪鳗的店铺不断变化,寓示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表现了处在其中的小城所不可避免的变化。B.本文除了丫头她妈之外,还写了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可以说是以群像塑造的方式展示了矮凳桥的民俗风情。C.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善用对比,如文中的袁相舟,就是一个与他妻子形成鲜明对照的、脆弱又不负责任的形象。D.文章具有散文化特征,节奏舒缓,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用语直白浅显简洁,多用短句,长句有明显停顿。21.文中丫头他妈“发大水”的“梦”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22.请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答案〗20.C21.①这个“梦”暗示了丫头他妈即将转运,将要找到生活的方向;②“梦”象征着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体现了人物顽强的生命力。22.①照应上文,上文写到“丫头他妈没有名字”“取了个名字也叫不开”,“她总是嘴皮动动的,说句什么话听也听不见”,文末点明她的名字以及由来,结构完整。②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人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如小时候有名字,为什么后来名字是个秘密,这个名字为什么不用等。③从没有名字到强调自己的名字,反映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种社会存在价值的实现。〖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不负责任”错误,从文中“从这以后,父子俩休想帮忙。……袁相舟有回问道:‘我总比丫头多一把力气’”可知,袁相舟主动提出帮忙,是妻子不让,可见袁相舟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妻子认为这可能会影响袁世相舟转运。故选C。【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意蕴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找到丫头她妈“发大水”的“梦”,然后结合梦的内容以及下文的情节分析其意蕴。文中丫头她妈告诉溪鳗“我昨天晚上,梦见发大水了”,接着溪鳗告诉她“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样了。……丫头她妈,你要转运不要,要,听我一句话:种菜”,而下文丫头她妈通过“种菜”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因为“种菜”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大家的肯定,所以这个发大水的“梦”是暗示了丫头她妈即将转运,将会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结合上文“只有丫头她妈,还是泥里来水里去,也还是填不饱自家几张嘴,若论钞票把人分三六九等,她妈人前人后连个屁也放不响”下文“丫头她妈笑眯眯走回家来,多少年圆梦都没有这一回开心。不过她还是和家里的谁也不商量,管自种了菜”“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着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可知,一开始丫头她妈在别人顺应潮流“转运”的时候,她始终和之前一样,而做了发大水的“梦”且经过溪鳗的指引之后,她找到了“种菜”这一途径,并为之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由丫头她妈这一称号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名字叫“王梦水”,所以这“梦”象征丫头他妈生活的信念和希望,展现人物顽强的生命力。【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从情节角度来看,结尾段丫头她妈告诉溪鳗自己的名字、名字的由来以及别人叫她丫头她妈时候自己“嘴皮动动”所说的话,这与上文“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地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对面卖鱼丸的女人家溪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说她妈有秘密,天晓得,她的秘密就是做梦”形成呼应,上文没有名字、有个秘密,而结尾点明名字、解开秘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从收尾方式来看,文章结尾说“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起个名字叫王梦水”,这样的收尾属于戛然而止式结尾,文章在点出丫头她妈的名字后戛然而止,这给人留下疑问,如小时候有名字,为什么后来名字是个秘密;这个名字为什么没用,等等,这些疑问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从主旨角度来看,文章前面说“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不过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起了个名字也叫不开,连个外号都没有人肯费心思,只叫做癞头、跛脚、缺牙齿,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妈、他婶、阿嬷、阿婆……等,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称呼外号,而作为女性,丫头她妈没有名字,而结尾说“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她的话中强调自己的名字,从没有名字到最后强调自己的名字,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慢慢觉醒,开始重视自己的名字,找寻自己的价值等。四、整本书阅读(9分)23.小宁与同学改编“晴雯撕扇”情节参加学校“《红楼梦》舞台秀”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以下台词最不适合的一项是()A.晴雯对宝玉说:把你的扇子先拿给我撕,我就爱听那声响。B.晴雯对宝玉说: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C.宝玉对晴雯说: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撕碎了也使得。D.宝玉对晴雯说:生气时不要拿它出气,撕着玩开心就可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这句不应该是晴雯对宝玉所说,这句带有劝说语气,因为原著中是晴雯撕扇子,应该是“宝玉对晴雯说”。故选B。24.《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薄命女和薄命郎分别指的是谁?〖答案〗“薄命女”指的是甄英莲或者香菱,“薄命郎”指的是冯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情节以及形象的能力。《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说冯渊在拐贩处把自幼被拐的英莲买下,拐贩又将英莲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互相争夺英莲,结果冯渊遇害。贾雨村徇私枉法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掩饰。冯渊谐音“逢冤”,意指他逢受冤屈。他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冯渊原本好男风,但看到被拐卖的女子甄英莲后,一改素日作风,执意要从拐子手中买下英莲,并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但是拐贩又将英莲偷卖给薛蟠,二人争执起来,冯渊被薛家家仆活活殴死。所以称之为“薄命郎”。甄英莲,本生于小康之家,是甄士隐唯一的宝贝女儿,但幼年被拐,尝尽艰辛,她的人生本来有个转机,即冯渊看上了她,“破价买她”,可惜半路杀出个薛蟠,打死冯渊,抢了她做妾。之后薛蟠娶了“泼妇+醋坛子”夏金桂,夏金桂看不顺眼英莲,接连给她改名、制造嫌隙,借薛蟠之手结束了她短暂的生命。所以称之为“薄命女”。25.请概述“海棠诗社”的创建情境。〖答案〗初秋季节,探春倡议创建诗社,众姐妹以及宝玉都集合到秋爽斋。适值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黛玉、宝钗、探春等人纷纷取了别号。诗社首次活动的主题为“咏白海棠”,之后还组织各种主题的诗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名著情节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概括时候应包括创建“海棠诗社”的时间、地点、成员、命名的原因、诗社的活动等。《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明确“海棠诗社”创建的地点,即在“秋爽斋”,季节是“初秋”;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