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20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XX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qualityofrecycledbricksandblocksinFujian(报批稿)X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PAGEi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再生砖和砌块原材料 34再生砖和砌块 54.1一般规定 54.2技术要求 54.3检验方法 94.4判定规则 95设计 115.1一般规定 115.2结构设计 115.3节能设计 126施工 136.1一般规定 136.2砌筑施工 136.3抹灰施工 147工程质量验收 15本规程用词说明 16引用标准名录 17附:条文说明 19PAGEiiPAGE181总则1.0.1为落实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促进福建省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保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质量,规范再生砖和砌块砌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1.0.3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的产品质量,砌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buildingwasterecycledbricksandblocks利用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建设工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渣土和淤泥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砖或砌块。2.0.2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non-firedrecycledbricksandblocks以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掺入少量水泥、石膏、石灰、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材料,经搅拌和压制成型后,采用蒸压、蒸养或自然养护而成的一种砖或砌块。2.0.3烧结再生砖和砌块firedrecycledbricksandblocks以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一种砖或砌块。2.0.4泛霜efflorescence可溶性盐类在砖或砌块表面的盐析现象,一般呈白色粉末、絮团或絮片状。2.0.5石灰爆裂limebloating烧结砖或烧结砌块的原料或内燃物质中夹杂着石灰质,焙烧时被烧成生石灰,砖或砌块吸水后,体积膨胀而发生的爆裂现象。2.0.6碳化系数carbonationcoefficient为砖或砌块受到碳化作用后的抗压强度与未受到碳化作用时的抗压强度的比值。2.0.7软化系数softeningcoefficient为砖或砌块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和自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2.0.8当量导热系数equivalentthermalconductivitycoefficient表征再生砖或砌块砌体热传导能力的参数,为砌体的厚度与热阻的比值。2.0.9当量蓄热系数equivalentheatstoragecoefficient表征再生砖或砌块砌体在周期性热作用条件下热稳定性能力的参数。3再生砖和砌块原材料3.0.1建筑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过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的有关规定。3.0.2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场所,制备再生砖和砌块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环保规定。3.0.3下列情况下的建筑废弃物不得应用于生产再生砖和砌块:1建筑废弃物来自于有特殊使用场合的混凝土(如核电站、医院放射室等);2建筑废弃物受硫酸盐腐蚀严重;3建筑废弃物已受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4建筑废弃物受氯盐腐蚀介质严重浸蚀;5其他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废弃物。3.0.4用于生产再生砖和砌块的建筑废弃物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含有塑料、木块、植物根茎等有机杂物;2用于非烧结再生砖建筑废弃物粉碎后骨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8mm,用于非烧结再生砌块建筑废弃物粉碎后骨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10mm,且不宜大于再生砖和砌块肋厚的2/3;3用于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建筑废弃物,不得含有混凝土、石灰石,粉碎后粒径应不大于2mm,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应大于50%;4采用建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加工而成的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规定。3.0.5用于生产再生砖和砌块的建筑废弃物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3.0.6用于生产再生砖和砌块的建筑废弃物的可浸出危害成分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的有关规定。3.0.7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同水泥不得混合使用。3.0.8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相关规定。3.0.9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3.0.10其他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且不应对产品耐久性、环境和人体产生有害影响。4再生砖和砌块4.1一般规定4.1.1再生制品按种类分为砖(RZ)和砌块(RQ),按生产工艺烧结制品(F)和非烧结制品(N),按孔洞率分为烧结实心制品(C)、多孔制品(P)和空心制品(H)。4.1.2再生砖和砌块的外型宜为直角六面体,其长度、宽度、高度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砖的规格尺寸(mm):240、190、180、115、90、53。砌块的规格尺寸(mm):390、240、190、180、115、90。其他规格尺寸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1.3再生砖和砌块的抗压强度分为MU3.5、MU5.0、MU7.5、MU10.0、MU15.0、MU20.0、MU25.0、MU30.0八个等级。4.1.4再生空心砖和砌块的体积密度分为800级、900级、1000级、1100级四个等级。再生多孔砖的体积密度分为1000级、1100级、1200级、1400级四个等级。再生多孔砌块按体积密度分为900级、1000级、1100级、1200级四个等级。4.1.5再生砖和砌块的产品标记按制品种类、烧结工艺、孔洞率、规格(长度×高度×宽度)、密度等级、强度等级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进行标记。实心砖和砌块可不标记密度等级。示例:规格尺寸为240mm×115mm×90mm、密度等级1000级、强度等级MU10.0的非烧结再生多孔砖,其标记为:RZNP240×115×901000MU10.0DBJ/T13-XX。4.2技术要求4.2.1再生砖和砌块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1、4.2.1-2的规定。表4.2.1-1烧结再生砖和砌块尺寸允许偏差(mm)尺寸样本平均偏差样本极差>300±3.0≤7.0200~300±2.5≤6.0100~200±2.0≤5.0<100±1.5≤4.0表4.2.1-2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尺寸允许偏差(mm)项目名称合格品长度±2.0宽度±2.0高度±2.04.2.2再生砖和砌块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外观质量项目指标缺棱掉角个数(个)≤1三个方向投影的最大值(mm)≤20裂缝延伸的投影尺寸累计(mm)≤30弯曲(mm)≤24.2.3再生砖和砌块抗压强度等级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抗压强度等级(MPa)强度等级平均值≥变异系数δ≤0.21变异系数δ>0.21强度标准值≥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MU3.53.52.52.8MU5.05.03.54.0MU7.57.55.06.0MU1010.07.08.0MU1515.010.012.0MU2020.014.016.0MU2525.018.022.0MU3030.022.026.04.2.4再生空心砖(砌块)和多孔砖(砌块)密度等级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密度等级(kg/m³)密度等级平均值800701~800900801~9001000901~100011001001~110012001101~120014001201~14004.2.5再生砖和砌块抗冻性应符合表4.2.5的规定。表4.2.5再生砖和砌块抗冻性地区抗冻等级指标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平潭D15≤5≤25宁德、南平、三明D254.2.6再生砖和砌块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4.2.7再生砖和砌块不应出现泛霜。4.2.8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石灰爆裂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或等于10mm的爆裂区域,每组砖(砌块)不得多于15处;2不应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0mm的爆裂区域。4.2.9烧结再生砖和砌块产品中不应出现欠火砖(砌块)、酥砖。4.2.10烧结再生多孔砖和多孔砌块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13544的规定,烧结再生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孔洞排列及其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T13545的规定。4.2.11非烧结再生多孔砖、非烧结再生空心砖及非烧结再生空心砌块孔洞率、最小外壁厚、最小肋厚应符合表4.2.11的规定。表4.2.11孔洞率、最小外壁厚及最小肋厚种类孔洞率/%最小外壁厚/mm最小肋厚/mm非烧结再生多孔砖≥25≥18≥15非烧结再生空心砖≥40≥15≥10非烧结空心砌块≥25≥30≥254.2.12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吸水率不应大于13%,相对含水率应符合表4.2.12的规定。表4.2.12再生砖和砌块相对含水率地区相对含水率(%)福州、宁德、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平潭≤40南平、三明、龙岩≤354.2.13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线性干燥收缩率不应大于0.060%。4.2.14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均不应小于0.80。4.2.15再生砖和砌块用于有节能要求的围护结构中时,其砌体的当量导热系数及当量蓄热系数应符合表4.2.15-1和表4.2.15-2的规定。表4.2.15-1当量导热系数等级当量导热系数等级砌体当量导热系数[W/(m·K)]EC10≤0.10EC150.11~0.15EC200.16~0.20EC250.21~0.25EC300.26~0.30EC350.31~0.35EC400.36~0.40表4.2.15-2当量蓄热系数等级当量蓄热系数等级砌体当量蓄热系数[W/(㎡·K)]ES11.00~1.99ES22.00~2.99ES33.00~3.99ES44.00~4.99ES55.00~5.99ES66.00~6.99ES7≥7.004.3检验方法4.3.1再生砖和砌块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的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数量为50块,尺寸偏差检验试样数量为20块。样本平均偏差是20块试样同一方向40个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减去其公称尺寸的差值,样本极差是抽检的20块试样中同一方向40个测量尺寸中最大测量值与最小测量值之差值。4.3.2再生砖和砌块抗压强度样品数量均为10块,烧结再生砖和砌块抗压强度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进行,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抗压强度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4111进行,结果计算按现行国家标准《烧结空心砖和砌块》GB/T13545-2014中第6.3.3条执行。4.3.3再生砖和砌块的放射性核素限量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进行,样品数量3块。4.3.4再生砖和砌块砌体的当量导热系数及当量蓄热系数检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JG/T407-2013中附录A、附录B执行。4.3.5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其他项目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4111进行。4.3.6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其他项目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进行。4.4判定规则4.4.1产品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应包含本规程第4.2节规定的所有项目。出厂检验应包括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相对含水率。4.4.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再生砖和砌块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型式检验:1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2正常生产后,原材料、配合比及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时;3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4产品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5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4.4.3同一工艺制作的同一强度等级的再生砖,每10万块应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万块的应按一批计;再生砌块每1万块应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万块的应按一批计。4.4.4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检验的试样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每一检验批的产品堆垛中抽取。其他检验项目的样品用随机抽样法从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样品中抽取。若受检的50块再生砖和砌块中,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不合格品数不超过7块时,则判该批再生砖和砌块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合格;否则为不合格。4.4.5型式检验时,当所有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本规程第4.2节规定时,应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应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4.4.6出厂检验时,每批样品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相对含水率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本规程第4.2节规定时,应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应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5设计5.1一般规定5.1.1再生砖和砌块砌体建筑物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墙体结构布置形式,并应进行自承重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再生砖和砌块的结构设计计算指标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的规定执行。5.1.2当再生砖和砌块用于外墙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当用于内墙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5。5.1.3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5.1.4再生砖和砌块砌体不得用于防潮层以下部位和长期处于浸水或经常干湿交替的部位。5.1.5再生砖和砌块砌体建筑物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5.2结构设计5.2.1再生砖和砌块砌体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中有关设计指标、结构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的规定。5.2.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界处应沿竖向每隔400mm~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不少于700mm。5.2.3再生砖和砌块砌体结构房屋应设置圈梁,圈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圈梁的其它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5.2.4再生砖和砌块砌体结构房屋门窗等洞口处应设置过梁,对于砖砌过梁宜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根6mm钢筋,焊接钢筋网片或钢筋应伸入洞口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5.2.5再生砖和砌块砌体与不同材料的接缝处和阴阳角部位,应采用粘结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加强带进行处理。5.2.6再生砖和砌块墙体系统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的相关规定。5.2.7再生砖和砌块砌体结构的防水设计应符合国家、行业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3节能设计5.3.1再生砖和砌块用于有节能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建筑所在气候区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福建省地方标准的规定。5.3.2再生砖和砌块外墙工程中的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中规定的最小传热阻计算值的要求。5.3.3再生砖和砌块墙体系统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JGJ/T323-2014中附录A、附录B的规定执行。6施工6.1一般规定6.1.1进入施工现场的砖和砌块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应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等级进行进场复检,当用于有节能要求的围护结构中时,应按现行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T13-83的有关规定进行复验。6.1.2砌筑施工时再生砖和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6.1.3再生砖和砌块运输、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得倾倒和抛掷;2堆放场地应平整、干燥,并有防雨和排水措施;3进场后应按强度等级分类堆放整齐,并作标识;4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5楼面堆放时,应分散堆放,不得集中。6.1.4砌筑砂浆配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抹灰砂浆配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的有关规定执行。6.1.5砌筑砂浆及抹灰砂浆宜采用预拌砂浆,预拌砂浆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福建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DBJ/T13-76的有关规定。6.2砌筑施工6.2.1再生砖和砌块用于砌体砌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有关规定执行。6.2.2不同品种的再生砖和砌块不得在同一楼层混砌。6.2.3砌筑烧结再生砖或砌块砌体时,应提前1d~2d湿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或砌块砌筑,非烧结再生砖或砌块不需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6.2.4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用砌筑砂浆的施工稠度宜为60mm~90mm,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用砌筑砂浆的施工稠度宜为50mm~70mm。6.2.5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的孔洞、沟槽与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已砌筑的墙体上打洞或凿槽。设计变更或施工遗漏的少量孔洞、沟槽宜用石材切割机开设。6.2.6再生砖和砌块砌体与其他材料的接缝处和阴阳角部位应采用粘结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耐碱玻璃纤维网之间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6.2.7正常施工条件下,再生砖和砌块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4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6.3抹灰施工6.3.1抹灰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的有关规定执行。6.3.2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6.3.3抹灰前应将砌体的孔洞、凿槽填补密实、平整,并按设计要求在墙体与梁柱交接处设置加强网。6.3.4墙面抹灰前及设有钢丝网的部位,应先用有机胶拌制的水泥浆或界面剂等材料满涂后,方可进行抹灰施工。6.3.5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墙面不宜洒水。6.3.6抹灰应在砌体砌筑完毕至少7d,且应在砌体工程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6.3.7一次抹灰厚度不宜超过10mm,超出此厚度时应分遍压实赶平。抹灰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工程质量验收7.0.1砌体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进行验收:1砌体中的位结筋、网片及顶埋件;2圈梁、过梁和构造柱;3其他隐蔽项目。7.0.2砌体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以下资料:1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通知单;3混凝土及砂浆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4砌体工程施工记录;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砌体工程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7分项工程验收记录;8其他必要的文件、记录。7.0.3再生砖和砌块砌体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有关规定执行。7.0.4再生砖和砌块砌体房屋的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和《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T13-83的有关规定。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混凝土外加剂》GB8076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5《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7《烧结多孔砖和砌块》GB13544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17《预拌砂浆》GB/T2518118《烧结空心砖和砌块》GB/T1354519《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20《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411121《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2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3《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JG/T407-20132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5《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6《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7《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8《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9《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JGJ/T323-201430《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31《福建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DBJ/T13-7632《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T13-83PAGE19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qualityofrecycledbricksandblocksinFujian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6-XXX-XX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XX条文说明PAGE22制定说明《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J/T13-***-201*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年*月*日以闽建科[20*]*号文批准发布,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年*月*日以建标标备[201*]*号文批准备案,备案号为:J****-201*。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砖和砌块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时参考。

目次1总则 223再生砖和砌块原材料 234再生砖和砌块 254.1一般规定 254.2技术要求 254.3试验方法 285设计要求 295.1一般规定 295.2结构设计 295.3节能设计 296施工 306.1一般规定 306.2砌筑施工 306.3抹灰施工 317工程质量验收 32

1总则1.0.1我省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伴生着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推广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制品可减轻建筑垃圾,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节约天然资源,促进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政策,也符合我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了保证再生制品应用的效果和质量,推动建筑废弃物再生制品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进步,需要制定专门的规程。1.0.2在我省,用建筑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非烧结砖(砌块)或烧结砖(砌块)。已有部分工程案例,有些砖生产企业运用建筑废土、淤泥、废混凝土块、废砖瓦、废砂浆作为再生制品的原材料,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砌块和砖能够消纳更多的建筑垃圾,是我省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力军,全省已经拥有数条生产线,相关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各类建筑工程。1.0.3建筑废弃物再生砖(砌块)砌体工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和《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和施工项目设计提出的各项要求。PAGE243再生砖和砌块原材料3.0.1建筑废弃物应按不同的产生源、种类、性质进行分别堆放、分流收运,分别处理,建筑废弃物收运,处置全过程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建筑废弃物运输应采用封闭方式,不得遗洒、不得超载。3.0.2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场所,制备再生砖和砌块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场所、再生砖和砌块生产场地应有雨水、污水分流设施,应有粉尘控制措施、噪音控制措施,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周边环境。3.0.3原则上,有害杂质含量不足以影响再生砖和砌块使用性能的建筑废弃物均能用来生产再生砖和砌块,本条规定了不适用于生产再生砖和砌块的原材料,其他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废弃物,包括如建筑废弃物中含有大量不易分离的木屑、污泥、沥青等杂质、原混凝土受碱骨料反应破坏的建筑废弃物、原混凝土碳化严重,质地酥松等,这些物质引起的强度的损失,还有拆除的建筑中含有MgO(耐火砖中含有),使用再生骨料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为MgO会和拌合水反应生成Mg(OH)2,发生膨胀,从而局部破坏新制成的再生砖或砌块。3.0.4规定了生产再生砖和砌块的建筑废弃物的技术要求,原材料在使用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复检其质量指标。规定了再生骨料应符合的标准要求。再生骨料包含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是指由建筑废弃物加工而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再生细骨料是指由建筑废弃物加工而成的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破碎后的再生骨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原材料在使用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复检其质量指标。烧结推动力与原料的细度关系密切,细度越小,比表面能越大,越易烧结,因此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烧结砖瓦工程设计规范》GB50701中8.3.4规定了用于生产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原料粉碎后粒径不得大于2mm。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用黏土、页岩、膨润土、煤矸石等进行掺杂时,建筑废弃物掺杂量应在30%~50%。以挖方为主的建筑废弃物,经过试验可以提高掺加比例。3.0.6由于建筑废弃物原料来源复杂,尤其开挖的地下淤泥、渣土等,可能存在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因此本标准规定了浸出毒性限值要求。3.0.12其他原材料,如用于制备非烧结再生制品用的石膏、石灰、天然骨料、轻骨料等,均应符合各自国家标准的要求,如天然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的规定,轻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的规定。PAGE274再生砖和砌块4.1一般规定4.1.2为了灵活应用,本规程未规定具体的规格,主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18968中对于砖和砌块尺寸的基本规定,制订了几种常见的尺寸,厂家可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进行生产,如砖的规格尺寸可为240mm×115mm×53mm,砌块的规格尺寸可为390mm×190mm×90mm。4.2技术要求4.2.1对于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一般采用的是压制成型的工艺,因此产品的尺寸不会产生较大差异,偏差较小,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8239、行业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JC/T862、《非烧结垃圾尾矿砖》JC/T422等均规定长宽高的尺寸偏差为±2.0,而对于烧结砖和砌块,由于在烧结过程中产生收缩,导致产品的尺寸偏差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现行的相关烧结制品标准对于尺寸偏差的规定较为宽松,其中规定最严格的是现行国家标准《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GB26538中A类产品的规定,但通过对省内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测试结果分析,显示多数产品的样本极差仅符合该标准B类产品的要求,即使如此,该指标也比相关烧结制品的现行国家标准来的严格,因此本规程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GB26538中B类产品的尺寸允许偏差制定指标。4.2.3对于烧结砖和砌块而言,由于烧结过程中对尺寸、平整度等方面因素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强度结果会产生较大的离散性,因此相关烧结砖和砌块的国家现行标准,如《烧结普通砖》GB5101、《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T13545等均采用变异系数进行强度等级的评定,而对于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由于建筑废弃物原料来源复杂,可能在配制过程中对强度的均匀性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客观的评价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抗压强度,采用了与烧结再生砖和砌块一样的评价方法。4.2.5根据《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13544规定,以淤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砖和砌块必须进行冻融试验,非烧结制品如《混凝土实心砖》GB/T21144、《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T8239等均规定进行抗冻试验,由于本规程主要针对建筑废弃物制备的再生砖和砌块,无论烧结还是非烧结制品,均进行抗冻试验。福建省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平潭综合实验区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宁德、三明和南平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因此抗冻指标按照两个气候区域分别进行规定。4.2.6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使用建筑废弃物外,还有使用到其他的原料可能会带入反射性,因此,为了保证环境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本规程规定制成的再生砖和砌块也需要进行反射性核素限量测试并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4.2.10现行国家标准《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13544中关于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的规定如表4.2.10-1所示。表4.2.10-1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孔型孔洞尺寸/mm最小外壁厚/mm最小肋厚/mm孔洞率/%孔洞排列孔宽度尺寸b孔长度尺寸L砖砌块矩型条孔或矩型孔≤13≤40≥12≥5≥28≥331.所有孔宽应相等。孔采用单向或双向交错排列;2.孔洞排列上下、左右应对称,分布均匀,手抓孔的长度方向尺寸必须平行于砖的条面。注1:矩型孔的孔长L、孔宽b满足式L≥3b时,为矩型条孔。注2:孔四个角应做成过度圆角,不得做成直尖角。注3:如设有砌筑砂浆槽,则砌筑砂浆槽不计算在孔洞率内。注4:规格大的砖和砌块应设置手抓孔,手抓孔尺寸为(30~40)mm×(75~85)mm。现行国家标准《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中关于孔洞排列及其结构的规定如表4.2.10-2所示,外壁内侧宜设置有序排列的宽度或直径不大于10mm的壁孔,壁孔的孔型可为圆孔或矩型孔,参见现行国家标准《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中附录B的规定。表4.2.10-2孔洞排列及其结构孔洞排列孔洞排数/排孔洞率/%孔型宽度方向高度方向有序或交错排列b≥200mm≥4b<200mm≥3≥2≥40矩型孔4.2.11非烧结再生多孔砖孔洞率、最小外壁和最小肋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承重混凝土多孔砖》GB25779的规定,非烧结再生空心砖空心率、壁厚、肋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GB24492的规定,现行非烧结制品关于砌块的国家标准分类只有空心砌块和实心砌块,同时省内调研未发现相关的非烧结再生多孔砌块,因此本规程只针对非烧结再生空心砌块的孔洞率、最小外壁厚、肋厚进行规定,其依据为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T8239和《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JC/T862的规定。4.2.12相对含水率即砌块含水率与吸水率之比,因为相对于烧结砖吸水或失水时的体积相对稳定,非烧结砖吸水或失水会引起体积变化,如果墙体材料相对含水率太大,墙体材料上墙后会失水至与环境达到湿平衡,产生收缩,导致墙体开裂。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JC/T862中6.5条的规定,对于湿度中等地区(系指年平均相对湿度50%~75%的地区),规定相对含水率不大于35%,依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福建省沿海城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75%以上,而内地三个城市的年相对湿度则在50%~75%之间,因此按照不同湿度条件规定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相对含水率。由于吸水率对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体积影响明显,因此需要对该指标进行限制,现行行业标准《非烧结垃圾尾矿砖》JC/T422中规定吸水率不应大于18%,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T8239则按照承重和非承重进行分别规定,对于承重类的要求不应大于10%,非承重的吸水率不应大于14%,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实心砖》GB/T21144则按密度等级分为密度2100kg/m3以上的吸水率不得大于11%、密度1681kg/m3~2099kg/m3之间的吸水率不得大于13%,以及密度小于等于1680kg/m3以下的吸水率不得大于17%三个档,而同时编制组针对福建省内的非烧结制品调研发现,省内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使用的原材料主要还是以渣土为主,混凝土块的掺量较少,掺入水泥、土壤固化剂等胶凝材料,采用静力压制而成,虽然密度等级均小于2100kg/m3以下,但产品均较为密实,吸水率较低,均在10%和12%之间,因此本规程综合本省产品实际情况,制定吸水率指标为不应大于13%。4.2.13该指标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非烧结垃圾尾矿砖》JC/T422制定,根据对福建省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调研发现,原材料以淤泥、渣土等建筑垃圾为主,掺入少量水泥、外加剂等,经压制成型、蒸压、蒸压或自然养护而成,与该标准中适用的原料范围及工艺一致,因此引用该标准中的指标规定。4.2.14由于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一般会掺入少量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由于水泥水化形成的水化硅酸钙被碳化后会引起水化产物的体积收缩,导致密实性下降,从而引起强度降低,因此需要对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制定碳化系数指标,通过对福建省内的非烧结砖和砌块的厂家调研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产品的碳化和软件系数均在0.85左右,同时由于建筑废弃物来源的复杂,性能相比天然原料较弱,因此本规程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15229及《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GB24492等标准的相关规定,设置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均为0.80。4.3试验方法4.3.3由于建筑废弃物原料来源复杂,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的抗压强度存在较大离散性,因此其抗压强度等级采用变异系数评价,样本数量不得少于10块,因此规定其样品数量为10块。5设计要求5.1一般规定5.1.4当再生砖或砌块长期处于受水浸泡时,强度降低;在0℃及以下地区,易出现局部冻融破坏。5.2结构设计5.2.2工程实践表明,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设拉结钢筋是提高墙体稳定性和房屋整体性的重要措施之一。该项措施对防止墙体温度或干缩变形引起的开裂也有一定作用。调查发现,一些开有大(多)孔洞处的块体墙体,其设于墙体灰缝内的拉结钢筋大多放到了孔洞处,严重影响了钢筋的拉结。5.2.4为了防止或减轻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干缩变形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5.2.5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是石膏砌块砌体防止装饰面层产生裂缝的技术措施。5.3节能设计5.3.1根据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划分和建筑类别,建筑节能设计应该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及《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和《福建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2015-J-39等福建省相关标准及文件的要求。PAGE326施工6.1一般规定6.1.2主要针对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因为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主要采用水泥为胶凝材料,其强度及体积变化28d后趋于稳定。6.1.3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当施工层进料口处施工荷载较大时,楼板下宜采取临时支撑措施。6.1.5砌筑砂浆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是使施工中砌筑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符合砂浆试块合格验收条件,减小砂浆强度离散性的重要保证。对于采用静压成型的非烧结砖(砌块),一般都比较密实,不容易吸水,因此施工时无需提前浇水,否则多余的水份改变砌筑砂浆的水胶比,砂浆稠度变大,使得砌筑时产生滑动,影响砌体强度。如采用含有渣土的非烧结再生砖和砌块,在±0.000以上的承重墙体应采用不小于M7.5的混合砂浆砌筑,框架填充墙墙体采用M5及以上混合砂浆砌筑。±0.000以下的砖基础应采用M10及以上的水泥砂浆进行砌筑。雨天不宜砌筑。6.2砌筑施工6.2.3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砖的湿润程度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一般而言,砖砌体抗剪强度随着砖的湿润程度增加而提高,但如果砖浇得过湿,砖表面的水膜将影响砖和砂浆间的粘结,对抗剪强度不利,但对于初始吸水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