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PAGEPAGE1授课教师施翀授课班级09营销授课时间课题名称《兰亭集序》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键字词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情感目标引导思考人生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体会作者由“乐”转“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由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授课类型新授课程教具配备多媒体课件、材料誊印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准备:熟读课文第一小组: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语句,并加以归纳。第二小组: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事件、天气。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第三小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分别是哪两种?从作者生活的背景来分析这两种人生态度形成的原因。第四小组: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透露出何种情感?用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并说明原因。《兰亭集序》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技术应用时间安排组织教学上课问好问好习惯养成1分钟激情导入誉满中外的京剧、书法(国画)、中医、烹饪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我们今天的课文就和其中一项国粹密切相关。传说唐太宗很喜欢一个叫辩才的和尚收藏的一件书法作品,曾下重金购买,无奈和尚不卖。于是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渐渐地,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萧翼看见辩才收藏的这件传世书法作品,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时候,将它偷走了。从此,这幅作品在世界上消失了,据说这幅字跟李世民一起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这幅传世名作是谁的什么作品吗?明确: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课件封面展开)这幅作品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不仅是书法界的翘楚,也在文学界颇有建树。他的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也是脍炙人口,可谓“文质双绝”。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猜测教师所说的传世名作是谁的那一幅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4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技术应用时间安排讲授新课二、朗读课文教师播放多媒体范读,并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看课文,听课文范读,将重音、停顿标注在课本上(课件展示范读)跟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投入情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多媒体10分钟三、关键字词突破教师在第一小组学生展示后,分发本课重点字词材料,见附。第一小组的同学派代表上台讲授所查找到的资料,并回答其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遇到疑难时可向教师求助,其余小组将第一小组所列文学常识标注在课本上。本环节结束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资源掌握本文文言文常识,任务驱动,加强学生自主性。多媒体15分钟四、赏析(一)第一自然段1.第二小组成果展示。教师明确(课件呈现):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

修褉事也人物:群贤必至,少长咸集环境:此地有崇山俊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件: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双眼饱览自然的美景,双耳回荡着文人雅士的高谈阔论,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2.全班根据图示尝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两个学生单独背诵。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事件、天气。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并说明你选这个字的原因。全班根据图示尝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两个学生单独背诵。学生提前理清第一自然段写作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辅助背诵,节约课堂时间。多媒体15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技术应用时间安排讲授新课(二)第二自然段1.美景当前,又有好友做伴,作者感受到“乐”,这样欢乐的情绪是否一直持续到最后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流露出的情感的字词。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明确:没有,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情感转“乐”为“痛”。2.作者说“痛”为什么在这么愉快的聚会中感受到“痛”呢?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派代表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明确: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统治阶级对文人雅士的言论进行密切的监视和打压。因此“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不得善终。于是,保全性命成了天下名士最直接的需求。再也没有人敢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3.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分别是哪两种?明确:他们只好“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或归隐山林,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浪形骸之外”。后人有文为证“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当老之将至的时候,却依然功业无成。无奈人生中常常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过去曾有的欢乐,再也无法激起心中的感慨。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最终总要走向死亡。讨论教师所提问题,第三小组同学分享文章写作背景,并以教师角色分析问题,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痛处”。学生从两种人生态度中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作为讲解者,学生将准备更为充分的资料,有助更深入了解课文。多媒体15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技术应用时间安排讲授新课4.现在再回头思考作者“痛”的是什么呢?明确:作者痛惜人生短暂,他认识到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和死亡的无情吞噬,然而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因此字里行间依然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讲授新课(三)第三自然段。请第四小组同学派代表阐述: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透露出何种情感?用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并说明原因。明确:作者由“痛”转“悲”。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乃至世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为身边朋友们不思进取,逆来顺受,意志消沉而感到悲哀。开放式讨论: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作为“后者”,虽然没有经过太多人世间的沧桑起伏,但对于生死问题,应该有所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学生观点有理即可,教师强调:王羲之的悲叹并不代表悲观。他在书法上的建树正说明了他并未崇尚虚无的人生。)开放式讨论开放式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多媒体15分钟结束语五、小结全文: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道出视听之“乐”。然而在当时言不能由衷的现实阴云笼罩下,不禁兴尽悲来,感慨万千,抒发了万事“终期于尽”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再次齐读全文。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恰当投入感情。再次齐读全文。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恰当投入感情。培养朗读能力。10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技术应用时间安排课后作业六、作业(一)完成课后习题。(二)熟练掌握课本重点字词,下节课小测温故而知新多媒体5分钟教学后记古文是中职生语文学习中的软肋,尝试将任务下放,课上多给学生展示空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讲授部分可继续减少,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点拨中。板书设计:兰亭集序王羲之乐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事件、天气盛会痛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悲“一死生”“齐彭殇”附:分发材料一、本课重点字词掌握(一)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排序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如: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学着做事。斯文古义:此次集会所写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有文化或文人。如:他很斯文。怀抱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如:海外游子终于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如:我以为你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所以古义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如:因为早上很多人迟到了,所以老板很生气。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通常分开来用。如:俯视仰望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如:品类即商品的分类,一个分类就代表了一种消费者的需求。(二)句式古汉语句式:判断句:死生亦大矣。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三)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四)一词多义1.之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2.一一起。例:若合一契一样。例:其致一也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3.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4.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至,及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吕氏春秋》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ī)满,周,一周年5.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送,送达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表示,表达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专心致志成语极,尽6.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面对,迎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将要居高临下成语从高处往低处看7.次列座其次《兰亭集序》旁边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等次陈胜吴广皆次而行《陈涉世家》按次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陈涉世家》行军途中的驻地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临时驻扎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孙子兵法》在排列上次一等(五)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或通“趋”,趋向。亦尤今之视昔:“尤”通“犹”二、本课背景典故王羲之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东床佳婿王羲之成年时,才识兼备,深得长辈器重。东晋时,王家是大家族,社会地位高,当时权臣太尉郗鉴(Xi1jian)令学生到王家去挑选女婿,王羲之伯父王导把王家的儿子、侄儿通通叫来,在东厢接待贵客。郗鉴的学生会见了王家各个子弟后,便回去告诉郗鉴说:“王家每个少爷都不错,可是当他们听说郗太尉要选女婿,个个便装模作样,努力使自己显得很有教养,只有一个人在东厢床上光着肚皮,在那儿吃东西,不闻不问。”郗鉴听了立刻说:“这位正是我要找的好女婿呀!”之后,郗鉴进一步打听,才知道那人就是王羲之,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他。这就是“妙选东床”或“东床佳婿”成语的出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