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资料_第1页
中外科学资料_第2页
中外科学资料_第3页
中外科学资料_第4页
中外科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外科鼻祖华佗,汉末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科医生,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

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3.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瘦,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

甲状腺疾病的记载;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4.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5.隋代巢元方等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

6.明清时期,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

7.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

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媵,

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弁导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

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

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8.基本术语

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雷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雷

肉。

6)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外痈:生于体表皮肉

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

医的有头疽。

7)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有头疽:发生在肌

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

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8)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9.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

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10.发病机理: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

和四个方面。

11.部位辨证

所谓部位辨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

"外科三焦辨证"。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例言中云:"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

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

多屑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中间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12.肿的性质

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后疔初

期、丹毒等。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常见于冻疮、脱疽等。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疲腮、

大头瘟等。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

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等。

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

皮色不变。常见于疲疡、脂瘤等。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

随喜怒消长。常见于气瘦、乳癖等。

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也有侬中

染毒化脓而肿。常见于皮下血肿等。

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城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

染毒所致,如乳痈、肛痈等。

9).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12.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13.内治三法则。

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

的治法总则。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毒邪内

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成脓期。分为:遏甘去(用于虽正气未衰而毒邪炽盛者,可用

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脓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一透脓散)和补托法

(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益气

托毒法一托里消毒散,温阳脱毒;A神功内托散)o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适用

于溃疡后期。如八珍汤。

14.药物疗法

膏药用法:

(1)阳证疮疡:太乙膏、干捶膏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一生肌、祛腐

(2)阴证: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

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油膏用法(肿疡期)

阳证:金黄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化痰,肿有结块。玉露膏-散瘀化痰-性偏寒

凉-肿势散漫。

半阴半阳证:冲和膏-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

阴证: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15.手术疗法

切口选择一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

切,免伤血络。

16.疳是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将、头皮

穿凿性脓肿、痛病等。

17.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

足等处。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相当于西医学的将、痈、气性

坏疽、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等。

颜面部疔疮:中一-头为诸阳之首,三阳经诸上于头,疔疮由火毒而生,火为阳邪,三阳

相煽,邪毒扩散易发生走黄危症。西---颜面血管丰富,无瓣膜且与颅内相通,

所以颜面发生感染细菌毒素可以迅速进入颅内,产生全身性危险症状。

18.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

化脓性淋巴结炎。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

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

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19.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蜂窝组织炎。

20.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特点是局部初

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锹热组中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

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

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和消渴病患者,易出现内陷之证。

21.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是由溶血性

链球菌引起。

特点: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锹热肿胀,边界清

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治疗:Q)内治

①风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头面部,皮肤锹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半

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②肝脾湿火证

证候: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

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③湿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则结毒化脓或皮肤

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方药:五神汤合草肄渗湿汤加减。

(2)外治①外敷法:用玉露散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

②硬镰法③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

22.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

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23.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

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根据病变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分为火焰、干焰和虚焰。

1).火陷: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

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

2).干陷:由于气血亏虚,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载毒外泄,以致正愈虚,毒愈

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

3).虚陷: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睥气不复,肾阳亦衰,导致生化乏源,阴阳

两竭,从而余邪走窜入营。

24.瘪疡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累累如串珠状。相当于西医学的颈

部淋巴结结核。

25.褥疮是久病卧床,压迫成疮。治疗:加强护理,重在预防;外治为主,配合内治,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26.乳癖:是乳腺组织发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

病。其特点是音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

切相关。乳房肿块大〃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本病好发

于多在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治疗:止痛与消块

是本病之要点。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大,且质地较硬,边缘不清,疑有恶

变者,应手术切除。

27.皮肤病:指发生在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皮肤结构(表皮、真皮、皮下)

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

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1)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的称斑片

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2)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检,直径一般为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3}斑丘疹介于血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的皮损。

4)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迹,发作时伴

有剧痒。

5)结节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气血

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

6)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肤的损害。

7)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混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

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

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锻裂、苔薛样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外治:(1)外用药物的剂型: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齐!J,软膏(适用于一切慢

性皮肤病具有结痂、破裂、苔葬样变等皮损者)。

(2)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根据病情阶段正确选择剂型,根据疾病性质合理选择药物,

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随时注意用药反应。外用软膏时需注意

事项。

28.热疮是在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发生在皮肤黏膜交界处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

西医学的单纯疱疹。特点:皮损为成群水泡、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

复发。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29.蛇串疮: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西

医学的带状疱疹。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

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疼痛剧烈。

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柴胡舒肝散

西医治疗:(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阿糖腺昔,法昔洛韦。(2)糖皮质激素一

-泼尼松。(3)止痛药--去痛药,布洛芬,口弹朵美辛。

30.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枇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亦称风痒。相当

于西医学的玫瑰糠疹。特点是:初发时多在躯干部先出现玫瑰红色母斑,上有糠枇样

鳞屑,继则分批出现较多、形态相仿而较小的子斑。

31.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治疗:本病以杀虫止痒

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癣病以外治为主,若皮损广泛,自觉症状较重,或抓破

染毒者,则以内治、外治相结合为宜。抗真菌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可中西药合用。

32.疥疮是由于疥虫(疥螭)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解传染性皮肤病。特点:

夜间剧痒、在皮损处有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隧道,可找到疥虫。皮损好发于

皮肤薄嫩和皱褶处。

33.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相当于西医学的湿疹。特点:皮损对称分布,

多形损害性,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急性湿疮接触性皮炎

病因病因常不明确常有明显的病因

部位不固定,常对称分布常局限于接触部位

皮疹多形性,丘疹,水泡等边界弥漫不清较单一,有水肿、水泡,边界清楚

接触史不明确有

主要症状瘙痒剧烈痒或灼热感

转归常有复发倾向去除病因则较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复发

外用西药:急性期无渗液者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用3%硼酸溶液湿敷。

34.药毒: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

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

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局限于局部。常见类型:大疱性表皮松解

型药毒(最严重)、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药毒。

35.白泥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36.粉刺是以面胸背处出现的丘疹如刺,挤出碎米状白色粉汁为表现的皮肤病。(发生

于颜面、胸背等处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西医称座疮。

37.红蝴蝶疮(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皮肤和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盘状红蝴蝶疮好发于面颊部,主要表现为,多为慢性局限性;系统性红蝴

蝶疮除有皮肤损害外,常同时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手部遇冷有雷诺氏现象,病

变呈进行性经过,预后较差。

免疫学检查:狼疮细胞检查阳性率在60%左右,抗核抗体检查阳性率在90%以上。

38.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性传播疾病。特点:以尿道刺痛、

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症。

39.梅毒

40.尖锐湿疣的病原体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6、11、16、18等型。好发部位

为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皮损男性多在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女

性多在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和肛门。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除疣为主要治法,

也可运用抗病毒中草药施治。临床常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去除疣体,并针对病原体进行

治疗。中医药在控制复发方面有较好疗效。

41.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

性传播病。主要损害男女生殖器的皮肤粘膜处,特点:以局部出现群集小疱、糜烂,

自觉灼痛为主要表现。核昔类(无环鸟昔)是西医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

42.齿线一肛瓣与直肠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

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

43.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

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

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疼痛,便秘。

分期:I期一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口期一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DI期一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可脱出肛外,甚至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

脱出,需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IV期一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嵌顿于外,因充血、水肿和血栓形成,以致

肿痛、糜烂和坏死,即嵌顿性内痔。

44.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

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最为多见。

45.肛漏--临床表现:流脓,疼痛,瘙痒。

肛裂一-临床表现:疼痛,出血,便秘,瘙痒。

锁肛痔--临床表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转移征象。(直肠指检)

46.泌尿系统中医学称之为溺窍,生殖系统的功能,中医学称之为精窍。

精液常规分析:A级精子(快速直线前进)>25%,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