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涪陵区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涪陵区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涪陵区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涪陵区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涪陵区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到跪这一现象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说明中央权力超越皇帝权力D.丞相制度的不合理趋势加强2.下表是清朝前期康熙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年代人口(亿)耕地面积(万亩)康熙六十年0.25673564雍正十二年0.27389013乾隆十八年1.02770811嘉庆十七年3.61679152A.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B.康乾盛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传统经济政策受到西方入侵的影响D.土地兼并问题日益突出3.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科技革命→经济实力→政治格局B.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经济实力C.经济实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D.科技革命→政治格局→经济实力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揭开维新运动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B.武昌起义C.成立同盟会D.开办新式学堂6.“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C.大机器生产 D.生产自动化7.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①欧洲走向联合②美国发展与日本崛起③社会保障制度出现④万隆会议⑤拉美人民维护主权斗争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中学习时,就作出上述判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共十八大召开 B.中共十三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新中国成立9.“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A.四一二政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1.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A. B. C. D.1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13.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直接触发他去编著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14.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A.城市建设发展B.思维方式改变C.传统观念更新D.生活水平提高1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16.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他的这部著作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A.《战争与和平》B.《高老头》C.《复活》D.《人间喜剧》17.2018年9月,下图中的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A.英国内战B.拉丁美洲独立战C.印度民族大起义D.第一次世界大战18.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9.下表史料可以充分证明哪一地区自古就足中国不分割的领土?朝代史料唐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元政府设置宣政院清朝建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A.西藏B.新疆C.D.南海20.从贝币到铜币、纸币再到今天的移动支付,都反映了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最初出现在A.长安 B.洛阳 C.泉州 D.四川21.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该鼎的价值在于研究A.甲骨文 B.分封制C.书同文 D.郡县制22.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23.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力、民生、政局、近代化进程等诸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这两次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是()①中国都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②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③中国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④都对中国居民进行过血腥大屠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24.“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选项不属于产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的是()A.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B.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走向世界C.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26.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三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已成立,10月10日已不能成为国庆日。10月10日是有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的纪念日,但是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成果,迅速地被窃国大盗哀世凯所篡夺,这个革命本身是失败了。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所篡夺。因此三十年以来的所谓“中华民国。”是违背全国人民意志的,也是违背孙中山的意志的。﹣﹣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你赞同材料中划线部分提及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3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依据题干反映了大臣在君主面前由坐到站而跪,表明君臣关系逐渐变得如主仆一般,君主的权力日益增强。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同时通过加强对科举制度的严格掌控,将官员的任免权也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管理朝政,对皇帝负责。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手中。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A【解析】

依据表格给出的数据表明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1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1.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伤害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从表格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C【解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下降,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对内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毁灭进步书籍、掀起反犹狂潮;日本军部发动政变,故C符合题意;一战中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指的是苏俄,故A不合题意;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故B不合题意;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4、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由此得出: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决定着政治格局。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现在A。5、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给光绪帝的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维新运动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1911年武昌起义、1905年成立同盟会、洋务运动时期开办新式学堂,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6、C【解析】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故选C。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拉美人民为了维护主权,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发起了民族解放运动,④⑤均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所以排除有④⑤的选项,只有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型选项题,优先使用排除法即可。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9、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故B符合题意;四一二政变是1927年发生在上海,故A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1936年发生在西安,故C不符合题意;八一三事变1937年发生在上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我们知道《万国公报》是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纸,《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机关报,《时务报》是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纸,《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所以答案是D。【点睛】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12、B【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765年-1840年,根据表格可知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降,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出外务工,故答案选B。1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使魏源认识到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为此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由此可知,直接触发魏源去编著的原因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故A符合题意;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时间是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是1856年,故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时间是1894年,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故C不符合题意;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时间是1842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时间是1900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5、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百日维新中,有“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的规定,故C不正确但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的内容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6、D【解析】

根据“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他的这部著作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可知,这部著作是《人间喜剧》。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系列小说。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D【解析】

依据题干的时间是2018年,一百年前就是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世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D项符合题意;英国内战的时间是1640-1688年,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816-1826年,B项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是1857-1859年,C项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由此可知,ABC三项的事件发生的时间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18、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与“求富”;19世纪末维新派的主张是变法维新;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民主共和时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民主科学时代;这四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曲折发展的过程。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图表中四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曲折发展的过程。19、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元代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这是西藏成为国家行政区的开始;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顺治帝册封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这些史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体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2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最初出现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D正确。ABC不符合史实,排除ABC。综上故选D。21、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此内容与分封制有关。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故B符合题意;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为金文,不是甲骨文,故A不合题意;秦朝统一文字,即书同文、实行郡县制,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2、B【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运用。根据材料可知,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到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3、C【解析】

据所学知,历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其相似之处是②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④都对中国居民进行过血腥大屠杀。C项正确。①中国都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③中国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甲午中日战争不符,ABD错误,排除,故选C。【点睛】注意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相关史实。24、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的分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因此不属于产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的是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属于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26、周恩来贺龙朱德【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7、欧盟。【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成立于1993年,是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欧洲走向政治一体化的重要表现。点睛:欧盟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标志:开国大典。(2)观点1:赞同。理由: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迅速窃取政权,倒行逆施,复辟帝制;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所篡夺,实行专制独藏统治。中华民国成了一个空招牌。观点2:不赞同。理由: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其他理由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据题干材料可知,我赞同材料中划线部分提及的观点。因为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迅速窃取政权,倒行逆施,复辟帝制;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所篡夺,实行专制独藏统治。中华民国成了一个空招牌。或据题干材料可知,我不赞同材料中划线部分提及的观点。因为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9、(1)藏;岭北行省、宣政院。(2)①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感悟: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文化融合等。【解析】

(1)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可知,B地是今天的西藏地区,唐朝时吐蕃人生活在这一带地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元政府在A地设岭北行省,在B地设立宣政院。(2)①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