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吴兴区七校联考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2_第1页
浙江省吴兴区七校联考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2_第2页
浙江省吴兴区七校联考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2_第3页
浙江省吴兴区七校联考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2_第4页
浙江省吴兴区七校联考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吴兴区七校联考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国家的支持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2.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3.“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B.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D.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4.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一书中强调“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A.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转移B.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C.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D.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5.“市并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A.汉朝洛阳B.唐朝长安C.宋朝东京D.元朝大都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7.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C.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D.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B.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C.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9.“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锦衣卫10.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1.“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A.国家利益B.意识形态C.地缘政治D.社会制度12.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驱逐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13.“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材料中的“条约”A.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B.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决定在二战后成立联合国D.导致两极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1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金奔巴瓶、班禅金印、达赖金印、伊犁将军府”,这些关键词反映的主题是A.清朝前期的经济 B.清朝后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清前期的对外交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5.2018年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高度赞扬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下列哪位科学家最能享此赞誉A.袁隆平B.邓稼先C.侯德榜D.茅以升16.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庆节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主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的发表 B.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C.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中国——开国大典17.下图是哪一宗教的传播路线()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18.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现象表明我国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B.政府以法律形式确立私营经济的主体地位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走向深入19.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20.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仗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22.“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总书记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B.“铁人”王进喜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23.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A.重文轻武 B.改革科举制度C.削弱相权 D.实行“推恩令”24.“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毛泽东语)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是指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北大西洋公约》D.《辛丑条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会议名称)和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暂时稳定的世界统治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的发表。26.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7.历史的记忆,需要特定形式的传承。“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历史价值的评价。“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宣读《和平宣言》,我们永远铭记的国殇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未经过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摘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材料三文件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可参加联邦军队作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材料二是什么文献?当时爆发了什么战争?此文献的签署有何意义?材料三颁布于美国哪一次战争期间?这场战争中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颁布的?为什么有人说他拯救了美国?材料四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权利。材料四出自法国的哪一部法律文献?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英法美三国的这几次革命有什么共同影响?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摘自《权利法案》材料三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如图)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写出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该法案的颁布说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的治国原则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从董仲舒请,罢黜百家,只立五经博士,为博士设立弟子员。额定五十人,一岁辄课,能通一经以上,得补吏。高第可以为郎中。自此渐渐有文学入仕一正途,士人政府由此造成。——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励学篇》材料三:朱棣敕令纂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颁行天下,以此作为士子习业的经典著作、…明统治者还在科举考试中发明了“八股”之法。——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圆文化史》请回答上述材料都提到的“五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著作?材料一中董仲舒之所请,对于后世有何重大影响?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宋朝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来引导“重视读书”的社会风气?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在科举考试方面采取的什么举措?如何评价这一举措的作用?从上述材料看,学习“五经”对于历代“士子”而言有何共同作用?古代统治者倡导学习“五经”的共同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据题干“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亚非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B符合题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家的努力,D排除。故选择B。2、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引起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题干照片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情景,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重庆谈判。故B符合题意;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着南京解放,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CD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解析】

根据材料“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可知这是在强调长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故D正确。ABC项是对长征的评价,但是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睛】本题是材料解析题,解答材料题尊重原材料的意思,不能脱离原材料。解答本题首先看选项本身的说法正确与否,错误的就排除。如果正确在跟材料联系,看是否符合原材料的意思。ABC项虽然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C【解析】

依据题干“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反映的是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最早出现的宋朝,故C项正确。

AB两项商业活动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AB不符合题意。元朝在宋朝之后,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答好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内容和宋朝时城市中市的变迁特点的准确把握。材料反映了宋朝时城市中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的商业繁荣现象。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朝时,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以及“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都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是一五计划的意义,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7、C【解析】根据材料中“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军,支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军队。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解析】根据“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可知“一粒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一战战火,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题干反映了一战即将爆发。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重新分割世界,相互勾结形成了两大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点睛:“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欧洲这个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要爆炸了。据所学,一战前欧洲巴尔干半岛局势紧张,成为一只“火药桶”,一个事件即将引发这里的战争。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9、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现象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实。阅读题文材料,出现的现象是“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从出现的现象看,可以判断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所以会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据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11、A【解析】

根据题干的“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的信息可知,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所以答案选A。1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3、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可知与《凡尔赛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选项B符合题意;《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决定在二战后成立联合国是雅尔塔会议;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导致两极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通过册封达赖、班禅,金瓶掣签等方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伊犁将军府的设立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因此D正确。题干与经济和对外交往无关,因此AC错误。材料中材料反映的是顺治、康熙、乾隆治理边疆的措施,都属于清朝前期所为,因此B错误。综上故选D。15、B【解析】

依据题干“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残破,军事落后。科学家邓稼先在缺乏资料,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攻破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最终成功的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震惊了中国,震撼了的世界。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与英国的国庆节无关。A符合题意。BCD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带,创始人是耶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会飞题意;所以答案是B。18、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上述现象表明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走向深入。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建立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材料描述了1983—1997年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及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认知,表明我国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逐步深入,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政府以法律形式确立私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9、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军队为夺取山东半岛而进行的战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日军击破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选项表述不正确,故此题选D。20、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确保资产阶级民主的实施,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故B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政纲,《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专权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宪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1、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全仗”是指英国单独侵略中国;“半仗”是指英国同其他列强合伙侵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选项A符合题意;《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与法国联合);《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后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最后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C正确;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是著名石油工人,和为官一任无关,AB排除;周恩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是造福一方,D排除。故选C。23、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重视文官,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题干的“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体现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故A符合题意;改革科举制度是宋太祖重文轻武政策的体现,削弱相权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实行“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故B符合题意;《凡尔赛条约》、《北大西洋公约》、《辛丑条约》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依据题干信息“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解题的关键,《九国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巴黎和会联合国家宣言【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分别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新秩序。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26、鸦片战争【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而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事件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由此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因此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27、(1)仁。(2)《史记》。(3)南京大屠杀。【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历史价值的评价。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宣读《和平宣言》,我们永远铭记的国殇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时间长达六周,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式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就是南京大屠杀。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2)《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或标志着美国的独立)。(3)美国内战(或美囯南北战争);奴隶制的存废问题。(4)林肯:因为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人权宣言》;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6)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力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凡未经过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可知,此内容出自英国《权利法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可知,此内容出自《独立宣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775年---1783年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独立宣言》宣告自由、平等,宣告美国诞生。(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62年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以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北方和南方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爆发了南北战争。(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可知,此内容出自《人权宣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4)依据所学可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29、(1)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或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2)国王的权利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3)分权制衡(4)(答出一点即可)认识: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