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最新课标解读1.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唯物史观)2.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时空观念)4.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这一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5.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二、单元历史时序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960年到1368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及科技与中外交通阶段特征:政权并立
由分裂走向统一
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三、单元知识点梳理考点1:知道北宋的建立、统一,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王安石
变法(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微点拨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政权并立(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主要措施具体内容兵(军事上)权(政治上)钱(财政上)历史意义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更戍法”)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②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赵匡胤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局察之教训,采纳了重臣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强化中央集权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的祸根(三)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表现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③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④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⑤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表现: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增加(四)王安石变法变法背景变法时间变法目的主要措施经济军事变法结果①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冗费问题严重;③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限制了官僚特权和收入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最终失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考点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
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与北宋建立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建立宋夏和战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由于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战: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和: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二)女真族的崛起与金灭辽及北宋女真族的崛起①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②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③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④此后女真实力迅速壮大,宋金订立盟约,相约夹击辽朝金灭辽1125年,金灭辽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南宋建立岳飞抗金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概况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结果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和议时间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绍兴和议)内容影响偏安江南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郾城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微点拨比较《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条约名称具体内容《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历史影响1.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朝撤兵2.宋给辽岁币1.元昊向宋朝称臣2.宋给西夏岁币1.南宋向金称臣2.宋给金岁币3.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消极:宋朝每年都要向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积极: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与交融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特点:1.先战后和,以和为主2.宋给对方岁币易错分析1.宋朝不是全国统一政权,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金等,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西夏、元等2.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只有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3.岳飞是抗金将领或抗金英雄,但不能说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考点3: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称成吉思汗蒙古灭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军灭西夏,卒于途中蒙古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北京)统治措施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元朝统一南宋灭亡1276年,南宋灭亡抗元斗争文天祥等人继续领导抗元斗争元朝统一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历史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4: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统治元朝疆域民族交融行省制度中央地方影响边疆管辖机构名称管辖范围历史意义①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②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什么区别③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①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②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③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澎湖巡检司“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①中书省直属:“腹里”②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10个行省,省—路—府—州—县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管理西域军政事务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正式行政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微点拨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类别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确立朝代与中央的关系共同作用西周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维护巩固国家统治而实行③都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秦朝元朝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考点5:知道宋代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2)经济因素:自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
展创造了条件(3)自然因素:宋朝时,南方气候条件优越且自然环境保持较好(4)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二)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概况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具体表现(1)粮食作物的发展: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②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③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3)农业工具、技术的发展:秧马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复种技术的推广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手工业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制瓷业(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2)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3)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业(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商业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货币代表:开封、杭州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突破空间限制:城市中到处可开设店铺,乡镇出现草市(“市”“坊”界限打破)(1)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微点拨秦朝至宋朝,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时间从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之后)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过程(1)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2)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表现(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逐渐超过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2)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3)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多,南方向对安定;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考点6: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一)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瓦子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娱乐活动①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②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发展南宋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杂剧地位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发展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传统节日与习俗①传统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等,在宋代都有了②节日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瓦子勾栏临安杂剧大都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二)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宋词发展词在唐朝已经出现,在宋代成为主要文学形式之一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元曲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史学代表人物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书法代表人物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頫绘画代表人物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朝:赵孟頫考点7: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发展历程影响外传指南针发展历程传播影响火药发展历程传播影响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转轮排字法—元期:铜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传入欧洲战国时期:制成“司南”—北宋:制成罗盘——北宋末年:指南针用于航海由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唐朝时:已发明火药——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
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二)发达的中外交通原因表现意义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外贸易的频繁①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②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
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③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
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①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②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
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③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陆路:①丝绸之路②驿站发达③范围更广海路:①指南针的运用②形成多条航线微点拨宋元时期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政治:经济:科技:元统一全国;创立行省制度,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确立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国力增强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标志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到高峰四、衔接中考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可知,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目的在于克服五代以来的武将专权的弊端,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止武将跋扈,与教育文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防止武将跋扈,与“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防止武将跋扈,与“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答案】A【详解】据题干“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可知,艾利森认为军事上对抗可以转变为其它领域的合作。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边境贸易兴盛。因此,艾利森的观点比较符合历史史实,A项正确;“完全违背历史真相”表述错误,排除B项;对历史史实看法,不能成为研究历史的资料,排除C项;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泱泱巴蜀,巍巍天府。以下是部分先贤治蜀的事迹,将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李冰秦国”、“文翁西汉”、“诸葛亮蜀汉”、“范成大南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郡守;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蜀汉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南宋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所以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4.(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唐朝后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区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最明显的标志是(
)A.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C.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这也说明了宋朝时,南方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D项正确;广州港闻名世界属于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不是南宋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标志,排除A项;“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商业的繁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可知,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南方适宜农桑种植,桑柘种植广泛,养蚕缫丝的人众多,丝织品优良,说明了当时南方丝织生产发达,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粮食生产情况,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技术成就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可以看出,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南方人才在北宋之后开始超过北方。根据题干“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所以说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在北宋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与明清无关,排除A项;科举考试快速发展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南方政局更加稳定是重要原因,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新疆·中考真题)北宋后期,东南户数已占到全国一半,加上西南则超出三分之二。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材料旨在说明(
)A.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B.江南地区初步开发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详解】由材料“北宋后期,东南户数已占到全国一半,加上西南则超出三分之二。”“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D项正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是在南宋,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江南地区初步开发是在东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一度出现了农民竞相种植春小麦的现象,种麦倍于种稻。其原因在于(
)A.土地开垦数量增加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稻北麦格局改变【答案】C【详解】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中原地区被金军占据,大量人口南迁,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了小麦在南方的大量种植,C项正确;土地开垦数量增加与种植什么农作物无关,排除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唐朝中期,排除B项;南稻北麦格局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考古表明,南宋船坞不仅是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很可能还是朝廷设立的专为皇室运送货物的码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这种“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建造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B项正确;唐朝时期的手工业的确很发达,但考古还没有发现“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排除A项;最早的“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发现于北宋时期,南宋和元朝都在北宋之后,不符合“最早”这一描述,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0.(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酒楼,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材料直接反映了北宋(
)A.科技的发展 B.商业贸易的繁荣C.手工业的兴衰 D.文化教育的进步【答案】B【详解】提取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到处都有商铺、酒楼”“夜市”,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开封城内林立的商铺、酒楼及夜市的出现,充分说明当时商业贸易繁荣,商品经济发达,B项正确;“商铺、酒楼、夜市”不能反映宋代科技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宋代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C项;题干材料亦与文化教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材料反映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生活富裕 C.奢靡之风盛行 D.社会阶层分化【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可知,北宋的东京开封小吃店众多,这反映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只展示了小吃的众多,没有展示市民的购买情况,无法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也没有展示市民购买商品浪费的情况,无法反映当时是否盛行奢靡之风,也没有通过一部分人能买得起而另一部分人无法购买的情况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2.(2023·河南·中考真题)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这是由于当时(
)A.市民阶层壮大 B.海外贸易兴盛C.民族交往频繁 D.文化教育发展【答案】B【详解】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市民阶层壮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海外贸易兴盛,不是民族交往频繁,排除C项;题干和文化教育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 B.科学技术领先C.都市商业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和所学可知,随着都市商业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而且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反映出当时都市商业繁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技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D项正确;宋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排除A项;城市人口增加、文学艺术繁荣不是娱乐场所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15.(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6.(2023·海南·中考真题)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为加强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设立(
)A.星州都督府
B.琼州府学C.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 D.海南卫指挥使司【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专门设立了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负责按照市舶条例征税,C项正确;星州都督府与贸易中转站无关,排除A项;琼州府学是海南最早的官办学校,排除B项;明朝设立了海南卫指挥使司,排除D项。故选C项。1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时我国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元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C项正确;综上所述,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元朝,东汉、宋代、明代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8.(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元朝建立后,在吐蕃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行使行政管理权,由中央机构直接统辖。这一“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B项正确;中书省在中央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排除A项;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C项;御史台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3·重庆·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蒙古语和汉语相互融合形成“驿站”一词,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融合,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元代重视文化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20.(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该作品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马致远 D.关汉卿【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可知内容出自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D项正确;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与作品《窦娥冤》没有联系,排除A项;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与作品《窦娥冤》没有联系,排除B项;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作品《窦娥冤》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21.(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A.豪迈的报国之情 B.浓郁的思乡之情C.飘逸的山水之情 D.凄婉的惜别之情【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岳飞、辛弃疾的词中,都表达了豪迈的报国之情,A项正确;浓郁的思乡之情、飘逸的山水之情、凄婉的惜别之情,都与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22.(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时,小组成员寻找到一些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执行细则告知函3篇
- 2025版智能穿戴设备销售与合作合同
- 2024年电影编剧版权买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董事任期责任履行合同3篇
- 2025版房地产中介代理销售市场拓展及合作伙伴招募合同3篇
- 2024年项目总监劳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交易纠纷预防与处理合同3篇
- 2025版KTV网络直播内容审核与监管合同3篇
- 2025年度口罩生产加工及销售一体化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汽车销售行纪合同(示范文本)3篇
- 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
- 诗朗诵搞笑版台词
- 养老服务中心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落地式脚手架监理实施细则
- 上海市金山区2022-2023学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节水灌溉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期末试题】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 2022年总经理年会发言稿致辞二
- 警综平台运行管理制度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简约中国风水墨山水工作总结通用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