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1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2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4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气候》教案

第1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和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阅读等温线图。

【教学难点】

阅读等温线图。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春节照片。

教师:同是春节期间,南北方的气温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我们来试着从本节课中寻找

答案。

二、新课学习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多媒体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读取数值•①引导学生在1月气温分布图上,从数值的变化归纳出冬季气

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小。②结合太阳光照图和季风图,初步分析原因。(冬

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

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部分和突变部分。①引导学生找到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下来。(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方向延伸。)②进一步结合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0℃等温

线穿过的地形区、河流,观察发生变化的地方,思考变化原因。(0℃等温线穿过秦岭一一淮

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说明等温线的分布和纬度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受

到地形的影响。)

(3)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①在1月气温分布图上,把图分成东、西两部分,引导学生

先观察出东部地区的等温线疏密,而后对比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等温线相对东部要稠密,

说明气温的空间差异要大)②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分析原因。(西部多高原、山地,气温垂直

变化大)

(4)阅读气温极端数值。在1月气温分布图上,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通过计算

气温差值说明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教师总结: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二)中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

★多媒体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小组讨论:与1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相比,①7月等温线数值有何特点?②7月等温线延伸方

向是什么?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③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④7月南、

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7月等温线数值大多大于20℃,数值变化仍是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大致与海岸

线平行,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的弯曲,这与地形有关。相对1月等温线,7月等温线

更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冬季小,此时最南最北的气温差值也相对较小。

教师总结:中国冬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三)温度带分布

承转过渡: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进行了温度

带的划分。

1.温度带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

★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地形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观察六个温度带的具体分布位置,找到从南向北温度带分布的规律。(从南

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此外,还有高原气候区)

(2)结合行政区图、地形图进一步明确温度带的分布。

(3)读温度带的分界依据。(活动积温)

(4)读特殊纬线和特殊地界线。(北回归线:穿过热带和亚热带;秦岭一一淮河一线:与亚

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大致重合。)

★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地球上的“五带"。

小组讨论:①中国的五个温度带与地球上"五带"的区别。②“中国温度带划分”中的“热带”

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致吗?

学生回答:中国五个温度带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地球上"五带"的进一步细分。“中国温

度带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基本一致

2.温度带分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各温度带水果、民居建筑、作物熟制等。

小组讨论: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差异。

引导学生回答。

四、课堂练习

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学会了等温线地图的阅读,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

划分,以及温度带分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我国面积广阔,南北气温差异大,要因地制宜、

合理地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

六、作业布置

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年降水量的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2)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阅读年等降水量图。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我们知道了我国冬、夏季节的气温差异,那么,中国气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降水量是否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学习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

1.空间分布

★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读取数值。引导学生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从数值的变化归纳出年降

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②结合季风图,初步分析原因。(东

南邻近夏季风的源地,降水较多)

(2)在图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

区。(800毫米:华北平原;400毫米: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200毫米:内蒙古

高原、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3)找出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台湾火烧寮最多,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最少)

教师总结: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

年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2.时间分布

★多媒体展示: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柱状图。

小组讨论: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

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学生回答:中国年降水集中在夏季。

教师总结:中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

(二)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承转过渡: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而根据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四

类干湿地区。

1.干湿地区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观察四个干湿地区的具体分布位置,找到从东南向西北干湿地区分布的规

律。(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描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结合年降水量图,看一看这些分界线分别于哪些年降水量线

大体一致。(湿润与半湿润:800毫米年降水量;半湿润与半干旱:400毫米年降水量;半干

旱与干旱:200毫米年降水量)

(3)读图分析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与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关系。(大致重合)

2.干湿地区的分布和植被、生产生活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各干湿地区植被、民居建筑、农业生产方式。

小组讨论:不同的干湿地区,植被与农业生产的差异。

引导学生回答。

(三)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承转过渡:通过对中国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学习,可以知道我国地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气候复杂多样。

★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观察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具体位置,找到从南向北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

律。(从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还有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高原气候)

(2)描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看一看它与哪些重要地理事物分布大

致吻合。(秦岭一一淮河一线)

教师总结: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多媒体展示:不同气候带的植被、民居建筑、农业生产。

教师总结: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生物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样、地域文化多样,对中

国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

四、课堂练习

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学会了等降水量地图的阅读,了解了我国年降水量的差异和干湿地

区的划分,以及干湿地区分布与植被、生产生活的关系。我国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

六、作业布置

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干湿地区的分布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干湿地区的分布对植被、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教案

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

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

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

能度过玉门关呢?

二、新课学习

(-)季风气候显著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

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春风不

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大兴安岭一一

阴山山脉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脉一一冈底斯山脉以东)

(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

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不同。

提问: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还是冬季风带来的?为什么?②为什么我国降水

集中在夏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海洋水汽,使我国夏

季湿热多雨。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陆,水汽少,因而较为干冷。

承转过渡:我国南、北方的降水有何差异?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中国雨带推移图。

讲解:每年4月开始,我国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

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降水多。

提问: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夏季风。

承转过渡:夏季风对中国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那么,如果夏季风发生异常,会造成什么危害?

★多媒体展示:中国夏季风和雨带进退异常图。

讲解: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

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提问:季风异常会造成灾害,但是季风气候也是一种宝贵的气候资源。阅读"季风气候对中

国的影响”,思考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41的活动1。

★多媒体展示:齐齐哈尔与巴黎气温比较数据。

提问: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阅读教材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陆性特征明显。

(二)多特殊天气

承转过渡:我们学习了夏季风异常造成的危害,那么,冬季风异常会造成哪些危害?

1.寒潮

★多媒体展示:寒潮警报的相关新闻。

讲解:寒潮的定义和危害。

★多媒体展示: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寒潮与季风有什么关系?(冬季风异常,导致寒潮)

(2)寒潮的发源地是哪里?为什么这些地区会成为寒潮的发源地?(西伯利亚地区;这些

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严寒,无高大山脉阻挡)

(3)我国哪些地方受寒潮的影响较小?为什么?(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高)

2.梅雨

承转过渡:特殊天气并不一定会造成危害,比如梅雨适度的话,就不能称为气象灾害。那么,

什么是"梅雨"呢?梅雨天气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