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59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59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59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59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5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59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题,每题1.0分,共60分。)1、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C、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D、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不同,可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故本题选D。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其中包含着()。A、自下而上的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平行迁移D、逆向迁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垂直迁移又称为“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来讲,是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自下而上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前者主要见于归纳式的学习中,后者主要见于演绎式的学习中。题干中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属于演绎式学习,即自上而下的迁移。故本题选B。3、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读书B、身体发育C、学自行车D、形成坏习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习是指个体活动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身体发育是因生理成熟引起的,不属于学习。故本题选B。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故本题选A。5、()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之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A、马斯洛B、韦纳C、阿特金森D、海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安排竞争的情境;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不强的情境。故本题选C。6、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构成“桌子上放着巧克力”这样的联系。这是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足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题干中将桌子和巧克力建立起联系,从而记住这两个词,运用了精加工策略,故本题选C。7、()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士D、巴甫洛夫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杜威则将问题解决分为五个步骤。故本题选A。8、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是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内容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发现学习是由布鲁纳提出的,又称“启发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本题题干即为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故本题选D。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不应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说服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本题选D。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复述策略?()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做笔记D、画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形式多样的复习方式和画线。而做笔记是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不属于复述策略。故本题选C。11、加涅根据学习繁简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分为()。A、5类B、6类C、7类D、8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繁简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分为8类,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故本题选D。12、下面对皮亚杰理论体系理解有误的是()。A、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B、同化中图式发生根本变化C、顺应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D、平衡是顺应和同化的相互平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的原有图式之内,而认知结构由于受到被同化刺激的影响发生改变是顺应的过程。同化不能改变或更新图式,顺应才起到此种作用。所以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3、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故本题选D。14、初三某学生学习成绩太差,经常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学校因此将其开除。该学校的做法侵犯了该学生的()。A、受教育权B、身体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无权开除学生,开除学生即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A。15、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B、苛勒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桑代克。他认为学习是在不断地尝试错误中实现的。故本题选A。16、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动机强度一般与学习任务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应较高。故本题选B。17、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就是迁移,但是迁移并不部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负迁移就不是知识的应用。故本题选A。18、“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A、归因理论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强化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故本题选D。19、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A、超常B、较高C、普通D、弱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般认为,中等智力水平为90—110,超过130或140为智力超常,低于70为智力落后。故本题选C。20、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D、荡秋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只有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C。21、思维具备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备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故本题选D。22、一位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报纸的用途。这是在考查学生思维的()。A、独特性B、变通性C、批判性D、流畅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故本题选D。23、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再到(),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A、道德标准B、道德意志C、道德习惯D、道德信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再到道德习惯。故本题选C。24、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6~7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A、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他律阶段C、前道德阶段D、自律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断行&(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7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其中,权威阶段又称为他律阶段。故本题选B。2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责权利。A、依法B、自主C、自由D、创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腥行教师职责权利。故本题选A。26、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A、学生会B、班级C、学校D、共青团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它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各个班级的积极努力和热情参与_才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故本题选B。27、根据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一名7岁儿童通过了9岁组的题目,其智力年龄是9。该儿童的智商IQ是()。A、140.6B、134.5C、128.6D、93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IQ的计算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该儿童的IQ=9÷7×100≈128.6。28、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A、评价/反思过程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内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教学设施(如课桌)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排列)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帅生关系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尤其是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学环境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故本题选B。29、假如一名教师非常关心“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阶段。A、关注发展B、关注情境C、关注生存D、关注学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故本题选C。30、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种方法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A、恒常性B、理解性C、整体性D、选择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画重点就是利用选择性的一种做法。故本题选D。3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形式:直接强化、()、自我强化。A、替代强化B、负强化C、精神强化D、正强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直接强化是指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如教师的表扬、物质奖励等。替代性强化是指榜佯替代的强化,如有个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教师表扬了该学生,该学生受到了直接强化,同时,其他学生也受到了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是指当学习者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给予自己肯定的评价,不符合标准时,给予否定的评价。故本题选A。32、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共同要素说B、概括原理说C、关系转换说D、形式训练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形式圳练说以沃尔夫为代表的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作出了解释。故本题选D。3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方法B、学习规律C、学习策略D、学习计划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就是学习策略的定义。敝本题选C。34、形成守恒概念,并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休运算阶段(7~11岁)的特点有:思维的具体性、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故本题选B。35、老师在批评调皮不好学的学生时,常说“你又不是为你父母学习的”,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A、自我意识B、学习目的C、学习需要D、学习动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老师在批评调皮不好学的学生时,常说“你又不是为你父母学习的”,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故本题选D。36、要破解两位数的密码锁,可以从00、01逐一尝试直到98、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A、推理式B、算法式C、演绎式D、启发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有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算法式策略是把所有可能的方案列出,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方案。启发式策略是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启发而直接选择一个可能正确的方案。题干中一一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属于算法式策略,故本题选B。37、创造性是()。A、少数人才有的B、天才才有的C、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潜能D、成年人才有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并不是少数人独有的,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品质。故本题选C。38、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A、有持久联系B、有直接联系C、有稳定联系D、没有直接联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看,学习动机一般来说有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直接联系的动机。故本题选D。39、根据《教育法》,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断行&①学前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高等教育⑤成人教育A、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故本题选D。40、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获得的。A、概念形成B、接受学C、概念同化D、学校系统教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故本题选A。4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的科学。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身心规律C、基本教学规律D、基本心理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故本题选D。42、教师参加社会活动时会影响社会道德。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A、对教师工作具有促进作用B、对教育对象具有教育功能C、对社会文明具有示范功能D、对教师修养具有引导功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通过三种途径表现出来:(1)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学生是具有多重角色的个体,在校是学生,在社会上是公民,他们的多重身份更利于社会文明的传播;(2)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当教师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现在社会中时,他们的道德风貌、人格形象便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3)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故本题选C。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实践教育D、德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故本题选D。4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尔伯格的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观点?()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可分为三大发展水平六个发展阶段B、社会环境和教育能改变儿童道德发展这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C、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D、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主题和道德情境的相互作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他强调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有如下特点:第一、发展的阶段是有一定顺序的,每个人达到某一阶段的时间或早或晚,但这个顺序是不变的。第二、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主体和社会道德情境的相互作用。第三、道德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第四、逻辑思维的阶段和道德推理的阶段是平行的,每一个道德阶段的获得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理智发展阶段。第五、对于不同的变化和社会环境,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可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故本题选B。45、教育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关于教育的()文件。A、规范性B、普遍性C、约束性D、强制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专门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称教育法律。教育法律又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故本题选A。46、陈老师为班上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美德袋”,将他们的点滴善行都记载入册,通过收集这些资料信息,陈老师依据德育大纲和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德。陈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评比竞赛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题干中陈老师通过搜集学生信息对学生的品德因素做出分析和判断,形成和发展学生品德体现了品德评价法。故本题选C。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说服教育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意思是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够感动别人。所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故本题选B。48、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物质基础B、关键C、导向和动力D、基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的作用。故本题选C。49、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倾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学习定势作用B、经验泛化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所谓学习定势,就是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态度倾向。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就是学习定势的作用。故本题选A。50、“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这是说()的关系。A、认知、情感和意志B、感知、情感和行动C、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特征D、认识过程和意向过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这是说知、情、意三者的关系,故本题选A。51、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早晨起来记忆单词可以避免其他材料对记忆的干扰。故本题选A。52、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是()。A、认知期B、朦胧期C、目明期D、关键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键期的概念最早是从动物的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在其研究中发现,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叫“关键期”。故本题选D。53、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为主。A、书本知识B、课堂教学C、教师指导D、掌握前人经验和行为规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以掌握前人经验和行为规范为主;在学习情景上以师生交往为主;在学习形式上是通过课堂教学,以语言为载体,通过他人传递,间接获取知识经验;在发展目标上,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故本题选D。54、经常让学生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我理解了吗?我记住了吗?”等等这一类的话,是属于训练学生的()。A、认知策略B、认知技能C、元认知策略D、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技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知识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法的认识,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和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元认知体验包括对认知内容难度、熟悉性、可能完成程度的预期以及对自己完成情况评估时的体验;元认知技能是指个体监控自己认知活动时所使用的策略和方式。题干所述为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C。55、“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属于下列哪类智力任务?(.)A、语言智力B、社交智力C、自我认知智力D、自然观察者智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智力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中,内省智力,也叫自我认知智力,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结合题干表述,属于自我认知智力。故本题选C。56、教育心理辅导一般有两种主要方式。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B、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C、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D、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个别辅导是指对单个学生进行的辅导。个别辅导既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视、信函等其他途径进行。在个别辅导中,辅导对象一般顾虑较少,可以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倾吐内心的秘密。这种辅导有利于辅导老师对来访者进行耐心、深入的帮助。对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进行个别辅导。故本题选A。57、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问题的结构。在联结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故本题选D。58、“栽树莫伤树的根,育人莫伤自尊心”这句话启示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遵循()。A、职业道德示范性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栽树莫伤树的根,育人莫伤自尊心”这句话反映了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千万莫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故本题选B。59、张亮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张亮学习的活动,该活动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题干中学校号召向张亮学习属于榜样示范法。此题容易误选D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品德水平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对于张亮本人的“市十佳少年”的表彰是对张亮本人的奖励,属于品德评价法。但是,学校将张亮的行为宣传给其他同学,号召同学来学习这一行为是将张亮作为榜样人物,属于榜样示范法。故本题选B。60、在()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初中B、高中C、小学D、学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故本题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61、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以下四个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才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四个归责要件分别是:有损害事实、有违法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故本题选ABCD。62、从教师与其职业的关系来看,当前师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得过且过,缺少进取心和上进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不认真;只教书不育人;对学校漠不关心等均为当前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故本题选ABCD。63、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体验。按其内容可分为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A、B、D三项均属于道德情感。高级社会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故C项不属于道德情感。故本题选ABD。64、健康是指()。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故本题选ABCD。65、下列属于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德育的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修养指导法。故本题选AC。66、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劳动、学校共青团及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活动。故本题选ABCD。67、下列关于中学生心理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这一阶段相当于高中时期。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BD。68、下列属于少年期个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少年时期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这是从儿童的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一般把少年期称之为过渡期。少年的主要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A、D两项正确。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C项正确。这个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对当前不感兴趣或有困难的学习材料,也能集中注意力。在记忆方面,少年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除记忆量有了迅速增加外,他们的记忆的有意性加强,能自觉根据教材要求,提出短期或长期记忆任务。在思维方面,少年抽象逻辑思维已日益占主要地位。B项正确。故本题选ABCD。69、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题干中的表述主要强调道德发展过程中,应关心个体内部的自然冲动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及其所引发的感情、思想。也就是强调道德情感的重要性。结合以上选项,选项A强调“道德认识”,选项B强调“道德行为”,因此选项A、B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D。70、教师的权利应表现在()几个方面。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故本题选ABCD。71、下列选项中,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2、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是为了()。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3、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4、按迁移的影响结果来分类,可以分为()。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5、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利用负惩罚来规范学生行为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判断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76、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7、定势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只具有消极作用,不具有积极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8、受教育权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9、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0、近年来兴起的“在家上学”和“退学上私塾”的行为,并不违反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2、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3、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4、学习迁移的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是迁移产生的关键。()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6、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87、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8、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将每一个动作逐一表现出来。()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89、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0、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1、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教师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3、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4、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在整个青少年期呈现上升趋势。()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青少年是个体生长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各种状态都呈上升趋势,中老年后开始呈下降趋势。95、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一般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的。但针对不同个体的品德培养则具有多开端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的培养顺序,而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里入手。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96、某初中一年级一女生把一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老师,老师一气之下竟将“情书”公之于众,并扬言“杀一儆百”,结果导致了这位男生精神抑郁。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德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