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七校联考2024年中考历史最后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遂宁七校联考2024年中考历史最后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遂宁七校联考2024年中考历史最后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遂宁七校联考2024年中考历史最后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遂宁七校联考2024年中考历史最后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遂宁七校联考2024年中考历史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俄国彼得一世即位后进行了改革。下列属于他改革措施的是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价钱高于当时地价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器物和经济改变相关的事件是()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C.思想启蒙运动 D.宪章运动3.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相比较,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A.彻底摆脱经济危机B.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D.成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4.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这三个关键词相关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在: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D.中共十四大上6.下表反映的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增长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珍妮机的发明B.铁路交通的发展C.蒸汽动力的推广D.工人运动的兴起7.《九国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这反映的当时史实是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北方战乱、人口南迁C.江南开发、重心南移D.闭关锁国、经济衰落8.庄园法庭档案记录了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这些案例主要说明(

)A.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B.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C.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D.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9.美洲大陆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人,而今他们却成为了美洲大陆人数很少的民族,白种人、黑种人的数量超越他们成为了人数最多的民族。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西欧列强的殖民掠夺C.工业革命的发展D.西方文明的传播10.赫鲁晓夫“是在断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是指()A.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不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11.“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B.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C.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12.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因为这一天A.彼得一世开始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宣告废除农奴制C.俄国十月革命爆发D.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13.标志美国与苏联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C.马歇尔计划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4.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比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电被广泛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15.《大英百科全书》对下图人物的评价是他“拯救了美国”。下列表述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有()①颁布了促进战争局势扭转的重要法令②采取了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措施③率领民众瓦解和战胜了南方奴隶主的反叛④维护国家统一并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16.下图所示内容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城17.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②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加强③各国消除了矛盾并形成利益共同体④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8.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1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A.秦朝隋朝B.秦朝唐朝C.秦朝宋朝D.秦朝明朝20.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21.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建设都是为了顺应世界A.经济多极化 B.经济信息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2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呈现了航天员升入太空从事科研的场景,它主要涉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是A.空间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新材料技术24.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6.________(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1919年在________(会议)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27.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________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____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摘自《权利法案》材料三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如图)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写出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该法案的颁布说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的治国原则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使英国人同中国人相接触的是商业,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商业最重要的一环是鸦片贾易,而中国竭力想取缔这一贸易,这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材料中的“林钦差”指的是?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并简要说明。30.(7分)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间题。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获序?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故D正确;含有①③的ABC排除。故选D。2、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器物和经济改变相关的事件”是指工业革命,因为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宪章运动属于政治方面;思想启蒙运动属于思想方面与英国不符,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古国B正确。经济危机不可能彻底摆脱,故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开启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故排除C项。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是在日本,故排除D项。故选B。4、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可知,此内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故A不合题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与苏德无关,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5、B【解析】

依据题干的“195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B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1949年召开,排除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排除C;中共十四大在1992年召开,排除D。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中国现代史上重要会议的召开时间。6、C【解析】

依据题干“1802年-1830年、棉纺织厂”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这是蒸汽机的推广,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其他工业部门随后也广泛使用蒸汽动力。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B【解析】

根据材料,“(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表明中原动荡,人口南迁福建,“八姓入闽”给福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促进了福建社会的发展。体现了当时北方战乱,人口南迁。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8、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这些内容说明庄园法庭还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的,真实的起到了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题干材料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到达美洲后,对当地的印第安人进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导致他们却成为了美洲大陆人数很少的民族。黑人是西方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的。白人则是西方的殖民者。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1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解析】依据材料“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可知,毛泽东说这番话的背景是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应用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理解“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其意是德国希特勒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基础上,进攻完结即进入防守阶段,意味德国将走向失败。由此可知德国的军事行动从进攻到防守发生了转折,相关史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确定答案。12、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选项B符合题意;彼得一世开始改革是18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20世纪;“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材料没有涉及;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A【解析】

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遏制共产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4、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发明的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发明,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5、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个人物是美国总统林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南北战争,在战争过程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最终战胜南方奴隶主,获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扫清了又一障碍。②采取了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措施,指的是罗斯福;④维护国家统一并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故选B。16、A【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到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是属于建筑方面的成就,C项是隋炀帝于605年开凿的水利工程,以洛阳为中心,从南到北分为四段。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睛】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内江、外江、飞沙堰、宝瓶口”,判断历史事件所指—“都江堰”。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17、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在不断加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消除了矛盾”表述太绝对;④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并未正式形成。所以③④表述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1936年,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所以说蒋介石失去自由。故选B。19、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等,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20、D【解析】

紧扣题中的关键词,穆斯林的足迹,穆斯林可以指穆斯林世界,可以指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或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所以答案选D。2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建设都顺应了这一趋势,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2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派,出现了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C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奋起反抗,但最终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不属群体性意义崛起,B项不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是解题的关键,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叙述到:“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被日本这样一个最小国打败,促使国人进一步反思,发现只学西方器物是不够的,开始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比开始。2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航天员升入太空”属于空间技术或者是航天航空技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4、D【解析】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欧盟。【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成立于1993年,是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欧洲走向政治一体化的重要表现。点睛:欧盟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6、遵义会议巴黎和会【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27、爱迪生甘地【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或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2)国王的权利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3)分权制衡(4)(答出一点即可)认识: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英美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保证;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证社会的公平等;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是追求民主与法制的过程。【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是指古代雅典民主制度,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主要有人民即公民掌握国家的主权,也就是伯利克里所说的政权掌握在全体人民(公民)手中,另外还可以体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通过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是限制国王权力的主要机构;《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国家司法大权,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4)通过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英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的演变,以及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可以推断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由此可以认识到: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英美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保证;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证社会的公平等;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是追求民主与法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