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1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2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3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4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北京时间10月6日晚7时,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评语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悠悠岁月》创“无人称自传”体裁埃尔诺从197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代表作有《空衣橱》《位置》《一个女人》《单纯的激情》。安妮·埃尔诺的长篇小说《悠悠岁月》此前已有简体中文版,并获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书中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从头到尾都不用人称‘我’,而是采用第三人称、也就是无人称的泛指代词来表示‘我们’,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发现原来我们是这样生活过来的”。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其实不仅是法国人,即使是中国读者也会感到亲切,因为书中描写的种种社会现象,例如家庭中的代沟、地铁里的拥挤,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新产品等,都是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现实。《悠悠岁月》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吸取了莫迪亚诺等人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的表现手法,采用了“无人称自传”这种前所未有的体裁,对创建二十一世纪的法国新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一创举使《悠悠岁月》成为一部先驱之作,也使埃尔诺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瑞典学院评价安妮·埃尔诺:“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敏锐的观察力,安妮·埃尔诺揭示了阶层经历的痛苦,描述了羞耻、羞辱、嫉妒以及无法看清自己是谁的困境,她取得了令人钦佩和持久的成就。”“安妮·埃诺相信写作的解放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协,用平实的语言将一切讲得清清楚楚。”“在她的作品中,埃尔诺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一种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有着强烈差异的生活。她成为作家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许钧评价:“安妮•埃尔诺在法国作家中是一位特殊的存在。她关注当下生活,关注人们的日常情感世界。她的写作探索都是从这些方面着手的,她的作品中没有重大历史题材,也没有不同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这和诺贝尔文学奖这几年关注的作家很不一样。”安妮·埃尔诺:写作就是挽留岁月中消逝的记忆

1.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2.生活并不能支配什么。它不会自己书写自己。它是沉默的、无形的。书写生活,就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而不是发明或改造,就是要把它镌刻在形式里,镌刻在句子里,镌刻在词语里。3.你们的国家——中国,我在童年时就多少次梦想过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里漫步……晚上,我常常以为看到了被夕阳映红的云彩里的长城。4.我们换了电视。彩色屏幕上的世界更美了,里面的一切都更加令人向往。黑白照片与日常世界——它是它们严肃的、几乎是悲惨的底片——建立的距离在渐渐消失。5.学业在她看来不止是一种逃避贫困的手段,还像是一种特定的斗争工具,用来反对这种引起她怜悯的女性困境、这种她经历过并感到羞耻的失身于一个男人的诱惑。没有任何要结婚和生孩子的欲望,做母亲与精神生活在她看来是互不相容的。6.父亲永远都不会打消小商人脑子的这种看法:好人和坏人。7.对他来说,所谓的好人就是那些到他这里来消费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到战后市中心新建的商店去买东西的人。8.每当在这个时候父亲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联合起来敌视他。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他恨自己的低三下四,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和所有生意人的心理一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家商店卖东西。9.当我们需要买一个面包时,父亲也要让我们跑很远的路去买,就因为我们隔壁的面包店的人不到我们的店里买东西。10.在一个露天剧场的舞台上,关在一个——被几个男人用一些银枪刺穿的——箱子里的女人又活着出来了,因为这是一种称为“一个女人的殉难”的魔术把戏。11.在一幅电视广告里,父亲在报纸后面徒劳地尝试像他的小女儿那样,把一粒糖果悄悄地抛向空中再用嘴接住。12.这个世界留给她和她同代人的印象,她要用来重建一个共同的时代,从很久以前逐渐转变到今天的时代——以便在个人记忆里发现集体记忆的部分的同时,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13.……爸爸是典型的乡下人……他能通过小鸟的鸣叫声判断它的种类;拿着二等车票却上了头等车时被查出后要求补票时伤了自尊心;干完一天的农活之后回家看私藏的黄色杂志却被女儿看到时的尴尬;他爱和博物馆的女员工热情地闲聊,回到家却又被母亲问责;女儿的同学来家里做客,他几乎是讨好式的招待人家,显露了出身的卑微……父亲死的那天已经不能言语,只是拽着母亲的手.……棺木沉沉地合上,母亲忽然就大声痛哭了起来。14.按照年龄、职业和社会阶层的差别,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犯过的罪行,我们适应着革命的节奏,不由自主地遵循着寻欢作乐、快感和智者的命令:不要像白痴那样死去。15.在开始动笔叙述这件事以前,我以为我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每个细节,可实际深藏在我记忆中的只不过是当时的紧张的气氛、他们俩当时所呆的位置以及几句只言片语。[素材解读]:学会思考。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敏锐的观察力,安妮·埃尔诺揭示了阶层经历的痛苦,描述了羞耻、羞辱、嫉妒以及无法看清自己是谁的困境,她取得了令人钦佩和持久的成就。本色自我。生活就像一个舞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众不同的是,像安妮·埃尔诺的大作家,无论在失败还是在成功面前,都能保持自我本色。创新。《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书中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这是一种文学上的创新。[适用话题]:做自己、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创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当有记者。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多维解读1.百年梦想。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2.感恩故土。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警世名句1.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值的东西。(莫言)2.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莫言)适用主题:成长路上、震撼、铭记、心灵的故土、心愿、那句话、感恩罗曼·罗兰:挫折造就文豪年轻的罗曼·罗兰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酒会,邂逅了一位美女。这位名叫索菲娅的美女,身着一袭雪白的礼服长裙,气质高贵,谈吐不俗,令罗曼·罗兰眼前一亮。伴着明亮的月光,他们在酒会宽大的露台上攀谈起来。他们从16世纪意大利文艺的复兴谈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又从《马赛曲》谈到了雨果、孟德斯鸠、司汤达和巴尔扎克。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已近午夜,两人都为彼此的投契而兴奋。有一天罗曼·罗兰终于忍不住内心灼热的情感,向索菲娅吐露了真诚的爱慕之情。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索菲娅居然非常有风度地婉拒了。“我们这一生只能是朋友啊!”索菲娅喃喃地说道。望着索菲娅远去的背影,罗曼·罗兰觉得生命在这一刻已然没有了意义。他整日茶饭不思,学业不继,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好几个月的光景。终于有一天,罗曼·罗兰清醒了,他明白,“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从此,他刻苦攻读,生活的挫折成为了生命的加油站。他从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了长达10卷的不朽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凭借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曼·罗兰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素材解读1.友情之美。爱,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罗曼·罗兰用痛彻心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恋爱虽然美好,却断然不是生命的全部;恋爱虽然美好,但又怎么比得上友情那么长久。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或许会少了许多痛苦与烦恼。2.战胜挫折。人生路上,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越是遭遇了重大失败与挫折的人,取得的成就往往越大。看来,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你能不能获取战胜它的信心与力量。1.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2.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适用主题:与美同行、战胜自己、超越、清醒、成功、学会爱、境界、友爱罗素:中国将给世界希望他,多智且多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匠,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他就是那个从英国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兰特·罗素。罗素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作文素材)罗素曾经于上个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来到中国讲学,并于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书中所反映的诸多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罗素在这本书中发表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见,让他在当时便获得了“中国问题专家”的美誉。一般来说,通才与专家往往是对立的,正如鲁迅所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但罗素大概可以免于此讥。罗素乐观地预言:“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成就。”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工业将会有迅速的发展,完全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的改革者在国力足以自卫时,用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和艺术,那么中国对世界可以说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并且在当时那种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会带给人类一个全新的希望。他称,正因为这一希望是能够实现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受到所有热爱人类的人们的崇敬。1.智慧之光。所谓的预言,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异国的哲学家,百年之前思考的那些问题,留下的那些预言,后来竟然多成了事实。透过那束温暖的目光,我们看了一位哲学巨匠心灵深处的智慧之光。2.心怀世界。一位学者,他的心里不能仅仅装看自己,还得装看祖国,装着整个人类。罗素百年之前对中国的希望与担忧,折射出的是一种心怀世界的美好情怀。1.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持不断地工作。(伯兰特·罗素)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伯兰特·罗素)适用主题:胸怀、最关的情感、回首、思考的魅力、生活的方式、致敬、记住川端康成:我没什么可说的沉默,是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的一大特色。当客人来时,一般人不管怎样也要找些不成不淡的话题,陪客人闲聊。川端康成则不然,他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盯着对方,半小时、一小时一言不发是家常便饭。时间一长,客人只得起身告辞,而这时川端康成好像猛地醒过来了似的,方才开口:“急什么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对坐。川端康成打发采访者也是与众不同。人家记者请他说点什么,他总是以“我没什么可说的”而加以拒绝。等你觉得可能写不成稿子了,要告辞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你随便写吧!就当我说的。”据说,一位年轻的女编辑来到他家向他约稿,川端康成又是一言不发在那里长时间枯坐。女编辑感觉不对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川端康成还是不开尊口。女编辑终于耐不住这种沉默,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川端康成这才大吃一惊,开口问道:“怎么啦?”还有一次,川端康成应邀到神户讲演,他居然来了这么一段开场白:“我讨厌讲演,可又被请来了。因为邀请者说只要露个脸儿就行,那我就将脸展示喽!我现在开始在此静坐一小时,你们看个够吧!”说完便瞪起他那双大眼睛开始沉默,惊得听众目瞪口呆。1.学会思考。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总能与美邂逅,写出“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之类佳句的大作家,在众人面前竟然是如此沉默而笨拙。其实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他只是将所有精力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上。大智若愚,说的当是这种人。2.本色自我。生活就像是一个舞台,在不同时候,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众不同的是,像川端康成这样的大作家,他们无论在失败还是在成功面前,都能保持自我本色。这种本色,也不失为他的一种人格魅力。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川端康成)适用主题:做回自己、寻找、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最美、也是风景萧伯纳: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崇敬。即使遇到误解与攻击,他也总是用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去解释或回答。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他应邀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萧伯纳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出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还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看到了自己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朋友亲笔书写的“乔治·萧伯纳敬赠”。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此书又寄回给那位朋友。萧伯纳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他一直活到94岁,墓碑上风趣地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都一定会发生的。”1.宽容之美。成功的人很多,但成功之后能够像萧伯纳这样宽容的人却很少。无论是他礼待挑衅时的那个深深的鞠躬,还是再赠友人作品时的那份雅趣,无不展示了他豁达的胸襟。这种性格,也正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2.淡然处世。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时候,你刻意地去重视或是追求,带给你的反而是无尽的烦恼;你淡然地面对一切,美好或许便悄悄地来到了你身边。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乔治·萧伯纳)2.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乔治·萧伯纳)适用主题:语言的魅力、情趣、态度、面对、微笑、礼节、有一种美、淡然海明威:站着写作的文坛硬汉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位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六点半,他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为了便于修改,他喜欢用铅笔写作。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一天写7支铅笔!令人惊叹。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文章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还得改一遍。他认为,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一直没有离开房间。素材解读1.勤奋追求。成功的途径或许各有不同,但勤奋几乎是成功者共有的特点。一个能够一天写完7支铅笔的人,一个能够连续改稿96小时的作家,会不成功吗?2.办事严谨。最美的雕塑,往往要经历千雕万刻。同样的道理,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也离不开反复严谨地修改与完善。当我们看到海明威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他为此付出的辛苦劳动。1.人不是因失败而生。你可以摧毁他,但是不能打败他。(海明威)2.心灵愈加严谨,外表愈加简单。(海明威)适用主题:成功的理由、追寻、背后、我们都一样、在他面前、说勤奋、标杆其他诺贝尔奖得主名言运用示例:1.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杨振宁)适用主题:实干,多动手运用示范:如果说成功有奥秘,那也是敢尝试,多动手。虽然这样可能会犯错,但也能让我们不断校准方向,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2.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屠呦呦)适用主题:科学,名利运用示范:曾有人替屠呦呦抱屈,她率领团队研究出的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生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却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甚至都不能当选院士。对此,屠呦呦一笑置之,因为在她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而是为了造福人类。3.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适用主题:机会运用示范: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所以,弱者总是像守在树下的那个宋国人一样,抱怨兔子不来;而强者早已经做好弓箭,带上猎犬,进入深山中寻找兔子。4.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适用主题:毅力运用示范:“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不久前,一位名叫彭超的无臂少年,在研究生复试考场用脚写字,最终考入同济大学。考场上,弯曲的身体、认真的神情、坚毅的眼神,让奋力的书写绽放希望,让多年的坚持开花结果。5.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李政道)适用主题:创新,冒险运用示范:提取青蒿素,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失败;研制洒尔佛散,欧立希经历了605次失败。创新没有捷径,而且风险极大,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然而,即便如此,也应该大胆尝试,持续努力。因为,创新的收益极大,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能够创造新天地。6.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适用主题:成功,价值运用示范:有的人,把生命局促于车子房子、门子路子;也有的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前者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却是狭隘的;后者的人生不一定符合世俗的标准,却是辽阔的,也是有价值的。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变成后者,践行爱因斯坦的理念,“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7.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适用主题:教育,创新运用示范: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不是否定学校教育,而是说,学校传授的,都是已知的知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能满足于此,应该立志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见前人未见过的风景,如此,才能创造新天地。8.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莫言)适用主题:向前看运用示范: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如此,才不会被过往的琐事牵绊住脚步,失去前行的勇气和力量。9.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睛;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索尔仁尼琴)适用主题:铭记历史与展望未来运用示范:回溯历史长河,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有过光荣史,也有过屈辱史,高光和低谷,都曾经历过。对于这些历史,我们不能沉溺,也不能忘记。毕竟,总盯着过去,我们会瞎掉一只眼睛;然而忘掉历史,我们会双目失明。10.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适用主题:磨砺,成功运用示范:海无惊涛不壮阔,人无磨难少伟男。真正的强者,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的,就像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对此,著名诗人泰戈尔也有言:“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11.甘泽尔和格兹确认大质量黑洞的存在十多年前,德国人甘泽尔和美国人格兹领导各自团队,利用主动光学技术,分别观测到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并计算出了它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400万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星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确切证据,堪称黑洞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一贡献,甘泽尔和格兹也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来源:上观新闻)适用主题:科学探索,创新,成就12.“假如霍金活着,他很可能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写《时间简史》的霍金和彭罗斯是同一领域的专家,两人携手开展过对黑洞的研究。霍金对黑洞的研究成就不亚于彭罗斯。如果霍金没有在2018年去世,等到了2019年公布的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那么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很可能与彭罗斯一起获得。(来源:上观新闻)适用主题:科学探索,成就,遗憾13.阿尔特发现丙型肝炎随着科学进步,因输血造成的乙肝感染率大幅降低,不过输血仍然会造成约10%的受血者感染肝炎,让人困惑。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阿尔特和同事对这一现象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肝炎既不属于甲肝乙肝。阿尔特等人通过黑猩猩实验,证明这种新肝炎具有传染性。这,就是后来被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适用主题:科学探索,创新,成就14.霍顿筛选并确认了丙肝病毒1977年,霍顿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霍顿和同事从感染肝病的黑猩猩血液中提取DNA,对每个DNA片段进行鉴定,结果幸运地筛选出与丙型肝炎表面抗原匹配的DNA片段,却发现这个DNA片段并不属于黑猩猩。他们推测这一DNA片段属于丙肝病毒,而且通过实验加以证实。(来源:南方周末)适用主题:科学探索,创新,成就15.赖斯为丙肝药物的研发打开了通道1981年,查尔斯·赖斯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从1993年开始,赖斯发现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末端有一个此前未被识别的区域,对病毒复制很重要。通过用药干扰这个区域,可以阻止病毒复制。这为防治丙肝药物的研发打开了新的通道。(来源:寨主整合)适用主题:科学探索,创新,成就16.丙肝进入完全治愈时代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丙肝没有特效药,无法治愈。但是,阿尔特、霍顿和赖斯的研究,彻底扭转了这种局势。2013年起,一系列新药问世,丙肝正式进入完全治愈时代。此后,一批治疗丙肝的特效药相继问世,使得丙肝的治愈率现在接近100%,现已进入完全治愈时代。(来源:医学界)适用主题:科学探索,创新,成就17.彭罗斯发现黑洞的存在彭罗斯是霍金的好友,著名的奇点理论,就是由罗杰·彭罗斯与霍金一起提出的。这些理论,都围绕着一个事物:黑洞。在爱因斯坦去世十年后,彭罗斯证明了黑洞确实可以形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隐藏着一个点,在那里,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则都停止。因为这一发现,彭罗斯获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来源:腾讯新闻)适用主题:科学探索,创新,成就18.诺贝尔奖金为什么发不完?1895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过世时,提供的奖金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第一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发,截至现在,已经发了119年,奖金不仅没有发完,而且越发越多。这其实依赖于出色的财务投资。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基金一直在进行股票、房地产等各项投资,收益丰富,因而资产越滚越多,到2019年时,已经达到34.76亿瑞典克朗,因而可以继续发下去。(来源:寨主整合)适用主题:时间复利,投资收益,资产管理19.套着马车送牛奶的“牧场化学家”: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1901年化学奖: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深冬清晨,德国柏林郊区的斯提立兹大街上,一辆马车疾驶而过。赶马车的人50来岁,在自己的牧场养了许多奶牛,多年来一直为这一带的居民送鲜牛奶,风雨无阻,准时不误,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位送奶人。但有一天早上,当他们打开当天的报纸时,一行引人注目的文字映入眼帘:“范托夫荣获首届诺贝尔化学奖!”整个版面刊登了一位女画家给送奶工画的素描像。就这样,送奶工范托夫和化学家范托夫在人们心中合二为一,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牧场化学家”——因为当时从事化学研究的人,还要兼职其他工作才能够维持生活,所以,范托夫才做送奶工。尽管范托夫每天早上的任务就是给附近的居民送牛奶,但他心里惦记的,永远是他的实验!早在上中学时,他就对变幻无穷的化学实验感兴趣,他常常设法从父母那里要钱购买各种仪器来从事自己的“小实验”。长大后,他把化学当成自己理想的栖居地,长途跋涉,拜师学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奔波。正因为他不懈追求,诺贝尔奖最终才会青睐于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范托夫仍旧一边埋头科研,一边兼职经营农场,每天清晨仍和以往一样为人们送鲜奶。点评:《荀子》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范托夫排除万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永远不满足的“足够好”:约翰·古迪纳夫(2019年化学奖:发现锂离子电池,创造了一个可以充电的世界)这位97岁高龄诺奖得主有个好听的英文名:Goodenough(古迪纳夫),“足够好”的意思。好记又好听,而他却从来不满足于“足够好”。数学出身,半路出家搞电池,参加过二战。30岁才博士毕业,54岁开始研究电池,75岁研发磷酸铁锂,94岁研发全固态电池。如今97岁了,仍然带着最后一个博士生,并且成为了诺贝尔化学奖史上最高龄的诺奖获得主。看起来曲折的人生道路,却并没有让他退却满足当下。点评: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选择认为自己做得“不足够好”。21.差生也可以创造奇迹:约翰·波兰特·格登(2012年医学奖:细胞核移植与克隆)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格登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初中和高中,格登的生物学成绩却是250名学生中最差的。他甚至被老师断言“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可是,正是这句话,让格登登上了自然科学的最高峰。格登的中学时期是在英国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度过的,他的学习成绩很差。学校为了他们这些差生的成绩,特地聘请博物馆馆长加德姆给他们补课。格登非常高兴,因为跟着馆长,他一定可以学习到更多跟自然有关的知识。有一次课间,格登指着自己的手指问加德姆“为什么长在手上的手指会动,而被砍掉的手指却不会?”。加德姆说:“因为长在手上的手指有神经细胞,可以接受大脑的指令。而被砍掉的不能。”格登又问:“可是受精卵不仅能动,而且能够自然生长,被砍掉的手指为什么不能呢?”加德姆被问的不耐烦了,大吼道:“你这个笨蛋,这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规律!你懂吗?”格登不说话了,摇了摇头。后来上大学后,他反抗家人的安排,把所有精力交给了生物研究。可是,他还是“太笨了”。同一批的同学,有的生意兴隆,有的出版了小说,甚至在生物研究的专业也有同学出了成绩,只有他,还是默默无闻,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但执着的喜欢,让他顶住了所有的压力,最终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他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教父”。终于,在2012年,他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约翰·格登,曾经最差的学生,64年以后,成为公认的同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在他现在工作的剑桥大学办公室,还挂着当初老师给予的那份最差报告。点评: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22.一生只钻研一件事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2008年医学奖:发现了宫颈癌的成因-HPV病毒)生于1936年的豪森博士,目前是德国医学科学家和退休教授。青年时期目睹了战后德国的景象,让他十分认真的对待生活,并专注于学业。虽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享乐主义,但是他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嬉皮一族。诺贝尔委员会用“标新立异”作为对他的评价。然而这4个字并不能概括豪森在科研生涯中经历过的孤独和失望。1974年,当时的医学界还错误地认为孢疹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原因。在美国的佛罗里达一个关于孢疹病毒的回忆,如同一名不速之客,他在会议上毫不留情地报道了一系列结果,证明孢疹病毒与宫颈癌无关。同时,他列出文献上一些关于HPV病毒的疑点,呼吁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这个陌生的敌人。报告场中顿时一片沉寂,他的观点也被轻易的忽视了。更为残酷的是,之后很长时间里,从癌细胞中寻找HPV的所有尝试均无功而返,豪森博士的研究小组也拿不出一份像样的答卷。10年之后,转机出现了,豪森博士将HPV16和HPV18呈现给世人。然而当时的研究仍然举步维艰:美国财政部驳回了他的基金申请。制药公司也在进行市场调查之后中止了对HPV疫苗研究的投资。有些人嘲笑豪森博士“一生只做一件事”是愚蠢的,那些早期同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们也走了大半。然而,时间终于证明了真相。随着新技术的开发,流行病学验证了HPV病毒对宫颈癌的直接作用,人们对HPV病毒的态度从试探转变为肯定。点评:执着、坚韧往往是成功者的宝贵品质。面对失败和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确定正确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美文品读:文化价值什么是文化价值?通俗点来讲就是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在中国来说,文化价值本应是反映中国文化的内涵,是我们阅读感受的那些作品或是其他形式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深刻的体会和思考。但是人们却用功利一点一点的把它扭曲。中国最近在文化领域上最得意、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应当是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了吧。在如今社会的氛围下,还有莫言这样,不是用功用的标准,而是用真诚的态度去看待、去追求精神生活的人,这让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感到欣慰。莫言曾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诺贝尔文学奖是每个作家梦寐以求的奖项,也是对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功底最好的证明,试问哪个作家不想得到这项殊荣?但是,若以此为前提的话,可能要耗费成千上万倍的力气都无法得到它,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在你的作品里注入了功利的因子。一部又一部的带着功用标准的作品怎么可能得到这最好的证明?而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了大多数当代作品,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并且真情流露,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和享受,获得这至高无上的荣誉理所当然。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他的谦虚并不是表象更非伪装,他谦和又自信的胸怀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作品里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其实并不只是作家们有用功利的心态去对待精神生活,这种现象在我们学生当中也非常的普遍。千千万万的学生以考好高考为目的,以高考为一切的前提,所学所做所想全部都是为了高考。对高考有用的,能让试卷上分数增加的东西,我们学;对高考没有帮助的,简直是浪费时间,什么诸子百家,什么宋明理学,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对高考没什么作用的一律抛到一边。“一切为高考让路”,多么响亮和理所当然的口号啊,难道我们真的就要这样学习吗?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结束,这整整的十二年时间我们就只为的是几张高考卷子吗?朋友们,不应该是这样子的。这十二年的时间是让我们去学一些我们以前不曾懂的东西,是让我们在每日知识中去找寻文化价值,是教会我们去重视文化、重视精神生活的啊。所以说,阻挡我们用真诚的态度去追寻文化价值的,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素质,是我们对待中国文化的那些实用品格。如果学习什么都要先考虑它能否给我们带来好处和利益,都要先想想它的实用性,那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对精神事业的纯粹,更是文化境界的一种堕落。别的国家把孔子学院和《论语》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儒学是非常有用的,而我们却不好好重视这些本国精粹。这是何等的浪费啊!我们该改变的,是我们对于精神生活的短视,是我们对文化的功利态度。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不仅要学习适用价值,还要关注精神,纯粹地去追溯其中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