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员:黎亿基李俊杰朱方健邹颖聪黄炯锐
清鸦片战争前后的金融努尔哈赤(左)与皇太极(右)▶历史背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南)建国,国号金,史称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三年(1618年)开始进行反明战争。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太宗)在盛京(今辽宁沈阳)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领兵入关,建立了统一的清朝。★清朝前期历经四十多年战乱后出现了康乾盛世,商品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重新出现,货币和信用也有了新的变化:清代前期(1853年之前),政府纸币逐渐退出流通,白银取得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并与铜钱并行流通;传统信用机构出现创新,账局、票号等传统银行相继产生;民间发行的会票、银票、钱票、当票、商号的兑换票券等信用工具盛行,其使用进一步扩大。▶银两制度1、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后金建国时即以银为货币,入关后实行银钱并用的政策,顺治三年(1646年)禁止使用假银和低银。2、白银仍是称量货币。☆以纹银为标准银,实际使用的各种成色的银都折成纹银计算。据后来推算,纹银成色应为935.374‰,即每1000两纹银含935.374两纯银。▶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清初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实行海禁。康熙十九年(1680年)开放山东海禁。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后开放江苏至广州的海禁。除海禁期间外,白银继续从海外流入,外国银元逐步扩大在中国的流通。☆外国银元的流入,是中国产生了新的货币单位圆(元、员、块)、角、分。乾隆时已有“圆”和“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已有“块、角、分”的记载,包世臣在《己卯岁朝松江即事》诗注中说:“吴市洋钱以块记,每块分十角,角分十分。”☆清代也像明代一样,铸造铜钱,并将本朝的铜钱也称为“制钱”。其制度为:☆铸币权集中于政府,但又实行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分散铸造的政策。清朝前期,制钱是由国家专设的铸币机构(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省局)铸造的,民间私铸铜钱是犯罪的行为。铜钱的流通 ▶雍正以前的铜钱●入关前曾铸造满文的天命汗钱、天聪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天聪通宝。●入关后,铸汉文年号钱,道光以前都作“通宝”●道光以前的官铸钱都是小平钱,因此清朝只以官铸小平钱为制钱。咸丰时铸的大钱等都不属于制钱的范畴。二、清朝前期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概况★清朝前期承袭明朝中后期形成的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清朝后期币制有新的变化,1900年用铜元取代铜钱,仍是银铜并行的币制,1910年才确立“元两并行”的银本位制。★清代也像明代一样,铸造铜钱,并将本朝的铜钱也称为“制钱”。其制度为:☆铸币权集中于政府,但又实行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分散铸造的政策。清朝前期,制钱是由国家专设的铸币机构(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省局)铸造的,民间私铸铜钱是犯罪的行为。☆清政府铸造了多种面值大小、金属含量轻重不同的制钱,致使银钱比价不一而且波动,币制较为落后。☆注意维持银钱比价,防止民间私铸和熔毁制钱。办法是多次调整制钱的金属重量和成分或铜的成色,铸造多种重量(一钱、一钱二分、一钱二分五厘、一钱四分)和颜色(黄、青、红)的制钱。☆规定白银1两=1000文制钱的官价。根据国际收支差额及国外白银内流增加(导致银贱钱贵)的情况逐渐扩大制钱的铸造规模,此外,从雍正朝开始设立官银号来平抑银钱比价以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使得18世纪中叶以后京省各铸币局年铸钱量高达30亿文以上。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国内银钱数量的增多,推动了物价的上涨。这种情况可用大卫.休谟的黄金——价格流动机制理论来解释。☆限定京城铸币局和各省铸币局所铸制钱的流通范围,前者在京畿地区流通,禁止外运;后者在本省流通,无法自行铸钱的地区由制钱充裕地区的省铸币局协拨,以便维持1两白银=1000文制钱的官价
。☆在中央与各省设置完备的钱币铸造管理机关,配备专门的总管、具体分管和监察人员。对工匠实行严酷的管制措施以保障制钱的铸造。☆通过收购社会铜材、进口洋铜和开采滇铜,并以滇铜的开采为主来建立一整套的币材供应体系。☆注意保证制钱铸造质量。规定由户部钱法堂负责检查京省各铸币局所铸钱币样钱的质量,并以合格样钱作为各省铸造钱币的质量标准。如果各省铸造的钱币质量与样钱有偏差,则处罚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制钱投放的渠道、方式。通过搭放兵饷、搭放公费、制钱出易等方式投放制钱。依据银钱比价、铸造数量决定之前的投放规模。☆采取措施保障制钱的流通地位。做法是收买、取缔或利用前代的旧钱、南明小朝廷和三藩的伪钱、各种私铸小钱、流通到境内的外国铜钱来促进和调节制钱的流通,维持银钱比价。
1627年后金皇太极铸“天聪汗钱”
大清顺治通宝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大清康熙通宝大清雍正通宝大清乾隆通宝大清嘉庆通宝大清道光通宝
★清朝前期,吸取了金朝和明朝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和社会不稳定的教训,对纸币发行很谨慎。仅在顺治帝统治期间的1651——1661年间发行过总计128万贯的纸币,以后至鸦片战争前在没有发行过纸币。所以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政府纸币逐渐退出了流通,但民间发行的信用货币一直在流通。★清朝前期继承和发展了明朝中叶以后确立的银两制度,规定白银的法定通货地位。☆清政府规定征税起点在1两以上者必须纳银,1两以下者商民自行决定用银或钱缴纳;规定1:1000的银钱比价;规定纹银为白银的标准成色;政府会计用白银核算。☆清政府对银两的铸造与发行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允许各地官营、私营银炉自由铸造,致使银两名称、形式、重量、成色不统一,需要当地公估局鉴定银两的成色和称量其重量并打上印鉴才能流通。事实上每次交易都要重新鉴定成色和称量其重量,交易成本高,难以通行。☆清代的银两还分为实物银两和仅作为记账单位和清算标准的虚银两。与实物银两一样,虚银两也具有区域地方性,各地的虚银两成色虽然在本区域范围内实现了标准的统一,但是虚银两的成色标准在各区域间并不统一。☆虚银两最早是纹银,起源于康熙时期,是清政府法定的银两标准成色:935.374‰,即每1000两纹银含935.374两纯银。☆清代使用较多的虚银两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银;汉口的洋例银;营口的过账银(炉银);库平银等其它以平砝名称表示的银两计算单位。☆清代的银两制度是一种落后的称量货币制度,它具有不便携带,容易损耗,各种银两成色、重量不统一、难以辨识和通用,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清代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与白银供给的增多有关。清代白银的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外贸易顺差导致外国白银(银元)大量流入;二是国内银矿产量增加。★清朝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因为对外贸易的顺差和逆差而出现了银贱钱贵和银贵钱贱等货币比价波动和货币替代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三、清朝前期的信用形式、信用机构及其创新◆清朝前期的信用也分为传统的消费信贷和生产经营信贷,后者发展明显。◆清朝前期的信用也分为民间信贷和政府信贷,政府信贷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实行的“生息银两”制度,即政府用官款(银两)设立的信贷基金去放贷取息的政府信贷制度。◆清朝前期的信用仍然具有高利贷的性质,银钱借贷的利率一般是月息二三分,实物借贷的利率一般是月息三五分。◆清朝前期的高利贷有财产担保(抵押和质押)借贷、信用借贷以及期买或预押农作物的形式;信用借贷分为借款人自身信用借贷和第三方信用担保借贷两种形式。◆清政府在《大清律例》中对高利贷有月息不过三分和借贷利息总额不得超过借贷本金的法律限制。◆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以及银钱并行流通的货币制度,促进了钱庄在数量、规模和业务方面的继续发展,并出现了银号这类机构。☆清朝前期产生了专门从事白银熔炼业务的银号。☆18世纪中叶以前,钱庄从事货币兑换,银号从事银两熔炼。此后,钱庄、银号业务从货币兑换、熔炼银两,扩展到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可兑现银钱票等业务,演化为信用机构。银钱票的发行流通,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前中期典当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私营当铺(在官府领帖和非法开设的私当)的兴盛超过了明代,而且在清朝雍正时期,产生了分别隶属于内务府和地方军政机关的官营当铺。◆清代典当业更加发达,出现数量众多、资本规模不等的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五类当铺。◆典当业是晋商经营较早的行业,其中灵石、介休、孝义人尤为擅长。清代全国开设典当最多的省份是山西。康熙三年(1664年)全国有当铺2万多家,其中晋商开办的就有4695家。据资料统计,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典当数位居全国第一,共有2602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6%;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国共有当铺18075家,山西省则5175家,占全国总数的28.6%。乾大当铺乾隆三十年天顺当铺的马灯和书柜当票嘉庆年间(左)和道光年间宽泰当票(右)◆清朝前期当铺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鸦片战争前,在商品经济发达、资金需求较多的南方地区,典当业曾经出现了银行化的征兆,即出现了典当铺向收购丝茶的商人发放经营性贷款的某些个案,但没有能够完成该进程。☆清朝前期的当铺业务范围有了扩展,除了经营传统的消费性的高利抵押和质押放款、信用放款以外,还有某些经营性的放款,并吸收公私存款、发行银票和钱票等信用货币,兼营军粮贸易、货币兑换等业务。☆清朝前期的当铺与官府联系紧密,是官府和大小官僚的公私资金赖以存放款生息的信用机构。俗称“发典生息”。☆清朝前期的当铺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信用机构和政府平抑银钱比价、调控货币流通与金融的政策工具。◆与前朝一样,清朝政府也对典当业有管理:
☆清政府对收当的当铺因为失火、被盗、被劫得赔偿作了规定,还针对当铺经营中的陋习颁布了禁令。☆清政府也规定经营典当业要领帖纳税。☆清政府也规定典当利率高限是月息三分。★新的信用机构产生并初步发展☆为了平抑银钱比价,清朝前期设立了官银钱局行号等官营的货币兑换机构。◆账局、票号等私人银行产生:☆清朝前期远途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私人银行——账局。☆账局的局限性和商业汇兑市场的发展又产生了第二类私人银行——票号。日升昌票号蔚盛长票号(左)与日升昌票号会票(右)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动地对外开放。在战后的最初20年,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外,中国的社会变化并不大。期中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咸丰十年(1860年)底起,清政府决定扩大对外开放,开始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用于军事和民用生产。同时西方的观念和学说也在中国传播,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中国的资本主义化为目标,但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只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鸦片战争后的金融(一)实银两
◆实银两是交易时接受的现银。1、实银的种类、名称、重量实银种类繁多,形式不定。实银铸成锭,有的形似马蹄,有的状如纺锤,有的像馒头,还有不成形的散碎银。它们都各有其名,然可统称为“元宝”或“宝银”。宝银的重量不等,大锭有50两,中锭10两,小锭只有几两,碎银不足1两,使用时依重量计值。落后的银两制度2、实银的成色◆成色是指含银的多少。从理论上讲,实银的成色是以纯银成色1000/1000作为标准,但实际上流通的宝银达不到这个标准,因而就按纯银的成色加以折算,即按其成色核定含银多少。全国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有:纯银、足银、纹银、标准银。3、实银的称量◆银两按重量计值,属称量货币。宝银的重量标准是“平”。全国主要的平有:库平、关平、漕平、市平4种。库平是政府征税使用的标准,关平是海关使用的平,漕平是征收漕银折色使用的平,市平是各地市场使用的平。(二)虚银两◆虚银是实虚的价值符号,是用于计算的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虚银也有重量和成色(假设的),一锭实银要存入金融机构,先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银标准推算了其升水或贴水,然后按照当地使用的虚银标准计算其应记的数额才能入账。全国有影响的虚银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银、汉口洋例等。(三)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银两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多缺陷,其落后性表现在:形状和重量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二、自铸银元◆一方面由于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经咸丰、同治至光绪初年,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危害甚大,清政府对此不能再行漠视。1887年(光绪十三年),清庭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省设厂试铸银元。1889年开始铸造第一批银元,翌年流通于市场。这是近代中国正式铸造银元的开端。这种银元称光绪元宝,正面有“光绪元宝”的汉满文字,上方铸有“广东省造”字样,下方铸有“库平七钱二分”的重量标准,背面铸有龙纹图案,故俗称“龙洋”。这种银元含银9成,清政府下令作为中国的法币。◆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银元的铸造权收归中央,开始铸造“大清银币”,称为国币。三、从制钱到铜元(一)制钱的落后性
1、统治者对制钱贬值(减重、减色),以此人民实行超经济剥削。2、分散铸造的政策,各地各自为政,私铸的现象无法杜绝,导致制钱纷繁杂乱。3、各省各地划地为界,导致制钱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上述混乱状况致使制钱的流通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严重不相适应。制钱制度的封建性,表明它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态。(二)自铸铜元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李鸿章来广东市面闹钱荒之际,于6月开始试铸铜元,每枚重2钱,成色为铜九五、白铅四、锡一,名“光绪之宝”,当制钱10文。这种铜元由机器制造,花纹精致,式样美观,成色划一,很受欢迎,政府也大得铸造利益。1901年下令沿海各省仿铸,至1905年户部奏称开铸铜元已有17省,铸造局达20处。◆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铜元的铸造权收归中央,定铜元为2分、1分、5厘、1厘4种,这是企图将铜元作为银元的铺币,令1905年设立于天津的户部造币总厂铸铜元。第二年,清王朝被推翻,铜元陷入紊乱局面。四、典当业由盛而衰
◆典当业(当铺),在明末清初十分发达。当铺的日常业务,就是存款、放款、签发银铺票。◆当铺的放款都是以物作押的个人放款。当铺存款的来源,一是官款,二是私款。在官银号成立之前,地方的各项库款多存放于当铺生息,这是当铺的主要存款来源之一。绅商富户的私款,也多交存当铺生息。而大官僚则以当铺作为营运资金的场所,借给当铺取利。当铺接当时,有时不付现钱,而是开给可随时兑现的银票、钱票,信用好的当铺所发的银钱票,能在市面流通,于是便成了信用货币。◆除私当之外,还有“官当”,官当是直接以库款投资开办的当铺。◆当铺的利率都很高。存款年利率大概在1分甚至1分以上。据《道光东华录》记载:江苏藩库拨银10万两发典生息,每年得利息12000两,年利率为12%。这是官当的利率水平。私当则不会低于这个水平。放款的利息率自然更高。清政府规定,当铺取息每月不得超过3分。一般情况是视当物价值的大小和赎当时间的长短而定,价值越小,赎当时间越短,利率越高。当物到期不能赎取,就成“死当”,由当铺自行处理。当铺处理死当也有很大收益,因为接当时一般是按当物价值的一半贷款,有的甚至只有1/3。当铺处理死当物品就可获得高于贷款1倍至2倍的额外收益。◆到了清末,典当业逐渐衰亡,其原因:(1)银行的兴起,钱庄、票号的发展以及官银钱号的设立,取代了典铺的业务;(2)当铺存款的主要来源——公款存放被上述金融机构取代,导致当铺的存款业务大大萎缩,失去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当铺的本业——抵押放款却始终不衰。钱庄的发展
钱庄发展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随着沿海沿江城市的陆续对外开放,中外交往日渐频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钱庄发展很快,数量和资本额大幅度增长、业务扩大,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钱庄的业务1、传统的银钱兑换,办理存款,发放贷款,签发银钱票。放款以信用放款为主,辅以抵押放款,押品有丝茧、花钞布、有价证券、房地产等。钱庄的惯例是给工商业户的长期贷款,最长为6个月,少有长于6个月的,到年终必须全部收回,只有少数殷实户可以跨年,因而,不少工商业者都愿意同钱庄保持资金融通关系。2、庄票。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载有一定金额并由其负责兑现的一种票据,分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贝票即付,远期庄票到期付现。庄票的信用很好,可代替现金在市面流通。3、资金拆借。在19世纪60年代,钱庄同外国在华银行建立了资金融通关系,庄票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钱庄以庄票作抵押,向外国在华银行拆借资金,于是庄票就成了钱庄同外车在华银行建立资金拆借关系的工具,使钱庄的信用得于扩大。4、汇划制度。“汇划”就是钱庄业的票据清算。1890年(光绪十六年),上海钱庄决议成立汇划总会,作为相互清算的机构,各钱庄收付在100两以上者,在汇划总会轧差,余额才收付现银。汇划总会除负责办理会员钱庄(称汇划庄)之间的收付差额外,还代理非会员庄和外国银行的清算业务。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票据交换制度的雏形。票号由兴盛到衰亡◆票号发展和衰亡的原因1、票号发展的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资金调拨的频率和数量逐年增加。票号本身就起源于汇兑,是货币流通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鸦片战争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给票号提供了发票机。(2)太平天国失败后,农民运动仍然此起彼伏,给清政府解送现银增加了困难,需要一个资信可靠、收解灵活、可汇可垫、机构普遍的资金运转机构。票号长期为清政府汇解公款,得到政府的信任,这就为票号能够扩大业务扩张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3)票号同清朝地方政府官吏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同清政府建立了密切联系,取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地方官吏,垄断官款汇兑,壮大了自己的资金实力。2、票号衰亡的原因
票号在甲午战争后期,达到极盛时,经过短暂的发展,就逐步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是:(1)中国近代银行的兴起,官银钱号的设立,同票号展开了竞争。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清政府规定公款的存储和汇解交由户部银行办理,各省官银号成立,当地又规定由官银号办理京饷协饷的汇兑。1907年交通银行成立,又夺走了票号的大部分商业汇兑业务,因此,票号的业务急剧萎缩,到清亡时,它的汇兑量减少了3/4。(2)票号保守,不思变革,组织制度、用人机制和经营方式都很死板,无法同银行竞争。(3)清政府灭亡,票号失去靠山。官银钱号◆官银钱号是清政府官方设立的金融机构,它经历了一个设立、裁撤、再设立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军需、赈灾、河工等费用很多,决议成立官银钱号发行钱票,在支持兵丁月饷、官员公费和各项工程费用时,搭放一定成数。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管理清室财务的内务府设立了天元、天亨、天利、天贞、西天元等5家官银号(俗称“五天官号”),发行钱票、银票所得收益,作为内务府的进款。◆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财政拮据,遂铸造大钱,发行官票宝钞。为推行便利,于1853年(咸丰三年)设立乾豫、乾恒、乾丰、乾益4家官银钱号(俗称“四乾官号”),发行以户部所属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制钱为“票本”的京钱票,充发八旗兵饷之用。次年,又设立宇升、宇恒、宇谦、宇丰、宇泰5家官钱号(俗称“五宇官号”),以铁大钱为“钞本”,发行“京钱票”。◆与此同时,在清政府的要求下,各省地方相继设立了官钱局或官银号,发行银钱票在省内流通。地方官银钱号还办理存放款,经理省库,代垫公款,经管官款的汇兑存拨,以多种方式接济官府,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外库,致使同时存在的票号业务大受影响。辛亥革命后,这些地方官银号大多改为各省地方银行。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凭借攫取到的种种特权,对中国展开了以商品输出为中心的侵略活动,抢占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它们又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在这种侵略中,它们的银行也蜂拥而来。◆最早侵入中国的银行是英国的丽如银行,1845年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行,1847年又在上海设立分理处,1850年改为分行,同年在香港发行纸币,这是流通于中国市场上的第一批外国钞票。外国银行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外国银行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主要采用以下手法:1、垄断国际汇兑,操纵外汇牌价。2、吸收存款,办理贷款,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3、发行钞票,侵犯中国的主权。4、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财政。中国的银行业兴起一、中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条件
◆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以及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一)外国银行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抵御外国银行的侵略势力,自办银行的要求
◆从1845年开始,到19世纪末,外国银行在中国横行了四五十年,它们操纵了中国经济,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发行钞票,侵犯中国主权,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权益。为了抵御外国银行的侵略势力,挽回权益,收回利权,“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二)中国近代产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6年福建泉州中考满分作文《近在眼前》
- 营销代理招标流程指南
- 精准尺寸块石购销
- 家用精简版台式机采购合同
- 葡萄酒购销合同范例
- 司机工作合同协议
- 综合用途委托服务合同
- 新员工承诺守则
- 经典购销合同模板格式
- 51简易电子琴课程设计
- 大学生创业英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习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人教 部编版
- 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案
- 无损检测射线常见缺陷图集及分析
- 最新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精品课件)
- 外墙门头改造脚手架施工(完整版)
- PICC+CVC+输液港使用及维护
- 钻孔灌注桩报监表格[记录图表]
- 2012第十讲 粉末涂料的制备和配方技术
- 高压旋喷桩技术参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