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_第1页
浅谈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_第2页
浅谈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_第3页
浅谈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_第4页
浅谈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摘要:爱国主义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试分析了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竭尽忠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民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可见,爱国主义是民族向心力和情感的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能否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爱国热情,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历史经验、具体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把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结合。综合来看,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以下五方面特征: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要对象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一个原来千疮百孔、贫穷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欣欣向荣的中国。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不变,爱国主义的核心就是爱社会主义的祖国。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民,如果不爱社会主义,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利益,那就谈不上爱国主义。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是当前爱国主义的主题。一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活动。离开它,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实现新时期爱国主义者的历史使命,每一个爱国主义者都应做到3.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每个爱国者都应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社会上有些人往往看不到我国的优势所在,只是一味夸大我们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缺乏分析,产生盲目崇洋媚外心理,丧失一个爱国者应有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4.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必须团结起来,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尽心尽力。这是一切真诚的爱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5.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应该承接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应该吸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潮推向新的高潮。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维新变法,打出救亡旗帜,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由此而发动的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后来发起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虽然都被中外反动派所绞杀,但它们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伟大的历史意义,成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具体的典型教材。鸦片战争后,一部分爱国士大夫从“天朝”迷梦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发起了“自强”、“变法”和“富国强兵”的爱国运动。孙中山则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说“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略,中国爱国志士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的悲壮呼号,使中华大地出现“千古未有之变局”。《浙江潮》杂志也认为:“今日若再不以民族主义提倡于吾中国,则吾中国乃真亡矣”。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革命、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下,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爱国的又一里程碑。可见,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而终未亡国,历尽战乱磨难而终未分裂,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在苦难的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曾把苦难的千百万人民凝聚成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现在,中国人民更有条件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越是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越要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国家主权“过时”论,反对一切有损民族尊严、国家利益和不顾国格、人格的行为。要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民族的、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三)加强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从古代的爱国到近现代林则徐、魏源的爱国思想和孙中山推翻腐朽清王朝的爱国主义,无疑是进了一大步。五四运动后爱国主义自觉地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时代发展到今天,爱国主义与前面的又有不同,它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爱国主义要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社会主义作为其内容。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进行了40多年,它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贫困、落后、屈辱的地位,开辟了走向富强繁荣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发展方向,爱国主义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和光明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面貌,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谈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历了百年长夜,百年风雨,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振兴中华”、“落后就要挨打”的口号曾鼓舞了无数的爱国者,一部近代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他又根据中国国情和当代世界形势,把爱国主义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是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他还强调:“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这个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事业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思想武器,把社会主义理想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并配合爱国主义基本内涵,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爱国主义要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就是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富裕繁荣、文化上进步。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闭关锁国,是不可能发展和进步的。所以,爱国就要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使自己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更加文明进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并讲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些思想从振兴中华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出发,强调指出,要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就必须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埋头苦干,发展经济,扎扎实实搞经济建设。中国要富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除了改革开放,发展自己,增强国家实力,别无出路。要把这种强大的使命感转化为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进而体现出一种民族的凝聚力量,是爱国主义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时代特征。第三,爱国主义要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人类在实现团结、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治原则,同时也是人类崇高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它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斗争,保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与此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支持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革命事业。在历史上,地主资产阶级为了达到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也曾提出过“保卫祖国”和“爱国主义”的口号,但他们所说的“祖国”,并不是劳动人民的祖国,只是他们所控制的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国家机器。马克思曾讲,资产阶级的商人本性压倒了他的民族自豪感。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的法国资产阶级就是这样,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失去了政权的地主阶级也是这样。在国家遭到侵略和危难的时候,不少人就会出卖祖国,背叛人民。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宣布:“工人没有祖国”。毛泽东也认为:“中国是被侵略的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由此可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相对立,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剥削和压迫另一个国家、民族,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把世界上被剥削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援助。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为世界的和平与团结共同奋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