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8篇_第1页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8篇_第2页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8篇_第3页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8篇_第4页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8篇绿里奇迹观后感悟篇一《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是女儿推荐我们看的,故事从看守死牢的狱长保罗的回忆开始。一个在世间存活了100多年的老人,对于生死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他继承了约翰的超自然能力,代替他感受着世人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身边挚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痛苦的煎熬着。高大的“杀人犯”约翰考菲初到死牢,带给人太多的戒备,随后围绕约翰考菲展开的一个接一个的超自然事件,却又让人无法置信。约翰的善良、博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治好了保罗的疾病,救活了老鼠金格,分面包对特里沃,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马琳达,他带给人们生的希望,却将太多的痛苦留给了自己。很多时候,有事些不能够解释也无法解释,约翰,选择了在误解中沉默。仅仅只是呐喊着“我尽力了,但是太晚了”,最终,在百口莫辩中,被送进死刑犯的监狱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在那里,他的异能却让他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生死离别的痛楚。世人的痛苦疾病都由这样一个看似身体健壮,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的人来承担。影片中因佩西那样小心眼,卑鄙,麻木,残忍的人,而凸显了约翰的博爱以及宽广胸怀。影片很感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约翰选择死亡,是对人生苦痛的出离,于他而言是解脱是救赎,是生的开始,让我慢慢理解到死是一种解脱,好好活着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600字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二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篇三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绿里奇迹观后感篇四弗兰克达拉邦特是最懂得斯蒂芬金的导演,他从惊险悬疑的氛围下关注到斯蒂芬金笔下流淌出来的不为人所注意的人性关怀,并试图通过镜头传达给更多的人。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绿里奇迹,以监狱的题材和边缘的人物,描写了人性中渐被遗忘的角落,并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上帝的信仰。这是一部188分钟的电影,漫长却不拖沓,甚至可以称得上奢华,它用铺张的篇幅轻缓的描绘细致的情节,镜头感像电影的淡黄色调一样厚重朴实。它描绘了一群死囚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时光,传达的却是救赎与希望。绿里奇迹首先告诉我们上帝的存在,他值得我们信仰,因为他悲悯每一个魂灵。圣经说,上帝怜悯众生,派神之子耶稣入世感受并承担苦难。而电影的主角——约翰克菲则作为耶稣的化身出场。他形象巨大且丑陋,看起来平凡懦弱,以死囚的身份出场,却拥有上帝恩赐的神力。他消除了保罗尿道炎的苦楚,使小老鼠金格重生,治好了艾琳达的肿瘤,并严惩了佩西和比利小子。他传达了上帝想要给人类的友好提示,包括即将死亡的囚犯:神迹的确存在,哪怕生而无望之时,上帝也会庇佑每一个无辜纯善的灵魂。他总是在面前等着你,迎接你回到灵魂的安息地。而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上帝。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暖的电影。瞥开近乎残酷的结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旧的火车,沐浴着冬日里干净的暖阳徐徐缓缓前行。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600字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五“能有桃姐在我家服侍那么多年,是我的福气。”这是电影《桃姐》中男主角少爷说的一句话,也是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它表面上是对桃姐60多年工作的认可,实际上表达了少爷对桃姐的一颗感恩之心。桃姐小时候家境贫寒,被送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做下人。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服侍了几代人,直到得了中风。她为了不连累主人,自愿进了养老院。而那位少爷却放心不下,陪伴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被少爷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能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真心去照顾一个下人,这不是感恩又是什么呢?其实,父母把我们拉扯这么大,也不容易,我们也应该感恩他们,用行动帮他们做一些事,就是最大的感恩。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客人走后,留下了很脏的地板,父母那时又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早出晚归,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了。我看到他们又困又累的样子,决定自己分担一下家务反正也不是很难做。我找来拖把,打了一桶水,开始了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心甘情愿拖地板。我将拖把摔进水桶里,水桶马上开了花,水花四溅,开到了墙壁上,白墙变成了黑墙。后来,我吸取了教训,不那么用力摔了,而是轻轻地往上提,水就不开花了。才拖了两个房间,我的手就起泡了。妈妈心痛地说:“不要拖了,等一下我来拖。”我没有听她的话:“这么累,你休息吧,我拖就行了。”妈妈被我的话感动了。我提着脏水到卫生间换水,不小心滑倒了。“算了,不拖了。”我生气极,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过了一会,我又想到了辛劳的父母。我不能总是享受,也要劳动,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一个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是父母的福气。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100字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六《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电影《速度与激情8》定档4月14日同步北美上映。可笑!本来值得欣喜地,难得一次的平等北美地区同步上映,却被流氓成性的环球影业再耍流氓,在天朝地区特工3d版本的同时,还只提供3d的imax版本在imax影院放映。这种表面上迎合市场喜好的行为,实质不过是片方捞钱心切;以至于自称“影业”,却漠不关心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样子,自作主张地破坏了一部本应以2d版本呈现的电影,豪迈与血性的震撼。内地观众有利选择与北美甚至海外地区平等的影片格式。而非无脑独供。当《速度与激情8》这样一部在拍摄阶段全程以2d为输出介质构图、布景、定位、打光、编排、剪辑、调色……的电影最终制作3d版本发行放映,实际上已经破坏了电影创作者在镜头中的关系表达,画蛇添足。让一部硬朗的好莱坞大片黯然失色!以2d为输出介质的电影,通常会多用更显大方的广角远景,这样的而与大陆观众更相关的是,在内地连dci放映标准都无法达到的多数3d影厅中,原本清晰、敞亮的画面会不可避免地被3d设备耗损画面质量,无论是眼镜还是传达给眼镜的偏振片都会让观众看到的电影昏暗难辨,把享受电影变成忍受电影。特供3d的行为其实开始于内地处于多数角色的电影消费群体(他们还不够被称为“观众”,更不谈影迷)对3d的无脑追捧。因此在我们真正出于对电影创作和电影传达的尊重去抵制像环球这样特供3d的流氓行为时,他们还会说:“电影不是没有2d,想看2d你大可自己去看!”不知道这次环球会不会像《谍影重重5》那样急到跳墙了才给3d影厅下发2d密钥;但是,这样热火朝天的电影,很多影迷都要看imax!在大家期待这部电影并早早地决定选择imax版本后,特供3d的行为便涉嫌侵犯电影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了。因为环球影业,会一如既往地将这部电影包括杜比全景声、中国巨幕、imax等等所有的特效专属版本单发3d格式。也就是说原本在imax2d下能够以水晶般清晰图像呈现的震撼,终将被上文中提到的输出耗损影响观影感受。让已经因国情产生差异的放映质量再降档次。这就是中国特供!而且,对个人而言已经忍了很久的是:《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2300字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七今天跟朋友去临时起意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三部热门电影里面,选了《中国机长》,看完电影之后,我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赞:太会挑电影了。有三个方面的感悟,忍不住分享一下。1、细节决定对接。我是一个泪点挺高的电影,但是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在几个情节上,忍不住有热泪盈眶的感觉。可惜的是,这几次都是情绪刚出来,就又回去了,想了想,还是细节做的不到位,缺少该有的张力。让我感动的地方,并不是剧中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那些对细节的呈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可能是为了不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对各个场景都想着力体现,结果,倒是没了重点。特别让我遗憾的是,结尾的时候,当飞机快要滑出跑道的时候,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却莫名其妙的结束了。还有镜头语言反复几次给了副驾的脚几个镜头,作为观众的我,分明知道,导演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最终也没有领会到,导演想体现什么。电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导演拼命想体现的细节,拼命想用力的地方,都有些用力打在空气中的感觉。想起一个恶俗的段子:去上厕所,酝酿了半天,却放了一个屁。没有细节,没有张力,最终让观众无法产生心的对接。2、职业电影(电视剧),急需提高水准。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个词“职业剧”。我突然发现,我们的艺术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却很少拍跟生活相关的职业剧,好不容易出来一些职业剧,还都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爱情肥皂剧,或者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家庭伦理剧,甚至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政治说教剧。所以,电视、电影,变成了李敖说的“电视是一个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影视宣传,实际上是个大众文化的洗脑。刚才,我在雨中散步的时候,想这个问题,突然想到我们电视剧中的几个影响力。第一,帝王剧、后宫剧最流行。所以,我们国人的帝王梦和皇后梦是最严重的。第二,爱情肥皂剧次流行。所以,当帝王梦、皇后梦实现不了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巨婴式的爱情梦。第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土豪剧流行。在剧中,挣钱、变美、当官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们身边的人成功梦很严重,追求的也都是钱、美、官等。当然,这跟我们几千年的传统也分不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千里去当官,为了吃和穿”跟当下的价值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第四,我们还有一种剧叫“神剧”,无论是神话剧也好,武侠剧也好,抑或是霸道总裁傻白甜也好,甚至是抗日神剧也好。在我看来,都可以归到神剧的行列。不为所动,这是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为之所动,那就是制造了脑残,在追求幻觉的路上,一路不复返。第五,还有一种剧叫“主旋律剧”,在我看来,这是另外一种“神剧”,我就不多说了。好剧也有,我就不说了,好的嘛,不需要我来夸。但是,我们的确是缺少走心的职业剧,以表现一些职业为视角的影视剧,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当然,了解世界的方式很多,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影视剧,但是缺少影视的宣传,很多职业的确很难被寻常百姓知晓。忍不住给我的好友点个赞,前些天见她的时候,她买了两本书,一本书是成人版职业大会,一本书是儿童版职业大全。我们连360行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安置好自己的人生。光有精神,只能是迅速枯萎。3、人生这场戏,职业是主体。这是我看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我最喜欢这个电影的地方就是,这个剧,没有那么刻意的去说教什么高大上。虽然,还有忍不住的地方,但是也许是因为导演刘伟强是香港人吧,所以,并没有大篇幅的讲什么精神,什么高尚,这是很值得称赞的。有这样硬核的故事,压根不需要讲什么高尚,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高尚。只是遗憾的是,故事里面,人的部分太少。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总是压抑人性的表现,总想刻意表现神性,实际上,人性压抑了,神性也没有体现出来。我看完电影,很喜欢,但总觉得少很多东西。上网看原型故事,看到一篇评论,我觉得说的很好,说原型故事里面的机长如果牛逼程度是100分的话,电影里面只是演出了10分。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感觉,缺少的东西就是这个。电影很像把人拍成神,但是结果就是拍成了普普通通的人。我出了电影院,感慨了一句,生生把一个神,拍成了人。这电影如果拍的到位了,应该是大量的热血青年想去当机长,想去当空乘,但是,我却没有这种冲动。因为并没有燃烧我的激情,也许是因为我已不年轻,但是我深刻的知道是因为他没有点燃。最初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职业的硬核不够,看故事原型的时候,航空专家说,之所以飞机机长能创造这个奇迹。机长做对了3件事,从细节处说机长做对了28件事。但可惜的是,从电影里面,我实在是没有看到这3件事是什么,更不要说是28件事了。我只能依稀的被感动到,引用电影结尾处,朱亚文说的那句话“怎么那么牛啊?!”是啊,我只能模模糊糊觉得牛逼,但是却说不出来哪里牛逼。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职业度不够,但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形式、内容上的问题。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的创作者没有人性”,我之所以打上引号,就是为了避免歧义。每每这种时候,我们不敢着眼于人性,因为那显得太渺小了,只想从神性的高度去解读,结果一解读就假了,就失真了,没有了生命力,也就无法产生感染力了,也就没有张力了。当我们把英雄拉下了神坛,才能真正把英雄送上人心中的神坛。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国内的战争片,第一部喜欢看的片子是《亮剑》,后来,我总结了之后知道了原因,因为之前的战争片里面的都不是人,都是神。而《亮剑》是塑造了一群人。《亮剑》之后,战争片才慢慢走出了“神剧”的漩涡,开始有“人剧”,人才愿意看。最后,再一次表明一下我的立场:《中国机长》这个电影,很好,非常好,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职业化的电影”“人性化的电影”越多,电影人更有希望,民族也更有希望。不再造神,才能真正的通神。影片《绿里奇迹》观后感篇八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