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同学们还记得八年级上学期学习的这首陶渊明的《饮酒》吗?今天,让我们学习陶渊明为我们描绘的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或表达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知识备查文体知识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作过几任小官,由于性格孤傲,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任彭泽县令,仅80余日,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闲情赋》。有《陶渊明集》。知识备查作者简介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十六年了。
元熙二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本文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知识备查背景资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整体感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沿着,顺着。遇到,碰见。溪水的两岸。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尽。新鲜美好。年间作为行船的名词作状语,往前、向前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整齐的样子。类。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可以互相听到。全,都。指老人和小孩平坦开阔耕种劳作外面的人都。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整体感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整体感知于是,就。同“邀”,邀请。全,都。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详细。隔绝、不通音讯。竟然,居然。不要说,更不必说。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感叹惋惜。邀请。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不值得,不必。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
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做记号拜访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到标记竟然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打算,计划。没有实现。随即,不久。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整体感知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整体感知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
本文按
先后,以
为线索叙事。
时间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用原文回答)这样写在文中有何用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图景做铺垫。精读细研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精读细研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由此能说明什么?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说明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不易被人发现。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用原文回答)你从这幅图景中感受到了什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
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自由快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情景精读细研精读细研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用原文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精读细研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原因:隔绝: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精读细研8.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为自己与世隔绝之久而叹惋。精读细研9.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精读细研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若将其内容写出来,效果有何不同?
包括他发现和访问桃花源的整个过程,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所做的标记等,还可能包括希望太守派人去探个究竟。“如此”二字,指代以上所有内容,简练之至!
此处若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合作探究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似幻的所在,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隐含了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慨叹。合作探究3.文章结尾写刘子冀再寻桃花源,有什么作用?
说明桃花源是高尚人士的共同向往,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用“未果”给桃花源增加了神秘色彩。有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证,故事就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更浓了。合作探究4.“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合作探究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味道好。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异义合作探究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变。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桑竹之属结构助词,的。代词,指见到的景象。代词,指问题。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代词,这。寻向所志寻病终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寻合作探究一词多义其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得其船代词,那。代词,指桃花源。代词,指自己。代词,渔人。代词,他的。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动词,舍掉。名词,房舍。舍合作探究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当作,作为。介词,对,向。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副词,于是,就。副词,终于,竟。遂合作探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志动词,做记号。名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三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晶体结构的计算 常见晶体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 医学教材 肠梗阻教学学习资料
- 医学教材 产科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术后护理
- 德思勤:中国知名会所案例介绍
- 《细胞基本知识》课件
- 年产42万吨新型环保树脂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写作话题12 五育并举
- 电脑显示升降支架生产线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主题班会习惯教育》课件
- 《交通安全宣导》课件
- 中国古代技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六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 分析哲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建筑垃圾清理运输服务方案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2
- 《商业模式创新》教学大纲
- 导视牌制作施工方案
- 福建省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
- 银行营业网点挤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银行网点存款挤兑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