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害虫及防治-小麦害虫的特征和防治方法_第1页
粮食作物害虫及防治-小麦害虫的特征和防治方法_第2页
粮食作物害虫及防治-小麦害虫的特征和防治方法_第3页
粮食作物害虫及防治-小麦害虫的特征和防治方法_第4页
粮食作物害虫及防治-小麦害虫的特征和防治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蚜虫的特征和防治方法讨论思考生产中,常见的小麦虫害有哪些?造成什么危害?全世界为害麦类的蚜虫有32种,我国有12种。常见3种: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溢管蚜。一、麦蚜识别二、麦长管蚜

1.学名Sitobionavenae(Fabricius)同翅目,蚜科。

2.分布在全国各产麦区。

3.寄主:小麦、大麦、燕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等。二、麦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3.1mm,宽1.4m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头部略显灰色,腹侧具灰绿色斑。触角、喙端节、财节、腹管黑色。尾片色浅。腹部第6—8节及腹面具横网纹,无缘瘤。中胸腹岔短柄。额瘤显著外倾。触角细长,全长不及体长,第3节基部具1—4个次生感觉圈。喙粗大,超过中足基节。端节圆锥形,是基宽的1.8倍。腹管长圆筒形,长为体长1/4,在端部有网纹十几行。尾片长圆锥形,长为腹管的1/2,有6—8根曲毛。4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3.0mm,椭圆形,绿色,触角黑色,第3节有8—12个感觉圈排成一行。喙不达中足基节。腹管长圆筒形,黑色,端部具15—16行横行网纹,尾片长圆锥状,有8—9根毛。长管蚜的有翅雌蚜(左)

和无翅雌蚜

二、麦长管蚜5为害特点麦长管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二、麦长管蚜6发生规律(1)越冬及虫源:长江以南以无翅胎生成蚜和若蚜于麦株心叶或叶鞘内侧及早熟禾、看麦娘、狗尾草等杂草上越冬。

(2)发生因素:成虫无明显休眠现象,气温高时,仍见蚜虫在叶面上取食。三、麦二叉蚜1.学名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同翅目,蚜科。触角短于体长,腹管长过腹未,额瘤明显,有翅型前翅中脉2叉。2.寄主: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3.为害特点: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4发生规律麦二叉蚜生活习性与长管蚜相似,年生20一30代,具体代数因地而异。冬春麦混种区和早播冬麦田种群消长动态:秋苗出土后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11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繁殖扩展,4月中旬有些迁入到春麦上,5月上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期,并可引起黄矮病流行。三、麦二叉蚜5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7℃以下存活率低,22℃胎生繁殖快,30℃生长发育最快,42℃迅速死亡。该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常在15-20天,百株蚜量可达万头以上。三、麦二叉蚜四、禾谷缢管蚜触角短于体长,腹管短不过腹未,额瘤不明显,有翅型前翅中脉3叉。禾谷溢管蚜的有翅雌蚜(左)和无翅雌蚜五、防治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200一250头或灌浆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即应进行防治。预测预报(麦长管蚜)(一)五、防治防治方法(二)*选种抗耐蚜丰产品种;*早春耙压,清除田边杂草;*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尽量减少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这样可减少受害。*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合理施肥浇水。1.农业措施

保护促进天敌繁殖控制蚜虫;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天敌,据测定七星瓢虫成虫,日食蚜100头以上,生产上利用麦蚜复合天敌当量系统,能统一多种天敌的标准食蚜单位和计算法,准确测定复合天敌发生时综合控蚜能力,是采用其它措施依据。测定天敌控蚜指标,把该指标与化防指标、当量系统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天敌作用提供保证。

2.生物防治防治指标:百株(穗)虫量500头。4.5.3.1在非黄矮病流行期,重点防治穗期麦蚜,必要时田间喷洒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或90%快灵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亩30mL,对水40kg,防效99。干旱地区每亩可用40%乐果乳油50ml,对水1-2kg,拌细砂土15kg,或用80%敌敌畏乳油75ml,拌土25kg,于小麦穗期清晨或傍晚撤施。为了保护天敌,尽量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抗蚜威等农药。3.药剂防治若小麦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建议以下杀虫剂与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洒,达到一喷多效、综合防治的目的。防治蚜虫每亩可用10%吡虫啉粉剂20-30g,或40%敌畏·氧乐乳油80-100ml,或4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ml,或选用“吡虫啉+菊酯类”配方,对水50-60kg。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白粉病防治指标为病株率15%或病叶率5%,小麦锈病防治指标为病株率5%,病叶率1%。每亩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0%三唑酮乳油80-100g,对水40-50kg喷雾。小麦蚜虫讨论思考生产中,常见的小麦虫害有哪些?造成什么危害?一、种类与分布全世界为害麦类的蚜虫有32种,我国有12种。常见3种: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溢管蚜。一、麦蚜识别一、麦蚜识别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在我国为害麦类的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ium(Rondani)、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3种。此外,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dirhodum(Walker)、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Fitch)等在局部地区或某些年份为害也较重。(一)为害状识别一、麦蚜识别麦蚜以成、若蚜群集刺吸麦株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麦叶被害处出现黄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麦穗被害后,籽粒不饱满,显著减产。麦蚜还可传播植物病毒,在黄淮地区麦二叉蚜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主要媒介昆虫。二、麦长管蚜

1.学名Sitobionavenae(Fabricius)同翅目,蚜科。

2.分布在全国各产麦区。

3.寄主:小麦、大麦、燕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等。

4.为害特点:麦长管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二、麦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3.1mm,宽1.4m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头部略显灰色,腹侧具灰绿色斑。触角、喙端节、财节、腹管黑色。尾片色浅。腹部第6—8节及腹面具横网纹,无缘瘤。中胸腹岔短柄。额瘤显著外倾。触角细长,全长不及体长,第3节基部具1—4个次生感觉圈。喙粗大,超过中足基节。端节圆锥形,是基宽的1.8倍。腹管长圆筒形,长为体长1/4,在端部有网纹十几行。尾片长圆锥形,长为腹管的1/2,有6—8根曲毛。5形态特征二、麦长管蚜6发生规律(1)越冬及虫源:长江以南以无翅胎生成蚜和若蚜于麦株心叶或叶鞘内侧及早熟禾、看麦娘、狗尾草等杂草上越冬。

(2)发生因素:成虫无明显休眠现象,气温高时,仍见蚜虫在叶面上取食。三、麦二叉蚜1.学名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同翅目,蚜科。触角短于体长,腹管长过腹未,额瘤明显,有翅型前翅中脉2叉。2.寄主: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3.为害特点: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三、麦二叉蚜麦二叉蚜生活习性与长管蚜相似,年生20一30代,具体代数因地而异。冬春麦混种区和早播冬麦田种群消长动态:秋苗出土后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11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繁殖扩展,4月中旬有些迁入到春麦上,5月上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期,并可引起黄矮病流行。4.发生规律三、麦二叉蚜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7℃以下存活率低,22℃胎生繁殖快,30℃生长发育最快,42℃迅速死亡。该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常在15-20天,百株蚜量可达万头以上。四、禾谷缢管蚜触角短于体长,腹管短不过腹未,额瘤不明显,有翅型前翅中脉3叉。禾谷溢管蚜的有翅雌蚜(左)和无翅雌蚜五、防治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200一250头或灌浆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即应进行防治。预测预报(麦长管蚜)(一)五、防治防治方法(二)*选种抗耐蚜丰产品种;*早春耙压,清除田边杂草;*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尽量减少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这样可减少受害。*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合理施肥浇水。1.农业措施

五、防治防治方法(二)保护促进天敌繁殖控制蚜虫;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天敌,据测定七星瓢虫成虫,日食蚜100头以上,生产上利用麦蚜复合天敌当量系统,能统一多种天敌的标准食蚜单位和计算法,准确测定复合天敌发生时综合控蚜能力,是采用其它措施依据。测定天敌控蚜指标,把该指标与化防指标、当量系统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天敌作用提供保证。

2.生物防治五、防治防治方法(二)防治指标:百株(穗)虫量500头。4.5.3.1在非黄矮病流行期,重点防治穗期麦蚜,必要时田间喷洒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或90%快灵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亩30mL,对水40kg,防效99。干旱地区每亩可用40%乐果乳油50ml,对水1-2kg,拌细砂土15kg,或用80%敌敌畏乳油75ml,拌土25kg,于小麦穗期清晨或傍晚撤施。为了保护天敌,尽量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抗蚜威等农药。3.药剂防治五、防治防治方法(二)*若小麦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建议以下杀虫剂与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洒,达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