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苏州专用)专题08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过苏州[宋]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①区区暮亦行。【注】①棹:指船。②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清新明媚的感受;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B.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C.尾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映衬的意味,突出了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的艰辛。D.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写出了诗人经过苏州所看到的山明水秀、风物清雅的美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光景、无比愉悦的心情。(2)游览沧浪亭时,会看到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楹联与《过苏州》的颔联相比,你更喜欢哪一联?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由。【材料一】沧浪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他曾以四万贯钱买下荒废的古园,傍水造亭,栽竹点石,重加修葺,题名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寄给好友欧阳修,邀请共作沧浪诗篇。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材料二】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是晚清楹联学家梁章钜所作。当时他正任江苏巡抚,重修沧浪亭时,集句而成。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②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③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释】①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②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③樯:船桅。2.杜甫写诗“巧用常字,平中见奇”,请赏析颔联中“识”和“看”的妙处。3.通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会“益沾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③白蘋(pín):一种水草,花白色。4.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从诗人拉着友人的手不忍离开的场景写起。B.颔联借“飞鸟”“青山”点出友人踪迹已远。C.颈联写景,对仗工整,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D.尾联抒情,借“汀洲”“白蘋”抒发感情,结束全诗。5.古人讲究炼字,常常精心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来表情达意。请赏析颔联中的“空”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②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③。【注】①氛垢: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②郭门:外城门,也泛城门。③南亩:《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7.同样是野望,本诗与王绩的《野望》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参照对《商山早行》赏析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宋】程宿①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几树枪旗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注释】①程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②霍:疾速的样子。③弄:小曲。8.【实景赏析】_______9.【虚景赏析】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___(ǒu),春船载___(qǐ)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1)正确书写汉字。①菱___(ǒu)
②___(qǐ)罗(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文字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作者抒发了下面哪种感情A.不得志的郁闷B.对家乡的思念C.对友人的送别11.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王国维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①语。【注释】①寒螀(jiāng):寒蝉。(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2)王国维主张“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以他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下阕。(3)根据你的认识,姑苏台在以前与诗人写诗之后有什么变化?12.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1)诗歌首句“____________”一词点明了时令是“秋”。(2)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请你结合三、四句谈谈诗人是如何通过炼字来突显这意境的。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13.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14.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15.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一)秋风歌【晋】张翰①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二)吴江【宋】陈尧佐②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注】①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吴郡吴人。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故乡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②陈尧佐,,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诗人。(1)小泽:我发现这两首诗歌在内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写到了鲈鱼,季节都是秋天。但是,我认为情感却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松:你说得有道理,感情的确不一样。但我最喜欢《吴江》中“平波渺渺烟苍苍”一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诸歌,完成下列小题。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宋)徐铉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注:①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此篇为作者谪秦途中所作。②东京:宋东京在开封。③吴州:唐初泰州称吴州。16.请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17.“隋苑雾中迷”一句中的“迷”字一语双关,请说说你的理解。18.“子规”是文人墨客常咏之物,但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分析下列诗句中“子规”蕴含的情感。①料君残洒湿,还听子规啼,(徐铉《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②杨花落尽子规嗜,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②。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①此篇是词人被贬黄州后所作。②漏断:指深夜。③幽人:幽居之人。19.展开想象,描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所呈现的画面。20.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卜算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这里有词人慨叹自己前途未卜之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这首词的题目,“寓居”二字暗示了词人当时的境况。B.词人看见“独往来的幽人”和“缥缈的孤鸿影”,并把个人的情感投射其上,抒发了自己孤独、漂泊之感。C.“有恨无人省”一句,表面上是说孤鸿,实则是说自己,表达了词人知音难觅、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与苦闷。D.词的下阕借写孤鸿受惊后不断在寒枝间穿枝,最后只能被迫落宿冰冷的沙洲,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凄凉。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5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①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日误儒生。【注释】①湖:指太湖,②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班级诗歌阅读活动中,小苏和小州收获了许多感悟。小苏:古人写诗词,讲究用字,常常对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虚词反复斟酌锤炼,使其能够准确表现事物的特征或传达诗人思想情感。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些字词读懂诗歌。比如“城阙辅三秦”中的“辅”字是护卫的意思,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的雄浑阔大气势。你可以举一例吗?小州:当然可以。“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1)________。我也有个读懂诗歌的方法:归类比较。比如《别严士元》一诗二、三联都是景物描写,表现手法却不同,分别使用了视听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说说你的理解吗?小苏:(2)________。小州:你分析的很对。小苏:按照归类比较的方法,两首诗可归为送别诗,从题目中“送”和“别”两字可看出。一般送别诗都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这两首诗是否相同呢?小州:这两首诗的情感是同中有异,都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但王诗还表达了(3)________,刘诗则抒发了(4)_________。小苏:你的分析使我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以后我们还要多交流,多总结,共同提高诗词鉴赏水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雪[唐]杜荀鹤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①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注释】①岐:同“歧”。22.前三联不见“雪”字,却处处写“雪”,请结合诗句分析。23.尾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试作简要分析。太湖边“长洲苑湿地保护区”的景区简介中引用了李白的《苏台览古》,请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苏台①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②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砍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宮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注】①苏台:姑苏台,是吴王夫差特意修建用来和西施嬉戏作乐的地方。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游览已被烧毁的姑苏台时所作。②菱歌:采菱人唱的歌。24.你觉得诗人是在哪个季节登上姑苏台?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2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苏台览古》前两句诗所写之景。26.这两首诗中“只今惟有西江月”和“只今惟有鹧鸪飞”两句诗,运用了相同的手法,请结合这两首诗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庵歌(节选)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注】此诗写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他看穿功名富贵的虚幻,遂绝意仕进,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27.前四句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8.请评析诗题《桃花庵》中的“桃”字。29.下面诗中的“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与上文“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相似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虎邱山【明】尹守衡邱峦高阚阖闾城,野寺姑苏旧有名。远浦楼台云外出,近河帘舫画中行。侵檐树色深深见,入座泉声细细生。一缕茶烟①出方丈,晚风吹送有馀清。【注】①茶烟,指煮茶生火时产生的烟气。30.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3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3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堪称人物矛盾心理描写的名句。请发挥想象与联想。将此句内容改写成现代文,传神地表现人物形象与心理,100宇左右。33.这首叙事诗虽然短小,但无论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情节冲突制造,都堪称优秀故事的典范。请就以上两方面,各举一例做写作手法的简要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冲突制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诗篇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开始,叙述视角就偏离了主人公“卖炭翁”。作者这种写法合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5.阅读下面文字和诗歌,完成文后的题目。道不完的“静”在写诗填词方面,很多唐宋名家都是写“静”的高手。“静”的在不同的诗人词人笔下展现不同的境界,同时也是在为不同的诗词主旨服务。小虎和小高对三首写“静”的诗歌展开了讨论。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小虎:古人好厉害,你看,这三首诗都有写到“静”的诗词句,展现“静”的不同状态,我尤其喜欢第一首,常建的诗,他在尾联运用了(1)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以此表现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空灵的精神状态和对禅意世界的向往。小高:我也想到了:苏轼的《卜算子》的上阕通过缺月、稀疏梧桐、滴漏渐断、孤鸿缥缈等意象,是展现自己(2)____________的心境。小虎:是啊,杜荀鹤《题弟侄书堂》颈联细致的描写(3)____________的场景,诗人借此想表达(4)________。参考答案1.(1)A(2)示例:我喜欢“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这一联运用对偶修辞,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这联诗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根据首联句子“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可知首联第一句叙述看景,第二句描写萧萧细雨的景致。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景。故本项“首联叙事”的表述错误。故选A。(2)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情感以及写景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徐来,绿柳依依,宛如舞姿婆娑;春水泱泱,白鹭相随,宛如爱侣为伴,以说它们“俱自得”。近水如镜,既照着城头的雉堞、纹关石,又照着绿杨、白鹭和透行舟,好像要把世上的一切美秀都收于一镜之中;远山葱翠,或如玉簪亭亭,或发如鬟髻对起,似与近水媲美,所以说它们的喜爱。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如“绿杨”对“白鹭”“近水”对“远山”),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宋代名园沧浪亭的美在于借景,通过内外两道长廊,集园内古典建筑、红花绿树、碧水青山等自然景色融一体。沧浪亭石柱上的联语道出其中情趣: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此联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2.小燕子旧时入诗人故园曾经认识这位主人,现在却远远地看着诗人,以“识”“看”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小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犹豫的情态,侧面表现了诗人孤独衰老的变化。
3.小燕子来来去去是为怜惜诗人,让诗人感动不已,同时触发了诗人对自己以舟为家,漂泊动荡的处境的忧思,也对自己孤独衰老的现状的伤感,所以会“益沾巾”。【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颔联“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意思是: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后四句,对燕自伤。首联点名时间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失了,“益沾巾”,更体现了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4.A
5.“空”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被送的人渐行渐远,同时烘托出诗人空虚寂寞的心境。【解析】4.A.首联“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意思是: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挥手”有“挥手告别”之意;而非“执手(拉着友人的手)”;开篇诗人写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故选A。5.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意思是: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然而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诗人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因友人远去,无人陪伴而空虚寂寞的心境。6.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
7.不一样。《新晴野望》前三联写了雨后初晴,眼前田园的景象,安逸舒适,宁静淡泊;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热闹景象,这首诗歌写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王绩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分析】6.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述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通顺合理的语言描述即可。这句诗的意思是: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示例:雨后水涨,在晴日照映下,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远近相衬。7.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可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新晴野望》诗歌内容可知,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远处,遥见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由总写原野的新晴、开阔,到写乡村周围景色,过渡自然。第三联中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最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写出了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野望》中,诗歌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首联“徙倚欲何依”即为文章奠定了低沉的感情基调,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虽然同样是写隐居的生活,但有一种低沉之感,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诗人将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闲情逸致中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8.前三联写眼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9.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分析】8.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赏析。前三联“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几树枪旗茶霍靡,一溪鳞甲水潺湲。莺期别后闻余弄,蚕候归来见小眠”意思是:在短亭旁柳树上的枝叶还不甚繁茂看到那秋千,乘马前行看雨中人家,几棵茶树旁清澈的小溪缓缓向前流动,好久不见的莺儿不停地唱着小曲儿,蚕儿在那里休息。展现出一幅惬意自然的闲适的生活气息,充满生机与活力。9.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赏析。尾联“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意思是:我想念那西湖上的月景,湖水清澈倒映月影,略显空寂,只可以月圆人缺,难以两全。诗人触景生情,满是对西湖的怀念与眷恋。10.(1)
藕
绮(2)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上,也架满了小桥。(3)C【分析】(1)菱藕:读音língǒu,菱角和莲藕;绮罗:读音qǐluó,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2)本题考查句子的描绘。要想描绘此句话,要知道“古宫”指的是姑苏城中屋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描绘即可。示例:苏州城内房屋鳞次栉比,没有多少空闲的地方;水网不满大街小巷,小桥很多。(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由“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指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指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故选C。11.(1)皎洁的月色下,杨柳依依,随风舞动,水边的楼台阁榭内,灯红酒绿,旁边就是那些学习歌舞的女子。(2)诗中描写真娘虽沦落风尘,其墓上却开遍野花,赢得了许多诗人为之吟诗,洒下同情之泪。“千秋诗料,一抷黄土”,这就是“通古今而观之”的诗人之眼里的又一个“人间”。(3)从古典变为纵情声色的歌舞场。【分析】(1)本题考查描绘词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主要景物,在原句翻译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入合理形象再现画面。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这句话的意思是:月色下的杨柳,水边的楼台阁榭,还有那些学习歌舞的女孩子们。画面示例:月光明净洁白,杨柳随风舞动。近岸水边,楼台阁榭林立,灯红酒绿不绝,许多学习歌舞的女子在翩翩起舞。(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王国维主张“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从上阕“醉后不堪仍吊古”。可知,吴王阖闾的霸业也仅留下一座荒废的姑苏台。反之看唐代名妓真娘墓,却赢得了骚人墨客的同情。“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写风尘女子真娘墓上开满野花,象征红颜如朝露般易逝;“算是人生赢得处”写真娘虽沦落风尘,却赢得了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吟诗,表达了对真娘的同情;“千秋诗料,一抷黄土”,埋葬真娘的一把黄土,却成了千秋诗人的诗词材料,这是诗人眼里的又一个“人间”。(3)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从“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可知,想当年阖闾不爱红妆爱武将,以姑苏台为练兵场。从“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可知,而今姑苏台成了纵情声色的歌舞场。12.(1)去雁(2)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关键字词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再对问题作出解答。首句中点名时令的词应为“去雁”,也就是大雁离开了,只有秋天大雁离开往南方去。做此题要注意不能答“雁”,如果仅答“雁”字不能准确表达时令。(2)本题考查品味字词的表达效果。三、四句的意思是: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其中比如“衔”字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把古松虬枝的疏影中露出清新皎洁的半轮秋月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或者“野”字交代诗人的山居生活,点明当时的孤寂、清幽的环境。13.“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14.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怯”字表现了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天气的严寒使人心生畏惧,这是“怯园公”的表层意思。“怯”字也是融情于景,以“怯”字把自己颠沛流离、辞家去国的凄凉悲伤寄寓于“日日风”的春寒中,深层含义是表达对风雨飘摇的不安政局的担忧之情。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基本能力。此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海棠的特点,要注意联系海棠自身的特征,抓住“独立”二字,加以分析;第二问,作者的性格特征,应和“海棠”相似,虽孤立,但仍是有一定的傲然挺立的风格。认真阅读诗的后两句,不难推断,诗句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本题据此回答即可。15.(1)第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难以归乡的悲愁;第二首表达作者对鲈乡喜爱流连,不愿归乡的情感。(2)①“渺渺”“苍苍”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②描绘了一幅江面上微风轻拂,平波微漾,青碧苍茫的动人画面。③画面中远望江面烟雾缭绕,意境开阔旷远。【分析】(1)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秋风歌》:本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秋天来了,吹起了秋风,正是江南一年中景色最为佳秀之时。千里之外的吴江,鲈鱼肥大,令人想起它那甘旨的美味。后两句抒情,作者宦游京城洛阳,吴江与此地相隔千里,心意难平,只得仰天悲呼。作者借“鲈正肥”一事,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吴江》:本诗前两句写景,水波平远,浩渺苍茫。茭白和蒲草刚刚成熟,杨树柳树也已变黄。后两句叙事兼抒情,虽然秋风时起太阳已偏西,但小船的缆绳依然系在岸上而不忍心离去,因为这里是鲜美的鲈鱼的故乡。诗句描写秋时吴江风物之美,“不忍去”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其留恋之情。(2)考查赏析诗句。从用词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叠词“渺渺”“苍苍”,增强了文字的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所写景物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写的是江面上微风轻拂,平波微漾,一直延展到浩渺的远方;远远望去,江面上的烟雾水气,与天相接,形成烟雾缭绕、青碧苍茫的美景。写景极富美感,引出下文作者“不忍去”的情感态度。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两句是作者远望所见,江面广阔,水气升腾,意境空旷高远,使人顿生心胸开阔,心中块垒尽皆散去之感。16.诗人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环境,营造了全诗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贬谪途中内心的悲凉和哀伤。
17.既写出诗人远离隋苑路途迷茫,又写出他被贬后内心的迷惘。
18.徐诗借“子规”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以及自己被贬后的迷惘、愤恨,李诗借“子规”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左迁”的深切同情。【分析】16.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句意:风雨交加,川流回转水涨岸低。首联是环境描写,诗人在去被贬之地泰州道上所遭遇的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贬谪途中悲凉、哀伤的心境。1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能力。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此诗是作者被贬途中所作,心境一定是落魄、惆怅、迷惘的。“隋苑”指隋炀帝在扬州建造的园林,“迷”写出诗人远离隋苑路途迷茫,同时又是心境的体现,写出他被贬后内心的迷惘和惆怅。1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徐铉《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是一首思念朋友的诗作,作者在被贬泰州的途中,突然想起了东京的故人,忍不住的思念溢上心头,做成此诗,遥寄思念,“料君残洒湿,还听子规啼”,借“子规”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以及自己被贬后的迷惘、愤恨、惆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情,寄托慰藉,表达对好友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杨花落尽子规嗜,闻道龙标过五溪”,借“子规”渲染黯淡、凄楚的环境氛围,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远谪的深切同情与关切。19.残缺不全的月亮挂在疏落的梧桐上,记时用的漏壶里水似已滴完,夜出奇地沉寂。
20.B【分析】19.本题考查描述诗句展现的画面。这句诗的意思是: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描述画面时,结合“缺月”“疏桐”“人静”来描绘。示例:透过稀疏的梧桐树的的枝条,可以看见一弯残月悬挂在空中,如同挂在梧桐树上;夜深了,漏壶里的水也漏光了,人都睡下了,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安静。2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A.卜算子,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这里说“‘卜算子’这个词牌有词人慨叹自己前途未卜之意”错误。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不是“表面上是说孤鸿,实则是说自己”。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这里说“最后只能被迫落宿冰冷的沙洲,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凄凉”错误。故选B。21.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示例一:“细雨湿衣看不见”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毛毛细雨微微湿润了衣服的景象,“闲花落地听无声”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落到地上一点声音都没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意境,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逢共赏江南美景的的惬意心情。示例二:“日斜江上孤帆影”是实写,它写出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严士元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的景象;“草绿湖南万里情”是虚写,是诗人想象朋友到达芳草萋萋的湖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与牵挂。
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愤懑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理解词语的含义。“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诗人站在京城郊外,看到雄伟的长安城为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向远处眺望,在风烟迷蒙的地方便是四川的“五津”。“望”是遥望的意思,“望”字不仅描绘出一幅苍茫大气的境界,把读者的视野拉开,给人以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进了两地直接的距离,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去的留恋之情。(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视听结合示例:“细雨湿衣看不见”描写了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却分明觉得衣服微微湿润的情景。是从视觉角度写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闲花落地听无声”描写了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的意境。是从听觉角度写环境幽雅、宁静。这两句诗视听结合,渲染了一种恬淡、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和友人在城江边偶然相遇,携手徘徊共赏初春美景时的愉悦的心情。虚实结合示例:“日斜江上孤帆影”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严士元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友人登船起航,夕阳下的船渐行渐远,这是实写。“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碧草如茵,绵延万里,而此景不在眼前,为诗人的想象,是虚写,蕴含着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对友人的挂念。(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主题,结合相关诗句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格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此句承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进一步劝说朋友虽再会难期,但不必悲伤,所以本诗表达了诗人旷达、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4)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背景和主题分析。刘长卿写《别严士元》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但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诗中“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两句是写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作者的情思。这情思有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有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孤帆远行的寂寞;“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意思是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运多舛,已是被官途所误的一介书生。儒生,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称。按古代传统观念,读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所以本诗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忧怨之情。22.“窗明”是由于雪的映衬,“不见飞禽影”暗写雪大,“折竹声”暗写雪多雪重,“巢穴几多相似”“路岐兼得一般平”暗写厚雪。
23.社会现实:贫富差距悬殊。分析:同一社会环境下,有钱人(在屋内)裹袍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担柴)在雪中行走。【分析】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虽没有直接写雪,描写雪用了侧面描写的办法。“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写雪的明亮,“光于晓色报窗明”,是通过“窗明”来衬托出雪的耀目;“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写“飞禽”因为寒冷不见踪迹,竹子因为雪太厚太重而被折断了;“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写由于雪太厚,巢穴和歧路都是一片白茫茫,侧面写出大雪覆盖大地。2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这句诗意思是“富贵公子在室内,身着华府皮袍不要再说冷了,外面还有樵夫赤着脚担柴在雪中行走”,运用鲜明的对比,揭露了贫富巨大的差距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强烈谴责。24.春天;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5.吴苑残破,苏台荒凉,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26.今昔对比。“只今惟有西江月”,今日的荒凉与昔日繁华对比,以今日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表达昔盛今衰之感;“只今惟有鹧鸪飞”过去的繁盛、热闹与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成对比,表现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分析】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的意思是,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从“杨柳新”和“不胜春”,可知是春天。25.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理解。抓住“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等景物,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充实画面内容,语句通顺。示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都已化为乌有。26.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苏台览古》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越中览古》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一个“尽”字,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只今惟有西江月”和“只今惟有鹧鸪飞”两句前面的内容,均为怀古,两句中均有“只今惟有”,今昔对比手法显而易见。不同的是,前者表达昔盛今衰,后者表达盛衰无常。尽管不尽相同,但旨意遥深,感人肺腑。27.幽静美丽闲适的生活场景: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表达了作者热爱悠游的自在生活,对世俗官场的厌恶的人生态度。
28.桃花构成诗中场景的要素,桃花是线索,桃花因与“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令人联想到桃花源,更体现作者出追求自由、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可贵精神。
29.“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与“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一句都表现出坦然自适之情,烘托出隐士之志。【解析】2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前四句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真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28.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在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本诗中桃花构成了诗中场景,桃花是线索,令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体现出作者追求自由、洒脱风流精神向往。29.本题考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作答此类问题,需要正确理解文本的意思,然后结合其中的关键语句和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即可。陶渊明的“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是说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任凭涧水清澈见底,依旧用来“濯我足”,完美地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与唐寅“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作者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如出一辙,烘托出隐土之志。30.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登山远望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1.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和佛家清静生活的向往之情,有归隐之意。【分析】3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楼台”是静态,“帘舫”是动态,可见动静结合;“云外出”“画中行”可见其景象美丽,“远”“近”景具有,可见其壮阔;蕴含着喜爱之情。31.本题考查思想感情。从颔联和颈联看,从远到近,描绘了登山所见,有声有色,非常漂亮,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茶烟”“有馀清”看,表达了作者对姑苏寺“方丈”清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结合作者不善官场交往的背景,可知有归隐之意。32.老人一个人养活自己,应该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造价员资料》课件
- 职业道德与法律导言
- 《次北固山下王湾》课件
- 艾灸疗法课件
- 学徒时间协议书范本(2篇)
-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二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湘潭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经典练习卷(A)含答案
- 2021年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经典练习卷(A)含答案
- 2022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测试(1)卷含答案
- 2024山林生态修复与植被种植承包合同书典范3篇
- 日本大江山用回转窑直接还原针铁矿生产镍铁的工艺过程
- 统计学专业经典案例分析
- 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面包品质的影响
- 10kV变压器交接试验报告
- 冲压模具成型力量计算
- 电镀生产停电应急程序
- 云南省劳动合同书(样本)
- 胎动(课堂PPT)
- 一人一档档案模板
- COP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
- HNSY大酒店经营权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