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3+2申报_第1页
机电一体化3+2申报_第2页
机电一体化3+2申报_第3页
机电一体化3+2申报_第4页
机电一体化3+2申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点设置申报表学校名称山东大王职业学院〔高职学校〕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职学校〕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高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300〔中职学校〕联系人姓名燕居怀〔高职学校〕电子信箱〔高职学校〕姓名乔在敏〔中职学校〕电子信箱〔中职学校〕申报时间2013.7.2山东省教育厅印制填表说明一、申报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专业均须填写此表。申报学校须在封面加盖公章。二、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三二连读专业应如实填写表格中全部内容;高等职业学校举办五年一贯制专业,应如实填写中职学校及专业根本情况以外的全部内容。可加页。三、每个申报专业分别填写,与其他资料合并成册,左侧装订,一式7份。装订顺序:〔1〕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设置申报表;〔2〕专业点设置论证报告〔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专业点设置可行性论证〕;〔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进程表等〕;〔4〕三二连读联合办学协议;〔5〕其他相关材料。四、举办五年一贯制的由高等职业学校报学校驻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三二连读的由中等职业学校报学校驻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论证〔省属职业学校举办为本行业效劳且特色鲜明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也可由省直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提出设置意见并于每年9月30日之前报省教育厅〔申报材料一式6份,其中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5份、规划处1份〕、市教育行政部门留存1份。五、相关事项说明:1.“专任专业教师”是指具有本校编制,主要从事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员;“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按照专业课教学或师资培训、工程指导等工作任务,正式聘任并在每学期承当不少于30学时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2.“专业图书”包括纸质图书、专业期刊、视听资料、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纸质图书复本以不超过3本计入图书总量;电子图书每种计1册;电子期刊每种每年计1册。3.“竞赛”包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课堂教学、教学根本功、信息化教学大赛和特别注明的行业领域比赛。4.“实验实训开出率”为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工程数与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方案规定开出的实验实训工程数之比。5.“实验实训室利用率”为学期内各实训室实际使用课时总和与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总和之比。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为每学期教学周数×20课时×实训室个数。6.“现有主要设备”为单价3000元以上的实训设备。

一、学校根本情况1.高等职业学校填写学校名称山东大王职业学院详细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化路1号学校主管部门教育厅学校主要负责人成永江联系邮政编码257335教务处负责人逯国珍联系手机学校占地面积〔亩〕547建筑面积〔米2〕122764教职工总数207其中:专任教师数165大学本科学历达标率%100%获硕士学位以上比例%18%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42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教师总数60在校生人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2800上学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792实验实训设备〔万元〕1499.19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元〕5175图书〔册〕241995生均图书〔册〕86.43学校设置专业总数(个)28学校设置主要专业情况序号学制专业名称专业专任教师数在校生数13年机电一体化技术1623年发电厂及电力系统1233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125万11343年数控技术13170万16553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1263年应用化工技术1573年工业分析与检验1060万9583年财务管理1493年会计电算化13103年工商企业管理1155万113年物流管理1030万11012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12150万1752.中等职业学校填写学校名称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详细地址广饶县大王镇文化路1号学校主管部门广饶县教育局学校主要负责人成永江联系邮政编码257335教务处负责人丁永辉联系手机学校占地面积〔亩〕277.5建筑面积〔米2〕74316.61教职工总数273其中:专任教师数253大学本科学历达标率%86.1%获硕士学位以上比例%3.7%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17.6%48在校生人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2635上学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1154实训设备〔万元〕960生均实训设备值〔元〕3643图书〔册〕127200生均图书〔册〕48.27学校设置专业总数〔个〕8学校设置主要专业情况序号学制专业名称专业专任教师数实训设备价值在校生数13年机电技术应用29280.355223年计算机应用2461.529433年市场营销1233.596243年护理1037.0319453年会计20174.446663年数控技术应用156853973年学前教育834.6613783年化学工艺24270.52391二、拟设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根本情况1.高等职业学校填写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设置时间2002.6本专业负责人姓名燕居怀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10学历本科学位硕士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联系手机本专业近三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2010年124人2011年75人2012年106人〔一〕本专业教学条件本专业专任教师数16高级职称专业专任教师数5兼职教师数4本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数90%本专业图书〔册〕4.5万本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万元〕339本专业实验实训室个数〔个〕7〔二〕本专业近三年教师竞赛情况竞赛时间竞赛名称竞赛级别获奖等级获奖人数主办单位2009年第六届山东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省级优胜奖优秀指导教师1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09年“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2010.5东营市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市级优秀指导教师2东营市教育局2011.4东营市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市级优秀指导教师2东营市教育局“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大赛”活动中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3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三〕本专业近三年学生竞赛情况竞赛时间竞赛名称竞赛级别获奖等级获奖人数主办单位2009年“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国家级优秀奖5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2009年“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200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优秀奖3山东省教育厅2010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电子组装与调试组国家级优秀奖5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20102010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2010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复杂部件造型、数控编程与加工”工程竞赛省级三等奖3人山东省教育厅2011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省级三等奖6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11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5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二维CAD机械设计(CAXA)国家级优秀奖6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二维CAD机械设计(CAXA)国家级三等奖3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1.4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无武术锦标赛男乙棍术省级第五名2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11.4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无武术锦标赛男乙长拳省级第八名1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四〕本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单位名称有否协议承当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人数山东华帘集团有电气控制40山东陆宇司通车轮有机加工50山东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机加工、电气控制20山东鸿亦机械有机加工30〔五〕本专业专任教师根本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毕业学校及专业获得学位或学历1燕居怀男35副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高级维修电工2刘红星男33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高级维修电工3孙红霞女32讲师莱阳农学院、电气化与自动化本科高级维修电工4张红丹女32讲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高级维修电工5李桂华女35讲师烟台师范、物理教育本科6张秀芹女39讲师烟台师范、物理教育本科高级维修电工7马康忠男41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高级维修电工8李晓燕女33讲师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高级车工9李刚男34讲师山东轻工业学院、电子信息本科10陈云山男42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高级车工11吴庆海男33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机械电子研究生高级维修电工12王宗玲女34讲师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本科车工〔高级〕13许卫华男45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维修电工〔高级〕14许学江男42副教授烟台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15陈为全男35讲师莱阳农学院、机电一体化本科高级车工16高艳云女32讲师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数控车高级171819202122232425〔六〕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情况序号实验实训室名称现有建筑面积〔㎡〕现有设备价值(万元)现有主要设备主要实训工程名称单价(万元)台套数1PLC22040.8PLC实训台1.7241.PLC指令练习2.抢答器控制3.直线运动4.变频器使用2维修电工12024维修电工试验台124日光灯安装电机自锁电机正反转直流稳压电路组合逻辑电路3单片机22019.2单片机实验台0.8241、LED显示2、定时器3、计数器4、中断5、串行通讯6、A/D、D/A转换4液压与气动1206液压与气动试验台1.251、液压方向、速度、压力控制回路实验2、液压顺序动作回路实验3、气动速度控制回路实验5综合实训车间1000152数控车床126数控加工车削加工数控铣床182钻床54普通车床2126电子工艺实训8047电子工艺实训考核装置1.9624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7机电实训室28850实验设备231电工实验电机实验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综合实验设备3.36实训钳工平台2.43实验实训工程开出率95%实验实训室利用率98%

〔七〕本专业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备注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根底14461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454103计算机文化根底1428284大学体育1、2、338845普通话教程20.5886应用文写作521414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12488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113089大学英语1、2、3121384610高等数学1、268811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1、25602412电工电子技术24481613机械制造技术24481614工程力学34481615机械设计根底3454101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4481617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54323218电气控制与PLC34521219液压与气动技术44481620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5432322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44481622三维CAD44323223C语言程序设计34323224数控机床加工编程与操作4416482.中等职业学校填写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300设置时间1985年本专业负责人姓名乔在敏性别女出生年月1973.09学历大学学位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联系手机本专业近三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2010年121人2011年200人2012年231人〔一〕本专业教学条件本专业专任教师数29高级职称专业专任教师数4兼职教师数3本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数23专业图书〔册〕35000本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万元〕280.3本专业实验实训室个数〔个〕9〔二〕本专业近三年教师竞赛情况竞赛时间竞赛名称竞赛级别获奖等级获奖人数主办单位〔三〕本专业近三年学生竞赛情况竞赛时间竞赛名称竞赛级别获奖等级获奖人数主办单位2011.12东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市级二等奖1市教育局2011.12东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市级三等奖4市教育局2012.10东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市级二等奖1市教育局2012.10东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市级三等奖1市教育局2012.4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省级三等奖2省教育厅〔四〕本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单位名称有否协议承当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人数汇丰集团有实习75双王集团有实习36金凯集团有实习48博瑞公司有实习35金岭集团有实习52〔五〕本专业专任教师根本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毕业学校及专业获得学位或学历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名称1崔玉良男43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师资专业大学

工学学士数控车床工车工技师2徐天兰女47中学高级教师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大学数控车床工3乔在敏女41中学高级教师枣庄师专

物理专业大学机修钳工4李东玉男45高级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大学维修电工技师5陈全均男41中学一级教师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应用电子技术大学

工学学士高级电工6刘春华男41中学一级教师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大学维修电工7邓玉兰女43中学一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大学8杜忠兴男48中学一级教师山东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大学电焊工9刘东鹏男46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大学计算机操作员10高峰男43讲师山东理工大学

机电技术专业大学数控车工11张在军男48讲师山东教育学院政教专业大学电焊工12吴连霞女36中学二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

物理专业大学

理学学士数控车床工三级13常海亮男35中学二级教师山东理工大学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大学维修电工14王楠男29中学二级教师青岛大学

自动化专业大学

工学学士15孙忠俊女31中学二级教师聊城大学

物理专业大学

理学学士16雒传海男42助理讲师山东大学物理专业大学维修电工技师17古培俊男37助理讲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机电技术教育大学

工学学士机修钳工数控车床工18李道泉男38助理讲师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大学数控车工19孙翠华女38助理讲师烟台师范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大学

理学学士电子组装与调试〔高级〕20张艳华女37助理讲师曲阜师范大学应用电子技术大学

理学学士电子组装与调试〔高级〕21聂仁祥男41助理讲师山东工程学院机械师范专业大学

工学学士数控车床工22张淑红女39助理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大学23燕致峰男41助理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机修钳工24高峰男44助理讲师山东理工大学机电技术专业大学25刘善良男37助理讲师山东工业大学

机电大学工学学士数控铣床操作工26张在军男48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大学电焊工27李东玉男45高级讲师山东工程学院机械师范专业大学维修电工技师28邓玉兰女43中学一级教师烟台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大学29张淑红女39助理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大学维修电工技师〔六〕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情况序号实验实训室名称现有建筑面积〔㎡〕现有设备价值(万元)现有主要设备主要实训工程名称单价(万元)台套数1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983.750.05台钻0.451车床3.45普通车床4.36氩焊机0.182配电柜0.253弧焊整流器0.321等离子切割机0.361高鑫焊机0.895钻铣床0.281氩弧焊机0.2812实训车间600111.72普通车床4.28平面磨床6.11数显立铣床12.661平面磨床6.51万能升降铣10.51轻型万能铣6.41摇臂钻5.71液压牛头刨床6.91万能外圆磨床6.91立式钻床2.71万能材料实验机4.581液压教学实验台5.11半自动出击试验机2.781弓锯床1.313车工实习室20022.3轻型多功能车床0.93244机原机零室10010.2液压教学实验台5.11机械零件展示柜5.11套5机电实验室1007.32机电仪器仪表0.931套标准信号发生器1.12晶体管特性图示仪0.351耐压测试仪0.21881交流弧焊机0.42X-Y记录仪0.9241直流弧焊机0.9526单片机实训8017.88单片机试验台1.49127维修电工实训室8030.8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装置1.286248电工电子8016.11通用电工电子设备1.31套实验设备7.41套电子束试验仪0.395513双综示波器0.17139PLC实训室8013.92可编程控制实训装置1.1612

〔七〕本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主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备注1语文1-26.512002数学135603英语1-413200564化学2336285物理2336286职业道德与法律12.538187经济与政治社会3336288体育1-44.5241009职业生涯规划43362810计算机应用根底21.5103011机械制图2-35.5646412机械根底33.556813钳工21102014液压与气动11.5201015车工22.5145016焊工11.5152517电工根底2-35.5646418电工电子技术2-48.51009219PLC技术2-36450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是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八大紧缺人才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各行业都在不断寻求先进的机器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且要求产品更可靠、更合理、更平安。故提高设备的自动化、专业化功能对各类技术人员来说,已成为新课题和新要求。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械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开展的新趋势,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展目标。近几年,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展很快,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级各类人才需求量很大。我校地处华泰集团、金岭集团、金宇集团、华星集团等众多企业的环抱之中,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光明。往年我校培养的中专学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周边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人才需求调查显示:本专业人才市场容量大,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2.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说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良意见的人才;四是智能型高级技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人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开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缺乏,并突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效劳、检验与管理;

(5)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生产一线效劳人才;

(7)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效劳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3.本专业每年最大招生规模:235人

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岗位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根底知识与较强的应用能力,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开展和现代制造技术开展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能在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设备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根底知识,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制观念;具有求实创新、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毕业生应具有必备文化根底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理论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根本能力和技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适应职业能力,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慌的需要。毕业生应掌握体育的根底理论和根本技能,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高等学校《体育达标》的要求;具有能适应现场劳开工作所需要的身体素质。2.培养规格〔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1、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单位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检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维修;机电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机电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效劳;简单产品的设计和开发。2、知识结构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根底理论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电子、液压、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根本知识;3〕掌握计算机、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方面的知识;4〕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5〕掌握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根本知识。3、能力结构1〕具有计算机操作与绘图能力;2〕具有机械加工、测量和机械拆装的能力;3〕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能力;4〕具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调试能力;5〕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6〕具有简单产品的设计和数控中级工或高级模具钳工的能力。4、素质结构1〕具备辨证思维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具有爱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具有不断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就业和职业观念。3.相适应的职业岗位:机电一体化技术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根底,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其主要工作岗位群是:〔1〕机电产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岗位〕要求具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能力、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机电产品进行装配、检测与调试。〔2〕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效劳技术人员〔岗位〕要求具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具有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3〕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岗位〕要求技术人员具备看懂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4〕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现场技术人员〔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与管理岗位〕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并能对一般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与改造。

五、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校的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总体建设目标是:拥有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前列的办学条件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社会开展和企业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教材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总体建设思路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将任课教师的学士学位率提高到80%以上;完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快实验室建设和改造的速度,试验开出率维持在100%,试验更新率提高到40%,设计性试验的比率占到30%以上。2.人才培养方案和思路〔1〕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与效果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机电一体化行业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根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以“实用、实训、实效”为特征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1)注重学生根本素质的培养,积极构建了根本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和保证体系,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校生活,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根本素质。2)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削枝强干”为指导,教学内容以生产实际的系统性为原那么,加强产学结合,突出为后续课程效劳,注重实验实训课程的“学生体验式”培养,确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并通过选修课扩充学生知识,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局部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并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对局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较大改革,为下一步专业建设奠定了必需的根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开展能力的培养。4)以考察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改革考试核模式,通过理论试题库、技能试题库、实践、实际问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考试,并实行教考别离制度,完善了教与学的评价制度。5〕进一步建设“模拟实际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良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工厂”,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理论”教学的“学校”。6)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设以及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认真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普遍提高,能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并具备继续学习的可持续开展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两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促进了学科开展,结合核心技能的培养,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周期中,将继续按照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开展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就业与职业竞争力。〔2〕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1〕现代机电一体化企业对人才质量、内容和要求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始终使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确保培养方向的正确性。2〕建立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专业技能标准,真正实现专业现代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3〕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专业教材,继续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专业教学的的实用性。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思路和措施〔突出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高职称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3%;“双师型”教师15人,占专业教师的94%;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75%;其中获得硕士学位的4人,5人在攻读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31.3%。目标、思路与措施今后几年着重加强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只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过硬的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1〕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动专业开展,促进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完善教学队伍的建设。〔2〕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品德与专业的同步开展。〔3〕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和外出进修,加强科研课题和教学课题得申报工作。〔4〕聘请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实践导师,增强对外交流,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工作〔5〕建立教师互助方案,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通过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4.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一、课程教学大纲近几年来,学院先后组织专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论证,确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适应现代工业对人才的要求,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的培养,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按“厚根底、宽口径、广知识、强实践”的目标要求,精选必修课程、放活选修课程、压缩总学时的原那么构建课程体系。目标、思路与措施根据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开展趋势和认知规律,整合有关课程群,删除重复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重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化教学技术展示课程内容。进一步拓宽实习实践教学领域和基地,建立以科研工程、教学实验、企业实习三结合的的实践教学体系5.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目标、思路和措施现状一、教材建设与成效。我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鼓励教师主编、参编新教材、全部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高职高专专用教材或获奖教材或21世纪教材,且配套齐全,满足大纲及教学要求。二、实习和实训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与生产、企业、科研部门的合作。学院把学生的实习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把学生的认识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把学生知识运用与科技推广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贴近生产接触实际,在钻研科技的实践中锻炼了综合能力。严格根据学校要求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积极让业务水平高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对学生实习论文、实习报告标准要求,一丝不苟,获得了良好实习效果。三、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为培养适合于21世纪我国工业开展急需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按照认识实习模块、根本机能训练模块、技能强化综合训练三个模块的要求,构建了由实验实习、专业实验实习、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系列组成的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标、思路与措施今后三年期间本专业教材建设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提高21世纪教材及十二五规划教材的选用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十二五”教材的编写,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建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材新体系。教学设施建设以强化建设重点学科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改造,加大投入,更新和补充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和环境,提高使用效益,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稳定的实验员队伍;进一步拓宽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构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优化教学体系。6.教学管理〔包括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目标、思路与措施教学管理的现状一、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队伍稳定二、教学管理队伍具有较强业务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我院十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各类教学管理业务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同时教学管理人员主动学习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效劳意识教学管理从过去单纯管理型向效劳、指导型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效劳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树立了为教学效劳,为教师效劳,为学生效劳的思想。四、教学管理积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将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内容,培育1-2门校级精品课程。加强教材建设,把理论界的前沿成果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5到8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丰富考核形式,增强学生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创新能力。目标、思路与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建立院、系、实验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标准教学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1〕建设高素质教学质量管理队伍。〔2〕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管理,标准教学秩序,制定学生管理及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3〕标准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和干部、教师听课制度及学生信息员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4〕完善教学文件、报表等档案的管理体系。〔5〕深化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7.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方案〔今后五年〕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年份合计〔万元〕20142015201620172018实训条件新建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应用实训中心4040202020140新建电子生产工艺实训中心2030202020110扩建工业控制实训中心203015101085扩建PLC控制与应用实训中心302010101080新建单片机实训中心202010101070新建数控技术培训实训中心203015151595新建机电设备诊断实训中心202010101070师资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02010101050行业拔尖人才培养0555520教师下企业及聘请兼职教师61212121254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建设202010101070教材建设6888838精品课、核心课程建设4666628教学研究及改革3444419产学结合〔工学结合〕101212121258合计〔万元〕219277167162162=SUM(ABOVE)987

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备注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根底13461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3.554103计算机文化根底12.528284大学英语1、2、39138465高等数学1、25886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1、2460247电工电子技术1348168电工实习110329金工实习2、3206410机械制造技术23481611工程力学33481612机械设计根底3454101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3481614电气控制与PLC33521215液压与气动技术43481616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42.532321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43481618三维CAD42.5323219C语言程序设计32.5323220数控机床加工编程与操作32.51648七、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及审核意见1.专家论证意见2.论证投票结果同意:人弃权:人反对:人建议每年招生人数人专家姓名工作单位及业务领域职务或职称签名3.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年月日

八、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意见1.专家评审意见2.投票结果同意人弃权:人反对:人每年招生限额建议人专家姓名工作单位及业务领域职务或职称签名3、省教育厅备案意见〔省教育厅公章〕年月日附件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一〕历史沿革与成就我院是从2002年由山东大王集团筹资兴建的。自2002年开始,山东大王职业学院就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我院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1.专业方面提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专业教改理念,针对当地的经济特点,确定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为专业的两个主要培养方向,围绕这两个方向,在“PLC及其网络应用”、“智能仪器仪表与综合自动化”、“智能控制器开发”、“数控系统及其应用”等4个技术应用领域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开发了满足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并实践了基于“开放、合作、效劳、质量”的“PLC技术”、“数控机床及维修”等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2.课程方面在“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形式、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证融通”等思想指导下,提出“开放、合作、效劳、质量”的理念开展课程建设。如课程向企业开放,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华泰集团、金岭集团、永泰集团等合作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校企双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编写课程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车间成为课堂,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教学。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二〕专业优势1.具有制造业特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02年组建了校企合作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其根本目的就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的组织保障。本专业充分利用大王经济开发区企业及人才积聚优势,由10名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10名兼职教师组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本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来自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为50%。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具有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领导能力和较强的整合社会资源能力,且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注重实效、实力雄厚、特色鲜明。2.以企业岗位为标准的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团队自示范建设以来,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大量调查研究,重构了课程体系、改革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了课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可持续改良的人才培养闭环系统。并且实施了“青年教师成才工程”。一门核心专业课或实训课中,由1至2名专兼职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专任教师负责主体教学环节的工作,兼职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绝技示范、拓展应用、点评等多种方式承当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三〕办学特色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签订了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互派互聘”协议,制定并实施了两类人员的相互交流挂职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绩效考评等系列管理制度。1.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制造业开展现状与开展趋势研究,分析制造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确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流程。2.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机电一体化方向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分析研讨会,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效劳领域。3.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与华泰集团、金岭集团、永泰集团等共同开展岗位能力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结构。4.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学习领域设计,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职业技能形成、职业素质养成规律,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学习领域设计,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调试、售后维修效劳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及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具有数控编程、车工高精度加工、绘图、模具制造、机床控制电路的维修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应用型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1、根本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政治热情高;树立效劳第一的思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健康的审美观及一定的艺术鉴赏力。2、专业知识掌握必需的文化根底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根本知识;掌握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根本知识;掌握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根本知识。3、能力结构通过三年的学习,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阅读电子、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具有使用有关工具、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的能力;具有对本行业机电设备〔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运行、检测和维修的根本能力;具有一般的机械加工操作能力和编制一般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能进行简单英语会话,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开展前景分析1、社会背景在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科技与教育呈现快速开展之际,教育部根据高等教育进入群众化阶段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了“质量工程”的对策。在高职高专领域推出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工程方案”、“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产学合作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旨在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超常规开展阶段的规律,使高职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建设需要而诞生的比拟年青的专业,因其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专业内涵丰富、课程内容综合性强等原因,受到了企业界、教育行政部门、高职教育工作者、考生及家长的关注,并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典型教改研究与试点专业。2、产业背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开展,使其成为一个“泛行业”的应用技术产业,表达出大产业背景的特点。如数控机床及其它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中小型电机与电气传动控制装置、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机电一体化的轻工机械、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化和电子控制内燃机、机电一体化办公设备、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数码照相机摄录像机等。3、行业背景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后,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但技术含量却比拟低,其含金量远不及“美国制造”、“日本制造”。目前世界制造业正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它们大都具有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但中国制造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这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开展的一个瓶颈。中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开展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4、机电一体化职业背景分析及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开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电设备和产品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面开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本钱,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世界及下一世纪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开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开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电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开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由于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多数机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难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局部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主要有现代化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维护与调试的高新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应用,机器人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应用。对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对电气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和供电系统设计。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电气设备、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初步设计及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和维护。四、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1〕整体目标: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才,为省内外同类院校类似专业起示范作用。通过本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行业主导、校企融合的办学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和建设、技术创新和技术效劳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深挖潜、抓内涵,使该专业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使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建设思路:目前国内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该专业有多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我院根据行业和地方的人才需求状况,定位于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自动化方向。1〕深化产学合作,完善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开展,依托行业,创新具有行业特色、工学结合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培养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2〕以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作任务为主线,构建创新型高职电子课程体系。在“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根底上,构建模块化、“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校企共同建设6门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3〕引进和开发共享型、网络化的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电子资源库。4〕采用政府投入、企业捐赠、校企共建等多种途径,完善和拓展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需要。5)培养一批在山东电子行业具有影响力、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和教学骨干。通过3年的建设,使专业专任教师总数到达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人,技师20人,形成专业方向涵盖面较广、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当较高水平课题研究的教学科研梯队。其中,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0名,在行业具有影响力、擅长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8名,到2009年从企业、行业聘请兼职教师到达20人。6)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效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社会效劳,扩大产教结合范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效劳,做好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效劳,带动区域经济的开展,同时实现专业的良性开展。2、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1〕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与效果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机电一体化行业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根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以“实用、实训、实效”为特征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注重学生根本素质的培养,积极构建了根本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和保证体系,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校生活,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根本素质。2)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削枝强干”为指导,教学内容以生产实际的系统性为原那么,加强产学结合,突出为后续课程效劳,注重实验实训课程的“学生体验式”培养,确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并通过选修课扩充学生知识,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局部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并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对局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较大改革,为下一步专业建设奠定了必需的根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开展能力的培养。4)以考察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改革考试核模式,通过理论试题库、技能试题库、实践、实际问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考试,并实行教考别离制度,完善了教与学的评价制度。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认真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普遍提高,能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并具备继续学习的可持续开展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两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促进了学科开展,结合核心技能的培养,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周期中,将继续按照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开展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就业与职业竞争力。〔2〕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1〕现代机电一体化企业对人才质量、内容和要求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始终使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确保培养方向的正确性。2〕建立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专业技能标准,真正实现专业现代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3〕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专业教材,继续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专业教学的的实用性。4〕注重实验实训课工程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更加倾向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5〕进一步建设“模拟实际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良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工厂”,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理论”教学的“学校”。6)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设以及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和交流。附件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根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车间机加工第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具有数控编程、车工高精度加工、连接工艺、计算机应用与维护、CAD绘图、机床控制电路的维修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用、售后维修效劳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培养规格及培养要求〔一〕培养规格知识目标:1.具有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文化根底知识;2.掌握必须的根本理论;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外语水平应到达二级;4.具有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到达级;5.具有企业管理的一般知识;6.根底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物理及计算机原理等根本理论知识;7.专业根底知识:具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及计算机软件根底、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能力目标:1.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协调和交流能力。2.能比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文献检索、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3.具有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设计开发,熟练使用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数控加工工艺根底,能编制宫灯复杂程度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能够熟练地使用至少一种CAD/CAM应用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编程,熟练的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的能力。5.具备典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能力并且能够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一般故障的能力。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2.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3.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敬业、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体魄。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三、学制、学历:五年制,大专学历四、主干课程、课程简介、教材选用原那么、实验实训条件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根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根底、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CAD等。课程简介:1.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代码:0110048先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本课程采用最新的《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根本知识和技能,投影根底,根本体,立体外表交线,轴测图,组合体,物体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和计算机绘图。在教学内容及要求上,将画图和读图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推荐使用教材:《机械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代码:0110077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概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工科非电专业的技术根底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包括电路根底、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工测量和平安用电三局部;其内容是电路根本定律和根本分析方法、正弦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磁路、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推荐使用教材:《电工电子技术》铁道出版社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代码:0110027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坯生产、金属切削根底知识、外圆面加工丁艺与装备、孔加工工艺与装备、平面加工工艺与装备、螺纹加工工艺与装备、圆柱齿轮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制造工艺和装配、认识现代制造新工艺等,重点掌握5种典型外表的加工进行,了解现代制造的一些新技术,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的最新技术和开展前景。推荐使用教材:《机械制造根底》人民邮电出版社4.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代码:0110054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根底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概述,C语言的根本知识,运算符和表达式,顺序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体结构程序设计,函数,数组,指针,结构图和构造数据类型,培养学生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推荐使用教材:谭浩强编著《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5.工程力学课程代码:〔0110029〕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刚体静力学根底、平面力系、空间力系、刚体运动力学、杆件的内力分析、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剪切和挤压、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弯曲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杆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等。推荐使用教材:关玉琴:《工程力学》人民邮电出版社6.数控机床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代码:0110024内容概要: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数控加工实际训练,使高职机械专业学生在现代制造技术的职业技能方面得到显著提高。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根本知识,详细介绍了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加工程序指令功能与加工操作功能,并以常见数控系统的编程和操作方法,给出了大量实际加工零件的编程实例。推荐使用教材:《数控编程与实训》人民邮电出版社7.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代码:0110022先修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是以微处理器为根底,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国外引进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