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在这里,基本都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D.川陕革命根据地2.在古代希腊,伯利克里主政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当时“经济困境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这主要是由于伯利克里A.建立了津贴制度B.召开了公民大会C.建立了城邦国家D.颁布《十二铜表法》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下图中的现象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工业化C.城市化出现 D.蒸汽机的发明4.扬州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家园。扬州这个地名最早出自于A.《扬州画舫录》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禹贡·尚书》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C.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打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6.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些措施的实施: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表明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C.使我国农村阶级关系得到改善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7.下面三幅漫画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为哀悼—位民族英雄撰写的,请在下列人物中选出与他同类的民族英雄①戚继光②郑成功③林则徐④噶尔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①元朝时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②元朝大一统,疆域辽阔③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加强④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交融加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公有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个人私有制11.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对此解读正确的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12.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13.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苏德战争的爆发C.诺曼底登陆 D.日本偷袭珍珠港14.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16.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7.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B.“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18.13、14世纪,欧洲城市居民包括()A.手工业者 B.商人 C.骑士 D.农民19.扬州是一座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下列属于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是A.扬州火车站B.新万福大桥C.扬泰机场D.瘦西湖20.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上的“两弹一星”指的是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原子弹、导弹和返回式卫星2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材料中“这场持续了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2.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2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24.“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材料强调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争C.世界正义国家的支持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________》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历法都有深远影响;《________》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26.1777年,6000余英军在________(地点)被大陆军包围,被迫投降,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914年,________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已成立,10月10日已不能成为国庆日。10月10日是有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的纪念日,但是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成果,迅速地被窃国大盗哀世凯所篡夺,这个革命本身是失败了。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所篡夺。因此三十年以来的所谓“中华民国。”是违背全国人民意志的,也是违背孙中山的意志的。﹣﹣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你赞同材料中划线部分提及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9.(6分)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论述,可谓数次提及,掷地有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思维创新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材料一所说的时代是指14﹣16世纪时期,该时代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制度创新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明确规定:来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权利法案》的通过限制了英国国王什么权力?该法案对英国历史发晨有什么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材料三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了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到18世纪中期,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工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据材料二、三,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什么?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A【解析】

根据“经济困境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当政期间,他采取的津贴制度等措施使“经济困境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A符合题意,公民大会的召开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B不符合题意,建立了城邦国家不是伯利克里的政绩,C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3、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机器生产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工业和和城市化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和汽车,造成了环境污染。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科技发明成果,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不属于科技发明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扬州历史的准确识记。“扬州”作为地名已很古老,最早出现在大禹时代。大禹将当时的中国划为九州,其中一个州就是扬州。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禹贡·尚书》中就有记载:“淮海惟扬州”。故选D。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禹贡·尚书》·《尚书·禹贡篇第一》(课标外)5、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为了争夺殖民地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ACD三项都是一战时的情况,但不能作为决定战争性质的“主要依据”。所以答案选择B点睛: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争夺世界的殖民地是他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土地政策,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7、D【解析】

题干给出的“肥猪赛大象粱”“一个萝卜千斤重”的图片文字明显非常夸张,这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所以D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涉及土地所有权转换的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B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时期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而“大跃进”是1958年,C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8、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为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所作的,因此下列人物中与他同类的民族英雄有①戚继光、②郑成功和③林则徐。明代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郑成功收复,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以上人物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而噶尔丹是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葛尔部首领,不是民族英雄。所以A项①②③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D【解析】依据题干“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的信息可知,元朝时期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融合加强;根据“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的信息可知,元朝大一统,疆域广大,幅员辽阔;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加强;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元朝时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这一项内容,题干材料的内容不能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10、A【解析】

依据题干“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土地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到1956年的农业合作社使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1、A【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次会晤,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表明双方都尽量避免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故A符合题意。美国作为当前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B不符合题意。朝鲜属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故C不符合题意。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D【解析】

A.《入社》1957年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1959年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2009年反映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人民公社变革生产关系出现失误,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属于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B.结合所学知识,人民公社变革生产关系出现失误,与中国实际脱离,不符合与时俱进,故B不符合题意;C.结合所学知识,人民公社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民生活改善,故C错误;D.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故D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3、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功绩的突出表现,故D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排除A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思想方面,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排除C项。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根据这一限定词语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征。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③④均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西周的分封制不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唐的科举制是一种考试制度,也与上述特征无关。所以答案选D。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宰相制度的废除;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军机处的设立1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一生有许多发明,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爱迪生的名言,A符合题意。“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贝多芬的名言,B不符合题意。“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是牛顿说的,C不符合题意。D项内容是马克思说的,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8、A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在欧洲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B。1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2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试爆成功。这就是两弹一星的两弹。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一)。21、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导致失败,故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2、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出现题干中的情景的原因是甲午战后《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导致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符合题意;B和C项不是实质问题;题干中提到的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传统手工业,不是民族工业;故选A。23、C【解析】

依据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可知,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本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当家作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是最能反映“人民是统治者”这一观点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4、A【解析】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根据“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可知,抗日战争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全民族团结抗击外敌,民族意识空前觉醒,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选择,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全民族的抗战,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的选项即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查士丁尼法典阿拉木图宣言【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历法都有深远影响。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联体。26、萨拉托加萨拉热窝【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中,美军打败了英军,迫使英军五千人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914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卷入了战争,一战全面爆发。27、日军空袭珍珠港【解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故答案为日军空袭珍珠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标志:开国大典。(2)观点1:赞同。理由: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迅速窃取政权,倒行逆施,复辟帝制;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所篡夺,实行专制独藏统治。中华民国成了一个空招牌。观点2:不赞同。理由: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其他理由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据题干材料可知,我赞同材料中划线部分提及的观点。因为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迅速窃取政权,倒行逆施,复辟帝制;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所篡夺,实行专制独藏统治。中华民国成了一个空招牌。或据题干材料可知,我不赞同材料中划线部分提及的观点。因为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9、(1)文艺复兴运动。(2)立法权。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确立。(3)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可知,材料中的“重大变革运动”是指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