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各位家长: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学校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和大家讨论的题目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一、学前班教育的兴起、发展和现状。学前班最早出现在缺乏幼儿教育的农村。在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小学一年级课程难度过大,尤其对没有享受过幼儿教育、没有读写算基础的农村孩子来说更是有很大的坡度,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学都附设了学前班,以便减轻一年级课程的难度。学前班的出现客观上对当时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使一些孩子受到了一定的学前教育。但是,那时的学前班就带有很浓厚的小学化色彩:教材是一年级课本,老师希望通过拉长教学时间使学习的坡度变缓。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与一年级重复,更为严重的是违背了儿童的教育规律,加重了儿童学习的负担。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班教育应该是为儿童入学前作一些心理、能力上的准备,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一些学习、集体生活等习惯,因此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有了本质变化,现在学前班有比较科学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材,教师是专业的,这些都为学前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才有我们今天朝气蓬勃的学前班教育。二、学前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①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学前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入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有一定的、系统的学习任务,学生要接受成绩评定。②教育内容不同。学前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如通过画画、观察各种动物、花草……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学习绕口令锻炼幼儿准确发音能力,看图说话、讲故事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③教育方法不同。学前班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儿童在“玩”中感悟知识。小学教育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学生要会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与学前班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而且要求要高许多。三、家长对学前班教育认识的误区。误认为:"孩子越小、识的字越多、数的数越多、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其实不然,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学前班教育的主要任务。它比幼儿简单地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算几道题要高级的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发现某某幼儿在3岁就能背多少诗,识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学成绩并不乐观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宜地过早让幼儿学习知识,不但对开发幼儿智力无益,甚至有害。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认为,“智力随着年龄而系统地增长”、“但每一年龄的智力发展并不相等”,“智力随年龄发展到一定时期其速度不仅缓慢下来,而且不再发展……。”此外,0一6周岁是儿童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6岁儿童的大脑已经相当成人大脑的90%。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才能入学,是因为:六周岁人的大脑发育才基本完成,这时才能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儿童才有能力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有一些很令人悲伤的实例,就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让孩子进入一年级学习,由于孩子在生理、心理、习惯等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孩子学习无法跟上,最终使孩子学习失败。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学生,现在读六年级,她入学时不够年龄,只差两个月,父母强行将她放入一年级,结果由于她年纪小,课堂上的知识不能接受,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慢慢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到一年级学期末她的各科成绩只有十几分,到二年级,她的语文、数学的学习就完全跟不上了,以后的学习可想而知。在此我劝告各位家长们,不要认为孩子入学只差一两个月,就着急入学,弄不好会害了孩子一辈子,让孩子足龄后入学,他(她)们会学习很轻松,一步一个脚印,将来定会学有所成。四、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为什么要重视培养习惯。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2)要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代销合作协议书
- 钢管扣件保管协议书
- 运维改造合同协议书
- 阅文合同霸王协议书
- 驻场开发保密协议书
- 酒店入股经营协议书
- 修脚店合伙开店协议书
- 养鸡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菜园开荒租赁协议书
- 车辆交付违约协议书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
- 变电站设备危险源辨识清单及预控措施
- GB/T 45083-2024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 艾灸疗法课件
- 银行职业介绍课件
- T-CASME 1514-2024 市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指南
- 《全球各大邮轮公司》课件
- 【MOOC】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3月天津高考英语第一次高考真题(原卷版)
- 大学美育(长春工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年度高端医疗服务合同for海外医疗咨询与安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