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2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学内容1.课本章节: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
2.教学内容:
a.构造地貌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b.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点。
c.构造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d.构造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构造地貌的概念,掌握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构造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构造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地形地貌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学生发展目标:针对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地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层次的目标,如探讨构造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对于地理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设置基础目标,如掌握构造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同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表面的组成和分类,对地形地貌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又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的方式和特点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高二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自然地理现象和地形地貌。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地形地貌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在学习风格上,高二学生喜欢通过实践和讨论来学习,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和理解构造地貌的概念和类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可能对地壳运动的理论知识不够熟悉,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构造地貌的理解。
针对这些可能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构造地貌的概念和类型,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来增强学生对地壳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介绍构造地貌的概念、类型、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构造地貌的整体认识。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构造地貌的理解和看法,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实验法: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模拟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构造地貌的形成机制。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构造地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构造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教学软件:教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oogleEarth等,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察和分析构造地貌的分布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构造地貌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构造地貌的理解和认识。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构造地貌图片,如喜马拉雅山脉、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构造地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新课呈现(10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构造地貌的概念、类型、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构造地貌的整体认识。
3.学生活动(15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教学软件、实验器材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构造地貌的理解和看法,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模拟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构造地貌的形成机制。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判断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5.总结反馈(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构造地貌的概念、类型、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等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新课呈现、学生活动、巩固练习和总结反馈等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理解和掌握构造地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1)拓展阅读材料:
《地貌学原理》(周廷儒,2008年)
《地壳运动与地貌演变》(刘东升,2005年)
《地球表面的奥秘:地貌学》(杨洪升,2010年)
(2)视频资源:
《地壳运动与地貌演变》纪录片,共5集,每集30分钟,由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频道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自主学习任务: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等,搜索与构造地貌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
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与构造地貌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自己的科普素养。
(2)探究任务: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GIS、QGIS等,进行构造地貌的分析和研究。
学生可以尝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一些构造地貌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教学评价1.课堂评价(20分钟)
教学方法:提问法、观察法、测试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测试题
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构造地貌的概念、类型、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试题,如选择题、判断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作业评价(20分钟)
教学方法:批改法、点评法、反馈法
教学手段:作业本、评价表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学生互评(10分钟)
教学方法:互评法
教学手段:评价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互评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家长评价(5分钟)
教学方法:沟通法
教学手段:电话、短信、邮件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和态度。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寻求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学反思与总结在今天的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构造地貌的相关知识。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我发现学生们对构造地貌的概念和类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地壳运动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可能过于强调了概念和定义,而忽视了对地貌形成过程的直观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其次,在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也不够准确。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计划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更详细的操作指导,并在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通过作业批改和点评,我发现学生们对构造地貌的概念和类型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地壳运动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
题目:分析某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答案:
(1)该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为断层地貌,表现为断层崖、断块山和断陷盆地等。
(2)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断层两侧的地块发生相对位移,形成断层地貌。
2.例题二:
题目:某地区发生地震,分析地震对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
答案:
(1)地震可能导致原有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如地面出现裂缝、山体滑坡、河流改道等。
(2)地震可能引起断层地貌的形成,如断层崖、断块山等。
3.例题三:
题目:分析地壳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答案:
(1)地壳上升运动导致地形抬高,形成山地、高原等。
(2)地壳下降运动导致地形下沉,形成盆地、谷地等。
(3)地壳水平运动可能导致地壳块体的水平位移,形成断层地貌。
4.例题四:
题目:分析河流对地形地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色的草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2024年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装
-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书
- 2024代理合同协议
- 招商居间合同新凯蒙正规范本2024年
- 建筑项目劳务分包及装修合同模板
- 担保公司代偿协议书2024年
- 远程兼职编辑授权协议模板
- 商品房房屋使用权转让协议范本
- 中医诊所管理规章制度
-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风险加权资产
-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 针刺伤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 工程付款(含预付款)申请表
- 工作方案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
- 提取工艺操作指导书
- 爱运动主题班会课件
- ARDS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高速公路路面专项工程(大修养护)-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