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句式变换之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课件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句式变换之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课件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句式变换之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课件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句式变换之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课件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句式变换之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句孰与改句巧,对比分析见分晓——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分析题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的题型模式。2、掌握“原句VS改句”新高考题型的七种解题方法,并学以致用。你

课内链接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的朱红淡褪了,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你

探究原句: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的朱红淡褪了,改句: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答案】

改句效果更好1、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浮夸”“炫耀”修饰“琉璃”和“朱红”,这体现出四百年前地坛华丽辉煌的风貌,更反衬出后面它的荒芜与衰败。2、改句使用特殊句式(谓语动词提前)强调了“剥蚀”“淡褪”这些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发出者——地坛,更加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强化了一种凋零衰亡的味道,这也映照了作者的遭遇与心境。3、改句的四个词的顺序呈递进关系,“剥蚀”和“淡褪”是表面的,外在的,“坍圮”就是一种质的毁灭,而“散落”则是一地残破,零落衰亡了。①用词不同:改句“催”字体现了紧迫感,表现时间流逝之快,符合原文逻辑。(1分);原句用“抛”,体现不出时间流逝的迅速。(1分)

②修辞手法不同(整散句式不同):改句使用排比,连用三个“即使······”,突出强调了岁月流逝对人的摧残,以及少年意志的坚定。同时整句句式整齐,增强了节奏感和气势(1分)。原句没有使用排比修辞,且为散句,无强调的作用,缺乏节奏感和气势。(1分)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时,“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少年时,“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少年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即使流光抛我少年颜,少年的志向会被岁月消磨,时光辜负了我的少年心,但我也敢与天地试锋芒!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即使流光催我少年颜,即使岁月磨我少年志,即使时光负我少年心,我也敢与天地试锋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改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24/5/14一、知识导航:角度

容内容上①侧重表现什么②突出什么③强调什么结构上①在文段中的位置②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③层次性句式上①长短句②整散句③特色句④特殊句式风格上①语言风格②语体风格③整体文风手法上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修辞手法用词上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名词罗列、副词、介词等极富特色的字词及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

问题:“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思路: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二.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的答题思路:第一步:找特色。准确找到划线语句的典型特色。找出原句与改句的不同:①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突出强调了什么。②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③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④用词的变化——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⑤修辞的变化——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妙处。⑥标点的变化——分析标点的表达作用。

第二步:评特色。结合语句,评析划线语句特色在句中的运用,使用专业术语表达。①原句在语段中的位置。如段中或段尾,则有可能关注位置不同,句子不同。②注意原句、改句与语段的语意、重点、上下文句式甚至褒贬协调一致问题。③依据考点,分析考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为后面效果的分析做铺垫。第三步:析效果。对划线语句特定对象、特殊知识点分析表达效果(艺术、结构和情感)。主要从以下角度作比较分析:①句式效果(重点);②修辞效果;③词语运用;④描写角度;⑤结构角度。当然,还有不少角度,要视句子本身而定。

三.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的答题模式:

由于该题型在试卷中分值一般为4至6分,根据依分答题的原则,现分出两种答题模式,以第一种答题模式为主。第一种模式:提问形式: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或6分)答题模式:①原句运用了……,(分析内容)……,(回答表达效果);而改句没有(只是)……。注:从上面修辞、顺序、结构、词语、标点、描写角度、表现手法、感情色彩、前后文的衔接等角度,确定三个重要考点,逐一分析。

第二种模式:提问形式: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题模式:①原句运用了……,(分析内容)……,(回答表达效果)。【课堂知识点拨】一、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就是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这里主要讲一讲变式句,因为变式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常见的变式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前(后)置、宾语前置等几种。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如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1题,分析划线句子标点停顿的表现力。划线句子为: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答案为: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4分)倒装句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形式一: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教材引路】例1:变式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朱自清《荷塘月色》)常式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倒装效果分析:

这个句子就是变式句,属于定语后置类型。变换了句子的结构和顺序后,表达的效果显然不一样,把“没精打采”后置,是为了强调夜深人静,也是为了强调文中“我”的百无聊赖。这样一分析,语言的效果就凸显出来了。例2:变式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再别康桥》)倒装效果分析:这是一个状语前置的诗句,将“轻轻的”置于主语之前,打破了平衡,突破了沉闷,使诗句也显得活泼多姿,更能突出我对康桥的爱恋和不愿打扰的情感。这就是打破正常语序后语言的魅力,让读者回味无穷。例3:变式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倒装效果分析:这个句子中,作者将“为子君,为自己”这个状语后置,就是为了突出悔恨和悲哀的对象,强调悔恨和悲哀的程度之深。[典例呈现]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倒装效果分析:

“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例4:原句: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郁达夫《北平的四季》)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倒装效果分析:①从句式看,原句使用主谓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用“是”字句突出了“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的对比作用。②原句使用修饰语“呜呜”“在叫啸”等,形象地描写出了北平的冬天寒意逼人。③原句能更好承接上文,在简陋房子里感受到暖意;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的满身灰尘。(共4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形式二: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二、整句与散句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结构和形式上就是整齐之美,在朗读的时候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意。

散句是句式灵活、富有变化、表意灵活自然、长短不一的句子。【教材引路】整句: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第一个例子,“譬如”后面几乎都是整句(偏正结构的短语和博喻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上口,一气呵成,韵律十足。作者把南方、北方的秋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但从色彩方面,更从具体事物的比较中读出了二者的不同,印象格外深刻。这就是整句的魅力所在。散句: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蛙,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汪曾祺《受戒》)散句就不同了,它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气舒缓、节奏得到调节。第二个例子,就充分体现了散句的优势,简短又明快,读起来轻松、简洁。多种具体事物的不同描述,不同色彩的搭配,不同形容词的有机组合,句子和词语的交叉运用,使读者在阅读到此的时候,能够迅速联想到春天各种生物的勃勃生机。虽然是散句,却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散了架”,这让我们不由得佩服汪曾祺先生驾驭语言的强大功力。由此看来,文学评论家们都说汪曾祺的语言“拯救了汉语”,是有道理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句式的灵活使用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体验。

整、散句结合使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一篇文章,如果基本是由整句组成的,就有可能导致语言花哨,只讲究结构和形式美,而忽视了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真挚;如果基本是由散句组成的,长久阅读也会让读者感觉索然乏味,视觉疲劳,削弱阅读的效果。而整、散句的恰当结合可以使文章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更适于传达写作者丰富的感情。第三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整、散句结合表达的效果,犹如山涧流水,回环往复,灵动,跳跃,欢快,悦耳。作者用燕子、杨柳、桃花等具体事物的整句,同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日子”的散句一组合、一比较,语言的灵动之美便跃然纸上。也恰恰因此,近百年来,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才为我们所熟读甚至成诵。

三、长短句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代长为短。长句的效果: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可使语言丰满细腻、严肃庄重。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典型题目]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长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四.主动句与被动句

主动句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主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则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用被动句还是主动句,需要参照强调的对象、前后文语境的陈述对象以及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例1:(1)(闰土)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被动句)(2)闰土的父亲把闰土带走了(主动句)效果分析: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1)句强调了闰土的走是被逼迫的,虽然迅哥儿急得大哭,闰土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他还是被带走了,用被动句更能突出两个少年真挚深厚的情感。如果用(2)句,意思就变成了叙述闰土的父亲做了什么事,这显然不是作者的原意。例2:(3)他(卢进勇)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主动句)(4)那个党证被卢进勇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被动句)效果分析:两句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3)句强调的是卢进勇终于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而表现出的激动感情。如果用(4)句,就变成了交代党证是由谁打开的,和原文意思不符。

五、语体(语言风格)[典型例目]例8.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语体效果分析: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书面语表达效果:用词精准、结构严谨、表达严肃口语表达效果:用词活泼、地域特色明显、表达轻松答题公式:原文特点(句式/词语/修辞)+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如: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口语化,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例1:口语:小明想吃一碗长寿面,酸一点,葱花鸡蛋多放。书面语:小明想吃一碗酸辣爽口,葱花鸡蛋较多的长寿面。效果分析:从词语角度,口语用词平易朴实,简单直白,在用词方面,口语多用单音节词,俗语、俚语、熟语、歇后语、方言等都是口语的常用语料;而书面语用词比较讲究、优雅、贴切,包含了大量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和术语,常常保留不少古汉语成分,口语中常见的俗语、俚语、熟语、歇后语等在书面语中用得很少。口语:小明吃完后,说:这碗面美滴很,撩咋咧(liáozālie好极了,很爽很不错的意思,陕西方言)!书面语:这碗面真是色香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堪称人间极品!效果分析:口语更幽默、诙谐、亲切,更能拉近与读者的举例;书面语修饰成分丰富,语意更强,文学性更强。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例1.原句: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改句: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内容)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语言风格)③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情感)例2.原句: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改句: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答案: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聚焦易错·集中突破

易混修辞结构不明,分析表达效果角度不全【突破策略】一、辨别易混修辞修辞区别例句比喻和比拟比喻:甲、乙具有相似性方圆形的下巴颏,有短短的黑胡子茬儿,要是仔细看,那里面已经掺杂着银白色的松针了比拟:把乙特征强加给甲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六、运用修辞聚焦易错·集中突破(续表)修辞区别例句借喻和借代借喻:本体喻体具有相似性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代:本体借体具有相关性给,袁大头!排比和反复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聚焦易错·集中突破(续表)修辞区别例句排比和反复反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或词语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厂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又有人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厂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来人又告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聚焦易错·集中突破二、牢记常见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修辞构成表达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方面相似;哪类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借代用……代指……,属于……借代语言简练,引人联想,突出特征比拟把……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词性、内容)相对;属于……(种类)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聚焦易错·集中突破(续表)修辞构成表达效果排比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夸张……(词)把……扩大/缩小/超前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设问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加强语气,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反复……(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通感把本来作用于……移用为……,将……和……打通,将……构思新颖,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六、运用修辞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典型例目]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修辞效果分析: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典例呈现]原句: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改句: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从语义上看两句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答案】①原文运用比喻修辞,“剥削阶级”把土地比作“工具”;“劳动者”把土地比作“母亲”。更具体形象。②原文前者突出了“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残酷无情,后者突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深厚。③原文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感情迥异,对比鲜明。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用词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的情感七、词语分析❤注意原句中被删掉或者改动过的动词、修饰词、数量词、叠词、关联词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有无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注意词语与原文的语体风格是否一致,有无原句书面语,改过的词口语化的现象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典型例目]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词语效果分析:(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用词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的情感七、词语分析例6.原句: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改句: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词语: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修辞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长短句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1.如果原句在文段中间,我们需要考虑文段考虑改句与上下文衔接是否恰当2.如果原句在文段末尾,我们需要考虑改句语言是否舒缓,有没有欲言又止的感觉,适不适合做结尾❤口诀:句中看前后衔接,句尾看语气舒缓原句在句中,但若不是过渡句,则不需要答“承上启下”八、结构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典型例目]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绝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他们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他们仿佛成了失掉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改句: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忽然成了吊死鬼。结构效果分析:①改写后与上文衔接不好:原文中“忽然成了吊死鬼”放在前面,呼应上文“吓了一大跳”;而改句的处理则在衔接上不佳;倒装效果分析:②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把结果放在前面,更强调古藤被砍后触目惊心的惨状;改句则是把原因放在前面,结果放在后面,只是陈述事实。③表情达意的效果不同:原句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带来冲击,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例1:原句: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答案】①原句能更好承接上文,在简陋房子里感受到暖意;②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的满身灰尘。例2:原句: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案】①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②原句结尾“严厉而又古板”与下文的转折“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感叹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表现强烈的情緖。排比句:节奏感强,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九、特殊句式九、特殊句式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

原句: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改句: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①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②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中的“你”相呼应,又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