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构成和表达效果目标能够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再运用中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修辞手法设题放在古诗鉴赏中考放在小说、散文中考放在作文中考:有文采放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考辨析文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考查着重放在以下题型中考查:1、语言运用题中设置单选题——辨识修辞方法。例:[2022·甲卷]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2、语言运用题中修辞运用专项考查。例:[2022·新高考Ⅰ卷]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22·新高考Ⅱ卷]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021·新高考Ⅰ卷]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3、语言运用题中赏析文字的表达效果。例:[2022·乙卷]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4、语言运用题,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写句式兼顾考查。例:[2012·新课标卷]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5、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例:[2021·新高考I卷]卞之琳《石门阵》8.小说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6、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例:[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知识图要种类分析构成表达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类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把……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生动形象,印象鲜明,表意丰富借代用……代指……,属于……借代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夸张……词把……扩大/缩小/超前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对偶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在什么词性或什么内容相对;属于……种对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排比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反复……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加强语气,激发感情,加深印象比喻概
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结
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必备条件甲乙双方:①本质不同;②有相似点。
比喻作用比喻的主要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易于表达情感。具体分析评价时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具体鲜明”“浅显易懂”等短语。比喻的种类种类释义例句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zzd>叶子出水很高</zzd>,<zzd>像亭亭的舞女的裙</zzd>。(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中间常用“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连接那河畔的<zzd>金柳</zzd>,<zzd>是夕阳中的新娘</zzd>。(徐志摩《再别康桥》)比喻的种类种类释义例句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zzd>厚障壁</zzd>了。(鲁迅《故乡》)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zzd>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zzd>。(朱自清《荷塘月色》)
练习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016年12月,有一艘渔船起火,船上有10人被困。宋寅带队执行任务时却收到新消息:因海浪过大,着火渔船的新位置与任务书上的坐标差了20多海里。由于直升机所载油量有限,这意味着现场救援时间将大大缩短。等靠近搜救目标时,恶劣的海上气象条件和着火船只的烟雾又使救援难度再次增大。大风中的救生员像秋千一样越荡越高,随时会碰触到着火船只的障碍物导致生命危险。【答案】①比喻。把“大风中的救生员”,比作“秋千”。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救生员在大风中越荡越高的危险状态,③赞扬了救生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援的英勇。
构成及表达效果总结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术语:①运用比喻,将……比作……。【分析构成】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内容分析】③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情感。【情感分析】
练习
2.(2020·新高考Ⅰ)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
比喻的相似性答题模板:①将本体比作为喻体,十分生动形象,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整体分析)②本体的外形/性能/数量/颜色/声音/效果…(具体描述)与喻体具有相似性,生动形象的刻画了本体的特点(具体描述)。(从局部细节放大分析)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跟踪训练【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比拟
定义: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作用:能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种类释义例句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zzd>招摇</zzd>。(徐志摩《再别康桥》)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甲物)当作彼物(乙物)来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zzd>飞出</zzd>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知识积累: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2.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1)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把祥子比作树,有比喻词和喻体。(2)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直接把真理当人写,拟体不出现。
练习
(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1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答: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1分),比拟(1分)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1分),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1分);②使表达比较活泼(1分)。
比拟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1.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人的情感或动作/或使xx人格化了。②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xx物(特点/情态/形态/姿态),③表达了作者(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①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物的状态或动作。②生动形象地写出xx或描绘了xx物(特点/情态/形态/姿态),③表达了作者(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练习
【江苏苏州八校联盟】
春天叩响了园子的竹门,将去年熄灭的火把,一束一束点燃。孤独的冬天像一匹凄厉的狼,火焰使它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终于,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比拟富于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案】①把冬天当作孤独的狼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慢慢离开而后突然不见的特点;②“夹着枯槁的尾巴”写出作者对冬天的嫌恶,③说它“退缩”“弃阵而逃”又表达了对它突然离开的高兴情绪。
比拟相似性
2.比拟手法在语段中运用题型(1)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拟写成……,二者在……具有相似性。(2)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
借代
①借代的定义: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或事物叫“借体”。
②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学5、烽烟:战争6、巾帼:妇女7、丝竹:音乐8、须眉:男子9、手足:兄弟10、汗青:史册11、伉俪:夫妻12、桑麻:农事13、三尺:法律14、膝下:幼儿15、华盖:运气16、庙堂:朝廷17、黔首:平民18、阡陌:田野19、杏坛:教育界20、朱门:富贵人家21、藩篱:边防22、摧眉:低头23、缙绅:做官的人24、纨绔:富家子弟25、祝融:火灾26、寸管:毛笔27、杜康:代酒28、垂拱而治
:多用作
称颂帝王无为而治29、万钟:高官厚禄30、山林:隐逸生涯31、中鼎:仕宦生涯32、披宫锦:考中进士33、戎马、干戈、金鼓:战争3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
的人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
书人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37、社稷、轩辕:国家38、婵娟、嫦娥:月亮39、白丁、布衣:百姓40、提携,垂髫:小孩41、持戟、旌旗:军队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
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43、宗庙:国家古诗词中常用的43个借代词语
练习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久久为功,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答案(1)构成:“耕耘桑梓”代指农事,“烟火百态”代指农家生活百态。(2)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意思对即可)
借代构成及其表达效果
①构成:_____代指_______,_______代指_________②表达效果:把__________________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情感。
练习
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画线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答案】①画线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屋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借代的相关性
①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xx来指代xx,体现了借代具有相关性。②使xx更形象具体/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夸张的特点及作用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夸张的类型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山,离天三尺三。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未饮心先醉。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练习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由于赛道冰面不平整,上面有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这时候就该冰壶出场了。运动员可以用冰壶刷刷冰面以改变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使冰壶滑行更加顺畅。因此,因为扫冰者无法判断冰壶的路线,这就需要投掷冰壶的运动员通过叫喊来指挥队友的行动,使冰壶的运行更加精准。这些呐喊声虽然语言不同,但运动员到最后都要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个长长的开口拖音。答案①文中为了突出运动员呐喊的声音之大,将张嘴的动作夸大成张开“血盆大口”,充分展示了运动员在场上积极拼搏的精神状态。②特点鲜明,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夸张表达效果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之大/之深/之强……或……之小/之弱……(2)突出了……的特点,启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对偶
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1)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①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偶
种类(3)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①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②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记忆。③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练习(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构成特点:“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对仗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其中“描绘”对应“传播”,“城乡风物”“时代精神”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质,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②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炼,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新特色、新气象。6.文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案:①构成特点:“四面荷花三面柳”和“一城山色半城湖”总的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对仗工整;“四面荷花”和“一城山色”都是偏正式结构,其中“荷花”对应“山色”,“四面”“一城”均为数量词。“三面柳”、“半城湖”偏正结构、名词性质,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②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点面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大明湖的水城相依、荷柳相伴的美景。练习
对偶构成及表达效果
1.构成特点①“×××”和“×××”都是并列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性词组,对仗工整;②其中,“××”和“××”相对,都是动宾式(偏正式)结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对仗工整;③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仄起平收”)2.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对仗工整”)语言上,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富有感染力。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强调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练习【答案】①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②这样两两照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暮春时节,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寂寞之情。
【思路:手法+阐释+作用】
排比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作用抒
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说
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辟叙
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状
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风霜岁月改变了历史的印痕,但湮没不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练习①排比句的构成:“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语句连用四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②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齐一致,具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强化了对诸葛亮的评价;内容上,从“谋略”“外交”“政治”“军事”等四个角度展开,高度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排比的构成和效果的答题思路】①构成:“......”“......”“......”都是xx+xx构成的xx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②表达效果:形式上(“增文势”),(先分析句子特点),句式整齐一致,具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加强表达效果。内容上(“广文义”),一气列举了x种......,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或:通过每句的关键词语具体分析表达的内容)突出了......,表达了......情感。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语句,要将相同语句写出来,其他的词性或者结构相同的成分一一列举,再写以上内容。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想起,在西施山遗址公园看到一面石壁上刻满历代文人描写绍兴的诗词佳篇,这是绍兴悠长文脉和悠久历史的见证。时光流转,如今绍兴人在昔日的钢厂上建起的这片湖,不也是一首意韵丰富的好诗吗?诗情里,有水乡人对水的依恋,有保护老城的情怀,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决心,也有以一湾碧水向生态求发展的智慧。20.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排比进行简要分析。(5分)练习①增文势:语段中既有短句的简洁,又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②广文义:排比有突出强调之用。由“依恋”到“情怀”,由“生活”到“发展”,层层推进,文义渐广,更能全面展示出作者及水乡人的深情期许。回答“增文势”这个要点,先分析句子特点,再概括表达效果;分析“广文义”这个要点,先通过每句的关键词语具体分析表达的内容,再结合语境概括所表达的情感。反复排比VS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难点释疑练习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只有最高大、最坚牢的构建未曾掩埋。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那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阶,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我累了,上下环顾,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答案(1)构成:句子中的“古塔”和“宫殿”分别重复强调了三次,体现了反复咏叹的特点。(2)效果:①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所爬的古塔、宫殿之多,与下文的“我累了”照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②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表现出开封城历史年代的久远以及它灿烂辉煌的过去。反复答题思路构成:画线句子采用“……(词语/句子)”,分别重复强调了x次,体现了反复咏叹的特点。表达效果:强调了……(内容),强烈地表达了……(感情)。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设问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有机废气净化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招聘考古人员考试试题【答案】
- 宁波甬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项目团队绩效评估方法
- 检察参考资料机关介入安全事故调查之思考
- 消防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项目部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内容分工
- 未来教室中的营养健康智慧方案研究报告
- 2023年西川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英语试题
- 邮轮基础英语PPT全套教学课件
- 五年级上册小学英语冀教版三年级起点《Lesson 16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优质课教学设计-五年级英语教案
- 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玻璃器皿检定规程
- 三年级英语阅读理解(打印)
- 多彩全动画像素游戏风格PPT模板
- GB/T 4169.19-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第19部分:浇口套
- 领导干部的决策力与执行力
- 史上最全最权威妇产科icd编码培训【版】课件
- 运梁便道施工技术方案(填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