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5/14/20241清华大学项目组目录:
引言一、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就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命运以及我们的态度5/14/20242引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直统辖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并一直拥有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组织——历代国家政府。管人也好,管组织也好,中国都有着傲人的经验。和西方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相比,中国比较缺乏的是市场运营这一特殊事物的经验,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却拥有丰富的内部管理(治国)经验和对外竞争(战争)经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侧面就是五千年的管理史。
5/14/20243引言
西方管理较多着眼于效率、效果和短期有效性。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管理观充满着理想与抱负、胸怀与气度、智慧与定力。中国人的立意和境界更高,它着眼于人性的升华和人格境界的提升,着眼于通过自我修行、自我超越而达内圣,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5/14/20244一、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就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历代圣贤之士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都做出了各自的回答。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深邃睿智的画卷。从这幅画卷上,我们能够看到如下三个主要板块:5/14/202451、国家社会治理[案例1]:中国古人很早就显现出杰出的治国智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今苏州西南)之战,越王勾践一败涂地,最后只剩下5000人,被困在会稽山(浙江绍兴南)。在危急存亡关头,勾践听取了文种、范蠡的意见,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再图大业。文种通过吴太宰伯嚭说服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求和。越国战败后,勾践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文种,自己和范蠡一道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为夫差架车养马,王后为吴国打扫宫室。他们住在囚室,秽衣恶食,极尽屈辱而从不反抗。同时不断贿赂伯嚭,最后,勾践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3年后被释放回国。5/14/202461、国家社会治理勾践回国后,立刻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与吴国结仇,使很多百姓在战场上送命的失误。他亲自慰问受伤的平民,抚养阵亡者的遗族。为了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意志,他卧薪尝胆,“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妇女怀孕临产时,要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看护,生女孩奖励2壶酒和1条狗,生男孩奖励2壶酒和1只小猪,生三胞胎的由官府出钱请乳母,生双胞胎的由官府给粮食,凡死了嫡子的人家,免除3年劳役,死了庶子的,免除3月劳役。越国在10年中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每家都有3年的粮食储备。越国百姓亲近他如对父母一般。5/14/202471、国家社会治理勾践在改革内政的同时,还开展卓有成效的外交战。他令国中男女入山采葛,织黄丝细布献给吴王,表示自己的忠顺,以麻痹对方。这样,吴王夫差增加了越国的封地,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同时又破坏吴国经济,用高价收买吴国的粮食,造成吴国粮食困难,他用离间计使夫差对伯嚭偏听偏信,对伍子胥更加疏远,挑起其内部争斗。这些措施的实施,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为伺机灭吴奠定了基础。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但考虑到吴国实力犹存,勾践答应了伯嚭的求和之请。
5/14/202481、国家社会治理公元前478年,越军乘吴国大旱,仓储空虚之时,大举攻吴。3月,越军进军到笠泽(苏州南面,与吴凇江平行的一条江)。吴国也发兵迎击,两军夹岸对峙。越国把军队分为左右两翼,勾践亲率六千精兵为中军。黄昏时,勾践命左右二军分别隐蔽在江中;子夜时分,两军鸣鼓呐喊,进行佯攻。夫差误以为越军两路渡江进攻,连夜分兵两翼迎战。勾践率主力偃旗息鼓,潜行渡江,出其不意地从吴军两路中间部位展开进攻,吴军大败。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苏州郊区),三战三捷,使吴军土崩瓦解,吴军退守姑苏城。姑苏城坚,越军一时未能攻下,勾践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围了两年以后,吴军势穷力竭,越军再次发起强攻,最终攻下了姑苏城,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5/14/202491、国家社会治理在这一事例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身作则,践行了从修身做起而终平天下的“大学”之道;发展生产、增殖人口、轻徭薄赋,践行了以德治国;重修政制、颁布法令,践行了以法治国;入吴为奴,用各种办法麻痹对方,践行了以智治国。这些,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成熟。5/14/2024105/14/2024115/14/2024121、国家社会治理事实上,各家各派也大都主张德法兼用,不可偏废。孔子认为“宽以济严,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孟子·离娄上》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法兼用、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的治国理念自汉代就明确建立起来。在实践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都是德法兼用的最佳案例,显示了中国人高超的治国智慧。从总体上看,中国从夏开始至今已经有近5000年系统而有效的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5/14/2024132、竞争斗争谋略古代中国,以军事谋略为代表的竞争斗争谋略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
[案例2]:孙膑智斗庞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的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说:“现在魏国把精锐兵力都派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应该去攻魏国大梁。”田忌依计而行。庞涓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退到桂陵,正碰上齐国伏兵,庞涓大败。邯郸之围解除。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5/14/2024142、竞争斗争谋略公元前341年,魏国又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紧急求援。齐国又派田忌为将率军救韩,直趋魏都大梁城。庞涓听到消息,便撤离韩国回奔魏国。孙膑对田忌说:“魏国军队一向自恃强悍勇猛而轻视齐军,以为齐军胆怯懦弱。善于用兵的将帅应利用其骄傲情绪,使之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要垒筑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垒筑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垒筑三万个锅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率军回国后,数着锅灶,追赶齐军走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境才三天,它的士兵就已逃亡过半了。”于是,他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追赶齐军。
5/14/2024152、竞争斗争谋略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情况,料定他天黑时候应当到达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为险崖峭壁,可以埋伏部队。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其露白之处写道:“庞涓死此树下”。田忌命令齐军万名射箭手埋伏于道路两旁,约定:“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射。”魏军于天黑时追到马陵,士兵报告说发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庞涓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此时齐军骤然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庞涓知道自己智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自杀身亡。
5/14/2024162、竞争斗争谋略在这一案例中,孙膑采用了避实击虚、诡道诱敌、心战气战等谋略。反映了中国古代谋略思想的高超。在理论上,中国古代关于竞争的理论以兵家为代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六韬》、《孙子》、《司马法》、《吴子兵法》和《李卫公问对》等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竞争斗争谋略思想的成熟,其理论水平至今无法被超越。此外,《鬼谷子》、《战国策》等纵横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竞争斗争谋略思想。
5/14/2024172、竞争斗争谋略鬼谷子5/14/2024183、生产经营管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的顶峰,因而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遗产。2300年前,白圭经商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案例3]白圭(前370—前300),名丹,战国时人,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天下言治生者祖”,即生产经营的理论鼻祖。他是一位公认的经营谋略家和理财家。5/14/2024193、生产经营管理
《史记》记载,白圭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棉絮,出售粮食。他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穿戴朴素,与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5/14/2024203、生产经营管理白圭总结自己的经商之道:“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的水平,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的水平,仁德不能够做到正确取舍的水平,意志的坚强程度达不到有所坚守的水平,即使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在白圭看来,企业家素质、竞争谋略和生产经营知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加在一起,显然是一套相当完备和深刻的经营理论。5/14/202421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自强不息
《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尽沧桑依然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5/14/20242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2、包容性(厚德载物)即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中国文化又一显著特征,“盛唐气象”、“康乾盛世”可为代表。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汉、隋、唐、明、清对印度佛教的崇尚和信奉,在1840-1978年间可以看到我们先是引进西方技术、后是制度、文化,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甚至成为判断一切事件的标准,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范畴。5/14/202423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包容性还体现在虚心学习上,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国人善于学习一切优秀文化的营养,5/14/202424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天人合一”是一个代代相传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本性与天地的本性是统一的。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统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宋]陆象山5/14/202425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和谐观。这种和谐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认为人应该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5/14/202426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由里及外的和谐观,个人通过自身内在的修炼,首先实现身心和谐,即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
5/14/202427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2)和合思维(多元共存)与西方注重矛盾思维的传统相比,和合思维以对立和谐与系统和谐为着眼点,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智慧。它更多地是立足于有差异、有不同的情况下,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常讲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等,这些都是注重协调,求同存异而不强调对立的和合思维的体现,这种思维为儒、道、佛通用。5/14/202428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而“合”是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两个概念联用,突出了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观念。和合不是某家某派的文化精神,而是儒、道、释、兵、法、墨、农、阴阳诸子百家的普遍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便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人与人的和合、人自身心灵的和合,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和合。5/14/202429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3、融合创新有了包容性才会有融合和创新,在充分吸纳外来的精神营养之后,中国人善于将外来思想和本土思想进行融合,并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看到,印度的佛教被改造成了中国的禅宗,而德国的古典马克思主义也被改造成中国现代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5/14/202430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4、以人为本诸子百家都传承一个共同道理:“天地万物,以人为贵”,“人乃天地万物之灵”。《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识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仁政来治理国家,取得民心从而得政。《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治国思想发展历史中,儒法道的“重民”思想是共同的。5/14/202431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西方不同的是,西方人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而中国人则认为个人应遵从并适应他在各种关系网络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承担相应的义务,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5/14/20243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5、实用理性中国传统思想的特色是实用理性它关注于现实生活,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注重经验,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
“实用理性”与上世纪美国主要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学派(杜威、詹姆斯等人为代表)非常相近。也与英国培根等人开创的经验主义传统遥相呼应。
5/14/202433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6、整体思维中国人习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局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处理问题时,必须要善于把握全局。这种整体思维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都起了巨大的作用。5/14/202434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人认为解决问题前必须通盘考虑,事先的了解和谋划非常重要,应先谋定而后动。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注重全局性、长远性,一定程度上也忽视、抑制了分析方法、分析工具的发展。5/14/202435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7、经权观“经”指基本管理原则,“权”指随机应变的管理技巧。中国人强调“执经达权”,要求管理者一方面要把握永恒不变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要因应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彼一时,此一时也”,强调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强调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则强调特殊情况下的特事特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来调整已有的手段和方式。5/14/202436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8、循环论循环论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系统思维的重要部分,以《周易》为代表的很多著作,如《老子》,《庄子》,《论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这一思想的论述。《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易传》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有明显的循环论色彩。5/14/202437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循环思维的产生,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不断循环变化的自然环境,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终而复始,循环往复;其次是人对自身的生命感悟,生命也是有周期的,生老病死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第三是社会的变迁,历朝历代都是是由弱至强,极盛而衰。自然、人生、社会,一切事物都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运动的。5/14/202438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循环论思维方式对开发中华民族的智力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史,思想史都有循环的现象。事情总是这样,在小范围内可能不是循环,但是它是一个大范围内的循环圈的环节。从一种关系看不是循环,从另一种关系看却是循环。5/14/202439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9、中庸思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非常崇尚“中”,所谓“中”即要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度”,既不偏,也不倚,既不过头,也无不及,事事处处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当然,这种“度”只有具备极高明的智慧和崇高的人格品德的圣人才能运用自如。此外,中庸所说的度,除了程度上的适度,在时间尺度上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时此地合理的度,到了彼时彼地就不一定合适了。这种动态的度,使中庸思想有了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5/14/202440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庸思维强调对“道”的坚持,既坚守中正,同时强调“权”、“变”,即所谓“执经达权”。中庸思维注重考察矛盾的两个方面,力求全面、均衡、灵活的统一。
5/14/202441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0、思维的情感化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建立在契约制度上,而是建立在亲戚关系之上。中国人自然而然把周围的人分为自己人和外人。家族成员彼此之间自然产生出一种信赖,认为“自己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否则就会被认为“见外”,而对其他人形成隔阂。5/14/20244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人的情感化思维具体表现为注重“礼尚往来”,注重“同乡、同事、同学、同年、同姓、同宗、同胞、同事、同好”,血缘、亲缘、地缘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十分重要,而法理性、规范性则相对较弱。
5/14/202443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形成了灿烂丰富的管理思想
主要流派:
儒(孔子):修己安人,以民为本;道(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佛(释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墨(墨子):尚贤重俭,兼爱利人;法(韩非):赏罚敬信,唯法为治;兵(孙子):运筹权变,出奇制胜。5/14/202444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管理目标:大同、平天下,“义利”统一,和谐发展,“为万世开太平”。管理主体:“内圣外王”——管理者既要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也要有人文关怀,强调修炼浩然之气,提高自我品德修养。管理方式:“道”(大道)与“术”(方法、谋略)结合,“化”(教育、培养)与“德”(率先垂范)结合。教化为本,治理为末。5/14/202445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管理空间:“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强调把对小系统的管理建立在对大系统的认识基础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类管理活动既有着内在的时空顺序,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和统一性。这种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相互作用的系统管理思维,有助于把握管理的本质,抓住管理的深层次矛盾。5/14/202446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管理时间: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②着眼长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愚公移山的故事强调的就是要考虑到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资源利用,儒家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有助于建立常青之基业。管理情境:中国人强调对变化的管理,一部《易经》说尽了对人间、世事变化的深刻洞察和应对。在中国人看来,管理无定式。管理过程永远是在主体与客体、系统与环境的互动中。5/14/202447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2、中国管理内在逻辑具有统一性:中国管理学有其内在逻辑的统一性。表现在:目的相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易传》,目标:太平治世。之所以理论内容不同,主要是因为理论创立者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以及他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的情境,即时代背景不同。5/14/202448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相互借鉴,互相融合: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不同流派之间始终是在相互借鉴,互相融合,以经世致用为归。成功的管理模式基本相同:阳儒阴法(延续周期:200年)。5/14/202449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3、中西管理之间的多重关系超越关系:中国:立意和境界更高,着眼于长治久安,人性的升华,人格境界的提升,自我修行、自我超越——内圣,着眼于整体的和谐是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西方:较多着眼于效率和效果,短期有效性。更接近于中国的法家,而法家在中国只是管理手段!5/14/202450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互补关系:中国:处于智慧、原理层面,更具普遍性,更具原则性,更具灵活性;
西方:更多方法和技术层面,更具针对性。合流关系:1、管理理念与文化作用得到肯定,柔性管理方式受到重视;2、在充满理性分析的管理理论中,情感因素得到重视;3、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得到发扬;4、天人合一,将组织作为一个生命体看待。
5/14/202451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当代西方许多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的自觉地运用了某些中国管理学的智慧,更多的则是与中国管理学的思想与原则有着某种暗合的倾向。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些西方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人看来,往往带有一种没有说透的缺憾。
展望未来的管理研究,没有中国管理学的成分将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思议的。5/14/202452三、关于中国管理智慧的思考美、日、中管理各自特性:
美国式管理:专业性——重视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沂职业学院《篆刻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城市设计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遗影像策划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结构及算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规培》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美术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理化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铝合金粉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植入(介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单招复习题库(普通高中毕业生)-数学(130道)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课件
- 2024年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项目七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 品质经理工作总结
- 供电抢修述职报告
- 集成电路设计工艺节点演进趋势
- 新型电力系统简介演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