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汽车颠覆与突破汽车颠覆与突破:油电平价点燃汽车出海潮华泰研究2023年5月11日│中国内地专题研究复盘近年车市格局变化,自主品牌展现强劲走势我们复盘18年以来乘用车市场的格局,呈现了两大变化:1)燃油车下行趋势明显,新能源车加速渗透。22年新能源渗透率迅速攀升至28%,尤其从下游消费者观察,有27%的燃油车增换购用户流向新能源市场,同比+12.1企发力技术创新、积极扩张产品矩阵,而合资品牌的新车节奏逐渐乏力,最终被取代了部分份额。18-22年自主市占率从42.2%升至50.5%,22年比亚迪登顶乘用车销量榜首的同时,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品牌销量大幅下滑。我们看好未来油电平价下自主加速替代合资、龙头出海进程持续突破,推荐比亚迪,产业内相关公司还包括长城汽车等。头部自主有望在23年胜出,合资面临“量价双杀”困境展望后市,降价或成为23年车市的主旋律,看好头部自主品牌在本轮降价下胜出。我们统计发现,若以销量TOP10作为一线品牌,其18-22年平均复合增速为1%,而11-20名二线品牌的复合增速为-10%。因此在价格竞争加剧后,二三线车企抗风险能力较差,下滑幅度将远大于头部车企。同时在22年以来,合资车企折扣率逐步走高,销量却未见起色,定价体系出现恶性循环。自主品牌将继续凭借“性价比”优势和丰富的新车规划,持续抢占合资份额。具备经济性优势,新能源车有望在下沉市场加快取代油车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将在下沉市场凭借性价比优势加快取代油车:1)从需求端看,22年四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不足20%,下沉市场有充足的提升空间;2)新能源车油耗性价比更加明显。以22年的原材料成本为测算基础,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可节省5000-6500元/年的补能成本,已经具备一定的性价比优势。碳酸锂及电力成本双重下降假设下,将为新能车额外带来10%的成本优势我们通过假设测算可得,中长期在原材料和制造成本下移情况下,其综合成本将有10%的额外下降。基本假设过程为:假设中长期碳酸锂单价稳定在20万元/吨以及其他锂电材料因产能过剩价格继续下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对应远期电池BOM度电成本可下降约283元。以AionS纯电车型单车带电量55kWh为例具体计算,对应单车成本可下降1.56万元,占车型指导价的比例为11.2%。若中长期煤价中枢下移并带动电价下探至0.52元,研究员研究员SACNo.S0570522110001SFCNo.BTK945+(86)2128972228研究员研究员SACNo.S0570520110001bruce.wang@SFCNo.AOH868+(86)2128972099研究员研究员SACNo.S0570522020002shenjianguo@+(86)75582492388研究员研究员SACNo.S0570517050002wangweijia@SFCNo.BEB090+(86)2128972079联系人联系人SACNo.S0570122070128chenshihui@SFCNo.BTK466+(86)2128972228行业走势图汽车沪深300汽车(%)41281(12)Sep-22JanSep-22Jan-23May-23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重点推荐股票名称比亚迪股票代码002594CH(当地币种)393.72投资评级买入资料来源:华泰研究预测传统势力改革、新势力龙头出海,全球品牌重新排位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新品、渠道分网等方面积极改革,抢夺国内下沉市场话语权。而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品牌23年已在不同国家进行针对性替代,包括俄罗斯、中东、南美等燃油车优势市场,东南亚、南亚等迫切提升新能源渗透率的市场,以及欧美等可提高品牌认知度的市场。参考出海核心区域中可替代车系的份额,我们测算25年自主品牌出口量达353万辆,3年复合增速73%,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国。全球品牌也将重新排位:比亚迪从22年的13名跃升为25年第3名,市占率从3%升至8.2%;特斯拉跃升为第7名,市占率从2.2%升至5.8%。而大众及日系下滑最为明显,分别从11%降至8.6%、30%降至22%。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需求不及预期;供应链短缺持续影响乘用车产销;出海预测等相关假设不及预期。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复盘:乘用车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3燃油车市场下行,合资品牌明显承压 3燃油车销量逐年下滑,合资车企严重跑输行业 3合资燃油车陷入“加折扣-低销量-加折扣”的恶性循环,二三线品牌生存压力大 5复盘北京现代发展历程,产品力变弱、经销商退网导致品牌份额断崖式下滑 7新能源车替代效应明显,正处加速渗透阶段 9特大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超35%,是新能源车消费的核心区域 9增量换购加速流向新能源,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10自主品牌先发优势,抢占合、外资份额 乘新能源车发展之风,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过50% 新品节奏紧凑是自主品牌崛起的核心原因之一 12新能源车将在下沉市场加速替代燃油车 1510-20万价格段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存在充分上行空间 16经济性决定了新能源车将会替代燃油车 17消费特征决定下沉市场是未来增速明显的主战场 17当前的新能源车在全生命周期已然具备经济性 20制造端和使用端的成本仍具有下降空间,促进油电平价 21制造端:碳酸锂价格下降带动电池成本降低10-20%,显著降低初始购车成本 21使用端:若中长期煤价回落带来电价下行,新能车使用成本或将下降8-18% 22不同零售电价下的使用成本敏感性测算 25格局变化:自主改革、龙头出海,全球品牌面临战略新选择 27自主品牌加强国内下沉市场的产品及渠道的改革与布局 27外资车企本土区域发挥稳定,但在电气、智能化转型上更慢 34自主龙头电动化转型领先,以出海斩获全球市场份额 40比亚迪:新能源发力东南亚市场,集聚技术、成本、产品力三大优势 41奇瑞汽车:倚仗扎实性能和可靠性,立足中东、南美、俄罗斯等市场快速发展 44蔚来汽车:进军欧洲搭建直营网络,构筑品牌认知 46风险提示 4930%25%20%30%25%20%15%10%5%0%-5%-10%GDP:现价:当季同比重卡:销量:当季同比(右轴)250%200%150%100%50%0%-50%-100%10%8%6%4%2%0%-2%-4%CPI:当月同比重卡:销量:当月同比(右轴)700%600%500%400%300%200%100%0%-100%-200%1Q064Q063Q072Q081Q094Q093Q102Q111Q124Q123Q132Q141Q154Q153Q162Q171Q184Q183Q192Q201Q214Q213Q222006-01-312006-10-312007-07-312008-04-302009-01-312009-10-312010-07-312011-04-302012-01-312012-10-312013-07-312014-04-302015-01-311Q064Q063Q072Q081Q094Q093Q102Q111Q124Q123Q132Q141Q154Q153Q162Q171Q184Q183Q192Q201Q214Q213Q222006-01-312006-10-312007-07-312008-04-302009-01-312009-10-312010-07-312011-04-302012-01-312012-10-312013-07-312014-04-302015-01-312015-10-312016-07-312017-04-302018-01-312018-10-312019-07-312020-04-302021-01-312021-10-312022-07-31燃油车销量逐年下滑,合资车企严重跑输行业乘用车:18年至今,汽车销量下滑6.45%。2018年-2022年,受购置税优惠退坡、排放标准升级、缺芯、疫情等影响,汽车销量波动下滑。2022年销量相比2018年下降了6.45%。虽然总量下滑,但是受整体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大产业发展的趋势影响,国内结构出现了明显的“自主强、合资弱”的趋势。2022年主流合资品牌销量为1131万辆,相比18年下降17.4%,严重跑输行业,市场份额为48.7%,相对而言,日系保持基本盘,德系美系压力更大。其中,德系品牌销量下滑14.0%,市场份额为18.7%,日系品牌销量下滑5.8%,市场份额为17.9%,美系下滑11.0%,市场占比9.5%,韩系销量下降幅度高达67.5%,市场占比1.6%,法系销量下滑44.3%,市场占比仅0.7%。新能源产业趋势兴起之际,中国车企抓住机遇,拥抱变化,在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步蚕食部分合资份额。相比2019年,跑输行业的车企有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众泰汽车、东风本田、一汽轿车、东风小康、北汽新能源、广汽三菱、广汽菲克(其中广汽菲克、宝沃已经宣布破产合资品牌占比70%,剩下30%为弱势自主品牌。而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广汽埃安等品牌由于新能源转型及时分享行业红利,整体大幅跑赢行业。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00(20)(40)(60)(80)(100)(120)合资车企销量分化,二三线车企面临退出风险200(20)(40)(60)(80)(100)(120)我们对2019-2022年车企的销售减量进行分析,合资品牌的旧车型竞争力逐年下滑,同时新车型少,导致销量下滑趋势明显:1)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减量为42.1万辆。其主要原因在于,宝骏品牌定位低端,品质较差,投诉率居高不下,在激烈的性价比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因此19年宝骏510、530、310等车型销量大幅缩水。直到2020年五菱宏光Mini的推出,品牌销量才止住颓势。2)2019年,上汽通用是销售减量第二大品牌。一方面是由于品牌相对大众而言,主打性价比车型更多,年为满足低油耗需求,选择导入三缸发动机取代四缸,但动力不足和抖动缺陷等问题使得潜在消费者大量流失,导致昂科威、科沃兹等走量车型销量骤降。3)2020和2021年大众合资是销售减量占比最高的品牌。上汽大众20-21年销售分别减少49.6/26.3万辆,一汽大众21年销量减少27.1万辆。我们从车型销量变化来看,品牌的经济型走量车型,包括新宝来、速腾、高尔夫A7,以及桑塔纳、帕萨特等,进入了生命周期的中后阶段,尤其在自主品牌中低价产线布局日趋完善的冲击下,产品力、竞争力逐步减弱,导致销量大幅下跌。起售价分别在20万元、25万元和30万元左右,属于中高端量十分有限。4)韩系起亚汽车、北京现代销量同样大幅下跌,19-22年分别减量7.4/4.5/8.9/3.3万台,9.6/26.8/8.6/11万台。除经销商网络退网严重,导致品牌力受损的原因外,车型竞争力不足同样是销量疲软的主要原因。起亚仅在20和21年推出了凯酷和嘉华两款车型,且两年内未出改款,现代则仅推出了起售价17万元的MPV库斯途,缺乏市场竞争力。5)其余包括众泰汽车、东风雷诺、北汽蓝谷麦格纳、北汽瑞翔、北京宝沃等中小型品牌,则在19-22年间面临了销量快速下滑和出清。上汽大众东风本田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广汽菲亚特东风汽车长安马自达一汽大众广汽本田起亚汽车17.017.03.7 1.22.30.1-11.0-26.8-16.1-37.0-14.8-3.3-1.1-10.1-13.4-49.6-26.3-42.1-8.9-8.8-14.67.95.07.9-8.6-13.6-13.3-7.7-6.3-7.4-27.1-9.6-4.5(140)2019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日系合资车企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二三线车企下滑幅度相对大,尾部品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2017-2022年,合资品牌中,复合增速为正的车企有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华晨宝马、北京奔驰、沃尔沃和福建奔驰。如果以TOP10作为一线品牌,18-22年平均复合增如英菲尼迪、菲亚特、昌河和雷诺,其中雷诺已退出中国市场。东风雷诺昌河广汽菲亚特东风英菲尼迪铃耀汽车广汽三菱福建奔驰奇瑞捷豹路虎江铃汽车(含江铃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神龙起亚汽车沃尔沃东风雷诺昌河广汽菲亚特东风英菲尼迪铃耀汽车广汽三菱福建奔驰奇瑞捷豹路虎江铃汽车(含江铃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神龙起亚汽车沃尔沃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华晨宝马东风日产汽丰田广汽丰田上汽通用上汽大众汽-大众2502001501005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7-22年复合增速(%)40%20%0%-20%-40%-60%-80%-100%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销量绝对值较小的燃油车企,或更难在价格战中存活下来。我们梳理了2022年燃油车销量低于10万辆的厂商,共计有31家。其中有11家销量为零,分别是众泰汽车、华晨汽车、宝沃汽车、北汽瑞翔、汉腾汽车、大乘汽车、观致汽车、猎豹汽车、华泰汽车、东风雷诺、力帆汽车。此外,英菲尼迪、广汽三菱等公司也面临销量下滑。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2019202020212022年复合增速(2019202020212022年复合增速(%)力帆汽车东风雷诺华泰汽车猎豹汽车观致汽车大乘汽车汉腾汽车北汽瑞翔宝沃汽车华晨汽车众泰汽车昌河汽车广汽菲克东风英菲尼迪比亚迪汽车福田汽车野马汽车铃耀汽车东南汽车福建奔驰广汽三菱东风启辰上汽大通北京汽车奇瑞捷豹路虎江铃汽车一汽轿车华晨鑫源东风小康长安马自达东风柳汽4%4%20%0%-20%-40%-60%-80%-100%注:数据剔除掉了部分销量低于1万辆的车企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合资燃油车陷入“加折扣-低销量-加折扣”的恶性循环,二三线品牌生存压力大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占据20万以上市场。可以看到,大众、别克、福特等合资品牌的销量多在20万元以上。然而从18年开始,合资品牌竞争力受到挑战,开始通过大额折扣来稳定市场份额。我们统计了18年10月以来经销商各品牌的重点折扣情况,发现:日系品牌在2022年以前折扣率基本稳定在2-7%左右,从22年末开始,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品牌折扣力度达到了10%以上,而大众品牌的折扣力度过去几年保持在10-15%左右;以吉利、长城、长安为代表的优秀自主品牌折扣基本维持在10%以内;以别克等为代表的二线合资品牌的折扣率从18年开始就基本保持在15-20%不等,23年初部分车型的折扣率已经到25%以上。从压力上看,二线合资>一线合资>自主品牌。0%0%25%20%15%10%5%0%广汽丰田一汽-大众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长安福特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别克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2023-02资料来源:ThinkerCar、华泰研究16%14%12%10%8%6%4%2%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2023-02资料来源:ThinkerCar、华泰研究1)日系品牌在18-20年间市场表现较为稳健,22年末开始折扣力度激增:2018-2020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丰田等三个合资品牌的折扣率基本保持在3%左右,东风本田的折扣率略高,但基本稳定在5-6%之间。在汽车销售总量收缩的情况下,日系品牌凭借车型更强的燃油经济性,前沿的技术和较为市场的外观,实现逆势向上。2021年开始,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快速提升至10%以上,同时自主品牌的车型矩阵日益丰富,日系品牌平均折扣率提升至6-10%左右,延续至22年6月,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减小了厂商库存压力,广丰的折扣率回落至4.4%,6-8月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的平均折扣率约在6%左右,较21年同期减少了2pct。但日系品牌新能源转型慢、混动技术优势逐渐消失,其带来的压力从22年年底开始显现——22年10月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的销量同比降少16%/22%,接着11月日系品牌折扣率快速提高,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折扣率环比提升2-7pct不等,至10.8%/10.5%/16.1%/8.9%,但当月销量同比仅+0.2%/-20%/-40%/-29%。23年以来,尽管折扣依然维持高位,但消费者成交意愿仍然较低,1-3月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仍在22%以上。2)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折扣率始终位于高位,18-20年折扣率处在10%-15%的高位区间,但大额优惠未能抵挡大众因新车少、老车竞争力下滑带来的销量萎缩——上汽大众20-21年销售分别减少49.6/26.3万辆,一汽大众21年销量减少27.1万辆。而从22年年末开始,因燃油车购车需求遭到新能源车挤压等原因,大众品牌的折扣率再次走高,期望通过大额让利保持份额,22年9月到23年3月间,一汽大众的折扣率从9.6%提升至21%,上汽大众的折扣率从8.0%提高至16.3%,但两个合资品牌11月以来的月销同比降幅均在20%左右。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18%16%14%12%10%8%6%4%2%0%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城汽车长安福特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泰研究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长城汽车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福特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复盘北京现代发展历程,产品力变弱、经销商退网导致品牌份额断崖式下滑北京现代在2002年成立之后,品牌经过十余年的缓慢爬升,销量在2013年首次突破了百万辆,并在2016年达到了114万辆的销量高点,位列国内乘用车销量榜第四。但从2017年开始,品牌销量一蹶不振,2017年销量大幅下滑31%,年销量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25万辆,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销量销量同比增速(右轴)12010080604020020072008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20%100%80%60%40%20%0%-20%-40%-60%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16%14%12%10%8%6%4%2%0%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2023-02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泰研究1)产品力走弱,“高性价比”优势逐渐消失北京现代自建立之初,始终主打“高性价比”的战略,车型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以2008款悦动为例,其起售价在10万元左右,较同级竞品卡罗拉而言节省近4万。经济型车的定位帮助现代在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扩张的阶段取得了亮眼的表现。但现代的车型在技术上缺乏领先优势,自主品牌产品力开始崛起时,品牌率先遭受了冲击。我们对比了北京现代悦动2017款1.6L和长安逸动2016款1.6L——逸动在售价更低的同时,无论在动力、车身大小、轴距等方面都已优于悦动,在配置上,逸动标配了卫星导航系统、发动机启停技术等功能,北京现代车型的性价比优势慢慢消失。加之品牌长期以来高端产品线缺失,其市场竞争力由此开始急剧下滑。悦动2017款1.6L自动悦值版GL逸动2016款1.6LGDI自动劲领厂商指导价(万元)10.299.29长宽高4510*1765*14704620*1820*1510最大功率(kW)9094最大扭矩(N·m)变速箱6挡手自一体6挡手自一体驻车雷达后前后发动机启停技术选配标配胎压监测有无自动泊车入位无有LED日间行车灯选配标配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泰研究2)销量下滑和降价双重压力下,经销商盈利空间收窄导致大量退网经销商网络的收缩和崩解则是北京现代销量骤减的另一推手。从2013年北京现代引入新胜达国产化车型后,品牌进口经销商的销量大幅缩减,叠加降价潮下经销利润收窄,大量经销商出现严重亏损。在2016年经销商与品牌沟通后,仍未得到资金支持,未能达成协商,导致经销商大量退网,品牌影响力遭受负面冲击。进口经销商的退出仅是导火索,在销量连续下滑的影响下,北京现代的经销商网络同样快速萎缩。据青年报报道,因部分车型产品力不足,且品牌方的优惠政策较弱部分北京现代的4S店面临着亏本售车的压力。经销商盈利空间的压缩,再次导致20-21年间大量经销商其余合资品牌在存量竞争的阶段,同样面临经销商盈利承压后选择退网的风险。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以乘用车授权经销商为主2022年汽车经销商亏损面较2021年有所增加,仅有29.7%的经销商实现盈利。品牌经销商的退网率更居高不下。据盖世汽车,22年北京现代、别克、东风标致、斯柯达等合资品牌的合计退网率高达57%。对于经销商而言,选择经营品牌的决定因素在于盈利空间和未来产品的竞争力。在23年车企降价补贴常态化的情形下,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将同样承压。尤其包括现代、标致在内的部分合资品牌,或因定位不清晰、新能源转型进度缓慢、迭代周期较长、智能配置不及自主品牌等因素,缺乏竞争力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3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7.1%)、售车亏损。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2022年分别有41%/45%的经销商亏损。亏损亏损持平盈利50%45%50%41%40%34%30%18%20%18%10%0%2019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泰研究(%)80706050403020102023年2月2023年3月54.357.556.258.954.3进口&豪华合资自主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特大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超35%,是新能源车消费的核心区域一线城市凭借着消费者更强的购买力、对电车的更高接受度、以及相对更易满足补能需求的充电、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纯电和插混车型销售规模迅速扩张,成为新能源车消费的核心区域。2023年3月,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北京、天津等限行、限购特大城市的渗透率达到34%,22年11月,特大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是达到46%的高点。而中、小型城市、乡县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尽管也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提升趋势,但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距离特大城市仍有10-20pct的差距。50%45%40%35%30%25%20%15%10%5%0%特大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县乡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2023-012023-03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同时,新能源忠诚度提升,增换购市场流向明显。2022年,传统车增换购用户27%流向新能源市场,较2021年提升12.1pct,同时新能源增换购用户65.6%仍然选择新能源产品,忠诚度较2021年明显提升。同时,A级以下前车市场主要流向A级新能源市场,B级以上前车市场主要流向B级新能源市场。现车换购2021年2022年历史车型传统车传统车新能源传统车传统车新能源85.1%14.9%73.0%27.0%新能源43.5%56.5%34.4%34.4%65.6%资料来源:中汽中心、华泰研究换换购现车历史车型A00A0ABC级以上交叉型乘用车A0033%14%23%22%8%0%A020%10%32%29%9%0%A19%9%29%32%12%0%B16%8%19%37%19%0%C级以上14%6%13%40%27%交叉型乘用车20%8%31%28%12%2%资料来源:中汽中心、华泰研究增量换购加速流向新能源,替代趋势不可逆转供给充足后,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不可逆转。2018-2022年燃油车销量持续下降,22年燃油乘用车销量为1701万辆。2020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徘徊在100万辆附近。但是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企业逐步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逐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迅速跨越5%~10%的低渗透率门槛后,新能源销量快速上升。2022年11月,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单月升至36%。2022年,我国乘用新能源车批发销量649万辆,整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8%,处于加速渗透阶段。3,0002,5002,0001,5001,0005000乘用车商用车增速20%0%-20%-40%-60%-80%-100%20182019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2,5002,0001,5001,0005000(%)销量同比增速(右轴)(%)销量0(2)(4)(6)(8)(10)(12)20182019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2019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35%30%25%20%15%10%5%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新能源乘用车总计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专用车同比增长20182019202020212022180%160%140%120%100%80%60%40%20%0%-20%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乘新能源车发展之风,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过50%2018-2022年,中国品牌表现亮眼,市场份额从42.2%上升至50.5%。其中,19、20年市场低迷影响,自主占比略有下降,到22年顺利占据50%以上份额。特别地,2022年,自主和新势力在新能源占比达到80%。2020-2022年,自主品牌、新势力在我国新能源市占率从75%提升到80%,其中自主品牌市占率从60%提升到66%。相比之下,合资、外资新能源车虽然销量上升,但并未跑赢行业,市占率呈现下滑趋势,已从25%降至20%。合资、外资在战略转型、新车上市、渠道变革等方面明显弱于国产品牌,在2023年能否改善有待持续观察。7006005004003002001000外资豪华主流合资新势力自主20182019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100%90%80%70%60%50%40%30%20%10%0%自主车企造车新势力合资+外资5%5%7%14%15%91%81%60%60%66%15%20182019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2023年仍是自主品牌的新车型大年,从各车企的车型规划来看,吉利、长安、长城等头部自主品牌的混动车型密集上市,包括长安的CS55、CS75,长城的哈弗枭龙、枭龙MAX、H6、坦克500PHEV、WEY蓝山、圆梦,以及吉利帝豪LHi·P、FS12、银河L7、领克08等,在定位上覆盖了从主流到高端的消费者需求。而一季度已经发布或上市的车型已经展现出强劲的产品力和性价比,比亚迪秦PLUSDM-i冠军版车型起售价下探至10万元以内,汉EV、唐DM-i冠军版在配置提升的同时下调起售价至20.98万元。理想则推出了起售价分别为31.98/33.98万元的L7/L8Air版。反观合资品牌,目前已经规划的车型多为经典车型改款,如大众的第三代途观L、本田23款雅阁、新一代CR-Ve、丰田的新款荣放、普锐斯、汉兰达骑士版等。新能源全新车型仅有大众ID.7、丰田bZ3两款,新品节奏明显慢于自主品牌。同时,合资新能源车较同级别的自主品牌车型而言已不具备性价比优势,我们预计,2023年自主品牌进入强势新品周期,产品力、价格力更具吸引力,有望持续抢占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车企车企长安品牌/车系深蓝车型车型深蓝S7动力动力级别BEV/EREVSUV上市时间上市时间Q2价位价位(万元)车企吉利品牌/车系极氪车型车型极氪009动力动力BEV级别级别上市时间MPV已上市价位价位(万元)49.9-58.8长城UNI欧尚CS系列长安阿维塔欧拉哈弗UNI-ViDDUNI-KiDDZ6iDDCS75PLUSiDDCS55iDD逸达E1223款好猫二代大狗PHEV紧凑型轿车PHEVSUVPHEVSUVPHEVSUVPHEVSUVPHEVA+轿车BEV/EREV中大型轿车BEV小型车ICE/PHEVSUV已上市已上市已上市Q2H2H2Q2已上市已上市14.49-15.9918.79-21.59-----12.98比亚迪12.58/16.28极氪银河吉利Smart腾势海洋系列极氪XFS12帝豪LHi·P领克08全新缤越L精灵#3D9海鸥BEVPHEVHEV/PHEVPHEVPHEVBEVBEVBEV紧凑型SUVQ2SUVQ2紧凑型轿车2023紧凑型轿车Q2-------39.59-中型SUVSUV紧凑SUV中型SUV微型车Q1Q2Q2已上市2023理想沙龙沙龙坦克WEY枭龙四代H6枭龙机甲龙坦克500蓝山PHEV紧凑型SUV3月PHEVSUVQ2PHEV中型SUVQ2BEV中大型车Q2PHEVSUVQ2PHEVSUV3月PHEVSUVQ4EREVSUV已上市EREVSUV2024-------蔚来王朝系列王朝系列海狮驱逐舰07秦PLUSDM-i冠军版汉冠军版唐DM-i冠军版ES8、EC7ET5猎装版阿尔卑斯BEVPHEVPHEVBEVPHEVBEVBEVBEV中型SUV中型SUV紧凑型车中大型车SUV---20232023已上市已上市已上市2023Q32024--9.98-14.5820.98-29.9820.98-23.38--20-3031.98-37.9820-30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品牌车型动力级别上市时间价格(万元)大众本田丰田ID.7XBEV中大型轿车Q2第三代途观LICE/HEV/PHEV中大型轿车Q22023款雅阁HEV中型车已发布新一代CR-VePHEVSUV已上市24.59-28.99HR-VHEVSUVQ223款RAV4PHEVSUV2023全新普锐斯HEV/PHEV紧凑型车2023汉兰达骑士版HEV中型SUV已上市33.18bZ3BEV中型轿车已上市16.98-19.98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泰研究新品节奏紧凑是自主品牌崛起的核心原因之一国产品牌全面领先,2022年比亚迪强势夺冠,打破合资品牌多年垄断销量榜首的历史。比亚迪在2022年实现186万销量,相较18年增长272%,成为国内第一大品牌。过去行业龙头一直是合资品牌,比如21年一汽大众是销量冠军,但是2022年已被比亚迪反超成为第二名。排名第三至六位的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均突破130万辆。单独看新能源销量,除特斯拉外,合资/外资的销量和排名同样大幅度跑输行业。除了特斯拉、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销量第三名为上汽通用五菱,销量61.2万辆,同比+35%。其他品牌比如吉利、埃安、长安、奇瑞、哪吒、零跑增幅也较快,超过100%。而合资品牌中,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22年的新能源销量为10.4万辆、9.9万辆,占新能源总销量比例为1.6%/1.5%,较21年占比同比-0.5/-0.2ct,表现弱于行业平均。(万辆)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502001501005002020YOY(右轴)2021YOY2020YOY(右轴)2021YOY(右轴)2022YOY(右轴)北京奔驰广汽传祺东风本田华晨宝马特斯拉中国广汽本田上汽乘用车汽丰田长城汽车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100%80%60%40%20%0%-20%-40%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185.871.1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61.232.927.124.223.122.315.213.313.112.212.111.110.410.19.98.07.46.3185.871.1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61.232.927.124.223.122.315.213.313.112.212.111.110.410.19.98.07.46.35.84.94.74.54.03.73.42.92.8易捷特零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长城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奇瑞汽车上汽乘用车长安汽车广汽埃安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比亚迪汽车资料来源:中汽协、乘联会、华泰研究以2020-2022年的新能源车销售增量为例进行分析,产品力、性价比突出的新品推出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崛起的重要原因。1)比亚迪在22年的新能源车销售增量达到125.9万辆,占新能源市场总增量的37%左右。2021年,比亚迪推出了紧凑型轿车秦PLUS的DM-i以及纯电版本,起售价仅为11.38/14.18万元,高性价比迅速为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两款车型累计贡献了17万增量。同年8月,比亚迪推出了海洋网基于e3.0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海豚,在22年获得近3万辆销售。2022年比亚迪加速推陈出新,上市包括元PLUSBEV、宋PLUSDM-i、驱逐舰、海豹、宋ProDM-i在内的多款车型,强势新品以及经典车型汉、唐、宋等的认可度快速提升。2)特斯拉在22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量有22.7万,是第二大增量。21年Model3和ModelY分别贡献15万和20万辆增量,22年上海工厂产线扩张后,ModelY产销快速扩张,贡献了25万辆增量。3)埃安、哪吒、零跑三家新势力同样在21、22年推出了多款10-20万元的平价新能源车型,包括AionY、哪吒U、V、零跑T03、C11等,充分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规模增长,21、22年分别贡献15/30万辆的销售增量,占比10%/16%。4)吉利汽车作为传统自主品牌,在21-22年间,推出极氪、几何两大纯电子品牌,以及传统燃油车型领克、星越的混动版本,22年贡献了24.7万辆的新能源增量,规模也获得迅速扩张。41.541.5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哪吒、零跑吉利长安蔚小理大众其他350300250200150100500(50)16.524.730.022.75.85.214.834.7125.934.72021增量拆分2020增量拆分2021增量拆分2020增量拆分资料来源:中汽协,华泰研究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新能源车将在下沉市场加速替代燃油车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燃油车销量疲软,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破30%大关。近年来燃油车销量疲软,2018-2022年同比增速均为负,且受新能源车冲击较大,因此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2年已经降低至72%。而新能源车市场持续高景气,2018-2022年批发口径下的渗透率由4.5%升至27.9%,销量CAGR达57%,月度渗透率突破30%大关,显著挤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燃油车销量(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万辆)燃油车同比增速(右轴)2,5002,0001,5001,0005000新能源车同比增速(右轴)乘用车同比增速(右轴)新能源车同比增速(右轴)乘用车同比增速(右轴)200%150%100%50%0%-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100%90%80%70%60%50%40%30%20%10%0%燃油纯电插混燃油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当前市场普遍担忧新能源车渗透率破30%后,未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及燃油车被新能源车替代的速度是否会放缓。我们认为,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路径或可参考传统手机的替代路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0年出现拐点,后迅速从2020年的6%升至2022年的31%,渗透趋势与智能手机的渗透路径相似,同时当前新能源车处于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与智能手机发展、传统手机淘汰的第二阶段相似。我们认为,往后看,一方面在市场价格战、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市场需求边际模糊下,电车内部格局会加速尾部市场出清,强者更强,突显马太效应;另一方面电车与燃油车在用户体验感存在根本性差异,在新能源车供给侧、需求侧、政策侧三端齐发力下,电车或将进一步加快油车的淘汰速度。100%90%80%70%60%50%40%30%20%10%0%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93%77%77%81%69%74%77%77%81%56%智能手机加速渗透42%31%28%新能源车加速渗透28% 19% 19%7%8%11%12%14%2%7%8%11%12%14%2%3%资料来源:Wind、乘联会、华泰研究燃油车各价格带的份额或继续被新能源车所蚕食。从燃油车销售结构来看,其主力价格带为10-30万元,2018-2022年由53%增至67%,增加了14pct。而从整个乘用车市场来看,燃油车受新能源车冲击明显,在各个价格带的燃油渗透率均有下降,尤其是20万以上的市场受到大幅度侵蚀。具体看,2018-2022年5-10万元的低端车型渗透率减少了10pct,10-15万元的渗透率减少了17pct,15-20万元的渗透率减少了19pct,20-30万元的渗透率减少了36pct,30-40万的中高端车型、4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的渗透率分别下滑12pct和24pct。同时,10-15万元和15-20万价格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偏低,22年渗透率分别为25%和23%。与全行业相比,目前该价格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低于全行业渗透率水平。100%90%80%70%60%50%40%30%20%10%0%5万以下5-10万10-15万15-20万20-30万30-40万40万+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121%101%81%61%41%21%-19%5万以下5-10万10-15万15万-20万40万以上20-30万30-40万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月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这与各家车企的车型供给策略大幅相关——以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华为为主的车企,在2019-2022年区间的车型价格分布20万以上。同时,以北汽、通用五菱为主的自主品牌车企持续推出10万以下的A0及以下车型,导致新能源车价格带分布呈现哑铃型,而对于中间价格段即10-20万元的车型供给仍然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存在较大的供给空5-10万5万以下10-15万15-20万20-30万30-40万40万+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5万以下5-10万10-15万15万-20万20-30万30-40万 40万以上121%101%81%61%41%21%-19%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月资料来源:乘联会、华泰研究特别地,10-20万元的价格带供给主力车型仍然以合资燃油车为主。2023年1月的销量前20中仅有2款车型为新能源车型,分别为比亚迪海豚EV、比亚迪元PLUSEV,其他车型皆为燃油车,前五名皆为合资品牌的燃油车,比如日产轩逸、大众朗逸、长城哈弗、大众速腾、大众宝来等,22年年销量接近140万辆。总体看,当前10-20万元价格带中新能源车渗透率留有空白,打造爆款车型的空间较大。销量子品牌燃油类型2022年销量(辆)销量子品牌燃油类型2022年销量(辆)份额TOP20制造商1东风日产轩逸汽油393,5567%2上汽大众朗逸NB汽油350,7366%3长城汽车哈弗H6汽油229,1454%4一汽大众速腾汽油222,9734%5一汽大众宝来汽油193,7273%6一汽丰田卡罗拉汽油191,5933%7比亚迪比亚迪海豚EVBEV182,5573%8长安汽车长安CS75Plus汽油169,8853%9比亚迪秦PLUSDMPHEV167,6173%CR10比亚迪元PLUSEVBEV149,9353%39%长安汽车长安CS55Plus汽油133,3552%吉利汽车帝豪NB汽油133,3242%长安汽车逸动Plus汽油129,6652%东风本田思域NB汽油129,4542%广汽丰田雷凌汽油123,2852%上汽通用威朗NB汽油117,5622%上汽大众桑塔纳汽油109,2112%吉利汽车星瑞汽油108,0882%北京现代伊兰特NB汽油100,7542%20CR20长安汽车长安UNI-V汽油98,6452%59%销量子品牌燃油类型2023年1月销量(辆)份额TOP20制造商1东风日产轩逸汽油27,7206%2上汽大众朗逸NB汽油24,0545%3长城汽车哈弗H6汽油18,7824%4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海豚EVBEV17,2893%5一汽大众速腾汽油16,6213%6长安汽车长安CS75Plus汽油16,3193%7一汽大众宝来汽油14,6983%8吉利汽车帝豪NB汽油13,3013%9比亚迪汽车元PLUSEVBEV13,0773%CR10长安汽车长安CS55Plus汽油12,2152%35%比亚迪汽车宋ProDMPHEV2%吉利汽车缤越汽油10,6812%长安汽车长安UNI-V汽油9,4682%长安汽车逸动Plus汽油8,9862%北京现代伊兰特NB汽油8,5002%一汽丰田卡罗拉汽油7,7032%东风本田思域NB汽油7,5422%上汽通用威朗NB汽油7,289吉利汽车星瑞汽油7,15720CR20长城汽车大狗汽油6,91452%资料来源:ThinkerCar、华泰研究资料来源:ThinkerCar、华泰研究经济性决定了新能源车将会替代燃油车消费特征决定下沉市场是未来增速明显的主战场根据中汽协销量数据,从2021年到2022年,因限牌城市购买新能源车具有牌照、路权、补贴等优势,牌城市与非限牌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剪刀差扩大,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突破40%以上的区间;四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渗透率仍然在20%以下。50%45%40%35%30%25%20%15%10%5%0%1线城市2线城市3线城市5线城市6线城市5线城市6线城市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资料来源:ThinkerCar、华泰研究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限牌城市非限牌城市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资料来源:ThinkerCar、华泰研究我们认为,10-20万元价格带中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主战场为下沉市场,其消费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性价比是低线城市用户购车的主要考虑要素。从城市级别来看,更大、更高端且车辆航能力要求不高。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居民收入水平相较于高线城市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比例更高。在进行购车选择时,用户主要关注车型价格和相对参数配置,对前沿技术的应用关注相对较低,性价比是他们考虑购车的核心因素。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购车偏好集中在10-15万元以及15-20万元两个价格带,而上线城市消费者的偏好集中在20-30万元价格带。资料来源:《2022年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华泰研究资料来源:《2022年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华泰研究我们以2022年1-8月低线和高线城市汽车销量情况来看,在销量前十的燃油车中,仅有本田CR-V和凯美瑞的高配车型价格超过了20万元,销量最高的几款车都在燃油经济性上具备良好的表现和口碑,说明低线城市的消费者明显对于性价比更为敏感,在传统车领域更倾向于购买10-20万的平价紧凑型车,且对燃油经济性有一定要求。而一线及二线城市的热销车型中有6款中大型轿车/SUV,其中4款为豪华车,包含了价格在40万元以上的奥迪Q5和宝马5系两款大排量高耗油车型。同时新能源车在不同层级城市的热销构成也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低线城市消费者明显偏好低价的微型车和小型车。低线城市的前十热销车型中,一半是10万元及以下级别的低价车型,包括五菱宏光Mini、奔奔E-star、小蚂蚁、QQ冰激凌四款微型车,20万元以上的只有比亚迪汉DM一款,而在一二线城市的热销款中,则有5款车型价格在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上的特斯拉Model3、ModelY,以及理想ONE赫然在列。三线及价格百公里耗一-线及价格百公里耗以下(万元)油(L)车辆类型二线(万元)油(L)车辆类型轩逸9.98-17.44.9-5.2紧凑型车轩逸9.98-17.44.9-5.2紧凑型车99朗逸12.09-15.5.6-5.9紧凑型车朗逸12.09-15.5.6-5.9紧凑型车0909本田16.98-27.4.9-7.3紧凑型雅阁16.98-25.4.9-6.6中型车CR-V68SUV98宝来9.98-15.75.73-紧凑型车凯美瑞18.98-22.3.8-6中型车05.97哈弗H614.984.9紧凑型奥迪A426.07-35.6.76SUV9-7.55中型车卡罗拉10.98-13.4-5.6紧凑型车本田16.98-27.4.9-7.358CR-V68SUV逍客15.49-18.6.2-6.4紧凑型卡罗拉10.98-13.4-5.6紧凑型车89SUV58速腾12.79-17.5.71-紧凑型车奔驰C级33.15-37.6.2-6.6中型SUV295.96长安11.79-15.6.4-8.1紧凑型奥迪Q539.68-48.7.86-7.9中型SUVCS75+49SUV88凯美瑞18.98-22.3.8-6中型车宝马5系43.39-55.7.4-8.1中大型车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泰研究三线及以价格纯电续航一线及价格纯电续航下(万元)(km)车辆类型二线(万元)(km)车辆类型宏光Mini3.28-7.28120-170EV宋PLUS15.28-21.51-110DM68比亚迪海10.28-13.301-401豚08微型车ModelY31.69-41.545-660中型SUV79紧凑型宋PLUS15.28-21.51-110紧凑型SUVDM68SUV小型车宏光Mini3.28-7.28120-170微型车EV元PLUS13.78-16.430-510紧凑型元PLUS13.78-16.430-510紧凑型EV58SUVEV58SUV奔奔5.38-7.48310微型车Model329.10-36.556-675中型车E-Star79小蚂蚁7.39-9.4301微型车比亚迪海10.28-13.301-401小型车豚08QQ冰淇3.99-5.75120-170微型车汉EV26.98-32.610-715中大型车淋98秦PLUS11.18-16.46-101紧凑型汉DM21.58-31.121-242中大型车DM5898汉DM21.58-31.121-242中大型车秦PLUS11.18-16.46-10198DM58紧凑型哪吒V7.99-12.3301-401小型SUV理想ONE34.981558SUV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泰研究(2)在新能源车的选择上,低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最前沿的技术配置和搭载要求相对较低。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来看,Top10热销中的四款微型车,辅助驾驶功能都相对薄弱,仅仅配备了后驻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功能,车机系统也相对落后,缺少中控屏、语音识别、OTA远程升级等功能配置。而在一、二线城市中,始终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前列的特斯拉和理想则都深受消费者偏爱。(3)由于居民出行半径较短,下沉市场用户对续航里程的焦虑稍低。根据中规院发布的城市通勤检测报告,国内的II型大城市通勤空间平均半径为25.4公里,相对于超大型城市而言就已减少了1/3。中小城市的出行半径则更短,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也会稍有缓解。在新能源车性能有保障的情况下,用户逐步愿意将使用成本低、性价比高的电动车作为城市内的代步工具。从热销车型对比中也能够发现,下沉市场用户偏好的纯电车型续航里程以300-400公里为主,能够满足城内通勤、代步需求即可。(公里)2021年通勤空间平均半径403530252050超大型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资料来源:《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检测报告》、华泰研究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当前的新能源车在全生命周期已然具备经济性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尤其是混动车型在产品力方面有超出燃油车的表现,尤其是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角度,叠加其智能化配置优势,综合产品力更胜一筹,有望在低线城市市场进一步提高份额。我们选取了相近价位的AionS、比亚迪秦PlusDM-i、大众速腾分别代表纯电、插电混和燃油动力的三款紧凑型轿车,基本假设如下:1)消费者工作日通勤半径为50km,周末出行半径为25km,其年均行驶里程约为16,5002)油价按照8.28元/L,电价按照0.63元/kwh计算,混动车型的能源成本采取综合油耗的计算方法得到,综合油耗=纯电*续航+馈电油耗*里程/总里程;3)纯电、插电混车型不考虑购置税,燃油车按5%购置税征收;4)车型更换周期按照5年计算;单位(万元)比亚迪秦PLUSDM-iAionS大众速腾动力类型插电混纯电燃油厂商指导价12.5813.9812.59购置税(按10%计算)001.26商业险主要购车成本12.9814.3814.25能耗(馈电油耗;纯电能耗)0.046L/km;0.14kWh/km0.129kWh/km0.057L/km能源成本8.28元/L;0.63元/kWh0.63元/kWh8.28元/L里程成本(元/公里)0.080.180.47保值率(5年)26%26%48%TOC(5年)12.7813.0213.70资料来源:汽车之家、第一电动、华泰研究预测结论:1)新能源车比燃油车补能成本低5,000-6,500元/年,经济性较燃油车明显更强,从而更加贴近下沉市场中对成本更敏感的潜在消费者;2)考虑保值率,新能源车TOC仍低于燃油车:虽然新能源车存在电池衰竭问题,导致其5年的预期保值率低于燃油车,同时纯电车型售价略高且折扣率较低,但因其购置税优惠及能源成本优势,新能源车型TOC(12.8-13.0万)仍低于燃油车型TOC(13.7万元)。假设新能源车保值率与燃油车齐平,那么其使用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未来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理论上,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和混动)在10-20w的主流市场可以完全替代燃油车,具体比例取决于车企产品力,尤其是纯电车型在残值率提高、电池等原材料成本下降通道过程中,性价比尤为重要。图表47:假设新能源车保值率与燃油车齐平,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优单位(万元)比亚迪秦PLUSDM-iAionS大众速腾动力类型插电混纯电燃油厂商指导价12.5813.9812.59购置税(按10%计算)001.26商业险主要购车成本12.9814.3815.35能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医科大学《大学英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招商部商业计划年度战略回顾及下年计划
- 西华大学《影视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259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试题答案
- 西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简笔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装置艺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毕业设计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电磁先导阀的设计
- 宝安区行政中心桩基及软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文艺常识》课件
- 水准测量记录表自动计算(转点)
- 从电影《第二十条》中学习刑法
- MOOC 大学足球-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船舶管理(航海二三副)理论考试题库大全(附答案)
- (2024年)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指南
- 顺丰在线测评24题及答案
- 航运基础知识汇总第三章船舶分类和结构特点
- 抽错血标本护理不良事件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