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3人口合理容量-1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3人口合理容量-1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3人口合理容量-1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3人口合理容量-1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3人口合理容量-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人口合理容量考点基础练考点一环境承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便有人说:“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如今我国人口已达13.95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的提高 B.消费水平的下降C.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D.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提高2.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估计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B.正好地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C.制定区域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调整人们的消费水平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读图回答问题。3.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4.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2021年,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345.82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相对集中(图左),城镇化水平较低。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西藏各区积极探索建立“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土地生产潜力小 D.自然资源丰富6.此新型城镇化模式在西藏推广的首要条件是(

)A.鼓励产业下乡 B.大力发展交通 C.发展乡村旅游 D.积极开拓市场【答案】1.A

2.D3.B

4.D5.D

6.B【解析】1.材料中显示,清朝的人口为4.3亿,今天的中国养活了13亿人,今天与清朝相比,国土面积减少,而养活的人口增加,主要是由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材料中并未体现对外开放的程度题干,A正确,C错误;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想要对于清朝时明显提升,B错误;我国目前资源数量和质量相对于清朝并没有明显提升,D错误。故选A。2.结合所学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估计可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A正确;资源环境承载力估计能够正确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B正确;资源环境承载力估计还可以制定区域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正确;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不是为了调整消费水平,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3.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B正确。矿产资源、地形地势和科技水平不是最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4.宁夏南部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A错误。宁夏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未来不能增大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B错误。垦荒拓耕会破坏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宁夏南部地区水资源缺乏,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北部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充足,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宁夏南部地区可以向北部地区迁人部分人口,D正确。故选D。5.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潜力小,是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西藏地区土地面积大,矿产、能源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应该大,D符合题意。故选D。6.分析材料可知,新型城镇化模式表现为“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西藏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结合图右可知,此模式的推广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B正确;与发展交通相比,其它条件所起的作用较小,因而不是“首要”条件,ACD错误。故选B。考点二人口合理容量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C.环境人口容量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9.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居民消费水平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实行计划生育

⑥鼓励向国外移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⑥依据目前的情况,我国可以养活的人口数量最多是16亿。如果依据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8亿~9亿;如果依据富裕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上述材料反映人口合理容量具有(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可变性11.若要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

)A.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B.扩大城市规模 C.提高科技水平 D.提高人均消费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承载力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承载力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D.从材料可看出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13.下列因素中,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14.适度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人口理论概念。下图示意适度人口。据此完成下题。一个地区的适度人口(

)A.由每人平均产量决定 B.是一个具体的固定值C.与当地资源量呈正相关 D.一直高于实际人口量【答案】7.C8.A

9.C10.B

11.C12.D

13.C14.C【详解】7.各地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不相同,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不相同的,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也受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等众多因素影响,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域面积也不相同,所以难以确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所以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C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不是人口合理容量,D错误。故选C。8.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就是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材料指出7亿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故选A。9.我国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来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①②④⑤正确;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会降低合理人口容量,③错误;向国外移民不会影响合理人口容量,⑥错误;故选C。10.由材料可知,上述数据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分别是依据目前的情况、依据小康消费水平、依据富裕消费水平,因此上述材料反映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易造成资源枯竭,会减小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扩大城市规模并不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B错误;提高科技水平可以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会减小人口合理容量,D错误。故选C。12.我国目前人口约为13.7亿,并未超过环境承载力,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而非最大值,我国合理人口容量约为89亿,B错误。我国人口约为13亿,接近耕地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人口数量的增加使人口与资源之间存在矛盾,C错误。从材料中可知,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l亿、13.8亿,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D正确。故选D。13.由材料“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可知,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符合题意。故选C。14.适度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人口理论概念,类似于教材中所学的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在满足人们最佳营养或消费水平的条件下,环境所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或理想的人口规模。两者都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和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很大程度上由资源总量所决定,不是由每人平均产量决定,A错误;也会随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影响,具有相对确定性,但不是绝对的固定值,B错误;与当地资源量呈正相关,C正确;适度人口是个理想中的人口数量,实际人口数量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它,D错误。故选C。提升综合练2013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读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104人)20002010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0.35%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23002000一2010年增加的常住人口(104人)604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30002011年常住人口(104人)201915.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019万人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16.目前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效应”中短板的是(

)①四川——水力资源②山东——交通状况③西北内陆——水资源④北京——水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④向其他地区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二

下图为南疆人口分布图(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说明原因。【答案】15.C

16.C

17.D18.(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2)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水利条件得到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解析】15.由表中可知,北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3000万人,即北京的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在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是2300万人,即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16.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最少的制约因素,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为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因此③④正确。而山东的交通状况、四川的水力资源均为该省的优势,不是限制性因素,故排除①②。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17.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要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谋求合理的生活消费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不是向其他地区移民。因此D项正确,ABC错误。18.(1)注意图中人口密度图例,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南疆人口整体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